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读后感>

读《病者生存》有感:生命不息 疾病不止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生命不息 疾病不止

  ——读《病者生存》有感

  由美国进化医学家沙伦·莫勒姆和乔纳森·普林斯所著的《病者生存》是一本拿上手就不会放下的书。作者将复杂的生物学类比的浅显易懂,最终得出“人可以和疾病和睦共处”的结论。

  作者认为一些我们今天讨厌的疾病,或许曾经给我们带来好处。比如十三世纪欧陆三分之一人口死于鼠疫,而血色病基因携带者由于体内过盛的铁元素成功的躲过劫难。贫血的婴儿在环境恶劣的新西兰具有更强的免疫力,因为贫血导致体内铁元素缺失,使细菌更不容易生存。在气温骤降的环境中血液中的含糖量提高使得血液变成一种含糖的防冻剂,从而帮助糖尿病患者在气候突变的晚冰期幸免于难。植物中的雌激素可以限制吃它们的动物的生殖能力,人们利用这一点从而制成了口服避孕药。

  此外作者介绍了生活中的人体的防御功能。比如喝酒脸红多出现于亚洲,是身体的自我保护,这种人不易出现酒精中毒。而在烈日下戴墨镜更易晒伤皮肤,因为到达视神经的光线少导致促黑色素细胞激素减少,从而生成的黑色素减少,使得皮肤灼伤。四肢上浓密的体毛是人体防御蚊虫叮咬、对抗痢疾的手段之一,所以炎炎夏日还是不戴太阳镜、不去体毛为好。

  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也可以用遗传生物学来解释。比如 “排外”根源于本能,人们希望自己的族群能够健康生活、生生不息,所以需要远离外部的威胁,包括传染病。相爱的人往往陶醉于对方的体香,这通常是彼此的免疫系统不尽相同的征象,由此诞生的孩子才可以拥有比父母更广泛的免疫力。一个孕妇的精神状态可促发生理或表观遗传事件,能影响妊娠过程,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胎儿的性别。太平盛世,男孩更多;艰难时势,女孩更多。

  科学的进步日新月异,中学时学习的艾滋病是绝症,现在医学已将其作为慢性病看待,人们已能成功的阻断艾滋病毒在母亲和胎儿之间传播,同时疑似感染初期(72小时内)也可以阻断艾滋病毒在人体内传播。正如当初的鼠疫、天花一样,攻克艾滋病等其它一系类的疾病也只是时间问题。

  选这本书源于近期身体频频不适,而没有形成病灶医院的大夫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医嘱也只是一些“别生气”、“别着凉”之类的话。此书的作者教我们另眼看待疾病,不把疾病妖魔化,从进化的角度积极地对待疾病,以坦然淡定的心态看待疾病,把它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人类进化的旅途中,疾病与我们如影随行。生命是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疾病也是一道风景线,而且多姿多彩、出人意料,用一颗宽容、感恩的心看待它或许会真的会豁然开朗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平安小果果

  来自公众号:平平安安的亲子阅读

387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