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随笔写作 >

有关学习的随笔:初中生活的点滴记忆(2)

时间: 咏良1172 分享
学校东北角上是个大厨房,前面有个浴室和泡开水和地方。

  学校围墙外是食堂。还有房子在围墙外,后来才知道是一所饲养屋,一所是音乐室。据说,音乐室设在外面是为了不影响别的教室的同学上课。

  初一年级的课程比起小学来多了许多,有语文、历史、地理、英语、代数等。一个星期有一节音乐课和图画课。早上七点钟上课,十点四十五吃中饭,下午十二点半上课,四点放学,夜自修七点到九点。

  除班主任外,只能记得几个老师了,有地理老师童仪伟,代数几何老师王中和,音乐老师安中德,生物老师姓郭,英语老师姓殷。费老师等。

  丁谷裕老师,人长得很漂亮,瓜子脸,常梳着两条短辨子,肤色白嫩,身材苗条。教书质量好,常被评为先进。五中的校长名叫徐锡姗,副校长是陆定一的弟弟陆正一,记得他开会有一个特点,总是要说“这个、这个、这个”的口头禅,有一次开会,我特地给他数了一下,短短半个小时的会议,说了二百多个“这个”。

  王中和,男,几何数学老师,做我们初二初三的班主任,武进县周桥镇人。国字脸,中等身材,一直留着长发飞机头。穿着朴素,讲话声音宏亮,待人和气,讲课透彻,我和王老师相处很好,跟他有点没大没小。

  费老师,男,担任化学课,对我的影像很好,他较年轻,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有时我们还可和他开玩笑,甚至用手搭在他的肩膀上,他还开心地笑呢!后来我们称他叫“老小大和头”(无锡土话)。初二时我对化学很感兴趣,化学常考一百分,费老师让我当了初二初三的化学课代表。

  还有几位老师也记忆犹新。曹莲英老师,女,是我们初一的班主任,个子矮,上课在黑板上写粉笔字时要站在用木头做的踏板上。有一次我在上课时翻了小人书,被她收去,到办公室吃了批评后,没有把书还给我,说要到学期结束时给我,害我赔了同学二角钱。

  童仪伟老师,男,任地理老师,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的地理,上课时从来不带备课笔记,他对课文上内容已经滚瓜烂熟,只要问一声课代表,讲到那儿,回答说第几课了,就可开始讲课了。五八年大鸣大放时,被我们学生写了好多的大字报,说他不备课,对学生不负责任,他倒是放心得很,上自修课时来看到后,只是笑笑而已。

  有个生物老师姓郭,他个子高高,头发总是抹得雪亮。但他的眼睛有个缺陷,是个“阳白眼”,每到你认为上课他在注意你时,实际上他的眼睛是看在别处,而看上去不注意你时他倒是在看你。有一次,我上课时,看他不在注意我,做了个小动作,被他发现了,叫我站了起来。我就纳闷了,他明明看在旁边,怎么会发现我呢?后来其他的同学也有这种情况,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给郭老师定了性,他是“阳白眼”。此后,大家再也没有被他发现做小动作了。

  刚到学校时什么事都新鲜,好多的同学慢慢地认识了,特征突出的同学,几天就能记住他们的名字,陈亚兴,人很矮小,左脸上有个小耳朵。邵文琦,女,人瘦小,脚很短,是小时候生了小儿麻痹症才变成这样的。周翠芳,女,人漂亮,个子高高的,留了两条乌黑长辨子,是当地部队的家属子女。郁一明,坐我桌旁,人和气,十多天后转到无锡市第一中学读书。

  学校里吃中饭是个难以解决的困难,全校大约有一千五百人,百分之六十的师生都要在学校食堂用餐,少说也有八百人,好多只蒸饭的大锅上放着四层高的蒸笼,十七八个校工和到厨房劳动的寄宿生,一上午都忙得“鸡头摇”。

  吃饭的时候,争先恐后的带饭生冲进热气腾腾的厨房里,抢着选拿自己的饭盒。那饭盒太烫,要用布和报纸一类的东西包着,不然要把手烫伤。好在每只蒸笼上写上了班级的名称,同学们在放饭盒时就要放在指定的蒸笼里,这样就不容易搞错了,但还是不断会发生拿错饭盒和少了饭盒的事情发生。

  我们寄宿生吃饭在一个大餐厅里,编好八个人一桌,菜是放在一起的,由于蒸饭罐头里的饭有软、有硬、有满、有浅。大家都有想拿到好饭,几百人一拥而进,秩序很乱。

  最不好的现象还是从教室里出来的时候,一到下课玲声响起,有的同学已经把一只脚放在课桌边的走廊里,等到老师一出教室门,就会以冲锋的姿势向着厨房和餐厅奔跑。在马路上路过的人们以为学校里发生了事故,有一次校工的饭菜还没分好,他们把分好的饭菜堵在边门上,杨湾村的同学童仲良心急,在校工还没有把饭桌放好时用力推门,把一桌饭菜都推翻了。为此我们被“请”到教导处,被殷教导主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后来学校专门开了一个会,殷教导在会上讲,有好多的同学吃饭的时候不文明,这么多人同时往饭厅里跑,饭厅里看上起烟雾腾腾,外面的人以为是发生了火灾,这么多人是去救火吧!同学们大笑。会上定了个制度,由每个班级选出值日生,负责蒸饭生的管理,餐厅里每桌每天轮派一名值日生,负责每桌人排好队后可进餐厅,后来的秩序就好多了。

  

394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