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5篇_精彩影评600字

时间: 家锐21251 分享

  《中国机长》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中国机长》观后感一

  关于70周年的大陆电影市场我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没啥好讨论的吧,与其说是主旋律电影最好的一年,不如说是电影主题呈现最单一的一年,哦,不只是电影,还有电视剧,总之,2019年这个从年初就开始的主旋律氛围延续到年底,是在是让人有些吃不消了。

  刚刚摆脱了暑期档聒噪滥情的《烈火英雄》的折磨,又引来了国庆档的三巨头,看着这三部电影合起来发力完成年度票房总额KPI的架势,真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这些年的大陆主旋律大片,预算越长越高,阵容越整越大,场面越拍越好,但是人性却越来越少,说实话,近两三年的主旋律电影,除了《建军大业》以外,我真的很难再看到有完整人物塑造以及真实情感渲染的主旋律电影,大多数的电影都是一副“中国牛逼”的鸡血状态,让人感觉自己在看的其实是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片而不是一部电影。

  原本我还以为改编自真实事件,具有灾难片属性的《中国机长》可以探索一些主旋律电影的可能性,结果,这部电影非但没有探索,反而“成功”地成为了质量垫底的那一个。

  和《红海行动》、《烈火英雄》一样,《中国机长》也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2018年川航3U8633的空难是影片创作的蓝本,为了增加情节的复杂程度,编剧甚至在故事中加入了更多的困难,但是即使在如此的情况下,《中国机长》最终的呈现依然是单薄和空洞的,作为一部主旋律商业大片,它既对不起自己的类型,也对不起自己的片名,更对不起那些对其抱有期待的观众,说实话,我的没想到,《中国机长》成为了博纳所谓的“中国骄傲”三部曲中最差的那一个。

  观看完《中国机长》之后,影片带给我三个非常直观的感觉:没话找话、拖拖拉拉、文不对题,不论是作为一部人物传记还是作为一部灾难电影,《中国机长》都是远远称不上合格的电影,它甚至都不如1999年同样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紧急迫降》完整和有趣,可以说,本片各方面看来都是一部赶鸭子上架强行献礼、强行主旋律的电影。

  简而言之,《中国机长》讲述的就是一架飞往拉萨的飞机飞行途中驾驶舱玻璃破碎爆发事故,最后奇迹地完成迫降的故事,整部电影仅仅就讲述了这么一件事儿而已,人物呀、情感呀、思考呀全部都被创作者抛在了脑后,而且这个一点也不复杂甚至有一些过于简单的故事依然被注水到了快两个小时,实打实地带给了观众一场味同嚼蜡的观影体验。

  虽然影片取名叫《中国机长》,但是整部电影其实都找不到一个真正的主角,反而取名叫《川航机组》要恰当很多。对比同样改编自真实事件的《萨利机长》对于人物内心的挖掘和对于事件背后现实意义的探索,《中国机长》的整个故事显得又单细胞又空洞乏味,而作为主角的张涵予在影片中出场时间可能连一半的时间都没有,看完了影片我连他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都不知道。

  虽然影片取名叫《中国机长》,但是影片中其实戏份最多,人物形象相对完整的反而是空姐团,袁泉领衔的空姐们在有限的戏份中好歹挤出了一丝表演的状态,而张涵予、杜江以及欧豪在驾驶舱里面基本上就和表演绝缘了,最可怕的是,影片对于驾驶舱和驾驶舱之后的空间的互动、配合都毫无处理,影片大部分的时间都呈现出了两方人各干各的毫无交集的感觉,当然,这也和影片从一开始对于人物关系和职能关系的处理不清不楚有关。

  在创作层面,《中国机长》真的只是把整个事件“还原”了一遍而已,既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戏剧改编,也没有什么让人信服的人物塑造,整体上,它只不过是非常失败地完成了一次政治任务而已,甚至连《烈火英雄》的娱乐性和紧张感都没有达到。

  《中国机长》是一部在剧作上非常刻板和乏味的电影,一百多分钟的电影被非常生硬地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机组的日常和航班的准备工作,第二段空难发生到迫降,第三段,煽情,整个故事看起来格外地像一个超长的公益广告,就是你每次坐飞机前小电视里面播放的那种。

  阿瑟黑利当年写过一部非常经典的行业小说《航空港》,小说中围绕着大雪天的机场展开了一个潜在的空难背后复杂的人和事,以专业的角度展现了不同职能的人员之间的配合,其实某种程度上《中国机长》也想要作出如此的效果,但是显然刘伟强和编剧于勇敢彻底失败了。《航空港》的小说厉害就在于它在现实的基础上深入了机场运作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很多观众所不知道的航空工作,并且在故事中大量地埋下伏笔使得整个机场的工作人员形成了一个整体,每一个部门都非常丰满的同时没有耽误主角的塑造,读完了整部小说你会惊呼原来机场的运作居然是这样的。

  但是《中国机长》则不同,影片看似花了大量的时间呈现飞机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展现空难发生之后的救援工作,但是,整部电影所拍摄的其实都是观众所知道的内容,编剧只是把我们在机场可以看到的一切原封不动并且毫无想象力地叙述了一遍,没有新角度,没有让人意外的部分,甚至流水账得如同等待延误的航班的时候的那种煎熬。

  最可怕的是,《中国机长》让大量的明星客串了影片中的种.种龙套角色,结果,这些号称工作人员的龙套在影片中几乎就没有发挥什么真正的戏剧性作用,同样对比《航空港》中对于机组人员、管制人员、机场工作人员等等细腻的描写和对于只能的展现,《中国机长》并没有让我们看到这些设计,每一个角色都是独立的,每一个工作都给人感觉是不相干的,人物没有互动,部门没有配合,所有的工作安排都只见台词不见行动,明明可以留出很多时间展现中国民航力量的强大,导演却把时间大量浪费在了尬聊和那些反复、乏味并且毫无信息量的危机状态展现之上,不过其实个人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影片中很多的戏都是为了给客串的明星强行加上而非正常写作出来的,尤其是关晓彤和杨颖的角色,毫无必要,毫无意义。

  不过说到底,《中国机长》最大的问题还是无聊呀,想想《萨利机长》以及《迫降航班》如何拍摄的空难,再对比《中国机长》,真的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天上与地下,除了让飞机摇晃,让角色尖叫,《中国机长》真的再也想不出来任何营造灾难气氛的方式了,而大量表演细节和操作系列的缺失更是让整个空难的过程显得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出现在影像层面真正的困难,最可笑的是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困难都是迎刃而解而非人为克服的,总的来说,影片最后给我的感觉并不是这群人有多专业多厉害,而是这群人运气好。

  影片中那些顺拐的情节比比皆是,空姐被撞晕了自己醒过来,飞机颠到不行依然不会到处乱撞的食品车,一句话就能让所有人闭嘴的乘务长,即使死到临头依然没有什么过激行为的乘客,除了驾驶舱冷一点影片到底有没有设计真正的困难呀,就这样也叫中国机长?叫机长好运吧!

  当然,影片还有一个让我非常恶心的地方,那就是涉及到配角以及龙套角色的时候,整个质感与室内的尬聊情景剧毫无区别,编剧对于乘客的展现尤其失败和刻板,藏族的家庭、前去看望死去战友的老兵、骄纵的土大款、离家出走的太妹、清纯的哑巴女等等等等,请问这个航班的中文名叫“政治正确”吗?看着所有人登机前做作的表现,像极了那些你在电视上看的公益广告,引起极度的生理不适感,而影片中某些机组人员的塑造也真的没有好到哪儿去,在人物关系不清不楚的情况下,总觉得主要角色之间有着奇奇怪怪的暧昧关系,对视的情绪表达尤为让人想入非非,而对于欧豪以及杜江角色轻浮性格的展现既没有增加趣味性也没有增加人物的维度,只给人一种刻意为之的尴尬之感,非常莫名其妙。

  仔细想想,20年前的《紧急迫降》虽然整体粗糙但是得益于专业编剧的书写,人物层面的丰满和人物互动上的有趣是有目共睹的,我至今还记得那个拎着一袋子人民币的大叔,但是《中国机长》让我看到的只有急功近利的刻意和赶鸭子上架的粗糙。

  看到了新闻中本片主创说要超越《萨利机长》的言论的时候,我真的笑了,就和看到《烈火英雄》导演说自己没有煽情一样,真的是太好笑了,都这么胡说八道的,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才能有自知之明呀?

  《中国机长》观后感二

  聊《中国机长》之前,你总该看过国产的《紧急迫降》,或者米国的的《萨利机长》吧。

  其实没看过也不打紧。因为《中国机长》是一部号称“中国骄傲”的电影,它只呈现了问题。至于问题在哪,由何产生,之后该怎么解决处理,机长副驾是否有心理障碍——统统无关紧要。

  它是一部不停呼叫,更多人呼叫。一个人比赞,所有人在点赞的电影。《中国机长》根据川航真实事件改编,香江快刀手刘伟强控场,机师帅、空乘靓,乘客各怀私心,地面坚守岗位。正如所有人都没有犯错的状态,电影也好像没什么逻辑错误,但大小问题,实在太多了。

  川航机舱,是这部电影的主场景。而传说中,刘伟强牛掰上青云的手持摄影去哪里了,我是没看到,只有机身在忽左忽右的抖动。

  总不能说,是机身太小,无法施展吧。

  几乎没有变化的扁平光线,更加像是置身于模拟机,没有真实的灾难感。比如说川航飞机应该遭遇了可怕的颠簸和失重,但凡坐过飞机,遭遇过类似经历的,都会下意识想起来自己的反应和周围人的糗事。《中国机长》里,几乎没有任何有想法的主观表现。乘客负责慌,机组人员负责沉着冷静。到最后,我感到最像要窒息过去、被凶险所击倒的,竟是乘务长袁泉本人。

  实际上,从灾难到来的那一刻,《中国机长》的惊险,似乎只停留在挡风玻璃开裂后,欧豪被吸出去。在杜江克服万分艰难,回到驾驶舱,镜头主要聚焦在张涵予身上。当然你会说,现实事件就是这样,机长更不可能离开位置。在冻僵麻木的情况下,只能凭借意志力来战斗。所谓意志力,就是坐那儿,不松手就对了。

  但你了解过事实会发现,飞机要穿越的雷电云,也完全是影片在加戏。既然要如此加戏,为什么不在机舱人员身上安排更多的情感戏呢?

  电影在细节上的处理,把本允许加工处理,惊心动魄的过程,变成了一而再,再而三,最后实在不知道他们在干嘛的加油打气。

  譬如,让空姐趴地上,一群人在那干巴巴喊”站起来”,袁泉至少喊了得有五六次,看得人尴尬不已。我知道,这又是一个表现坚韧不拔意志力的东西,但能不能,不要搞得这么干瘪干涩,好歹加点润滑啊。

  一群人是被黏在座位上了,还是要让空姐B或C或D,证明她是久经考验的战士,不需要援手就能独立应付。毕竟你在其他幕,又直接让某乘客无故暴起、推车冲撞,给个说法的状态……总之在机舱部分,《中国机长》前后数次,把应对灾难的过程,变成了一堆人不停地比心(大拇指划食指)、点赞(竖大拇指),真的很抖音很公益广告抒情MV。此举造成我大量吸入正能量,产生了严重的增压不适。有人说,比赞是空乘人员的确认OK手势,但我要说的,肯定不是 OK 不 OK 的事。

  没有任何质疑川航机长和全体机务人员的意思。这起事件,当时第一时间就有关注,确实很了不起。包括感兴趣的,可以看下《空中浩劫》英航班机事件(机长被吸出飞机外,挂飞机上半小时)——据说川航机长本人就有看过那一集。

  我只是认为,电影不应该太着急点赞,一秒钟都不能等的,求求你表扬我。至少在安全落地之前,电影人物都没有必要,太着急去树立英雄模型。因为整起事件本身,被应对处理,就是最大的一个赞美了。

  总之险情发生后,除了杜江回到驾驶舱的气压挣扎,其余部分,川航飞机的两面,这边和那边,就完全是隔离开来的。可能事实就是如此,但,我只能表示难以理解。

  同样奇怪的细节处理,依然发生在杜江身上,剧情(原型故事)需要他不在驾驶舱,但当他怎么进入客舱,就顺便“四姑娘”了起来。

  更加奇怪的,是这个不断被给特写镜头的四姑娘。说实话,她嫌恶挂电话男子的眼神,我有印象,可是,这个角色,同样没有和其他人产生真正的戏,只能充当被杜江撩的对象。这个没有戏,只能在座位上不得动弹的问题,几乎发生在大多数乘客身上。他们似乎停留在一个“毛躁→恐慌→为机组点赞”的连环情感反应上,没有产生任何偏差。

  还有差点吸出窗、全程补挂票的欧豪,怎么落地后瞬间切换泡妞模式,且被开除出乘客礼赞对象行列。如此轻浮草率的处理,不要告诉我是什么英雄美人的浪漫处理。

  还有那群飞行爱好者是什么鬼?一年后又是什么?

  我明白电影需要增加更多视角,去弥补呼叫无人答应的紧张时间延长。需要在落地时刻,增加一个可以看到飞机的角度。可是,加这些角度加这些戏,能不能有点前因后果,或者起到一些实质作用。事实上,如果只是为了加一个角度,安排个靓女记者就行了(有人告诉我,片中有个关注事件的猪肉佬)。

  然而,正如机长在排除万难之际,依然只能是那些家是最温暖怀抱,无数情感发电的老套内容。《中国机长》不断交出一些老套戏份,把很赞很棒很好,念上个几十遍。

  最后,必须说机上乘客的毛躁状态了,无论是大声嚷嚷,顺榨菜包,使唤空乘,落地着急站起来等等,都很中国。这帮乘客在电影里没啥用,但也不能真的就让他们没用啊——就只是下飞机后要等着感谢机长的人群。这就是电影的问题了。

  

  《中国机长》观后感三

  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慎入!

  这应该是中国民航史上乃至世界民航史上的一大奇迹,高高原,右侧挡风碎裂脱落,FO飞出窗外,据我有限的知识,航空史上最接近的一次事故是1990年英航的5390航班由于维护人员安装风挡玻璃时使用不合规的螺栓造成挡风玻璃整块脱落,机长被吸出窗外贴在飞机上直到降落,全员生还,当时被称为奇迹;另外一次类似事件,则是1988年Aloha航空243航班,整个前部机身顶部脱落,变成敞篷飞机安全落地,除了乘务长被吸出飞机丧生以外,其他乘客轻重伤。而3U8633在2018年这次风挡碎裂,相比英航情况更加恶劣,除了同样是风挡碎裂,更重要的是,事故发生在四川小金县上空,属于青藏高原边缘高原高山地带,当地海拔平均都是3000米以上,更不要说还有无数高山。按照客舱释压标准程序,机组应该紧急下降至3000米左右高度,以确保氧气供应和温度不至于过低,但受地形影响,又不能快速下降到3000米。考虑到飞机故障高度在9700米,温度应该在-40度左右,至于风力,你开个800km时速的敞篷跑车就能体会到。并且自动驾驶全毁,飞机仪表显示除了PFD和ND以外全部短路失灵,这架A319是处于全手工目视飞行状态,并且巨大的风噪导致机组根本很难沟通。要从那一堆群山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要求对航线异常熟悉,并且高度冷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在最后落地环节,由于飞机航油消耗不大,飞机必然是超重落地,这对于机长的驾驶技能也是巨大考验,考虑到落地以后反推还失效,无法及时制动,所以这次8633没有人员损失安全落地,实在是奇迹中的奇迹。并且从故障发生到落地一共34分钟,通常客机的供氧系统也就能为乘客提供20分钟左右氧气,幸好飞高高原航线的A319大概有60分钟左右的供氧时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所以你看,机长在超低温、800km风速(最高等级台风也不超过300km)、全目视手动操作、高原、仪表短路、飞机故障、带油超重降落……所有这些因素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全机降落,这不是奇迹,什么是奇迹?

  这样好的料,用来烧个菜,应该是精彩纷呈的,然鹅,在第一时间兴致勃勃去电影院贡献完银子以后,我觉得被侮辱了……

  首先,《无间道》你好,这到底是部什么电影?或者说,这个电影的主题到底要表达啥?看前面半小时以为是时尚小鲜肉言情剧,中间好不容易正经了一下,又跑出脑洞超大的穿越云区,还有更夸张的下高度掠过山峰,进入了抗日神剧的套路;等到落地,除了煽情还是煽情,然后……没有然后了。

  所以看下来,从头到尾不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你可以选择把这部电影拍成一个纯粹的灾难片、英雄片,反映事实,突出各方面通力协作,这是最传统的电影套路,不需要太高的技巧,既有娱乐性,又振奋人心,好莱坞传统主旋律,多好用啊。而且料这么足的情况下,足以拍得惊心动魄。这其中空管,塔台,空军等等各方如何协作和通讯,地面人员如何准备配合,都是戏。更不用说飞机上那34分钟,让观众明白这件事情有多难,而不是靠低端的煽情和一堆零碎而多余的无关吃瓜群众镜头来让大家出戏。作为普通观众,观影结束大概不觉得机长多厉害,只觉得机长,运气真棒。而且如果导演野心大,还可以拍得更高杆一点,看看Sully,全剧中心线是事故调查和责任判定,第二线是内心戏。就算咱照猫画虎,也是可以端出一盘不错的菜吧。

  然鹅,刘导以为自己还是在耍帅耍酷拍《无间道》,飞机居然可以提前下高度到山里,注意哦,是在云区里面,啥都看不到的情况下,这不是脑残是什么。如果刘机长这么脑残,这一飞机人估计死十遍都够啊。最后还来个“卷起千堆雪”,立即让我想起80年代港台电影发哥杀完人吹吹枪口青烟的感觉。这是民航客机,事关生死,不是用来耍帅的。更不用说编剧加入的那段穿越云区的蹩脚得不能再蹩脚的桥段。事实上那天航路天气非常好,不管是能见度还是风力,对于飞行都是极度有利。如果真的像电影演的那样,穿越雷雨云,估计十个刘机长都不够挂的。更离谱的是,雷雨云中遇到大雨,没有风挡玻璃的飞机就这样华丽丽穿过去了,穿过去了,过去了,去了,了……编剧大人,应该把你的大脑袋放在800km时速的雨里面去打一打,看看它会不会进水。估计进不去,因为里头都是水。更厉害的是,穿过去以后,机舱里面都是干的,干得像北京的冬天。

  至于电影中的更多细节,难以一一吐槽,随便捡两个说说。风挡破裂之后,800km时速,人的脸是必然吹变形到你妈都认不出来的,但是主角光环护体,个个脸都很俊俏;同样这么高风速下,人的任何逆风动作都会非常困难,但是主角们在驾驶舱内行动自如,丝毫不吃力;落地之后,机长的白衬衫就像熨烫过一样,笔直笔直的,真是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最不能忍的是,机长居然在9700米高度不戴氧气面罩潇洒地开了很长时间飞机。建议导演编剧都去补补中学物理,学习一下人在9700米海拔没有氧气大概多长时间会昏迷,多长时间会挂掉,我真的觉得你们在侮辱刘机长和观众的智商。全剧唯一的亮点是袁泉,演技始终在线,女神虽然老了,但演绎的乘务长无论从专业度还是气质上都无可挑剔。

  吐槽已经无力,我还是去X Plane里面再飞一次重庆-拉萨航线吧,用川航涂装,压压惊。对了,还有那一堆和情节完全无关的玩模拟飞行的,你们又是什么玩意,跟情节有啥关系,还是跟导演有关系吧。

  《中国机长》观后感四

  半出好戏,这是我对于《中国机长》的评价,也是对于博纳影业今年推出的“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的最终评价,虽然这三部电影本身并无联系,完全是商业包装,但既然被放在一个体系中,那不妨一起来说说。

  既然不是“一出好戏”,说明有些环节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有主观上的,比如和观众预期不相符、创作者操作上的失误等,也有客观上的,比如主旋律影片一直以来约定俗成的拍法、审查方的要求、和近年来反复出现已经令人生厌的所谓“英雄主义”等。

  具体到《中国机长》,从演员表演、故事节奏、人物塑造等角度来说,在三部曲里面综合质量可算上乘,尤其还有川航迫降这一真实事件打底,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故事,也很适合改编成灾难向的电影,只是看创作者能够怎么很好地呈现出来。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川航实际灾难发生的时间比较短,撑不起一部电影的体量,二是在当下的创作语境中,也不可能让导演编剧们太过于专注灾难本身,比如灾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背后是否有人为因素等等,只能将焦点放在机长平稳降落,保证乘客安全上。

  更何况这样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唤起观众的好奇心,对电影抱有期待,但观众已经知道电影的结局是什么,没了惊喜感,所以对于故事过程的要求就会特别高,毕竟大家都知道最终飞机成功迫降,只是想了解当中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而已。

  那么《中国机长》是怎么做的呢?创作者知道完全拍成灾难片这条路行不通,也不能像《萨利机长》那样对于抉择和制度进行太深入的探讨与反思,干脆打擦边球使其成为了一部“民航英雄赞歌”,这个主题多有档次,上级领导也肯定支持。

  于是我们看到影片花了大量的篇幅与笔墨来展现民航人的一天,从早上起床出发,到单位打卡吃早饭,再到登机检查说着一连串我们听不懂的术语,这一部分刘伟强拍的很扎实,配合上轻松的音乐,仿佛在看民航工作人员的纪录片,但仔细一想,很像是在凑时长。

  说《中国机长》是半出好戏,就是因为上面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空难戏拍的很紧张刺激,但是占比太少,还总被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打断;演员表演很好,但是部分人物设计实在太过浮夸,缺乏可信度;明星脸很多,但是有用的角色没几个,大多数都是机械式地出演。

  相信最后这一点大家最有感触,比如关晓彤饰演的飞机爱好者,没头没脑地出现,是为了展现普通民众对川航事件的关心,还是为了多一张明星海报?最该展现的是陈数饰演的机长家人,她们的反应却又被一笔带过,回来后还能开开心心地一起过生日,完全不符合生活逻辑。

  而且很明显影片删掉了一条重要的袁泉感情线,她从出场开始就若有所思,之后又出现了重要道具结婚戒指,但这条线并没有展开来,难道这些铺垫只是为了袁泉后面义正词严的讲话?如果不是被删掉,那就是编剧自己的问题。

  当然有人会说,这不是艺术加工需要嘛,我认为有些小情节可以加工,比如非要把欧豪和杜江饰演的角色加工成两个油嘴滑舌爱撩妹的形象也能勉强接受,权当是调节气氛了。但把机长这一最核心的人物,加工成一种充满英雄使命感的“超人”,这是突破了创作底线的。

  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从始至终都想把机长往普通人上靠,所以加了很多非常鸡肋的家庭戏,但在自己职责的认知上,他似乎时刻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在最危难的时刻,他心底爆发出的潜台词是:“我一定要把119名乘客安全送回地面!”这一幕的伟光正指数完全爆表。

  明明拍不出普通人的感觉,却还要强加给人物一种所谓的平凡感,这是“中国骄傲”三部曲的通病,《烈火英雄》中“普通人”黄晓明能对着大火喊出“你来啊,你就这点能耐吗?我不怕你!这样的台词,《决胜时刻》中毛主席决战前夕还忙着给警卫员和广播员牵线做媒人。

  这些情节在创作者看来可能会觉得:哇!我写的太生活化了。但在观众眼中,这些其实和所塑造的角色形象是有反差的,说句最直白的,如果你非要伟光正就请伟光正到底,不要加入这些所谓的生活化,会使得人物更加拧巴。

  现在观众的观影品味也在不断提升,其实更希望在这样的作品中看到对于深刻人性的挖掘,如果只是想看大场面,那《上海堡垒》之流也不差。其实电影中有几条线索值得好好发挥,比如飞机上的乘客们,他们是除了乘务人员外最重要的存在,但基本都沦为了脸谱化。

  上飞机时该害怕的害怕,该挑事的挑事,但是飞机起飞之后,他们成为了一群没有任何独立意识的“路人”,完全服务于剧情需要,该起冲突的时候起冲突,获救后该欢呼鼓掌的时候欢呼鼓掌,甚至很多乘客的单独线索完全断掉没头没尾,更别谈什么心理活动了。

  像多年后回到拉萨的老兵、藏族母子等等,其实都是可以延展的线索,如果导演真能把这部作品塑造成一部群像戏,那也是功力体现,可惜到最后发现,所有的一切还只是为主角服务罢了。

  观众喜欢看《釜山行》《一出好戏》这样的密闭环境片,并不是因为影片拍的多么好,而是在于这一类影片对于人性的展现和反思往往更加深刻,《中国机长》名为“中国机长”,真的只做到了拍好机长就可以,完成“命题作文”任务就好,其他角色成立与否完全不管不顾。

  这是刘伟强创作上的问题,也是当下电影创作者的困境。很多时候只有往主旋律、正能量上靠,才能更方便过审,比如《银河补习班》这样和爱国主义无关的,都得强加一些尴尬的“中国加油”情节。如果拍命题作文的话,那难度就更大了。

  “中国骄傲”这三部作品很明显就是命题作文,而且是那种必须拍得好看,要把观众情绪煽动起来的作文,如果抛开这些因素,我相信《中国机长》的质量会更高,我给的分数也会高一些,但现在呈现出的水准,确实是令人有些失望。

  当然电影市场永远是捉摸不定的,很有可能今年《中国机长》会在国庆档的三部主旋律影片中逆袭,成为今年的冠军,毕竟博纳之前《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无双》几部影片已经多次后来居上,成为黑马,这次《中国机长》也有可能重走这一路线。

  这是电影商人和从业者应该关心的事,但对于观众而言,总拿半出好戏来敷衍我们,这样真的不是长久之计。

  《中国机长》观后感五  

  1、这么强的题材被刘伟强拍得如同隔靴搔痒,就像是个111分钟都打不出来的喷嚏,难受极了。

  2、公务舱带资进组女乘客孟子义这个毫无意义的角色镜头多到我差点怀疑最后要揭示说飞机就是她搞坏的。

  3、当机长说“反推失灵了!”的时候,我以为终于要迎来什么专业的骚操作了,结果看到欧豪猛地踩了一脚刹车……中巴啊?

  4、关晓彤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不知道在哪里,可能是想模仿2012那一类老外的技术宅操作吧?但是呈现的出来的效果让我以为关晓彤就是机长他带资进组的六岁的女儿从2039年穿越回来看她爸爸的英勇时刻。如果不是这样,那这个角色就完全没有必要出镜。

  5、这部电影的煽情部分简直比这部飞机最后的硬着陆还硬。

  6、尤其是片尾部分的煽情,尬长到我以为是要直接拍完全体机组成员和乘客们的一生。

  7、好不容易看到黑屏准备起身走人,结果再次弹出的“一年后”几个大字,让我以为自己看的是部电视剧,现在是开始第二集。

  8、作为整架航班中唯二也是受伤最重的副驾驶欧豪煽完情站起来独自走下飞机时,外面救护车都走光了——所以救护车是来干嘛的?

  9、提问:一个在8000高空挂了半程的重伤副驾驶降落之后第一件事该干什么呢?

  答:那必须是撩妹啦,笔芯。

  10、袁泉婚姻危机铺垫了那么多,结果最后也没解释她跟老公怎么了,完全就是无效的铺垫。

  11、看完整部电影完全没有与乘客劫后余生产生共鸣,只有一种从这部“灾难片”中劫后余生的感觉。

  12、袁泉张涵予这些老戏骨真的撑起了这部戏的演技;全程老头地铁看手机脸看完了某现、某baby、某天爱、某子义、某晓彤的戏份,我不是特指哪一个,而是,这部戏里所有的流量,演技都是渣渣。

  13、好喜欢军区空域那部分,好帅啊,想重温士兵突击了。

  14、现实当中的机组,十分牛逼。


相关文章:

1.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600字

2.《中国机长》观后感影评5篇

3.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600字大全

4.观看中国机长电影感悟体会5篇

5.《中国机长》精彩影评5篇

15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