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都市职场剧《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都市职场剧《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都市职场剧《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编者按:《我的前半生》是亦舒创作的都市职场故事,改编电视剧受到大家的热爱,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观后感吧!

  三十多年前亦舒的老作品,加上现代上海背景、一连串英文翻译成中文的外企名字,还有一个个活色生香、走路带风、自带气场的职场精英人士,向我们展现了纷繁复杂的一线城市生活,这就是电视连续剧《我的前半生》。

  害得一众底层老百姓纷纷打听:什么工作能赚一年150万?什么样的鞋值8万?咨询公司是做什么的?数据公司又是做什么的?什么是生存食物链的上游?什么是下游?电视连续剧总能开启我们的认知世界,颠覆我们的价值观。不得不说,这样的电视连续剧热播,还能引起大众的广泛讨论,总是有些现实基础的。

  现实是,1925年鲁迅先生写的《伤逝》探讨的就是这个话题,子君和涓生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平淡,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子君至死也不明白自己悲剧的真正原因,她虽然有新思想,但是在经济上依然是丈夫的附属品,她不明白“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进步快的那一个人会嫌弃进步慢的那个人。

  亦舒为了致敬经典,用的主人公名字依然是鲁迅先生《伤逝》里的子君和涓生,电视连续剧改成了子君和俊生。这样奢华的新瓶装了旧酒,探讨的依然是九十年前的话题:家庭主妇该不该出来工作寻找人生价值以及如何使自己的爱情更新、成长、创造。足可见鲁迅先生的远见——真正的经典是超越时代的永恒话题。

  不得不说,世间的轮回是很奇妙的事情。小时候,我们喜欢看香港TVB的电视连续剧,喜欢里面的豪门争斗、股市风云、经融风暴、都市时尚,喜欢里面紧凑的剧情、纷繁复杂的人性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但是,再复杂的剧情也是为了塑造人物,人物的成长和时代的呼应才能成为热点。香港电视连续剧仿佛是一管万花筒,照出了外面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

  现在,我们普罗大众的周围可能很少一线城市年薪150万的职场精英,更少年薪千万的老板级合伙人,但是,祖国内陆的电视连续剧一打开也都是豪华升级版城市生活满目繁华,一双鞋子顶人家一个月的工资。让人不得不怀疑,难道这就是现在中国老百姓过的主流日子?我是不是又拖祖国后腿了?

  甚至还有不少人赞同罗子君花钱如流水,说她正是因为前期攒了不少好衣服、好鞋子、好包包,所以后期重新杀回职场的时候不至于被人看轻,至少为在商场卖奢侈品积累了不少经验。网上甚至还有不少论调叫女人要爱自己,因为女人最大的底牌是自己,于此正好趁机推销各种化妆品、保养品。

  爱自己是不错的。可是,爱自己的方式仅仅是各种不停地买买买吗?罗子君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们,她的失败正是停止了成长,停留在物质满足的温室中。

  其实,子君逆袭成功的关键是她的工作,她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管赚多赚少,赚回来的是一份尊严。衣服、鞋子、包包是搭配职场的附属品,而不是人生的终极价值。贺涵的爱情更是像彩票一样的惊喜。

  子君能够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价值,离不开她前期辛苦拼搏的大学基础,更重要的是后期的吃苦耐劳。电视里多是他们的感情纠葛,对于平淡而艰苦的职场生活只是作为点缀和情节推动的需要,可是,我们知道,这些是我们生活的主流。这样踏实生活的子君,即使没有陈俊生、贺涵的爱情,没有唐晶的成功,至少是脚踏实地的,她不欠任何人。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变得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一线城市又引领着新潮流、新的价值观,无论是《欢乐颂》也好,还是《蜗居》,写实的电视连续剧都最能引起老百姓的共鸣。我们期待接地气、正能量的人生情义!

作者|潘慧莹

公众号|玉峰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9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