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校长的成长故事:我的“笔名”

校长的成长故事:我的“笔名”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校长的成长故事:我的“笔名”

  大凡喜欢写作的人,总喜欢有个笔名,使用笔名的好处是隐身、灵活、便捷。

  中国明、清两代,小说为人轻视,不登大雅之堂,故有些章回小说的作者,顾及名誉,开始使用笔名。现在取笔名,原因复杂了许多。譬如觉得名字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因而换自己所喜爱的名字。有些人也会将自己的性格、感情寄托在这个名字上,或将自己喜欢的字眼拼凑成一个名字。当然,不可避免,也有人用拥有笔名来作为炫耀的资本,有哗众取宠、与众不同之意。

  我第一次拥有笔名已经是师范二年级了,当时学校办了一份小报,我经常写点东西登在上边,一开始是不用笔名的,完全用自己的真名字。后来有人跟我说,“王福强”这个名字恐怕是世界上最老土、最俗气的名字了,还是用个笔名吧。便动了心。可也没有用笔名的经验,便起了个“绿草心”的名字,取意为“年轻、单纯的心”。后来结识了一位笔友,她读了我的作品,在与我书信交流的时候一直称我为“草心君”,于是,后来一些小诗、小文陆续发表在当时老家的《古洼报》、《廊坊日报》上时,名字便简化为“草心”。谁知道这一改便闹出了笑话:草心,操心?许多朋友听到这个名字之后的第一反应便是:王福强干嘛活得这么累?取个名字还叫“操心”?特别是后来网络发达以后,用这个笔名注册了邮箱,“caoxin”这个拼音更让大家产生了不少误会。想想也是,或许是冥冥之中就注定了我一辈子不得清闲,所以才起了这么个名字吧!

  后来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梦落无痕》,在署名的时候,责任编辑征求我的意见,也提出不使用“草心”这个名字。前思后想,就用了“浮尘”,取意为“天地之间,身无重负,随风而舞”之意。不料也是褒贬不一。认为不错的朋友夸这个名字有点超凡脱俗的“禅意”,而认为不好的朋友就觉得我太奇怪,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一文不值的“一粒土”?除了“迷人之眼”外,又有何长处?乃至于后来有人跟我开玩笑说:你该把小说写成三部曲,第一部署名“浮尘”,第二部为“扬沙”,第三部自然就是“沙尘暴”了。北方常见沙尘天气的三个等级都齐全了,岂不妙哉?一番调侃,颇有意趣。

  其实我明白,名字只是个符号,它再好听,没有好的作品也是白搭。不过想想看,其实每个名字也都代表了自己当时的某种心绪、某种处境,其中的含义,只有自己知晓,外人就不得而知了。俗也好,雅也罢,不过是一种趣味罢了,不必太当真。

  当了语文老师之后,我由自己起笔名的心理得到启示:是不是可以用这样一个小小的“花招儿”来诱发一下学生的写作热情?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给学生讲了一连串那些著名作家“笔名”的故事,还“夸大其词”地说:笔名,那是一个人水平的象征,一个出色的笔名,就标志着一个人在写作上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甚至夸张地说,有个响亮的笔名,是一个人地位和价值的象征,譬如我的“笔名”……一通云山雾罩的“忽悠”之后,善良的孩子们都瞪大了无比“崇拜”的眼睛。乃至于后来,班上的《浪花报》一改“稿源惨淡”的现状,实现了井喷,带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笔名的作品,雪片一般飞进了班级的“投稿箱”。我也不甘落后,郑重其事地署上自己的笔名,和学生一起体验追逐文学之梦的乐趣……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笔名”,竟然也能搅动这么多情绪的浪潮。发展到最后,学生的摘抄本、日记本也不见了真名实姓,一律用笔名代替。课代表发本子的时候,大声地吆喝着那些新鲜的名字,说到怪异一些的,免不了用上一点夸张的语气,逗得满屋子人哈哈大笑。有些聪明而调皮的学生,竟然用变幻笔名的方式,跟我捉起了迷藏。“笔名”,把大家的心都拉近了。

  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智慧,其实这种智慧并不神秘,也许就是一种分享,一种鼓动,一种引导,一种抓住学生心理的“游说”罢了。

  期间也有学生提出要帮我更改笔名,后来更有文学圈里的人用过来人的身份力谏我改一个响亮的名字,以求“一炮走红”之类的传奇诞生!但我最终没有改动。就让我做一“浮尘”,自由自在,人间飘荡吧!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4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