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美文欣赏>

国庆节满分作文5篇_记忆中的祖国手抄报黑板上素材

时间: 家锐1251 分享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庆节,庆祝国家建立的伟大日子。我们国家的国庆节是在10月1号,而今年2019年的国庆节是我国建国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从一开始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国际强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不仅要有民族骄傲,而且还要铭记革命先辈们的奉献,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实现“中国梦”!

  爱国作文

  “那时,还没你呢,你爷爷,也就你这般年纪。”说这话的时候,有夕阳的余晖,如水般泼洒,奶奶正倚在门前。我知道,奶奶的思绪,跨越时空,又回到了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

  上世纪40年代,奶奶生活在江宁上坊的一个小村子里。乡下人家,住的多是茅草房,土做的砖坯,莫说院墙,能避风遮雨,已经满心欢喜了。房前屋后,支着长长的木棍,生怕刮风下雨的时候房屋倒塌。青黄不接的日子,连榆树皮也被啃光了。人,还是吃不饱啊,饿得浮肿晕眩,只有草木,不管不顾,泼辣地生长着。“你爸爸刚生下来时,才3斤多重,瘦得皮包骨头。”这个故事,我常听奶奶讲起。在我看来,故事中的情景,遥远而又陌生,感觉恍学若习隔网世。

  “这不是讲故事呢。”奶奶看了看睁大眼睛的我,接着说:“那个时候,就是两间土坯房,一间住人,一间烧饭。哪有院墙啊,家家户户,都是篱笆做的门,临出门时,用铁丝胡乱缠一下,也就是防君子不挡小人。像这样厚实的铁门,想都不敢想啊。”奶奶管防盗门从来都叫铁门。不分功效,仅仅从材质上来区分。

  “不怕小偷吗?”我有些不解。“那年头,家家穷得揭不开锅,连个老鼠都养不活,哪还有东西让人偷噢。你哑巴二叔,就是拉了痢疾,两个月,没钱看病,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他去了!”奶奶神情悲戚,目光似乎穿透了绵延的岁月。“那个时候,就是盼吧,一天盼一天,指着有好日子过呢。”奶奶瘪陷的嘴里,牙已经掉得差不多了。我一次次慨叹:居然,在那个年代,有着那样的一群人,在过着那样的生活。

  奶奶讲的第二扇门,是改革开放后的故事——“你10岁那年,家里翻盖了红砖瓦房,前后两进,还砌了院墙,门是请木工打制的实木门。上梁那天,你爸爸骑着摩托车,带你跑到几里外的集镇,买回了大盘的鞭炮。从不喝酒的你爸爸,第一次喝得面红耳赤,找不着北。那天,你脖子上拴了家门的钥匙。瞧你,当时蹦蹦跳跳的高兴劲儿!”讲到这里,奶奶饱经风霜的脸上渐渐有了笑意。

  “接下来的日子,越发好过了。前几年,你爷爷,颤颤巍巍,打开那个早被磨光了棱角的木盒,取出了存折。不消多时,我们就住进了这个四合院,木门也换成了铁门。”这个故事,不需要奶奶讲,我自己就知道。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爸爸的摩托车早已落伍,我每天开着轿车接送10岁的儿子。但我还是喜欢听奶奶在夕阳的余晖下,不厌其烦地讲关于这三扇门、六十年弹指一挥间的故事,尤其,是我不知道的往昔。所以,对于后两扇门,奶奶也总是一带而过。每次,奶奶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表情总是由悲到喜,我也在奶奶的絮絮叨叨中,深深感受到今与昔那种强烈的对比。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或许,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会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

  爱国作文二

  今年阴历初九是母亲三周年忌辰。我们六兄弟几经联系,商定从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回乡祭祀。从沈阳回老屯,我选择的是走沈哈高速路。早上,我简单的洗过脸,沈阳天已大亮,我看看表刚好是5点20分,就出发了。轻车熟路,不到九点,车到长春市,感到有点饿,下了高速路,见服务区有一家饭店,我就走了进去。我吃过饭,又出发了。

  下午一点,我回到了老屯。我家是自然灾害那年从五家子镇搬来的。这里原是我外婆住的村子。外公去世早,我没见过外公。现在老屯只有二弟还在这儿住着。他本来想到县城去买房,我说:你要走了,在这里咱家可一个人也没有了,老房这块地方,可是父亲,还有母亲领着我一镐一镐开起来的。他就和我商量,能不能在老宅基地,盖房子?我权衡再三说:“你如果不盖,我盖,等我退休后就上这儿养老,这儿空气好,还有这么大一处园子,我自己种点地,这可是纯绿色,没污染的。”后来二弟把自己的房卖了,把老房扒了,盖了现在的新房,按城里住宅标准,安装了上下水道,安装了抽水马桶,还安装了土暖气,住着十分舒适,去年回家时我去城里买了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了洗澡问题。

  我到了二弟家,兄弟们立即围上来。我说,明天就是母亲的忌日,都准备好了吗?二弟说:“都准备好了。”三弟说:“我们商定明天六点出发,你看怎么样?”我说:“应该六点出发,得早点。”

  第二天,六点准时出发了。表弟杨万辉开着他的拖拉机,拉着我们走在乡间的土路上。表弟驾驶拖拉机的技术十分娴熟,尽管道路坑坑洼洼,可是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驾驶着拖拉机左冲右突,让我感到他手里好像不是拖拉机,而是匹刚刚训练好的一匹野性十足的野马。现在外婆家,也就剩一个后人住在这里了。大舅杨继发是在解放战争辽沈战役时牺牲的。大舅牺牲那年,外婆接到烈士通知书,一夜头发就白了很多。第二天就到儿子走的那个路口站着,屯里人见了问:“杨大娘,你站在这里看什么呢?”外婆说:“我等我大儿子回来呢,他立了战功了!”好多人听了都跟着难过。就这样,她一直在村口站了三年,也没等到儿子。后来有一天,村里有一个叫周大先生的,对他说:“杨大娘,你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不能回来了,我儿子和他一样,也牺牲了,回不来了,回家吧,别等了。”外婆说:“牺牲了,不就是立战功了吗?怎么就回不来了呢?”周大先生说:“牺牲了,就是为国捐躯了,就是死了,人死了,就不会再复活,怎么能回来呢?回家吧,这大冬天,天这么冷,站在这雪地里冻坏了怎么办?”听周大先生这样说,她好像明白了,从这一天起,就再也没到路口去。

  在我的记忆里,外婆是一位刚强的老人。听母亲说,老人先是没了丈夫,接着大儿子阵亡了,再接着小女儿,已经许了人家,在谈婚论嫁的年龄得了肺结核也走了。这些都没压垮老人。在我小的时候,外婆很喜欢我。在母亲生二弟弟的时,她过江来照料母亲,走的时候,就带着我到江南来了。那一次住的时间比较长,从春天一直住到夏天。外婆十分乐观。她教我唱民歌,还带我到江边去玩,有时候也领我到山上采药,有防风、柴胡、地黄、百合、白头翁、大蓟、艾蒿,等等。柴胡又名驴马锥。在这些药材中最属它长得别致。细长的枝茎上长着细小的叶子,绿油油的。我一边跟着挖,一边还认识了很多别的植物。在我的印象里,她总是朗朗地笑着。有一次我说:“我要和几个小朋友去打鸟。”外婆说:“你呀,你打不到。”我把这话对几个小朋友说了,他们说:“我们今天打的鸟都给你。”到了晚上,我果然一只鸟也没打到,小朋友们把他们的鸟分给了我,有好几只还活着呢。回到家里,外婆说:“没想到你还真打到了,这活的就放了吧。”我说:“我有点舍不得,外婆说放了那就放了吧。”接着她告诉我鸟是不能打的,这鸟也跟人似的,少了一个,家里没准谁还等着它回来呢。自此以后,我再也没去打过鸟。我有三个舅舅,两个姨姨。大舅叫杨继发、二舅杨云阁、老舅杨继坤。我始终也没有搞清楚二舅的名字怎么没有相同的字,而老舅的名字,却和大舅中间的字是一样的。我这样想着,车早已出了村口,走在村后的土路上。二舅杨云阁和舅母孟氏的坟就埋在路边。我看了后对大家说:人间许多事情回想起来真的很有意思,是巧合呢,还是冥冥中有一种安排。那年正月二舅不知为什么,一定要去北大荒,在离开屯子的时候,我当时正好在外婆家,和母亲坐在车上。那时外婆还活着,二舅赶着马车,当时二舅妈见车走在这里,非得要下车走,二舅就把车停了下来,二舅妈从车上跳下来,我看见她在垄台上,一脚挨着一脚在垄上踩着,二舅妈一边踩还一边笑呵呵地说,这是我家土改分的地,现在搬家走了,再也踩不到了,我再踩一遍格子吧(农民种谷子,要在播种的地方一脚一脚踩实,不透风,才能保证种子发芽,农民管这道工序叫踩格子)。在车经过五家子镇的时候,我和母亲下了车,外婆一家就继续北上了。谁称想这一家去了北大荒,第六年二舅妈得了克山病,没抢救过来,死了。母亲收到电报后,到后山上,望着北方哭的死去活来,我去把母亲从山上拉了回来。舅妈走后,留下了两个女儿。二舅妈去世后,二舅说啥也不在北大荒住了,就又搬了回来。两个表妹是母亲一手带大的,直到结了婚,才离开母亲。那年他两个女儿给她父母选坟地,谁也没告诉她俩上哪选,她的女儿们居然选在了当年她妈妈踩格子的这块地方。我一边说着,车一边快速的跑着,不到七点就到松花江渡口了。这里小时候是我母亲回娘家经常带我经过的地方。过去这里只有一条小木船,现在是铁壳机动船,马力大,荷载量也大,我们一行十几人上了船,拖拉机也上了船。出发前本来想把轿车也开过来,弟弟说路不好走,现在看来幸亏没开车过来,这江湾的路,车辙高低起伏真是没个走。

  过了五家子镇,往西走不多远就是墓地了。我家太爷的时候,住在江北五家子镇里。1912年祖父和太爷逃荒从山东来到了这里,在西菜园开出了38垧地,后来老家来人多了,他就把地分给了那些从老家逃荒来的难民,后来这里自家只剩下四亩菜地。他失去土地后,就到镇子里卖菜。他会袖里吞金(一种速算方法,把手藏在袖子里,计算得数),好多人都愿意和他做生意,不仅是他的价格合理,大多也是为了体验这种神奇的数学运算。他的生意做得特别好,但他不攒钱,常年养着很多闲人,多的时候达四十多人。我就记住他一句话:我这一辈子什么也没攒下,就攒下了这些人。他自己到解放的时候,因为没有多少土地,也就成了贫下中农。土改的时候他是农会干部,他负责的一条街,没死一个人,他从枪口下救下了好几条人命。我家邻居艾家叔侄俩在街里开了一家饭店,挨了,有人说:“拉出去毙了。”爷爷说:“不该毙。”解放军的夏司令问:“为什么?”爷爷说:“他们也没有血债,也没欺负过谁,就是一个做饭的,把他们毙了,在这街上,以后谁给我们做饭吃呢?”夏司令说:“放了。”爷爷常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我要不是早些年自己把地分了,也成了地主了,还不知土改时怎么呢?”后来,土改的时候,这四亩地也留在自己的家。这处菜地的地头刚好有一块天然的林地。太爷去世的时候,埋在了这里,爷爷去世埋在了这里,父亲去世了,也埋在了这里,母亲去世当然也就埋在了这里。我父亲兄弟四人,二叔读完书后,去了,三叔在粮库因工作调动离开了这里,老叔后来去了乌伊岭当了一名警察。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亲人了。为母亲祭祀的时候,表妹哭得十分伤心。我本不想在弟弟面前示弱,让他们看到我的哀伤,可是当听到她们的哭声后,还是忍不住落下泪来,竟然像小孩子似的泪如雨下,白亮亮的泪珠儿,滚落下来,掉在地上。忽然,有一个小旋风刮到我的面前,消失了。我想可能是母亲来看我了,不让我难过。我想起母亲也想到了父亲在日时的情景,两位老人是多么的可亲可敬啊!可是,我再也见不到他们了,我心里还是十分难过。

  父母在世时,我几乎每年都要回家去看望他们。有一次,我回家的时候,刚好是中秋节,家里放了很多月饼,都是晚辈们送的。父亲胃不好,我看见父亲不爱吃饭,猜想一定是吃月饼吃的,就问父亲是不是吃月饼了。父亲说:“我只吃了一块就这样。”我和母亲说:“这月饼是最不好消化的。”母亲说:“在你们小的时候,我一过端午节就开始一分一分的攒钱,到了八月节前,也就攒够了给每个人买一块月饼的钱,就到供销社把月饼悄悄买回放起来,你爸最喜欢吃月饼的,见买月饼回来了,就说,先把我那块给我吃了吧,过节的时候,我就不吃了。我就拿给他。可是到了过节这天,我也不能看着你爸爸没月饼吃,我就把我那块月饼,送到你爸的手里,说,我多买了一块,你吃吧,然后我就躲到一边去,看着你们吃月饼,一连持续了五、六年,都是这样。现在生活好了,这月饼多了,谁知道,人也老了,喜欢吃也吃不动了。”我最喜欢听母亲唠这些家常了,平淡中总能让人品出一些往事的滋味。

  岁月是不能复制的蛋壳。它所盛装的飞翔,早已远去,留在心底的只有这记忆,我无法再去复制它。每当我想到离世的父母,心里常常十分难过。尽管我们谁也不想让老人离去,可是大自然的规律是谁也抗拒不了的。祭母回来的路上,大家一直沉默着。我看着江水,还像过去那样慢悠悠的流动着,只是瘦了一些。人生常常有许多无奈,是无法排解的,只要想明白了,就会感到就像这江水,是无法留住的,只有让它悠然流去,也就自然轻松了。

  晚饭后,我和弟弟们到外面去散步。去年村村通工程时,这里也破天荒修起了公路。我们弟兄六人沿着新修好的乡间公路,向东屯走去。村里人看见了问长问短的,我们就和他们打招呼,握手、问好。在去东屯的路上,三弟再次谈到母亲。他说:“老妈活着的时候,做的菜真好吃;尤其是扒鸡蛋,十个蛋放十一蛋壳水,拌上一点切得细细的肉末,在锅底放一点油烧开,然后再把鸡蛋放在锅里,把锅盖一盖,把灶坑里的火一拔啦,就不用再添柴火了。过十五分钟后,打开锅,焦黄,油汪汪的,颤巍巍的,再用刀像打豆腐似的打成方格块,那浓浓的蛋香,真是又好看又好吃。”

  这时我们刚好路过王树仁的家门口,弟弟说:“王树仁的弟弟王树义,和我们家关系一直很好,每次上我们家来,老妈都给他做扒鸡蛋吃。王树义那人多好啊!可惜被雷击了,才30多岁就走了。卫德增的父亲老卫头,有时到家来了,爸总是留他坐下来聊天,留他吃了扒鸡蛋再走,那时吃的困难,老人熬啃得瘦的皮包骨,老父亲也是有意让他改善一下。还有一些亲戚朋友都愿意到咱家来,母亲都想着法的让他们吃上扒鸡蛋。”

  在回来的路上又谈到了两个人:一是邻居王立臣的媳妇,今年正月十三,因为胃癌去世了,在病发前,还不知道自己有病,每次胃痛了,就喝点面起子水了事,也不去医院看病,等到感到有病,已经不行了,说走就走了;二是刘刚玉,村上一个唯一有文化但是没离开村庄的人,谁家有什么事,都离不开他,他会电工活、瓦工活、木工活,还会照相、做主持人,红白喜事,他都首当其冲,保证帮你办得非常圆满,还不要报酬。就这么个好人,突然脑出血,走了,村里没一个人不怀念他的。我说:“记得上次回来,他对我说,好多年前在咱家看过一本书,叫《七国志》,可惜他没看完,后来那本书就丢了。能不能给他找一本看。我回到大连还真的去书店找过这本书,可就是没买到。我给他买了一本东周列国时期别的书,是冯梦龙写的,还没有送给他呢,他就走了。”

  后来二弟又说到了父亲:老父亲遇事就能想得开。一次,村里80岁的老安头,夜里在咱家地里摘了两个南瓜,队里喂马的看见了。第二天告诉父亲说,你家的南瓜被老安头摘去了,你还不去找他要回来。父亲听后还笑呢,说:这老爷子,要吃南瓜和我说一声,我给他送去,黑灯瞎火的摔着了怎么办?也就压根没再提这件事儿。过几天他还专门去给老安头又送去了两个南瓜,对老安头说:以后想吃南瓜跟我说一声,我就给你送来。可惜的是,没过多久,老安头病了,因为不能上山拣柴禾,被儿子媳妇说了一顿,还不让他吃饭。谁知老人想不开,他喝敌敌畏,躺在自家的柴草垛死了。另一件事是:有一次柳十三的鹅丢了,楞说咱家的一只鹅子是他家的,父亲说:是你的你就赶走吧。他就往回赶,鹅子这种禽类也很有意思,它合群,见有人来赶它们的伙伴,就上来咬他,那只鹅子也不和他走,直往鹅群里钻。父亲说:生鹅子是进不到别人家鹅群的。如果你实在认为这是你家的鹅,赶不走你就抱回去吧。他就往回抱,结果走到了半路,他媳妇把自家的鹅找到了,又给送了回来,一再道歉。父亲不仅没生气,还对他说:“不就一只鹅吗?都是自家养的,多一只少一只没关系的,道什么歉?”

  我们在老屯只住了两天。因为各自都有工作,就离开了老屯。一路上我的心七上八下的,那岁月的蛋壳所装过的旧事,现在已经变成了回忆。从建国到现在已经六十年过去了,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老一代亲人也差不多都走了。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个世纪70年代安上了电灯,三年前安上了闭路电视,好多人家都安上了电话,老太太都挂上了手机,和在外打工的孩子们时刻保持着联系。一切都变了,又仿佛一切都没有变。但是有一点的确是变了,每个人都能吃得饱、穿得暖了,过去的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来说,回忆总是美好的。可我依然有一丝丝的痛,沿着往事的小路,在心田里蜿蜒着、蠕动着。

  爱国作文三

  在我人生的履历中,能够与广播电视结缘是我最大的荣幸,特别是我在**省首家县级电视台工作了16年,参与宣传报道**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感受时代的前进步伐,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宣传员、记录着和见证人,这段历史将灿烂我的一生;同时,我也目睹了**广播电视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经历,我在广播电视举这个大家庭里,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我与**广电共同成长。

  **电视台是**省第一家县级台,1985年1月宣告成立。电视台的建立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为推动经济发展、传播精神文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在电视节目的激励鼓舞下,我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身边发生的新闻,反映时代的变迁,“记者梦”的种子也播下了心田;执着的写作、勤奋的精神,是我的新闻稿件经常见诸于报端、在广播电视里播出,因此,才有了1993年我到广播电视局工作的机会,到了广播电视局领导安排我到电视台新闻部做文字记者,两年后,我开始跟老记者学摄像,很快适应工作并能够独当一面,这里面有老同志的传帮带和有自身的努力,然而,更重要的是**广电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爱岗敬业、事争一流”的光荣传统,激励着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

  作为电视台的一名新闻记者,局台领导经常提醒教育我们要“政治强、业务精”,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报道。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我坚持收看央视和**电视台的的新闻联播节目,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的同时,认真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以指导新闻写作实践;为了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之余,我一边认真学习写作知识,不断提该自己的文字能力,一边钻研电视摄像、剪辑、制作业务,不断适应迅速更新的拍摄制作设备,一边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电视记者像蜜蜂采花酿蜜那样辛苦,新闻是跑出来的,为了核实一个数字要打几次电话找好多人去问,要有一丝不够的精神;为了一个画面,要爬上几十米高的脚手架去拍。多年来,记者们起早贪晚、加班加点去干却毫无怨言,有时要冒着大风大雨到第一线采访,有时要到最危险的地方拍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地有记者的身影,自然灾害的现场留下了记者们的足迹。国企改制,我们一直跟踪报道,解工人之忧愁;撤县设市,我们始终不忘宣传,为百姓加油鼓劲;抢险救灾,我们跑在一线,感受人间挚爱真情;严打亮剑,我们与干警们为保一方平安昼夜奔忙,创建和谐社会;非典时期,我们冲在前方,以忘我的精神报道动态、传播知识,感受党对人民的深切关怀;我们为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摇旗呐喊,我们为精神文明、社会进步助威鼓劲。

  撤县设市以来特别是提出建设“钢铁**,中等城市”以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起点、大手笔,投资10亿元的黄台湖和钢城大桥、钢城路,改变了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大项目的开工竣工,**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这些也为我们记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我台与市交通局联办了《交通风景线》节目,从2003年春天开始,作为记者和编辑我坚持在大桥工地和钢城路施工现场,拍摄工程进展,发现英雄事迹,盛夏冒着30多度的高温,严冬踏着冰雪工作,一年半的时间,钢城大桥和钢城路竣工,又转战杨柏线、迁擂线、马兰庄特大桥,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我感受到了交通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学到了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毅力。2006年春,领导把撤县设市10周年的大型专题片脚本的写作任务交给我,回首过去我无限感慨,展望未来更是信心百倍,我饱蘸激情写下了万言的脚本,用我多年的文学积累和阅历实践,反映和展示了**10年的《巨变》;2007年起,我台又与交警大队创办了《祝你平安》栏目,作为主拍和责任编辑,我既要保证按时出节目,还要兼顾其他工作,又忙又累,但是,当我们看到领导和观众的认可,一切都抛置脑后了;2008年我又开始编导《电视文学》节目,这是我省率先开办的纯文学栏目,开办一年多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

  16年来,**广电局由一开始的40几人发展到拥有200多人的庞大队伍,电视新闻节目由周播、周三次播出发展到周六次播出,每次播出时间由五六分钟增加到15分钟,还创办了《视点》、《今日**》、《电视文学》、《法律之窗》、《科技星火》、《卫生天地》等众多的版块节目,**广电局多次被评为省和国家级的先进单位。16年来,我参与制作的电视专题片110多部集,拍摄的新闻不计其数,出版新闻作品集《三只眼睛看世界》一部,有多篇获得省市好新闻奖,由我编导的《电视文学》获2008年中国散文年会特别奖,我的工作多次被**和唐山市委市政府表彰、嘉奖。

  电波飞架映长虹,七彩荧屏连万家。

  广播电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16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人生有几个16年?它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是最宝贵的时光,16年,我没有做出特别辉煌的业绩,但是我觉得很充实,因为,我为实现自己的“记者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为我把青春的年华献给了广电事业而无怨无悔。

  爱国作文四

  母亲时常说,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穿过裙子。因为母亲年轻的时候正是国家解放初期,生活条件比较贫困,能有一身不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穿就已经很不错了,穿裙子连想都没有想过。后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母亲也开始老了,所以也没有穿裙子的奢望了。母亲说,她只好把穿裙子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了。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因为在小学里参加文艺表演,必须要准备一套白衬衫和裙子。小小年纪的我已经知道,因为奶奶常年病魔缠身的缘故,父母的工资还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哪有闲钱给我做裙子?我只好主动对母亲说:“算了,节目我不演了,还是让老师换别的同学吧!”母亲说:“那怎么可以?这辈子我没穿过裙子,我不能让女儿也没裙子穿,我想办法吧!”

  第二天,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一条黑色的裙子已经放在我的枕头边。原来母亲为了赶制这条裙子,几乎一夜都没有合眼,她将奶奶穿过的一条黑色裤子剪成七八块碎布,然后又用细密的针脚缝在一起。虽然它的颜色有些陈旧,但这毕竟是我的第一条裙子啊!

  当我兴高采烈地穿上这条裙子表演节目时,我的同桌北北却用轻蔑的口吻对我说:“难看!真难看!裙子是用补丁做成的吧?”我回到家里大哭了一场,再也没有穿过那条黑色的裙子。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大约都看过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银幕上的“红裙子”成为当时女孩子心目中的最高向往。母亲托人从外地给我捎来一件漂亮的裙子,那是一件淡粉色素花连衣裙,束腰处系花、白色的领口。记得在学校里,当同桌的北北在看到我的那一刹,眼睛里居然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因为心里隐约记恨着北北当初对我的伤害,所以对于北北种.种示好的表现,我一概不予理睬。

  在当年,女孩子们穿着连衣裙骑自行车是大街小巷最常见的情景。可是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穿过马路时,宽大的裙摆不小心缠进了车轮里,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脚脖子也崴了。闻讯赶来的北北二话不说,背起我就往医院里跑,伏在北北的背上,我哭着对北北说:“我要是残疾了你还会对我这么好吗?”北北说:“你要是残疾了,我就每天用轮椅推着你,推你一辈子。”那一刻,我终于破涕为笑,和北北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转眼之间,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也已经40年了。街头,琳琅满目的各式裙装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不同品牌、不同风格的裙装店也争奇斗艳。我的衣橱里也摆放了十几套漂亮的裙子,昔日的北北同学也成为现在的亲密爱人。如今,每每穿一套漂亮的裙子,老公北北就会在旁边赞不绝口。更主要的是,我圆了母亲穿裙子的梦想。或许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裙子的魅力永远是无法替代的,更有别人无法体会的情愫,时时萦绕在心头。

  爱国作文五

  一条大河,历经几千年,流淌的尽是汉字。

  甲骨文的波纹、金文的涟漪、篆书的漩涡、隶书的浪花……沿路讲述着仓颉造字的传说,传颂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明。

  汉字起源于中原,但汉字没有国界边陲。在历史上,越南、朝鲜和日本都曾经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言。越南的本国文字——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创制出来的;韩国至今使用的还是汉字和韩字(即谚文)的混合体文字;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目前仍保留有1945个简体汉字。将汉文化和汉字象种子一样撒向欧洲、美洲、非洲等世界各地的,其功绩莫过于张骞两通西域、唐朝“对外开放”,以及郑和七下西洋。

  国兴则汉字热,国衰则汉字冷。新中国成立后,汉字饱尝“世态炎凉”,才又开始活跃起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日益强盛,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三,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四,汉文化和汉字也随之风靡世界。据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介绍,到目前,全世界已有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和58所孔子课堂。世界著名大学中有44所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此外,还有40多个国家150多个学校和机构已经提出申请设立孔子学院,到2010年孔子学院将多达500所。同时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美国3年前只有200所学校开汉语课,到现在已经发展到1000多所,并提出了到2015年5%的高中生要学汉语的目标。作为英语发源地的英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或多或少地开设了汉语课;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数量,已从2002年的57所增加到目前的近500所。

  随着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北极黄河站等科学考察站的相继建立,汉字便同五星红旗一起在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极地落户。从此,地球的每片土地上都生长着汉字。

  活字印刷让汉字广泛传播。但汉字在科技世界的游刃有余,则是在新中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1975年国家科技发展规划748工程的启动,推动和产生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操作系统、汉字应用软件和各种汉字输入输出设备,彻底扫除了“中文不适于信息处理”的障碍。从1981年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样机研制成功到后来的广泛使用,我国的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时代,汉字活力与日俱增。随着汉字操作系统、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汉字识别系统、手写汉字输入系统、机器翻译系统的不断创新和换代,汉字在计算机的王国里进出自由,没有禁区。

  遨游太空,是汉字不懈的追求和梦想。“中华”星、北京星、张衡星、沈括星、钱学森星、袁隆平星,一颗颗行星以中国的地名和人名命名,让汉字借助天文学在茫茫宇宙中熠熠生辉。

  汉字真正进入太空,应该感谢载人神舟飞船的出现。2003年10月15日,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乘坐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也正式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一员。从飞船的舷窗往外望去,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汉字在太空第一次以声音的形式,令宇宙惊愕,让祖国自豪!2005年10月13日,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高高的太空上与亲属进行了7分钟通话,亲切的问候、深情的鼓励、温馨动听的生日欢歌,轻松愉快地在太空和地球间漫游。2008年9月27日16:43,在刘伯明和景海鹏的协助和支持下,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首次进行太空漫步,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走出太空舱时,翟志刚挥舞着五星红旗,异常高兴地挥手致意:“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十三个汉字感天动地。18:36,我国党政军最高领导胡锦涛与神七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你们空间出舱活动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等响彻寰宇的汉字,使宇宙的距离无限地缩短,也让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和坚强。

  我们相信,汉字在月球自由旅游,在金星、水星、火星等太空各地频繁行走,该是我们伟大祖国不远的未来!

国庆节满分作文5篇_记忆中的祖国手抄报黑板上素材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庆节,庆祝国家建立的伟大日子。我们国家的国庆节是在10月1号,而今年2019年的国庆节是我国建国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从一开始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国际强国,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13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