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读后感>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篇)

时间: 梦荧0 分享

名著《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准备的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欢迎借鉴学习。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1

读完《平凡的世界》花了我比较长的时间,但是它是值得的,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感觉到了,读书是真的一种很好的体验。我就跟着路遥的笔进入了那黄土高原,窑洞的世界,对于长于南方的我来说,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跟着里面的人物,体验了黄土高原的风俗民情。里面各个人物的生活命运,都让我挂念,我的心就随之一起一落。

百万的文字里作者不仅仅讲了一个人,他讲了很多人的故事,这些人相互联系,参与了彼此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都对彼此的人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不得不令人赞叹的是,作者把这些人的故事或者说人生都描写的很自然很有代表性,他们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家庭出身,有不同的经历,人生也是不同的。

看过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生活中并没有所谓的主人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金波和那位藏族姑娘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多年之后,金波终于再去找他的姑娘时,我心里其实知道他八成是找不回了,却又在暗暗的希冀着奇迹的到来,但是在金波唱完那支歌后,我知道已经不可能了。

生活并不总是圆满的,秀莲苦尽甘来,多年操劳,却突患肺癌。生活又不是完全无情的,李向前等了那么久润叶的爱,却突失双腿,本以为一切无望时,爱情却又来临,甚至后来和最爱的润叶有了儿子。这可能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我真的由衷钦佩路遥先生,每个人的形象都是塑造地如此饱满,他们中间有旧地主的儿子,有穷苦了大半辈子的贫下中农,有仅读了小学的人,有上了高等学府的人,有人的好年华在谢幕,有人的青春正茂,有人在冉冉升起。春去春来,我看着少平金波他们,慢慢成熟,长大,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担当起来,而田福堂他们随着时代的改变,慢慢衰老,成为过去。这其中种种人物,都可以代表那个时代中国的老百姓的变迁。

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苦难与挫折与快乐相伴而行,没有最终的结局。我想我看到最后已经能够坦然接受,生活仍是值得热爱的。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2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这些学生上起了网课,周六周天闲来无事,收拾书籍,看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于是,我又读了一遍,它也给了我一些不一样的感触。

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这部书籍,你们还记得书中的孙少平吗?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刚上中学时,每顿饭只能吃两个黑窝头,即使这样也不能吃饱,还要参加繁重的劳动。最重要的是还要面对同学异样的眼光,自尊心被惨淡的现实狠狠的抽打着,又可能正是对命运的抗争,农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做任何事情总会做的比别人优秀。人们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我现在没有他那么苦,但是我觉得他身上的那种不卑不亢,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青年强,则国强。如果我中华大地几亿的青年一代都碌碌无为,虚度韶华,那么我们这次疫情又会怎样呢?中国将会面临怎样的危险呢?通过这次疫情的大考,青年一代也接受考验,一批批青年一代奔赴“战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孙少平那个不太富有,国家不太强大的年代,孙少平都可以发奋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那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碌碌无为呢?你以为的岁月静好,其实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振作起来,不要等到有一天国家需要我们了,而我们只能悔恨自己虚度光阴。

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其实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于平凡,不思进取。就像文中晓霞说的:我们原是自由飞翔的鸟,飞去吧!飞到那乌云背后明媚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在这个20岁的时间段内,我们应该“做一做梦”,为自己,也为家人,去拼搏一下,奋斗一把!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3

跨越了时间,我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在书海中“偶遇”;跨越了空间,我品读那遥远的黄土高原的人民,平凡却又从未平庸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怎样的人生才算有价值?我看过许多关于名人的传记,也了解过许多伟人的事迹,我敬仰他们有时也羡慕他们拥有如此辉煌的人生。但要知道,这世上的英雄,不平凡的人少之又少,对大部分人来说,英雄是可看不可触,更不可能成为的。

很庆幸,在最美的年华中我遇到了它——《平凡的世界》。在这个人人赞颂伟人伟事,大多数作家都用华丽的词藻表现英雄人生的时代中,我品读这个平凡且真实的农民奋斗史。书中每个人的人生都截然不同,它用最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它正如大部分人的人生一般。书中没有盖世英雄,没有白马王子,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一群一生都碌碌无为,却为心中的梦想努力着的奋斗者,一些平凡微小的事情与一个真正的世界。

人生一定要轰轰烈烈,人一定要名扬四海才会毫无遗憾吗?是路遥先生告诉了我:并不是。他笔下的人生,在别人看来是平平淡淡的,但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它如一杯清茶,饱经风霜却又苦涩无比,可有些人只看到了它的苦,而有些人总能品味它的甜。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是啊!人生其实没必要为了名利,为了赞美而奋斗,只要你努力过,就算没有成功,你的人生就是值得的。因为这样的人生,平凡但不平庸。

诗和远方固然重要,但人们更应重视自己生活的苟且,不能总活在幻想中。从前的我很希望获得称赞,也很羡慕那些光芒万丈的人。幸运的是在纠结的年纪中,我遇到了晓霞。这个如朝霞般美丽又短暂的姑娘教会了我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为了自己的人生,即使平凡,也是珍贵的。

成功、伟大是人们所梦想的,但朋友啊!要知道平凡才是生活的常态,平凡而不平庸的自己,才是最美的人生!赤橙黄绿的是斑斓梦想,酸甜苦辣才是人生滋味!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4

在《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双水村中孙家给人的印象总是待人真诚,努力生活,而孙玉亭,这个少平和少安的二爸,却与他们不同。

读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觉得孙玉亭是一个好吃懒做、守旧、虚荣心强的一个人。孙玉亭结婚后不劳动,与妻子几乎无法生活下去。责任制后,他更是没有动力劳动。人民公社化期间,他常有机会站在主席台上,“大人娃娃的目光”会在那时聚集在他身上,我想每当他站在主席台上时,他一定觉得自己就是双水村的一个大人物吧!因此他会感到非常满足,但是这些都是他的幻想。他从没有得到过人们的认可,以至于责任制实施后,便不再有人关注他。比起后来的空虚,他应该更愿意沉浸在过去的那种虚幻的满足感中吧!

那么,孙玉亭的生活只是他自食其果吗?我经过再次阅读后发现,其实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和受到的保护。

孙玉亭在他小的时候就被哥哥当作全家人未来的指望。后来,哥哥玉厚一心为弟弟着想,供他读书。初中毕业的孙玉亭在哥哥的帮助下终于摆脱了农民的身份,当上了太原钢厂的工人,但却因自己对工厂生活的不满让一切付之东流。孙玉亭不但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还变成了一个不努力,不能吃苦受累的“少爷”。我认为他的哥哥也许把一切都想得很理想,但他的追求并不属于他的弟弟。孙玉亭只知道听从哥哥的安排,自己却没有主张和决心,就像一个没有斗志却被拉去入伍的士兵,很可能是那种一上战场就会当逃兵的人。所以他当时才会从充满劳累和饥饿的工地返回到双水村——能够得到哥哥庇护的地方。

孙玉亭是可悲的,他没有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也没有真正获得过什么,所幸的是他并不是一个坏人,只是缺少努力生活的意义。又有谁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呢?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5

经过记过难眠之夜不倦努力,如痴如醉,读完了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最终一页,古人说开卷有益,合上书卷闭起眼睛已发生的故事好像就在昨日,梦幻中,绊缠绕,头脑中难舍难弃,在我那平静如水的心境中激起无数涟漪,荡起层层波澜。

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带领一家人,从贫穷“饿着肚子劳动”过日子,一年一年长大,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田润叶“忍泪分手”,同爱人秀莲相亲相爱成为眷属,艰难过日子,并肩携手,为脱贫致富,不畏艰苦辛勤劳动的经过,深感生活的艰难人生坎坷。

以其弟少平为中心所牵扯的周围一群人和场景,耐人寻味百读不厌。和蔼可亲的曹书记一家人,充满田园风格的信天游,活泼热情的金波一家人,给人留下完美的印象和回忆。活泼潇洒,温柔体贴的田晓霞的不幸早逝,遗留下的古塔山杜梨树下的盟约,几经海誓山盟梦幻亲爱的人就在身边。“一串银铃似的笑声,笑声远去,消失。”令人心碎,茫然之余,深感人生短暂,生命可贵感情伟大。最终放弃了多情贤惠的美丽姑娘金秀的爱恋,同师傅遗孀惠英嫂的结合,高尚的人品令人佩服。

作家在作品中,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怎样生活,“感情不应当是利己的,应当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的与所爱的人一齐奋斗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

合上书卷轻轻思考,虽然自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不顺心,饱受世俗偏见不公平冷遇,与书中人物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那茫然的心灵深处“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勇敢投入生活,潇洒看尘世平平常常过一生。

正像歌中唱的那样: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应对困难的挑战,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地拼搏吧!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6

剧中故事线条繁复交织,众生百态构成了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乡土社会的万花筒。其中主要人物是双水村的贫苦农民孙氏兄弟,哥哥孙少安的现实主义人生与弟弟孙少平的理想主义人生,是剧情发展的主要脉络。

哲学家荣格说,文化的最终沉淀是人格。孙少安、孙少平都是乡土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农民,他们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良的人格品性,明理、重义、友善、孝悌、勤奋、进取。所不同者,弟弟读书较多,不安于禁锢在本乡本土,因此无论乡村的境况如何,贫穷也好,安稳也罢,他都希望走出双水村,去往城市体验新的生活,即便那种生活是陌生的、艰难的,甚至是屈辱的,他的心中都装着一个不同于现状的“世界”。

从剧中,可看见同样的“平凡”和两样的“世界”,“平凡”都是人们在生活面前的无力而顽强、无奈而坚韧,都是彼此在爱情、亲情、友情面前的真挚和辛酸、悲喜和折磨;而“世界”呢?一个是哥哥孙少安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弟弟孙少平的梦想世界——其实那不是他的世界,而是城里人的世界,所谓另一个世界。为着成全自己的世界,他们都经受着平凡的鞭打驱策,结果,哥哥逐渐走向了富裕的生活,而弟弟却一直困顿于现实的窘迫。

兄弟俩一样的慷慨乐助,一样的重情重义,而相对于哥哥孙少安,弟弟孙少平与同他相爱的女同学田晓霞,还多了一份对于文学、理想的热爱,多了一重精神追求。然而,最终,田晓霞为施救落水者而遇难,孙少平因此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这时,一个与现实主义作品完全不搭的浪漫的、科幻般的场景出现了,“外星人”出现了。孙少平与外星人的对话,也许是整个剧情的“眼”,探讨了这个经历了无数苦难却又缺乏宗教信仰和终极关怀的民族,有关生命意义的话题。

为什么弟弟孙少平,他的梦想与现实总是那般水火不容?他的带着理想色彩的世界为什么如此脆弱?电视编导讲述的虽是哥俩及其周遭人们的故事,但我确信,电视剧其实是对乡村社会和农民整体生存意义的关怀,通过史诗般的宏大巨制,意图呈现中国一个特定阶段的民情世风,揭示人们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以及相关的命运浮沉。

孙氏兄弟及其双水村村民的道德大体还原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色,既有孙氏兄弟所代表的优良品质,也有众多村民身上的文化劣根。随着集体主义在农村的瓦解,“贪婪”这一被充分释放出来的原罪动力使得原先的愚蠢者变得聪明了,懒惰者变得勤快了,忠厚者变得狡猾了,懦弱者变得胆大了,这种变化也改善了他们的吃穿用度。总体而言,反映了国家社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进步,但人们普遍的道德流变以及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仍然在考问着这个社会。昔日的人民公社制度下,不乏满嘴高义的偷奸耍滑者,今天的商品经济大潮中,又多是公然唯利是图的营营苟苟之人。如何防范伪君子,少出真小人?这显然是一道道德命题。

这部电视剧或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坚守着孙少平式的对于理想追求的其尤无悔,保持着孙少安式的对待生活的脚踏实地,将两个世界打通为一个世界,即便生活依然平凡、沉重,也是更加美好的世界。

道德的培育,需要一种不断向上拉拽的力量,它来自榜样的引领,也来自法治的托举。所谓传统道德,大致是这样造成的,一是教化,一是刑罚。实施教化的是士大夫阶层,主导刑罚的是统治阶级。士大夫研读经典,继而言传身教,他们不仅是经典的解读者,也是践行者和传播者,他们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实践,树立起道德示范标杆。一般而言,如果失去了士大夫始终如一的道德感召,那么普通民众经由物质刺激而扩张膨胀的物欲往往导致道德沦落。士大夫阶层是保证一个社会的道德越过底线崩塌下去的防火墙之一,另外一堵防火墙在现代社会是法治,在传统社会就是刑罚。

在平凡的人生中,给予我们温暖的总是隆礼崇德的人间真情,而制造生命创伤的,常常来自人性中难以测度的鬼怪精灵。建设一个物质丰裕而精神繁茂的世界,正是平凡人生的意义所在。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7

放假了,我整个人似乎就松散下来了。只有每天早晨的晨练依然坚持着,但是最近一段时间读书速度有点慢了。因为这段时间以来我都在认真看着《平凡的世界》这部电视剧。然后结合书本看。一边读书一边看电视剧,几天下来都沉迷其中。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平凡的世界里,感动着人物的喜怒哀乐,也被他们那不怕困难,积极向上,昂首向前的生命力所打动。尽管是那个物质生活极度贫穷的年代,但是人们的精神依然是富有的。

这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兰香的故事。可能是自己当老师的缘故,对孩子特别敏感。当上小学的兰香看到自己哥哥要娶媳妇,但是家里一分钱都没有,处处借钱。她虽然年龄小,但是依然跟着着急,但是她还只是个孩子,她没有能力改变什么。于是就每天省下一分钱,这样从自己的生活费里一点点攒,最后终于攒下了一块钱。但是她不敢告诉父亲,就对父亲说:“这是我在桥头上捡到的一块钱。”当时的一块钱能够一个家庭生活半个多月,所以父亲就特别着急,于是就对她说:“走,跟我到桥头上去等失主,谁丢了钱不着急呀!”

“但是你上工快晚了,我上学也快迟到了。我不去!”兰香小声怯怯地说。“不行,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要不然这学上了也白上,人千万不能把路走歪了,咱们再穷,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也不能要。”看着父亲那宽厚的脊梁,看着父亲那坚定向前的脚步,她只好怯怯地在后面跟着走。

就这样他们在桥头上等了一上午,父亲逢人就问:“你丢钱了没有?”但是等到的都是摇摇头的回答。最后兰香实在忍不住了才告诉父亲说:“爸,其实这一块钱不是我捡的,是我一分一分攒起来的。我是怕你心疼,才故意这样说的。我把零钱和同学换成了整的,边角还烂了一个小口,我用白纸把它粘上了。”父亲看着这个钱,再看看懂事的小女儿,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忍不住把兰香那冻得冰凉的手臂放进自己的怀里。然后对她说:“你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本来应该娇惯一些,但是由于家里穷,这么多年也没有给你扯过一件新衣裳,是爸没本事,让你受委屈了。”看到这么懂事的孩子,真的让我特别感动。

再想想现在的孩子从不缺吃少穿的,但是就是缺乏这份懂事,这份懂得体谅父母的心。现在的孩子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家长给他买了新衣服,试穿一下都懒得动。让他们学习就好像逼着他们喝中药一样,磨磨蹭蹭,提不起一点精神。

每当家里来客人,家里总会做点好吃的。当客人走后,那点好吃的东西,家里人都想让兰香尝尝。但是这时候家里人谁也找不到她。她早就躲得远远的,她懂得家里人的想法。她就想自己如果不吃,就可以省下给奶奶吃,给两个年幼的小外甥吃。

当看到父亲为了哥哥的婚事愁眉不展,蹲在地上抽闷烟的时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悄悄地帮助父亲喂猪,然后去山里拾柴火。她只能用这些懂事的微薄劳动来帮助家里,缓和一点家里的紧张空气。她从不当着父亲的面撒娇,她也从不要求什么。她总是懂事地默默帮助家里做着事情。她知道自己能够上学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当别人去玩的时候,她总是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她知道自己的学费都是父亲和哥哥一分一分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家里的日子已经够苦了,但是父亲却咬咬牙坚持着让她和二哥读书。于是懂事的她总是用优异的好成绩来回报给家里人。

在整个故事里,兰香的故事并不多,也不复杂。但是她那份默默坚守的品质,始终感动着我。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岁月。我们的童年时代虽然不像这部电视剧那么苦,能够吃上饱饭。但是儿时的我们都是非常懂事的,都懂得体贴家里的大人。放学回家之后,都会非常认真地完成作业,然后帮助大人烧火做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时隔三十年,再看现在孩子的童年,物质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地方。他们从不会为衣食住行而发愁,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家长像放在笼子里一样精心呵护着。上学放学家长接送,他们从不自己走路。写作业家长陪着,遇到不懂的习题,家长及时给辅导着。吃什么家长就做什么,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的胃。但是家长精心呵护的孩子,换来的又是什么呢?却是孩子的刁蛮、任性,不懂感恩。我们处在物质丰富时代的年轻家长,真的应该好好反思,如何才能培养出懂事、勤奋,懂得感恩的孩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8

路遥,一个看似平凡的名字;《平凡的世界》,一个看似平凡的书名,但当二者结合起来,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能量却是极为不凡的。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千千万万的农民在这里世代耕作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土高原,这里远不及如今发达,无数的穷苦农民,居住在一孔孔小小的窑洞中,在生产队划分的一亩三分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在贫穷线与温饱线之间苦苦挣扎……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块土地上。

两条小河穿插之地名为双水村,故事中的主角——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便生活在这里。除去少平少安兄弟,路遥还为读者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金波、金秀、孙玉亭、田福堂、田晓霞、田润叶……在各类人物的各个故事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有意识的突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三个“阶层”,而代表这三个“阶层”的人——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均为路遥着重笔墨去描写的。

孙少安,出生在贫穷的双水村中的贫穷的孙家。少年成熟,为减轻家庭负担以全县第三的好成绩辍学务农,凭其任劳任怨的性格与过硬的务农本领当上了生产一队的队长,他肩负着养活一大家子人的重担,他要供弟弟妹妹上学,他要照顾年老多病的祖母,他要照顾逛鬼姐夫一家,他甚至还要照顾他只知道“闹革命”的无能的二爸。他因家境贫寒不得已放弃了与青梅竹马润叶的感情,他为了挣一点搬砖钱而走南闯北,他捡拾别人不要的烂菜叶充饥,他被骗子坑到破产负债……然而,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压不垮这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正是这些天灾人祸打磨了他,使他于绝境后生。他成为了农民实业家,他建立了一所新的小学……路遥所描绘的第一个“阶层”是像少安这样身处底层却不屈服于命运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可以拼尽全力,为了未来而拼搏不息。

孙少平,孙少安的弟弟,接受过高中教育。与哥哥不同,他渴望着知识,渴望着能在大地方大展拳脚。他的少年时期生活困苦,只吃得起几个黑面馍。他到过黄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明白若想出人头地必须要走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为此他当过揽工汉,他当上了煤炭工人,他成为了班长……而在劳动之余他也没有忘掉读书,从未停止学习。然而命运总是跟他开无情的玩笑:他的红颜知己田晓霞在一次洪水中因救人而亡,他的师傅被矿中的钢柱刺死,他自己也被钢柱砸中,险些丧命。然而,少平知道生活还得继续。他给上大学的妹妹送生活费,他给家中的父母寄送每月的工资,他照顾师傅的遗孀与孩子,他婉拒了金秀的爱意……孙少平是路遥塑造的第二个“阶层”,这类人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有着较为开阔的眼界,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一定的使命感,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孙兰香,是少平少安的妹妹。年幼时就很懂事,有着极为过人的数学天赋,生活节俭,极为敬佩自己的两位哥哥。潜心向学,以极为优秀的成绩考入北方航天航空大学。而在生活上她也是极为坚强的女子,她曾为工地帮工,她关心少安的分家问题,她还写信鼓励失落期的少平……这是作者塑造的第三个“阶层”,这类人拥有极高的学术水平和责任意识,他们拥有坚强的心性,拥有远大理想,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路遥知马力”这句诗让人感觉时光的漫长,而正是“路遥”用时间展示了那个年代的平凡的人与事。正如王小波所言“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而生活对我们的一次次锤击却是使我们成长的动力。我们不甘平凡,纵使人生平凡,世界平凡,我们也要以顽强的姿态去冲击平凡的桎浩,成就不凡的人生。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9

平凡的人物,在这平凡的世界,走着平凡的道路,有着平凡的梦想,过着平凡的生活。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平凡的世界》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不朽杰作,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是明珠,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人物,他们还原了那个时候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就是孙少安和孙少平,在他们身上我看到坚持、拼搏、自强不息和无畏艰险等优秀品质。其中,孙少安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的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瑟瑟的颤抖着。

孙少安面对如此之大的挑战,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东山再起,重新发展。他的弟弟孙少平也不甘平庸,他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用自己的双手去争取自己的幸福。相信他们的结局无论是好或坏,他们可以安心理得的对自己说:“我不曾后悔过,不曾遗憾过,不曾退缩过,不曾懈怠过。”

他们在艰苦的岁月,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和不寻常的毅力,平凡的人物,在这艰难的时代,却有着过人的执着,有着异人的魄力。

《平凡的世界》,它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我:“苦难与挫折只是一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10

说实话,《平凡的世界》已经阅读了两遍,每一遍感受都不一样。闭上眼,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都在脑海中浮现。《平凡的世界》的确平凡但也伟大,俗话说:“平凡铸就伟大”。我想用另一个视角来打开平凡的大门,让大家看一看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充斥着“土生土长”气息的平凡的世界。

“大地”是中国每一位作家都逃脱不了的写作主题,路遥也不例外。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勤劳能干,吃苦耐忍,身上具有太多的人格魅力,但有的时候,他们又有些封建,甚至狭隘。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在那个“中国”的关键时期。冲破不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枷锁,但正是因为这些,他们以后的求富探索之路才显得那么可贵。在那个充着“乡村气息”的小村庄,有这样一户人家:孙玉厚一家。人物介绍我就不细细介绍了,想必大家都已经熟记在心底了吧。我为孙少安自豪,他是一位精明的“农民企业家”。我也为孙少平而自豪,他是一位“积极进取”的知识分子、工人,他自尊自爱自强,寻找到自己的挚爱——田晓霞,晓霞为救一个淹没在洪水中的小女孩牺牲了。我为她心疼,同时也为她感到骄傲。她是英雄,在孙少平遭遇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成全了一个伟大的自己!

每一本好书的背后,都有一位呕心沥血的作者,路遥向这本书倾注的心血太多了。他曾为了写这本书,用手翻报纸,手指磨得就剩下一张薄薄的皮。这是本充斥着“乡土气息”的“人民奇作”是写人民的,也是人民写的。

这是一本“土生土长”的经典小说,但却又不失去崇高的人间理想、不失前进的方向。

总之这是本好著作,是值得阅读的著作。如果有一天你迷失方向,请阅读《平凡的世界》,它会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

1623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