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2022河北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5篇

时间: 舒淇0 分享

《新学期家长第一课》由省教育厅、省关工委、省文明办主办,省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省德育共同体、省家长学校、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石家庄市藁城区教育局、河北广播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联合录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2河北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2022河北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篇1

如何养育孩子,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位合格的母亲,是我初为人母时考虑的首要问题,为了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学习,在成长的道路上,在平凡又艰辛的日子里,我们一路欢笑,一路歌。

儿不知不觉中,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当儿子幼升小学拼音时,我和他一起参加了拼音辅导班。我又从新认识了整体认读音节、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两个第三声词组的读法等。

儿子从小就对棋牌和数字类的游戏着迷,他的爷爷也一直引导他学会下象棋,他爸爸教他玩数独,他学会后也把我教会,在此之前我对象棋、数独这类偏属男生的游戏一窍不通,现在这也是我的最爱。我和儿子经常一起下象棋,或者顶着脑袋填数独里的数字,经常为了一步棋或者一个数字争论半天。

儿子从幼儿园时期就一直上英语辅导班到现在,我经常陪伴他一起学习,晚上督促他一起完成口语练习作业,不知不觉中我丢掉的英语词汇又捡了回来。我们在学习中,共同进步,重要的是,我们有更多的交流话题。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注重买适合他年龄段看的书,对于买书,我从来都是坚定不移的。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优秀的人交朋友。我会在他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启发她,这本书里讲了些什么故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常常在精彩的段落时,他会读给我听,有时我们会互相读给对方听。一起从书本中寻找积极向上的动力。家里的童话故事、精美散文、世界名著相对较多,因为我和他爸爸一直喜欢这类的书,我充分感觉到,在孩子读书方面,父母所起的影响是很大的。他现在还特别喜欢听评书和故事,只要有时间就会抱着国学机或者音响听,吃饭听、睡觉听、练字时更是机不离身。现在都能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里的故事讲给我听,还经常拿书里的人物关系来考我和他爸爸,我为了不在他面前露怯,也不得不背地里偷偷的啃书本。

儿子小时候不喜欢运动,因为一个月的时候因为肺炎进了医院的ICU,从此我的心里留下阴影,担心他体质弱,免疫力不高,所以从小就带他接触各种运动,报名乐高班、武术班,还陪他一起玩各种体育项目,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慢慢的他喜欢上了足球,他经常抱着足球和弟弟找小朋友在小区里踢,现在长得又高又壮,从原来班里排队一直站前排的小个子,成长到了队伍的中后位置,而且吃饭也从不挑食,现在的饭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我,我现在最喜欢的就是能够在运动场上看到儿子的身影跑来跑去。

儿子现在可以帮我完成很多家务,有时在做饭时也会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择菜、洗碗、拖地、晾晒衣服等等。这是我最为自豪的。今年过年的饺子就是是我们共同完成的,赢得了家人的高度赞扬。我们会一起做寿司、肉丸等。他喜欢从视频里看各种各样的美食视频,经常向我要求吃各种想吃的料理,所以我们经常尝试各种菜肴。慢慢的,我的烹饪技术也有了长进。

在学习上我经常这样对孩子说:爸爸妈妈都是通过考试竞争取得今天的好成绩,才有了你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条件。妈妈通过考试进了现在的单位;你的爸爸原来在乡镇工作,也是通过在单位竞选,靠着自己的努力,层层过关调到市里工作,你的叔叔也是从小就努力学习,考到北京人大,并且学习到研究生毕业留到了北京工作生活,现在也是一家大律所的合伙人,经常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从小就给你们带世界各地的玩具、衣服等等,我们没有任何背景和靠山,也不是天才,有的,只是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厚积而薄发,今天你所有的努力终有一天会给你丰厚的回报,所以你现在只负责不停努力就好,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它会给你想要的一切。

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大的一笔投资,我每一刻都是幸福的。这是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我只是全心全意、尽心尽职做一位好母亲。在做母亲的过程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我会一直努力和孩子一起进步成长。

2022河北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篇2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人们常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

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自己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性格、品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我们家长来说,要求孩子爱读书,自己在家也常读书;要求孩子懂礼貌,自己也能跟左邻右舍友好相处;要求孩子爱整洁,自己也能跟孩子一起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总之,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注重言传身教,才能更好地培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上学路上,我经常告诉她要讲文明、懂礼貌、不乱丢果皮、垃圾要放到垃圾箱里;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上课要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遵守学校纪律。在家里,我尽量让她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扫地、洗手帕、洗杯子。现在她自己洗脸刷牙、穿衣穿鞋、整理书包文具都没有问题。

做饭时,我会让她帮忙,比如让她洗洗黄瓜,择择韭菜。洗黄瓜她洗得又快又好,可是择韭菜时,她刚择几棵就没有耐心了。我夸奖她择得特别认真,特别干净。听到我的鼓励,她又细心地继续择下去。孩子刚做这些事情时,难免会出错,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有耐心,因为你一但批评了她,她的积极性就可能会消失,应该先表扬她,再耐心地指出她不对的地方,接着帮助她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她的积极性,让孩子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每天都提醒她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努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放暑假,我鼓励孩子认真背古诗,并给她录音,提高她的兴趣。我还每天让孩子阅读半小时的课外书。首先选择有吸引力的故事让孩子阅读,渐渐地不用我说,她每天就会自觉主动进行阅读。

言传身教,坚持每天阅读,帮父母做家务,这些好的做法让我家的涵涵养成了好习惯,成为师生交口称赞的好学生。

2022河北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篇3

某日,我心血来潮,煞费苦心地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只等妈妈回家,希望能换回一句赞赏。当听到妈妈的开门声时,我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我想妈妈一定会眼前一亮,然后敞开口夸我一顿。但是,大出我所料,妈妈进屋后,不以为然,只顾自己忙东拣西。我急了,连忙对妈妈说:“我把屋子打扫了一下,你看干净吗?”不料妈妈却淡淡地说:“这有什么,本来就应该这样!”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嘛,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过了几天,我和朋友们玩,把家里搞得狼狈不堪,正忙着收拾时,妈妈推门进来了,她一眼就看了出来了,生气地说:“我就知道新建的茅厕香不了三天,你就知道给我添乱子……”哎,妈妈难道就只看到我的缺点,一味指责,给孩子一点点赏识就这么难吗?

不,赏识其实是轻而易举的,有时甚至只需一个动作。我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当兵不久的儿子,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强烈的孤独感,最后特别写道:“周围没有一个人看得起我,我活得没一点儿意思,我不想继续当兵了……。”母亲了解儿子从小身心就到了伤害,极度自卑,于是凭着与部队首长老朋友的关系,求助于部队首长。一个月左右,儿子来信了,说:“好消息,首长到我们连队来了,唯独拍了我的肩膀,好像要重点培养我,我还想继续当兵。”从此,这个儿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努力奋斗,终有所成。这个故事不就充分的说明了赏识并不难吗?

赏识就如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是人性最本质的需求。赏识虽不是万能的,但不赏识是万万不能的。那么生活中该怎样赏识孩子呢?我就自身而言,提几点浅薄的见解。

一提到赏识,很多父母便习以为常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奉承,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赏识教育既反对一味地指责、抱怨,也反对一味地表扬、夸奖和奉承。赏识的本质,用俗话说,就是看得起,适时地予以肯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诗,叫《小儿不小歌》,小儿小的只是生理生命,不小的是他的心灵,是他的精神生命。吃穿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有形生命的需求是有限的,无形生命的需求是无限的。可是,有的父母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了解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把养育孩子看成简单的传宗接代,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便心满意足了。所以,作为父母应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远比物质需求更让孩子能欣然接受。

天才,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与莎士比亚、爱迪生、贝多芬一样,每个正常孩子都有着一段潜能蕴藏,有望成为天才的时期,而开发与否,大抵决定于赏识与否。因为就算孩子们表现再出众,如果没有人赏识,他们就会疑虑这样做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就不会持之以恒,形成燎原之势。德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缺乏数学才能,毫无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峰回路转,他有次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在同学们眼中很难的数学题,受到了老师的赏识。这次以后,他改变了对数学的态度,潜能迸发出来了,结果他成了数学尖子。因此,如果把潜能比作一根称杆,则赏识就如称砣。

赏识的前提是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对优点予以赞扬,对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家长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权利,家长还要懂得发掘孩子身上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要信任自己的孩子,正确的发展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家长要发现孩子的长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短处,都有缺点,家长要正确提醒并用适当的方法来教育,没个孩子都免不了犯错,家长要遵循“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来对待。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希望家长们按照孩子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拔苗助长,也不守株待兔,让孩子们在赏识的沐浴中快乐成长。

2022河北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篇4

教育,是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成长的必备经历。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要经历家庭教育,在母亲和父亲的影响下学习和成长。而家庭教育又与整个社会的教育观息息相关。

在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同学因为考的分数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待遇。在第一次考试中,甲同学获得满分,因而获得母亲表扬,乙同学因为没有及格,而被甩了巴掌。第二次考试中,甲同学考了98分,而被父母批评被甩了巴掌。乙同学考了61分,进步了,及格了,因而获得了家长的表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家庭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弊端。首先,就甲同学来说,100分与98分相差两分,分数差距很小,并不能由此推断出甲同学退步了,甲同学仍旧处于优秀同学的行列。但在其父母眼中,甲同学退步了,因而给予了他巴掌和批评。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方式很可能造成甲同学的受挫,一蹶不振。或者心理扭曲,为得一百分不择手段。这是这种教育观的不合理之处。其次,就乙同学而言,他的成绩进步了,虽然只进步了六分,但足以跨越档次,让他从不及格变成及格。父母对其采取的鼓励表扬的方式,鼓舞了乙同学的信心,对其以后的学习有着长久的影响,乙同学很可能经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这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可取之处,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漫画中的这种家庭教育观有其弊端,也有可取之处。究其原因,与我国的教育的教育现状有着很大的联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对于其中的弊端我们要结合教育法规,教育现状不断改进,争取使其更加完善。对于其中的可取之处,我们要继承发扬。教育问题关乎祖国接班人的优劣,是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大事,应该予以重视。

2022河北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观后感篇5

咱们中国的家庭自古以来注重“耕读”,而今无需耕作,教育自然成了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自然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在当今社会教育的主体应当是孩子,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是起引导作用。

家庭教育中,“养不教,父之过”,当今社会,物资生活富足,自是不会出现“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的悲剧——既然“犬马皆有所养”,那么家庭对孩子的“教”便愈发重要。当今社会万物互联,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没有人能再像隐士一般断绝与社会的联系。所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对孩子的“教”与“养”便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开篇既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品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温文尔雅、谦逊有礼,这都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像新闻中报道的“为等孩子父亲上火车,而堵门影响列车启程的母亲”便是典型的反面事例。父母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成为了理性的、有教养的人,只有真正成为了一个人,孩子才可能去投身社会,发光发热。

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成为了一个文明理性的现代人,学校教育便要传授给孩子知识,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严师出高徒,仿佛是中国人对学校教育的判断。但真的只是如此吗?严,固然是对的,但严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专心学知识——寿镜吾先生会打手板,但是打手板是为了让孩子好好背书。因此只要能引导孩子的良好发展,那么无论严或松都是起积极作用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和老师要为孩子提供平台去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寻找方向。鲁迅先生在1908年发表的《文化偏至论》中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则尊个性而张精神。”我想这便是如今学校教育的宗旨――立德树人,尊重个性。那么在这个标准下,严不是准则,而在于“导”,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因此诸如“游学”、“科技创新比赛”、“艺术团”等新兴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帮助学生的“梯子”、“路灯”,引导孩子去探索世界,发现自己,寻求理想。而非像过去“填鸭式”的教导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这种“幼者本位”式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润物无声,静待花开,想必在如此教育理论下成长的新一辈年轻人,在花开之时,定能成为中华民族新的“脊梁”。

156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