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优秀作文>

学生优秀作文:秋风絮语克蚂寨

时间: 晓琼996 分享

  少普克蚂寨是一个你听说后不得不向往的村庄,这是一个你来了后不得不留恋的村庄,这是一个你离开后不得不思考的村庄。

  少普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少普化董村克蚂寨。当车在山区公路上摆动着S步朝克蚂寨前行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想,我们去往的这个地方,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寨子,值得这么多人不辞辛劳的跑这么一趟吗?当车在一户人家院子里停下后。随着人流走下车,我顿时被远处一个阳光普照的小山头所吸引。从人们的议论中得知,那就是人们嘴里谈论的白龙庙。除了白龙庙,这里还是那个曾经让织金人引以为傲的抗日英雄国军102师304团三营营长王永锡的家乡。

  据随行的当地人讲,这里的王姓人家居多,白龙庙也是王姓族人集资修建。我不由得心想,这建在珍珠山顶上令方圆百里平民百姓仰视的白龙庙不就是老王家的精神地标吗?此刻,作为老王家人,我顿感自豪。抖擞精神,怀着虔诚的心用双脚丈量着前往珍珠山白龙庙的水泥大路。目之所及,远处的白龙庙立于珍珠山顶,古树遍及白龙庙的房前屋后。快要落山的太阳变得金黄,印照在珍珠山上的白龙庙,白龙庙显得金光闪闪,如若佛光普照。此刻,如果不是周边的居民楼零星出现在眼前,我真怀疑,我来到的地方是一个世外桃源。

  白龙庙的山门就在水泥路左边的珍珠山脚,山门盖着琉璃瓦,上翘的几个屋角上各自刻画着几条白色的小龙,四根鲜红的大柱支撑着山门,另两根粗大的白色柱子撑着门顶,在两根大白柱子中间嵌着“白龙庙”黑底金字的横匾,字体端庄,遒劲有力。走进山门,右边摆放着一块块残缺的石碑。石碑上面的字迹被时间研磨得光滑,很难辨认,据王利武老人说,这些都是修桥的碑记,有的是功德碑。因时间长,无人管理,被毁坏了。我好奇的俯下身子,凑近石碑,认真仔细观摩揣度一块块或残缺或完整的历史遗物,想象着古人是如何刻下这些字体留给后人猜测、研究。可无奈碑文残缺,难以辨认追朔。看着立于珍珠山前或完整或残缺的一块块修桥碑记,无论呈现在我眼前的修桥碑记变成什么模样,仿佛它的主人在殷切地提醒王家的子孙后代,不要忘了祖宗的心愿,不要丢了老王家的传统。

  沿着石梯往上走,在一稍缓地立着一块完整的石碑,碑名“同结善缘”四个大字,碑身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看起来时间已经很久了。石碑后有一绝壁,绝壁上刻有“苦敬佛”三个大字,下有一裂口,裂缝由细而粗,大自然造物说来也奇怪,在裂缝变宽时就停止了裂开,裂缝的宽处形成了一小洞穴,洞穴里有一石块,仿若天然形成的小佛像,状如双手合十在此苦修的佛陀。此刻,夕阳正好照印着“苦敬佛”三个大字及佛陀苦修的洞穴,显得金光闪闪,而其他处,早已没有了阳光,唯有此处阳光普照,状若佛光。

  爬上珍珠山顶,一座崭新的庙宇立在人们的眼前,虽庙宇新建,但因其是在原址上复建,也倒有几分“旧”的感觉。在白龙庙的每个翘角上,都挂着一盏八角琉璃灯。右面的翘檐下,除了挂着一盏八角琉璃灯外,还悬挂着一口铜钟。我想,当白龙庙的铜钟敲响,钟声深沉悠长,在山谷里回响。此刻,自然而然让人联想到更多的是远离尘世的梵音。

  站在山顶的白龙庙前,看着缓缓落山的夕阳,听王利武老人讲述着一段段逝去的故事。克蚂寨属于化董村,有几百年的历史。化董村被从少普流向珠藏又向西流向歹阳的河流围成了一个半岛。河流两岸悬崖绝壁,古木深深。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殊地势,让年过半百的王厚培老人发誓修桥造福百姓。为此,一段修桥佳话享誉了织金和相邻的几个县。据说某一日厚培公从熊家场赶集返家时,恰逢暴雨,穿洞河水暴涨,淹没了两岸百姓来往通行的石凳。无奈,厚培公只能在河边的一岩脚下避雨过夜,厚培公看着湍急的河流和他同样被困回家心切的百姓。当即对天祈祷:若能让我多活几年,有后嗣,我一定在此修一座桥,方便人们来往。”而此时厚培公已花甲,其妻近五旬,却相继生了俩个儿子(永盛、永福)。于是,厚培公便率领人们不分昼夜在化董大坝、肖家冲、大炉冲、三塘大川洞等分别建起大火炉,砍柴烧炭、挖矿炼铁,加工打成铁链,先后修建了化董到珠藏的白岩脚铁索桥;化董去熊家场的穿洞河铁索桥;织金经珠藏去白泥的歹阳铁索桥;鸡场坡去普定的抱丫河铁索桥等。这一座座铁索桥的建成,不仅沟通了河流两岸居民的联系,而且还促成了四川的井盐、贡盐等物资畅通无阻地流向白泥、六枝等地。

  随着铁索桥的建成,方便了两岸人们的交流,但随着而来的问题也困扰。因铁索日晒雨淋,年久风化、氧化,致使铁链断裂,导致过桥的行人坠落受伤或者死亡。由于当时人们科学知识缺乏,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掌管冰雹的白龙神对他们的惩罚。因为在民间有种说法叫:欺山不欺水。人们铸桥,有“欺水”的意思,冒犯了白龙神,而白龙神又是掌握冰雹的神。于是便让桥断裂,降冰雹来惩罚人们。那个时代的人们,面对突然断裂的铁链和从天而降的“冰雹”,人们个个惊恐万状,祈求上天怜悯农人。为保证所修建的铁索桥和过桥人的平安,祈祷白龙神不再降冰雹毁坏农作物,不再降灾。于是,厚培公在修桥的同时,又同大家一道在他屋后的石山上削平山顶修建了一座全木质结构的庙宇,取名为“白龙庙”。白龙庙一直延至民国末年解放初期,因年代久远,年久失修,也就自然坍塌了。

  为何厚培公会把白龙庙会选址在山头,我想,或许是厚培公想为子孙后代找一处适合耕读的世外桃源。而镶嵌在白龙庙山门右边的石壁上的碑记和篆刻在石壁上的文字就是证明。不过,这种辉煌需要王家的子孙后代有勤劳和克己的品质和意志,有实现目标的恒心和耐力,能够为实现祖先的宏愿不懈奋斗。王家的子孙无愧于先祖,他们做到了,他们实现了先祖没有言说的心愿,他们不鸣则已,一鸣冲天。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瞬间在中国这块大地上燃起了熊熊大火。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神州大地处处战火硝烟、生灵涂炭,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战死沙场,多少穷苦百姓横尸片野、妻离子散。多少热血男儿弃耕从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在救国救民的血泊中。王永锡,这个有着男儿血性的王家好儿郎,新婚三天,不顾妻子的挽留,家人的劝阻,辞别娇妻,告别家人,报名参军。在贵州陆军讲武学校作简短培训后便开赴前线,先后参加了上海保卫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因战功赫赫,从少尉排长、中尉排长,升至国军102师304团三营营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八月四日南昌会战中牺牲于江西南昌向塘。抗战时期,战死的将士一般就地掩埋。而王永锡牺牲后,因其战功赫赫,国民政府便让同为织金籍的副官谌志刚把王永锡遗体护送回织金城。全城百姓迎接王永锡烈士回家。王永锡的牺牲,激起了全县青年男女抗日救国的激情,纷纷参军,保家卫国。

  正所谓“创业为艰、守业难”。厚培公之幼子永福,为维护铁索桥,一生诸事不管,农商步履,专心致志管理和维护铁索桥。时至今日,厚培公之四世孙王延武发出倡议,王氏子孙一呼百应,踊跃乐捐,献计出某,于2017年元月动工,至2017年7月底竣工。完成了白龙庙的重建。

  白龙庙建成开光时,还穿插了一段神奇的小插曲。据说白龙庙请神的那天,邻村一哑媳妇也跟随人群前来讨斋饭吃,俗不知,在吃完斋饭后,大家坐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有人带有讽刺意味的说她是哑巴,她却突然开口说要你才是哑巴。这一不经意的开口,惊呆了在场的众人。让这个建在珍珠山头的白龙庙一下以迅不及耳的方式传遍了乡邻的几个村。

  夕阳落入了远山,晚霞还在,但已毫无光泽,变得灰黑。不知名的鸟雀鸣叫飞向远山;克蚂寨渐渐被夜幕覆盖,一片宁静轻轻落在白龙庙娑罗树的枝梢上。而我们, 则陆续下山,踏上归家的路途。


  【本文作者:王大勇。(公众号:织金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