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生活课堂 > 关于背诵作文语文教师感想:背诵作文不可取

关于背诵作文语文教师感想:背诵作文不可取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关于背诵作文语文教师感想:背诵作文不可取

  背诵作文不可取

  考试前一天,有几位同学问我:老师,考场上作文是现场写,还是写以前的作文?

  我说,什么意思?

  一位大胆的男生扬起脸,理直气壮地对我说:我们小学里的考试作文,都是把以前的作文背诵一下,再写到卷子上的。我明白了,以前有学生就洋洋自得地告诉我,他们老师每逢考试,就让学生背诵几篇作文,然后到考试时根据题目,采取掐头去尾法、东拼西凑法、牵强附会法、死拽硬拉法等等“手段”,炮制一篇作文,常常因此而取得高分呢。于是,他们习惯了考前背作文,考场默作文。

  我告诉学生:当场写!

  也有家长私下问我,背一篇应付考试是否可行。自然,我都告诉他们不能这样做。

  记得七年级第一次正式写作文,我要求当堂完成。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文章,我印象比较深,在刚参加夏令营时,他就已经写过,而且几乎没有变化。我告诉这位同学,文章写得不错。但,这次作文,只是他的“保留曲目”,已经失去了魅力,我给他降低了一个等次,并在作文评语中注明“似曾相识”。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老师平时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好文章,尤其是经典文本,当做用来积累、学习、运用语言、素材的方法,那倒也算是积善积德的事儿,比如有老师喜欢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文赋之类的做法,于作文而言多少有些好处。我教每一届学生,都会提供10篇为学生精心挑选的经典文章,像《汉字是我家》、《药香如蝶》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不仅对语文学习大有裨益,对孩子的精神成长也是满满的正能量。我对学生说,能被就背,不能背诵,多读读也好。又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当初就是为初中生写作而量身定制的“范文”,无论是其篇章结构,还是语言运用,对七年级学生写作有很大的示范意义,所以,一般教材中都会作为规定动作,要求学生背诵。写作文,首先要“入格”再考虑“出格”。毋庸置疑,朱先生的文字能给面对作文咬断笔头、绞尽脑汁的学生以很好的可操作性模仿。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完全可以不受这种固定模式的局限,然而,现实是,能够超越的毕竟还是凤毛麟角。

  如果仅仅是为了在考试时攫取分数而让学生背作文,实在是得不偿失。从学语文的角度来看,背诵作文去应对考场作文,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习如何投机取巧。我们不能仅仅为了分数,而忘记了学生阶段“作文即做人”的道理。

  退一万步讲,学生如果是背诵自己以前的作文还算是自己的东西的话,那么,有自作聪明者把别人的好文章背诵来再复制粘贴到试卷上,就是一种抄袭或剽窃了,弄不好,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一次中考阅卷,老师发现一篇精彩作文,遂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让其他老师争相一读为快。可是,很快就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原来,这篇文章,就是把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一篇散文,原封不动地抄录在此。于是喜悦化为愤怒,得分可想而知。某年高考作文,某地报纸上就刊登了一篇满分作文,有细心的读者就发现,这篇满分作文,竟然是一位知名作家的作品。好尴尬!

  以前我批改学生作文时,也会遇到一种情形,有两三个学生的作文,竟然是一模一样,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抄袭某“优秀作文选”上的文字并不幸“撞车”了。于是,我痛下决心,每次作文,不再带回家去写,而是当堂完成。我以前喜欢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打出来发到我的博客上,可是,后来有一位老师对我说,不要发在博客上公开了,因为如果学生的作文被当成范文,被其他同学“背”去了,再写在自己的试卷上,如有雷同,就说不清谁是谁非了。我想想,确有道理。

  即使是自己的作文,也用不着“背好”一直用来应对各种考试。如果有学生这样做,至少说明,这个孩子对写作文还不感兴趣,还没打算好好写。这需要老师从教的角度去多多关注,正面引导,而不是迎合世俗,不择手段。虽说应试有种种有违人性的做法,老师也似乎有很多无可奈何之处,但作为教师还是要守住底线的。背出来的文字,只是一次次的重复自己,一次次的在原有水平上徘徊,那不是写文章,而是在写字。

  这不是说好的素材不能反复用,关键是看为什么用,怎么用。比如,第一次写了,第二次还可以从语言上琢磨,第三次还可以从篇章上调整,第四次还可以从详略上变化,第五次还可以从叙述角度上变化,第六次还可以从文体上转换……这个过程,每一次都有一个重点训练,每一次都达到一个目的,每一次都会有提升,最终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而得之”的境界。

  要想写好作文,功夫在平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梁增红

  公众号:梁增红

386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