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时间: 邱妹4592 分享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关于中秋的传说就要很多,那你所知道的传说故事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_中秋节最简短的来历传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目录

中秋节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月饼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各地是怎样过中秋的

中秋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中秋节传说故事

嫦娥奔月

传说,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羿回到家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

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玄宗览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

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返回目录>>>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返回目录>>>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每到此时,商店里早早就有各色月饼堆积如色彩缤纷的小山,提醒着人们又到吃月饼的时候了。一个民俗积淀着的是一个民族的丈化和心理,月饼既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代表着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民俗传统。同时也是浸透着我们民族精魂与气脉的一个象征,它是中国人生活、理想、情感的交合,如饮食与审美、人间与自然、现实与想象等。吃月饼并不是为了充饥,而是具有超越温饱的精神意义。体现了中国人重亲情、重团圆的情感寄托与理想追求。

返回目录>>>

月饼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块小小的月饼似乎只是用来吃的,其实不然。它身后的传说文化,它所蕴含的传统饮食文化、养生学说、儒家思想、艺术特色,以及彰显出的民族精神是博大精神、源源不断的。

中国节庆文化。在悠悠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点点积淀、凝聚、流传至今。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璀璨遗产,它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我们将带你穿越历史的时空,饱享节口文化的锌餐盛宴:一个个传统佳节的起源演变、一则则神奇浪漫的节日传说、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典故趣闻,以及令人垂涎欲滴的节口美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今中秋一脉传承。每年中秋佳节,中国人必食月饼。月饼不是川来充饥果腹之物,而是中国人在丰衣足食之后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的更加美味、更富诗意的食品,使节日更具乐趣,使生活更加多彩。

中国人在中秋这个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里,远远不能满足于吃几块月饼。古代文人向来喜欢吟诗作赋,寄托情愁,因此,一边赏月饮洒,一边吟诗作赋,将团圆的欢喜或离别的愁苦揉进中秋之夜,别有一番情调。

现代人虽然没有古人那般雅兴。但是在吃月饼时更加注重营养、健康,也更加注重创新,这也是为什么各色月饼一直层出不穷、花样品种琳琅满目。吃出高雅、吃出新意、吃出健康便是今人所追求的境界。

返回目录>>>

各地是怎样过中秋的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返回目录>>>

中秋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2、栗子

秋凉乍起,街头就开始飘起了糖炒栗的香气。板栗,原先与芋头、菱角一样,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

3、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4、团圆馍

陕西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当地每家做馍,全家共吃一馍,称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

返回目录>>>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传说故事

简短的中秋传说故事

有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中秋节故事吴刚折桂传说一(170字)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有关传统节日的民间传说故事5篇

111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