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优秀作文 >

2019观看影片《一个母亲的复仇》心得体会怎么写 关于《一个母亲的复仇》观后感范文三

时间: 华燕1189 分享

  《一个母亲的复仇》讲述了艾莉亚被同学强奸后,她的继母戴维琪开始为女儿报仇的故事。那么,关于《一个母亲的复仇》观后感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一个母亲的复仇》观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一个母亲的复仇》观后感:母愛之下的為所欲為

  電影讓人想起韓國電影《蚯蚓》,一個是父愛,一個是母愛,一個是有血緣關係的,一個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如果硬要做比較,我覺得後者比前者更加令人感動。

  “上帝並非無處不在,所以他創造了母親。”在這個故事裡,母親不再是仁慈的象征,而是代表了復仇,代表解脫。一個值得思考的悖論就是,惡行的氾濫和被縱容源於畸形的法律體系,而私刑得以成功實施同意源於這種崩亂的法律體係,同樣是縱容的結果。

  復仇的快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就像私刑會在窮盡所有公法途徑之後被濫用。所以討論復仇和私刑必須處於一個完善的法治社會語境裡。失去了這種語境,善與惡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用手槍處決惡人的行為本身並不會比輪姦行為高尚多少。

  所幸的是電影討論的是母愛。母愛沒有邊界,沒有理由,所以也就不用考慮它是否正義。人類總是喜歡尋找最簡單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以母愛之名的復仇也是。我們不能也不敢撕開這層面紗去直面核心,因為同樣的不堪。那就以母愛來掩蓋一切。

  電影滿足了一般人的道德需求,雖然這種道德和電影的故事一樣充斥著瑕疵,卻勝於道德說教。惡行並不總能為所欲為的。中國有句古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換成西方的語言,就是上帝不到的地方還有母親。

  《一个母亲的复仇》观后感:复仇女神的诞生

  电影的中场,当希里黛玉扮演的德薇卡远远走来,穿过染好的布匹,俨然天女下凡,一个复仇女神的诞生。

  在博物馆中, 私人侦探和德薇卡二人站在一副大红色的现代艺术前, 她解释说,这幅画就是摩诃婆罗多中神用血洗头发的故事——那是印度的民族史诗,也是最初的复仇故事。

  严格说来,电影的很多地方逻辑经不起推敲,故事的结构也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在一些细节额上花了很多的功夫,画面构图也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摄影山有炫技的成分在里面。 而相反的,如何找到四个犯人的过程,以及犯人用了什么方法去脱罪,这部分的内容却被大大的省略了,四个犯人中,几乎零难度地解决了三个战五渣,然后差点全军覆没于一直在奸笑的大坏蛋。所以观影体验是有时候太跳脱,有时候又节凑过慢。一个复仇的故事中,穿插了对社会问题的暴露,对司法不公正的不满,或许拍摄者也明白,比起漫长的诉讼,大多数观影者无疑更喜欢快意恩仇,创作过程中还是旁骛太多,一言以蔽之,算不上高分电影。

  或许片长的要求是节奏拖沓的主要原因,比起当年动辄三小时,每三十分钟一场歌舞的宝莱坞大片,现在的印度电影时长上有所缩短,歌舞也变少了,但依然是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长。在没有太多支线剧情和对于社会其它黑暗面不加以过多着墨的份上,加入了很多细节的刻画,在人物的表演上扣得很细。主角德薇卡夫人,她的继女,私家侦探以及警察探长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印度目前还是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近三年里因为工作的缘故,造访同一个城市,印度南部的金奈,也在希里黛玉出生的泰米尔邦,但是每一次去,道路都是同样的拥堵和糟糕的市政建设,报纸上也不停地报道着各式各样的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让印度声名鹊起的强奸案件。当地的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跟我解释, 因为,这里是民主政治,所以一切都会有人反对,一旦有人反对,就是漫长的诉讼,复议,三年五年过去了,但是什么都没有改变。而在一些纪录片和访谈中,甚至有不少印度的男性认为,强暴案中,受害人才是主要的责任者……

  近年来,印度电影中为女性发声的题材越来越多, Dangal(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罩袍下的口红等,无一不是女性主义的电影。无独有偶,印度的神话史诗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女神形象,和静态男神相对,女神形象是鲜活而动态的,在一次一次的劫难中,为男神之不能为,斩妖除魔,保护这个世界。一如片中的母亲,在司法失去公正的情况下,在天神都无法看到的角落,以牙还牙。

  《一个母亲的复仇》观后感:这部歌颂母爱的电影,细腻生动的足以调动你所有的情绪

  这是今年最令我感动的印度电影,观看过程中数度落泪。

  影片讲述了一名叫德薇卡的老师,一直竭力与继女阿利亚搞好关系,但是阿利亚执拗的认为她抢占了已逝母亲的位置,而对德薇卡充满敌意,甚至不肯叫她一声妈妈,然而当阿利亚被轮奸,且四个强奸犯统统当庭无罪释放后,不被认可的继母开始了一场大胆的复仇行动,最终正义得到伸张的时刻,德薇卡也赢得了阿利亚的感情。

  影片中,轮奸案发生的动机、过程以及报案到判决,都看起来十分令人信服,尤其是车内轮奸、路边“抛尸”对黑公交轮奸案的高度模仿等等一系列元素,都实在太符合印度国情了。

  但实际上,这些内容被呈现的非常粗糙,经不起推敲,比如为什么阿利亚身上采到的标本会和强奸犯不一样?没有交代。至于强奸在印度社会是怎样一种存在,没有任何探讨,它仅仅是给了德薇卡一个表现母爱的机会,而并非真正的主题,也无任何社会价值,更多的是一种蹭热点行为。

  但是,影片在刻画母爱时的细腻生动,让人赞叹到完全可以忽略这点小瑕疵。

  举个简单的例子。

  阿利亚重伤躺在病床时,德薇卡试探性的挪步至床的附近,待看清伤势后,依旧步伐迟缓,发出了撕心裂肺般的痛哭。为什么德薇卡没有像很多影视剧那样,飞扑到床前大哭大喊?因为她已得知女儿深受重伤,却又害怕亲眼目睹这一切,所以她变得畏惧,看清伤势后,依旧没有扑到床前,是因为沉重的打击已经让她迈不动步子,只有无法抑制的痛哭。

  这段剧情只有几分钟,却无比生动的展现了母亲对女儿深切的爱,摆脱了俗套,非常走心。

  随后,影片又对德薇卡的内心变化,进行了细致的描摹。

  得知女儿不仅身受重伤,还被性侵后,德薇卡崩溃了,她哭着在电话中向丈夫求援,声音颤抖的走了调,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心碎又脆弱的母亲。

  强奸犯被宣布无罪释放后,德薇卡从痛苦变为愤怒,但她没有像丈夫那样,直接在法庭上对罪犯拳脚相加,身为老师的她,依旧维持着基本礼节。

  但是,当一名强奸犯居然回到学校上课,还笑着和自己打招呼,并擦身而过后,德薇卡被激怒了,镜头用一个缓慢的镜头聚焦在她面部,她的脸微微抽动,眼光发直,原本她只是一个因女儿受伤而痛苦的母亲,现在变成了一个被伤害女儿的罪犯挑衅的母亲。

  母亲心中的猛兽苏醒了。

  她驾驶着小车,一路追踪这名强奸犯,伺机撞死他,但最终被一辆突然出现的大卡车打断,慌乱中还差点出了车祸,看着自己的手足无措和远去的强奸犯,脆弱再次占据心头,德薇卡在车中哭泣的不能自已。

  回到家中,德薇卡冷静了下来,镜头给了她一个特写,阴冷宁谧的光线中,她面色凝重,苏醒的猛兽得不到安抚,无法睡去,莽撞的行为,又无济于事,深爱女儿的母亲,该怎么办?一个复仇的念头诞生了。

  常言道,为母则强,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就会立即强大起来,更多的时候,是强烈的母爱,反复冲击着女人天性中的脆弱和软弱后,最终冲破自我局限,变得坚韧。

  这段细致的心理变化描摹,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让人体会到一个母亲是如何将自己对女儿炙热的爱,化为一种钢铁意志的过程,也让随后的人物行为变得合情合理。

  复仇开始了。

  为了增加一种庄严的仪式感,影片中德薇卡和为她提供情报的私家侦探,进行了一段颇具哲理意味的对话,这段对话中,用传统宗教合理化了复仇举动对现代司法的破坏,顺便将传统印式英雄所具备的神性赋予了德薇卡,观感相当惊艳。

  侦探:要相信神,“他”会搞定一切的。

  母亲:神也不是无处不在的。

  侦探:我知道,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这让人想起《薄伽梵歌》中,黑天克里希那劝导阿周那不要犹疑,参与战争,完成职责的故事。战争、复仇所涉及的杀戮,并不符合宗教提倡的仁爱,但是面对世俗力量在惩罚罪恶、践行公正的无能时,它却变成了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而采取这一手段的人,则被赋予神性,这种典型的印式思维可能比强奸案,更能代表印度特色。

  在德薇卡参观一次以《婆诃默罗多》为主题的现代画展,若有所思的说,这是“最古老的复仇故事”时,这种意味就变得更浓烈了,充满印度风情的背景音乐,像是要拉你回到几千年前。因此,片中那个主张维护司法程序正义的警察,根本是个鸡肋般的存在,以印度的现状,这个角色不可能有所作为,最后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同没有真正探讨印度强奸现象一般,影片亦没有沉溺在对传统的追思中,立即转而继续着关于母爱的主题,因此复仇的过程被拍摄的简洁又精致。

  第一次复仇行动中,身形柔弱的德薇卡眼神坚定的来到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家门口,随后朋友依计逮住了一个强奸犯后,画面直接切到强奸犯醒来,发现自己被阉割。

  复仇过程展现的异常简洁,没有对罪犯的斥责言论,没有对罪犯的鞭挞折磨,留给我们的只有母亲坚定的眼神和柔弱的身形。因为影片并不意在展现正义的宣扬和罪恶的惩罚,而只力图展现母爱的伟大,再柔弱的母亲也会为了孩子变得坚韧,为母则强、为母则强、为母则强......

  影片还非常用心的,展现了阿利亚得知强奸犯遭阉割后的反应。她拨开了拉闭许久的窗帘,仰头感受外面的阳光,眼角噙着泪,她一定觉得这是上天的旨意,替自己找回公道,但实则是那个一直不被她认可的继母,在坚定的保护着她,德薇卡则悄悄的看着,什么也没有说。

  这就是母爱,尽管孩子对自己充满误解,但并不妨碍她去持续而无私的付出,只要孩子能够幸福,母爱有多坚韧,就有多宽容。

  随后的三次复仇亦是如此紧扣母爱主题,母亲复仇时的坚韧和自身先天的柔弱,母亲对女儿的巨大付出和女儿对她的不接纳,交替展现着,巨大的戏剧张力在双重的强烈对比中被搭建起来,令人倍感动容,让你忍不住想要深情的对着德薇卡大喊一声:Mom!

  Mom正好就是影片的原片名。(我不喜欢豆瓣的译名《一个母亲的复仇》,因为复仇并不是影片主题。)

  于是当最后,得知真相的阿利亚终于喊出了这声“Mom”时,你不会感到一丝刻意的煽情,而只有感情被释放后的深深的激动。

  这部歌颂母爱的电影,细腻生动的足以调动你所有的情绪,哪怕你从未成为一个母亲,也能深切的体会到一个母亲的所有内心活动,并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一个影片拍到如此境地,再怎么有瑕疵和鸡肋,你都会爱上它。

  很多印度电影,虽然有好的主题,但容易陷于说教,尤其是喜欢让人物自己将故事的内在立意说出来,这种方法很直白,但也显现出编剧能力的薄弱,但是《妈妈》这部片子,完全避免了这个毛病,它把立意融于故事,交给观众自己体会。

  饰演母亲的是有宝莱坞最后女皇之称的希里·黛玉,年过50的她,青春不在,颜值已逝,但出色的演技,依旧让你忍不住膜拜,女皇就是女皇!没有她过硬、到位的演技,将一个母亲的爱从内而外的诠释出来,母爱的主题将失去一半的光彩,甚至可能都无法令你感动。

  年轻时的希里·黛玉

  印度影迷都知道,希里·黛玉不仅是两个女儿的妈妈,同时也是一个继母,她的完美演绎中应该也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毕竟来自生活的,永远是最真实的,也最能打动人心。


《一个母亲的复仇》观后感相关文章:

1.兵临城下观后感三篇

2.《我和母亲的那段日子》观后感800字:过好今生

3.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影评

4.自闭症儿童教育:一个母亲的心态心得分享

5.爱国电影观后感800字

45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