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哲学是用来干什么的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不该写这样的读后感,因为不专业,难免漏洞百出,但是又想与人分享这本书的感受,随意做好被拍的准备,还是写写吧。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读起来比较困难的书,就像有人评价《摆渡人》说,故事主人公一直在走啊走啊,走了那么远还没有走到尽头,感觉他们走的好累啊,看他们的故事也觉得好累啊。这本书也是,通过不断的信件作为媒介,向读者呈现西方哲学的梗概,这本来就是一件极枯燥的事,更何况信件里面描述的是哲学这个看上去就让人觉得毫无趣味的学科。

  哲学是用来干什么的?教科书上的定义是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一句话来讲,就是寻找规律与探寻根源。《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的入门读物,现在才来读是有点晚了,可是迟到总比没有好。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哲学家们一直孜孜以求的问题。可是,千百年来得到准确答案的人却也屈指可数。书还有三分之一没有读完,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到现在我也不能说得很清晰明白,但是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大收获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对自己定位的思考,准确为人生定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是人能够思考,具有现实的思维能力。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人处在社会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纷繁复杂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有人会说,见招拆招,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样是没有错。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这么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问题林林总总、层出不穷,这得耗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啊!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问题出现的源头就过滤掉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呢?我想是有的。那就是认真思考清楚、并准确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用书中的语言就是想清楚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百科全书不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每个人都需要食物,每个人都需要爱与关怀”,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东西是人人都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顺着这句话向前思考,我觉得渐渐弄明白了现阶段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果,你能够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框定这一阶段的自身定位时,一切的迷茫彷徨和犹豫担心都会自然消散,心静了自然就有了一份定力,有了定力在工作生活中也就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这样一来你想要达成的目标自然也就会水到渠成了。这是我从这本哲学普及读物中收获的第一点感悟。

  二、有效的阅读应该有深度思考和知行合一。当下,不可否认的是阅读已经渐渐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大家在工作之余总会读一点书,有的是为了提升自我修养,有的是为了打发空余时间,还有的则是为了能给孩子培养善于阅读的习惯。当然,这是好事,阅读是民族进步的重要途径。可是,也会有人在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发现自己好像虽然看了不少书,但是自身修养、知识储备或者文字掌控能力与开始阅读前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就像一句很流行的网络语言描述的那样——“虽然你看过甚至懂得很多道理,但是日子依然过得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我结合这本《苏菲的世界》来谈谈我的体会。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完一本书总要试着和周围的人来交流交流,听听他们的体会和感悟。好几本书都能找到一起的阅读人,比如《追风筝的人》《摆渡人》《岛上书店》等等,但是周围认识的人中,唯有这本《苏菲的世界》看过或者读完全书的不多。大家一致的看法都是比较无趣、苦涩,而且需要思考的东西太多。其实,我觉得这恰恰是我们在阅读中缺少的东西,毛泽东读书有个特点叫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好多人读书与动笔是分开的,读书就是手翻书页眼睛看,至于脑子是否在思考全然不知,这样的读书效果自然是好不到那里去的。这也正是“虽然你看过甚至懂得很多道理,但是日子依然过得很差”的缘由吧,因为缺少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没有深度思考就不能讲书中的知识转化过来,进而就不能把书与生活联系起来,无法来指导生活,生活怎么能够过好呢?书中给我感触比较深的地方是介绍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这一章节。在“没有天生的概念”里面,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想法与意念都是透过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事物二进入我们的意识”,“人并没有天生的观念”,初读这些语句,确实感觉是“云深不知处”,可是细细再琢磨似乎还是有点道理的,假如真是这样,那么这就解决了一个长期有人问我的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没有天生的观念,所以要不断地学习以便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观念”,这样的答案更像是根本上的回答,能够管的长远一点。在“一件事物的形式乃是它的特征”这一节中,书中举例雕刻家将一块花岗岩雕刻成一匹骏马,不是因为雕刻家知道一匹骏马藏在花岗岩里,而是他知道一块花岗岩有雕刻成马的潜质。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再仔细想想,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如果我们认清了自身的潜质和想要成为的样子,那么经过不断的努力“雕刻”,就可以将其变成现实。想到这些,你就不再觉得这是一本无聊枯燥的书了,所以在阅读中不把思维浮在文字表面,而是进行更深入一点的思考应该能将阅读变得更为有效。当然,除了深度的思考,更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懂的道理再多而没有付诸行动,一切都是空的。

  三、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干好工作过好生活的基础。人为什么要工作,我想最基础的答案应该是为生活创造基本的物质需求,可是,这是工作的全部么?我想不是。因为,人活着不仅仅只需要物质基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两苦,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空虚。”关于物质和精神,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精彩的论述,“抛开物质谈精神是不现实、不客观,甚至是虚伪的,但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生活则是空虚、肤浅、卑微的”。为什么说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工作生活的基础,在书中看看这西方哲学发展史上一个个光耀熠熠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面对毒酒威胁时依然向陪审团保证他从事哲学活动的一切“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国家的福祉”,布鲁诺在绑在柱子上活活烧死之前仍然坚信地球是绕着太阳转动的,亚里士多德虽贵为帝师但在凄凉晚境中仍坚持著书立说,等等这些,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动力在支持着?我想,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必不可少的。人怎样才算是强大呢?是腰缠万贯还是孔武有力?都不是,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沉着从容,因为心才是身体上最柔弱而又最强硬的地方。那么怎么来让自己内心强大,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里所说的精神,既有精神状态的内涵,也包括每个人所应有的精神追求,就是应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样面对压力、面对挫折才不会一打就垮。

  读一本书,就是孤身一人也能与万千人畅谈不休;读一本书,就是足不出户也能将万千山水尽收眼底。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文艺小矿工

  公众号:写点什么

38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