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随笔写作 > 计算时间方法:唐朝人怎么计算时间

计算时间方法:唐朝人怎么计算时间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计算时间方法:唐朝人怎么计算时间

  在唐朝是没有钟表之类的计算时间的仪器,没有电灯,没有其他先进的技术,那么唐朝人怎么计算时间呢?怎么知道这时候是什么时刻?什么时候该吃中午饭呢?

  一,日夜与街鼓。

  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早睡早起”是主流。毕竟古代没有电灯,点蜡或者油灯的成本高,亮度低,大部分人是没有“夜生活”的。当然了,贵族“灯火通明夜宴时”,文人“秉烛夜游风花日”,不能代表全社会。

  在首都长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天子所在,治安管理是一件很艰巨的工作。所以,入夜时分,街上就会打起“街鼓”,共800响。同时城门也就关了。听见街鼓响,商店开始关门上板,在外边串门子的就得赶紧回家。鼓声一停,你再流连在街头,轻则鞭子抽,重则当成贼寇,抓进衙门里。

  到了天亮,又是街鼓响起——这次是3000响,街头的坊、市、买卖间儿就可以开门了。这时候长安的几道城门也缓缓开启。

  街鼓,在唐朝俗称“咚咚”。张籍《洛阳行》诗中即有“六街朝暮鼓咚咚,禁兵持戟守空宫”的诗句。

  刘禹锡《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内有“笑听咚咚朝暮鼓,只能催得市朝人。”的句子。

  另,长安城有坊有市。市相当于商业街,坊类似于小区。街鼓一响,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大门就都关闭了。

  唐代不同规格城市,对于所置坊、市数量都有规制。至于村落,则置鼓楼一座,平时日夜也敲鼓报时,如有贼寇,则乱敲一通,百姓听到就知道出了贼了,马上抄家伙冲出来,围而捕之。

  (“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槌鼓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次闻者复挝,以为节。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伏其险要,无不擒获。”)

  二,时辰。

  古代中国,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戌”、“亥”、“申”、“酉”来命名。

  在民国之前,我们祖先都是用“六十花甲子”结合皇帝年号来纪年。比如“甲午”年,“辛丑”年。而每一天的开始,是从今天的23点为“子时”。所以,若是你正月初一晚上23点零一分出生,在古代你的生日就是正月初二了。到了今天,算命先生测你的八字,还是按照这个方法。

  时辰主要靠漏刻,也称刻漏。

  漏刻是中华古代汉族的计时器。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

  这样的方法计时,精确到“刻”。一刻大约为15分钟。(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

  古代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除此之外,还结合圭表和日晷。圭表就是立一根棍子,通过影子的倾斜与长短判断时间。日晷则是一根插在倾斜的石头仪表盘上的棍子来判断时间。这两种方法都不如唐代所通用的漏刻法精确。

  三,民间算法。

  唐朝皇宫以及衙门里,有专门报时的员工。比如李商隐诗中“无复鸡人报晓筹”。这里的“鸡人”就是皇宫里报告天明的人。

  事实上,在民间,尤其是旅途中的人,判断时间,主要还是靠日影、星斗的方向。若需要精确的时间,就会利用一些消耗时间比较稳定的道具。比如“一炷香”的时间,或者“一盏茶”的时间……

  除此之外,唐代佛教普及,无论是城市里,村县间,甚至山川江湖处,都有庙宇。寺庙每逢早晨、正午、黄昏都会敲钟,钟声传音很远,附近住户,听到钟声,也就能判断时间了。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蓝先生

  公众号:聚读书会

388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