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学习心得>

学习《道德经》之观心修行感悟心得体会(2)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在[鲜活的空]里,连天地时空都还没出生呢,哪还有其他任何东西?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一定要继续追问,这[鲜活的空]从哪里来,就陷入了头脑的陷阱。

  佛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我们为什么喜欢这么执着地问[从哪里来]呢?

  是因为我们被一个现象欺骗了,什么现象呢?生、死。

  我们认为生、死是真实的,所以所有的事物必然有一个出生的来源,都必然有一个死后的去处。

  就像我们认为是我们的父母“生”出了我们一样,这[鲜活的空]也应该有一个父母。

  我们身体的“出生”,从现象上说,这也没错,的确是这样。

  但[鲜活的空]不属于任何现象,不在任何现象中。

  相反,却是[鲜活的空]的灵明作用在演绎着无穷无尽的现象。

  佛教中有个词,叫[无生法忍],忍,即坚定不移地接受、承认、确信之意。

  坚定不移地接受、承认、确信什么呢?一切本自无生无灭。

  而只有如老子、佛陀一样,真实地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才会明白自己的自性本心真的是无生无灭的。

  当我们明白了自己的本心是无生无灭的,那么进一步就会明白,所有映现在自己本心之内的现象,本质上也没有真实的生灭,一切都只是本心的灵明作用随缘显现而已。

  不自生:这里的[自]如果解读为自己的话,则为[不生自]的倒装句。

  不生自:即不产生“自”这个念头。

  这[鲜活的空]之所以能超越时空,是因为其不产生“自我”这个观念,所以能一直空寂灵明,灵明空寂。一旦这[鲜活的空]产生了“自”,则随之必将产生“他”,自他分别对立一产生,就开启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变之旅。

  故能长生:因为这[鲜活的空]是无生的,所以也无灭,无生无灭,名为长生。因为这[鲜活]的空,只是保持着空寂灵明、灵明空寂,而不产生[自我]的想法,所以才能长久地空寂灵明,灵明空寂。

  看来,如果一直放不下[自我]的执念,是很难见到[鲜活的空]的。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圣人,即与道合一之人,是破除了[自我]执念之人,后其身,将身体抛之脑后,身先,先,凸显、显现之意。要见到[鲜活的空]这个“真身”,就要破除对身体的执着,破除对自我的执着,将身体抛之脑后,将自我完全放下,而后,致虚极,守静笃,[鲜活的空]这个“真身”就显现出来了。身先,还代表着,已经见到了“真身”的人,从此都以“真身”为先,而以“假身”为后(包括肉身,包括自我),即时时刻刻安住于真心,远离颠倒妄想。

  外其身而身存:外,置之度外,就算对于这个“真身”,也不要存有“自”、“身”的想法,要全然放下对“身”的执着,这个时候,才是[鲜活的空]当体显现,无生无灭,超越时空。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正是因为没有任何私有的想法,才真正成就了其真正的自由与解脱吗?

  《道德经》第七章[见]之总结:

  1)[鲜活的空](即每个人的真心),空寂灵明,灵明空寂,空灵一体,超越时空;

  2)[鲜活的空],不从己生,不从他生,不从缘生,性为无生;

  3)[鲜活的空],空寂灵明,没有“自我”之念,没有“自身”之念,更无其他分别之念;

  4)要见到[鲜活的空],则要破除对身体的执着,对自我的执着,对一切分别概念的执着;

  5)见到了[鲜活的空],也不要生起[我]、[真身]、[真心]的念头,要彻底放下一切念头,只是松静自然地安住于空寂灵明、灵明空寂即可。

  6)正是因为破除了所有的执着,没有了任何的私心杂念,没有了任何的颠倒妄想,才能融入自己生命内在所本有的空寂灵明之中,彻底实现究竟的自由与解脱。

  2、[修]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首先在理上彻底理解道的真义、特征以及修道的路径、方法和要点。

  实修时,则要彻底放下对身体的执着,对自我的执着,静下来专注地观照自己的内心。

  观心法,属于极简主义修法,一切不论,唯观自心,只要足够地静定,然后不断深入地观照,一切真相都会在观照之下自然地显现出来。

  修持静定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空寂境界的过程,修持观照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灵明境界的过程。

  静定到如如不动,观照到了无疑惑,就有了自度的信心和力量。

  可自度,即可度他,自度亦是度他,度他亦是自度,自他本一体,皆是道之心。

  3、[行]

  在生活中修习静观自心,同时也可借助不同的环境锻炼自己的静定力、观照力;

  尊重他人,礼让他人,涉及利益先人后己,少考虑自己,多考虑他人,无私无我,精进于道业,自度度人。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明空如月(公众号 明空禅心)

学习《道德经》之观心修行感悟心得体会(2)

在[鲜活的空]里,连天地时空都还没出生呢,哪还有其他任何东西?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一定要继续追问,这[鲜活的空]从哪里来,就陷入了头脑的陷阱。 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关于海洋的故事作文:海洋的脉搏
    关于海洋的故事作文:海洋的脉搏

    小时候,曾跟随父母去看海。我还清晰记得,那是仲夏的黄昏,海渐渐退潮,在浅滩留下一道道湿润的吻痕,潮涨潮落,如同即将面临别离的恋人一次次回

  • 《道德经》之观心修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道德经》之观心修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道德经》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

  • 《道德经》之观心修行学习心得感悟
    《道德经》之观心修行学习心得感悟

    《道德经》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1、[见] 上一章结尾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 关于曾经的我故事作文:继续
    关于曾经的我故事作文:继续

    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只有经历挫折后的人才会变得更加坚强。我感谢你的坚强才会变成今天的我,如果没有你,我会是怎么样? 而这个你就是曾经的我,

386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