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一篇:刺齐论(二)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SW51—D0101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黄帝说道:希望听听针刺浅深之部位。

  Q0101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

  岐伯回答:刺骨勿要伤筋;

  Q0102刺筋者无伤肉;

  刺筋勿要伤肉;

  Q0103刺肉者无伤脉;

  刺肉勿要伤脉;

  Q0104刺脉者无伤皮;

  刺脉勿要伤皮;

  Q0105刺皮者无伤肉;

  刺皮勿要伤肉;

  Q0106刺肉者无伤筋;

  刺肉勿要伤筋;

  Q0107刺筋者无伤骨。

  刺筋勿要伤骨;

  D0201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黄帝说:我不明这些说法,希望听您解释。

  Q0201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岐伯说:刺骨勿要伤筋,是指针具到筋即拔针,不及骨骼;

  Q0202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刺筋勿要伤肉,是指针具到肉即拔针,不及筋膜;

  Q0203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

  刺肉勿要伤脉,是指针具到脉即拔针,不及肌肉;

  Q0204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刺脉勿要伤皮,是指针具到皮即拔针,不及血脉;

  Q0205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

  所谓刺皮勿要伤肉,是指病在皮层,针具进入皮层时,勿要伤及肌肉;

  Q0206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

  刺肉勿要伤筋,是指越过肌肉刺中筋膜;

  Q0207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刺筋勿要伤骨,是指越过筋膜刺中骨节。这是说方法用反时。

  ‖SW50—Q0103→Q0108‖≈→‖SW51—Q0207‖SW50—Q0103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栗。

  原因如下:刺毫毛、腠理勿要伤皮,皮伤就会在内扰动肺脏,肺被扰动就会秋病温疟,哆哆嗦嗦寒颤不止。

  Q0104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刺皮勿要伤肉,肉伤就会在内扰动脾脏,脾被扰动就会有72天(即四季之月各18天),病生腹胀、烦躁、厌食。

  Q0105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刺肉勿要伤脉,脉伤就会在内扰动心脏,心被扰动就会夏病心痛。

  Q0106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驰。

  刺脉勿要伤筋,筋伤就会在内扰动肝脏,肝被扰动就会春生热病,继而筋膜弛缓。

  Q0107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刺筋勿要伤骨,骨伤就会在内扰动肾脏,肾被扰动就会冬生胀病、腰痛。

  Q0108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痠、体解、【【亻亦】然】【不去】矣。

  刺骨勿要伤髓,髓伤就会骨髓消蚀、小腿酸软、肢体松懈、无力而不能伸展了。

  ‖LS59—D0401→B0701‖→‖SW50-Q0108‖→‖SW51‖LS59—D0401黄帝问于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

  黄帝请教伯高说:如何知道皮、肉、气、血、筋、骨有病?

  B0401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

  伯高说:病色出现在两眉、色泽淡薄者,病在皮肤;唇色出现青、黄、赤、白、黑五色者,病在肌肉;营气郁热体汗濡湿者,病在血气;目色出现青、赤、黄、白、黑五色者,病在筋膜;耳部焦枯、尘垢附着,病在骨节。

  D0501黄帝曰:病形何如?取之奈何?

  黄帝问:病态如何?怎样治疗?

  B0501伯高曰:夫百病变化,不可胜数。然【皮有部】,【肉有柱】,血气有输,【骨有属】。

  伯高说:这百病之变化,多不胜数。然而皮肤有络脉之部,肌肉有【月囷】肉之柱,血气有传输之道,骨节有连属之处。

  D0601黄帝曰:愿闻其故。

  黄帝说:我想听听具体分析。

  B0601伯高曰:皮之部,输于四末;肉之柱,在臂胫诸阳分肉之间与【足少阴分间】;血气之输,输于诸络,气血留居,则盛而起;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骨之属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髓者也。

  伯高说:皮肤的络脉之部,传输于四肢末端;肌肉的【月囷】肉之柱,在手臂和小腿外侧分肉左右与足少阴经左右;血气之传输,传输在各络脉,气血滞留,就有瘀血而凸起;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考察病筋所在;骨节连接处,是骨空,这就是髓液得以补充,从而补充脑髓的原因。

  D0701黄帝曰:取之奈何?

  黄帝问:怎样治疗?

  B0701伯高曰: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故曰上工。

  伯高说:这病情变化,起起落落、深深浅浅,无穷无尽,各在相应部位。病轻的浅刺,病重的深刺,病轻者少刺,病重者多刺。根据病情变化而调病气,所以称为上医。

  ‖LS06—D0201→B0401‖→‖LS59-B0701‖→‖SW51‖LS06—D0201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气,病之先后,外内之应,奈何?

  黄帝请教伯高说:我听过病形和脏气,在发病前后,外因内因之相应,是怎样?

  B0201伯高答曰: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外内之相应也。

  伯高回答:风气、寒气伤形体,忧愁、恐惧、忿懑、发怒伤脏气。九气伤害五脏,就会致病五脏;寒气伤害形体,就有相应病形;风气伤害筋脉,筋脉就有感应。这就是病形脏气、外因内因之相应。

  D0301黄帝曰:刺之奈何?

  黄帝问:怎样针刺?

  B0301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

  伯高回答:发病九天者,刺三次即康复。发病一月者,刺十次即康复。天数之多少、病位之远近,据此衰退病势。久痹不离身者,发现血络,尽量刺至出血。

  D0401黄帝曰:外内之病,难易之治,奈何?

  黄帝问:病分外因内因,治有难治易治,怎么治?

  B0401伯高答曰: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而形乃应者,刺之倍其日。此月内难易之应也。

  伯高回答:形体先病,而未入五脏者,针刺天数减半;五脏先病,而形体才有感应者,针刺天数加倍。这就是月内难易之治与针刺天数之对应关系。

  ‖LS55—D0101→B0303‖→‖LS06—B0401‖→‖SW51‖LS55—D0101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

  黄帝请教伯高说:我听闻,病气有逆顺,脉动有盛衰,刺法有原则,可以谈谈吗?

  B0101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伯高说:气之逆顺,是指病气对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脉之盛衰,是指考察血气之虚实,即血气有余、不足;刺之大约,是指必须明确:哪些已病可刺,与哪些未病可刺,与哪些已病不可刺。

  D0201黄帝曰:候之,奈何?

  黄帝问:可刺与不可刺,怎么区分?

  B0201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伯高说:《兵法》云:勿要迎向蓬蓬勃勃之士气,勿要攻击堂堂正正之方阵。《刺法》云:勿刺热烘烘之热病,勿刺湿漉漉之汗人,勿刺乱浑浑之血脉,勿刺病态与脉动不符。

  D0301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

  黄帝问:确认可刺后,怎么刺?

  B0301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

  伯高说:上医,刺在病未生时;其次,刺在病未深时;再次,刺在病已衰时;下医,刺在邪气刚袭时,与其病气正旺时,与病态和脉动不符时。

  B0302【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

  所以说:病气正旺时,勿要针刺导致毁伤,刺在病势已衰时,治疗必定大获成功。

  B0303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所以说:上医治于未病时,不待治于已病时。就是这意思。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69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