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教师教育心得随笔:吃伤与学伤

时间: 莉莎1168 分享

  学习啦:教育随笔可以借助于不拘一格的文字,在工作的间隙,对点点滴滴的心灵触动加以记载、回顾、提炼和总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吃伤与学伤》这篇教育随笔文章吧!

  明明是可以吃的食物却会吃伤,比如有人白菜吃伤了,一想起白菜就吐酸水;有人面条吃伤了,从此再没吃过面条;而我吃肥肉吃伤了,只要一咬肥肉就马上呕吐,以至于吃水饺时一手一双筷子,先把肥肉扒拉出来再吃……吃伤是比吃腻了更甚的那种,是再也不想某种食物进入口腔的那种感觉,是连续吃某种食物,突然就发现对这种食物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这种食物和吃撑了之后的种种痛苦感觉产生了配对,在大脑中联系到了一起,以后再看到这种食物,身体就很快自然而然产生了排斥,这也是生物的自我保护作用。而吃伤了其实要有几个前提:

  1.同一种食物或同类不同种。

  2.大量的吃。

  3.较长时间的吃(一周以上)。

  可见,吃伤是大脑对单一食物长期吃的一种不由自主、无法控制的排斥反应。也不是人人都会吃伤,也不是什么食物都能吃伤。但单一,乏味的东西接触久了大脑应该都会有这种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有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大脑也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可以称之为学伤。其外在表现就是学生厌学。

  厌学是当前中小学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四五年级学生就己经存在。学生出现厌学,不仅家长忧虑,教师也一肚子苦水: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学,上课如同对牛弹琴,怎么能教好这样的学生?正如牛不愿意喝水,怎么能令它低头呢?即使就是强行让它低下头,也不会主动喝水。一些问题严重的班级,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学伤后表现出的不是调皮捣蛋,而是看不进书去,发呆,走神,记不住,大脑对课堂文化知识有种深深的排斥。

  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如吃饭吃伤一样,学习“学伤”了是其中原因之一。

  学伤是综合因素导致的。但与吃伤一样,一是因为过久的单调刺激,二是因为不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反应不一样。比如课程单调,教师教法单一,不善长鼓励,长期的学习得不到放松,考试频繁压力大,还有学生自身不想吃苦,自制力差,懒惰等有关系。但学伤与应试教育绝对有关。

  首先由于应试,个别学校连美术课,音乐课,甚至连“体育课”也用来上英语课、数学课或者语文课等所谓的主要科目,就如长期只吃白菜吃伤一样,单调乏味的文化科长期不变花样,学生也就学伤了。我的同事上二年级的小孩曾天真的告诉妈妈“你猜,我们的老师谁最不健康?猜不到吧,是我们的体育老师,他老生病,体育课都经常让别的科老师上。”真不知道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知道真像的他们是如何愤怒的。

  其次,应试就只以成绩论英雄。家长嘴里整天都是考的怎么样,看谁谁比你强。老师口中整天都是分分分,为什么又减分。政府用成绩评价学校,一票否决。家长只用成绩品评学校,是给孩子择校的唯一标准。那学校就只能用成绩来评价老师好坏,用成绩给社会交代。为出成绩,学校没办法,只有把学生的所有课余时间压缩到最短,想办法延长学习时间。教师也没办法,只有用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孩子素质的高低,狠抓文化课教学。这样的结果是学校生活枯燥无味,压力山大,学生得不到放松,看不到希望,长期如此,学生不学伤才怪。

  学伤的后果很可怕。留学在外的李博文曾这样描述学伤:“学习是一种在单调中创造精彩的过程,知识不是感性的知觉、浮躁的大脑可以把握的,人需要让心沉下去,凝于所格之物,一段时间后才有所领悟。人的学习能力也是一种资源,善于开发它,它就用之不尽,竭泽而渔,必然殃及后日。中国学生在高中肆无忌惮的透支着自己的“静心力”,重复化、模板化、灌输式让我们搞不清楚喜欢还是不喜欢了,甚至,即使是本来喜欢也变得讨厌了。到了大学,好多学生的“静心力”已经透支殆尽,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学伤了”,不是说这群人丧失了学习能力,至少大学时代,这个本应该最适合学习的时代,不适用于这群人。”,这段话所阐述的是中国大学生受学伤之害,很多在学业无法更上一层楼。

  而在中小学阶段,当学生的静心力透支殆尽后,就出现学伤的反应,开始产生逃避心理或排斥感。学伤是一种细微的日常表现,它说明大脑已经受到了损伤。其直接结果是产生生理疲劳,比如肌肉痉挛、麻木、乏力、手足发冷、动作失调、感觉失调、眼球发疼发胀、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头晕、腰酸背痛、打磕睡、失眠等。还有更麻烦的心理疲劳:感觉器官活动机能降低、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记忆衰退、情绪上躁动,忧郁、厌烦、易怒、怠倦,致使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到了不能继续学习的状况,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怎么防止学伤呢?

  首先要承认学伤情况的存在,不能认为任何孩子永远是铁打的,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接触多样化的课程。人的大脑有左右两半球,大脑左半球主要同抽象的智力活动(如数学计算、语言分析等逻辑思维活动)有关;大脑右半球则主要同音乐、色彩、图形、空间想像等形象化的思维活动有关。为了克服疲劳、就要使大脑左右两半球交替使用,学校要把不同课目开全开足,音乐、绘画、文娱体育活动与文化科交替进行,给学生多元刺激,以利于克服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让学生有休息调整时间,给学生充足的睡眠。家长,老师,包括大多学生都希望能够不浪费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但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这是不实际的,就和CPU在高速运转时会发热一样,大脑在学习思考的时候也会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这些有害的蛋白如果不被及时清理,想要继续高效工作就很困难。而排这些代谢废物最好的方法是睡眠。

  还有让学生多运动,有研究表明,运动会促进大脑和外围组织发生细胞自噬,就是说,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自己把废物给吞掉,然后降解,所以学生在学习疲劳后运动一段时间再接着学习效率才会高。

  必要的假期也很重要,这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饥饿感。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放假,以为放假孩子就是放松,浪费时间。岂不知孩子恰需要这段时间的放松,慢慢将学厌的心情消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厌倦,效率更高。

  饮食上还要加强营养 ,大脑是一个非常昂贵的器官,消耗大量能量,所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也是高效学习的一个基本条件。

  总之,像吃饭一样,一个人都不可能长时间单调的吃某一食物而不厌食,任何一个学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文化科上,一定要睡眠、吃饭、运动、休闲,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方可以使自己在学海生涯中始终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精力充沛,乐学,好学,处在高效学习状态之中。

作者:高学栋

  公众号:临朐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5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