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选择》有感: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
——读《苏菲的选择》有感
美国作家威廉·斯泰隆的小说《苏菲的选择》是描写二战大屠杀的经典文学之作,是美国大学生的必读书目,也是我在这个暑假里读到的最好的小说。
中国描写战争的作品大多黑白对立、正邪分明,革命战士英勇无畏、敌人汉奸残忍恶毒。读这本书感觉很不一样,作者还原的是一个个二战中普普通通的人,无论是执行命令的纳粹军官,还是执行暗杀任务的青年革命者,他们在做这些事时真实的心理和感觉。而且作者并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在他笔下,革命战士亦有不足,杀人狂魔亦有苦衷。这部小说结构复杂,风格奇特,富于戏剧性的放事情节穿插安排得十分巧妙,这些都显示了作者卓越的才华。
小说的主人公苏菲是纳粹集中营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可这对她很难说是幸运的。乔治·斯坦纳说过“那些不曾亲身经历战争的人,不会明了这些伤痛。”二战带给了苏菲太多的伤痕,她做的任何选择都是无奈的选择——留下儿子把女儿送去焚烧炉、帮助纳粹打印屠杀犹太人的报告等,最终她选择了与精神分裂的内森共赴黄泉,而不是和深爱她的丁哥远走他乡。这就是战争留给她的梦魇——即便战争已经远去,可她的生活却无法回到正常轨迹。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曾经的经历必定会给今后的生活留下烙印。最近听闻亲戚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陷入传销,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想到在孩子年幼时这对夫妇忙于挣钱,不曾好好管教约束,而今孩子成人却管教不了,不禁唏嘘。
最后这段写给Kai,不管你会不会看到。我们非常幸运的生活在和平年代,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可每个人在做每件事时也需要深思熟虑,因为和平年代的世界也是很残酷的。我也曾经被人骗过,我们需要的是保持一点定力,不断学习增强识别的智力。失败了、上当了、并不可耻,视为成长的一部分,不要觉得没脸见人,更不要想不开。
平安小果果写于2017年8月24日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平安小果果
来自公众号:平平安安的亲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