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2019《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

时间: 庄宇21208 分享

  《终结者:黑暗命运》即将上映,全球影迷期待已久的经典科幻电影IP《终结者》正式回归!本片不但由著名科幻电影大师詹姆斯·卡梅隆监制,由实力导演蒂姆·米勒(代表作《死侍》)执导,荧幕硬汉阿诺·施瓦辛格也将携手最初的“莎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重磅回归!除拥有黄金阵容之外,本片在剧情方面更是《终结者2:审判日》的直接延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

  2019《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

  如果说演员们演绎悲欢离合时,仿佛被命运之手操纵而变化出一出出悲喜剧的话,那么作为导演,一定是隐在故事之后的“命运之手”。

  无论是画面,表演情绪,还是配乐,都是在故事的创作者手上综合调配出的一樽精酿。

  卡梅隆,无疑是当今世界上创作故事的顶级“命运之手”。

  从赚足眼泪,让多少儿女都情愁满结的《泰坦尼克号》,到拥有着瑰丽奇景,开创3D电影先河的《阿凡达》,卡梅隆将电影技术和艺术结合得恰到好处,让一个又一个绝顶精彩的电影故事在银幕上熠熠生辉。

  可以说,在卡梅隆创造的经典中,《终结者》是与众不同的那一款。

  1984年,卡梅隆自编自导《终结者》,并凭借着这一部科幻概念超前的电影一举成名。

  随后,他又涉猎了类似题材,自编自导了《异形》,让未知命运和未来科技牢牢绑在一起,带给后人无限的思考和畅想。

  1991年,他凭借电影《终结者2》获得第18届土星奖最佳导演奖以及最佳编剧奖。

  可以说,《终结者》系列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是卡梅隆一手打造的科幻经典电影,以超前先进的科幻思维,探索人类未知而恐惧的命运主题,一手开启了后世好莱坞科幻电影在人类命运课题上的探索之路。

  直到2017年,《终结者》依旧是电影周刊评选出来的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电影第一位。

  在1984年,设置了穿越时空,人机大战的新奇设定之外,卡梅隆带给《终结者》的是最为深刻的命运探讨。

  在大多数的科幻片还在以机器人的噱头推出俗气的感情戏或者以惊悚的特效来吸睛之时,卡梅隆赋予了他一手打造的《终结者》在商业和艺术性之间平衡的极大可能。

  一代男神施瓦辛格身穿黑衣,冷酷俊美地出现在过去时,以各类高科技和漂亮的动作戏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科技和人类的关系,人类如何把控科技这把过于锋利的双刃剑,这样的问题在T-800开启创造,并不断推动故事走向高潮,同时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但是卡梅隆没有给予观众一个明确的回答。

  无论是《终结者1》里基本与反派类似的终结者T-800,还是《终结者2》里被修改程序,终于有了近乎人类情感的机器人,都在卡梅隆的人物设置里担当了矛盾而富有魅力的反差角色。

  卡梅隆没有片面地对待他手下任何一个角色和人物,使得整个故事全面而自然地重现了人和科技之间的分与和,善于恶,将对于科技双刃剑的思考留给了观众自己,将故事的核心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

  所以,人们对于后面几部没有卡梅隆的《终结者》总归抱有遗憾。

  这一次,是由卡梅隆监制,《死侍》导演执导,《终结者:黑暗命运》在施瓦辛格的回归中,再次诞生,于11月1日上映。

  故事直接对接卡梅隆《终结者2》的世界结局。

  也就意味着不仅仅是那些经典角色,比如施瓦辛格,琳达·汉密尔顿的归来,卡梅隆的归来。

  这个称得上天纵奇才的导演,在担任完《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编剧和制片以后,再度担当《终结者:黑暗命运》的制片人。

  话题重新回到卡梅隆手上的《终结者》系列,悬念除了不老男神施瓦辛格如何重新回到银幕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卡梅隆,将如何把他近些年来对人和科技关系的思考再次带入故事当中,让角色们替代他演绎命运,带来新一轮的思考。

  这无疑是让粉丝,尤其是《终结者》第一部,第二部的粉丝最为期待的部分。

  这个曾经看到《星球大战》第一部,从此痴迷电影,辞去工作进入最为奇幻美丽的艺术行业的导演,他曾经带来过电影业内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风潮。

  而这一次,他又将带来什么?

  也许就像是卡梅隆自己曾经说过的:“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和新的系统的感觉是非常诱人的,是又爱又恨的感觉,我的电影就是讲这样的故事。”

  新的故事,新的体验,这才是卡梅隆能给人带来的新体验。

  也许,只有看过电影,我们才能知道这一次《终结者:黑暗命运》给予我们怎样的惊喜。

  2019《终结者:黑暗命运》观看心得

  2019年已经进入尾声,承载众多观众热情的《好莱坞往事》却遗憾宣布撤档,跟我们擦肩而过。

  不过好在,一周以后的11月1日,我们将迎来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这整个系列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空前的热度,它的到来也必将弥补很多影迷的遗憾。

  没错,它就是《终结者:黑暗命运》。

  令老汉惊喜的是,这部《终结者:黑暗命运》将是《终结者》系列最正统的续作,由“州长”施瓦辛格领衔,蒂姆·米勒执导、前两部《终结者》的导演卡梅隆担任监制,同时它也很可能是年底之前国内院线能看到的最后一部好莱坞科幻大片。

  于老汉来说,《终结者》仿佛承载着一种特殊的情怀。相信国内大多数观众跟我一样,没能目睹《终结者》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国内的上映,都是小时候通过VCD或地方影视频道,在焦躁的午后目睹了这个属于科幻世界的经典。

  直到16年前,《终结者3》在国内上映时,有的观众才有幸在大银幕看到了州长和他的T-800,但这部电影,已经不是正统的《终结者》血脉了。

  虽然依旧有施瓦辛格加持,有更先进的技术,但许多观众的反应,它比《终结者2》差远了。

  因为没了卡梅隆,没了琳达·汉密尔顿,到了第四部和第五部,惊喜越来越少,冗余越来越多,《终结者》电影一部部上映,可粉丝们等到的却是一次次遗憾。

  尤其从第四部开始,缺少了施瓦辛格之后,所谓的《终结者》已经无法留存观众哪怕一丝丝情怀,因为整个系列的前两部,真的经典到难以复刻,更难以超越。

  这次《黑暗命运》的重启,跟前边的345部都不同。

  从版权来说,时隔28年之后,《终结者》又回到卡梅隆手中,从故事到编剧,卡梅隆都亲自参与到这部《黑暗命运》的制作里,所以这个消息令众多粉丝惊喜又激动,因为这一次,才是《终结者2》之后,卡梅隆的第三部正统续集。

  从故事来说,这部最新的重启电影,在设定上直接承接第二部、抛弃了3/4/5的时间线与设定,而且最初两部的主角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也都双双回归,无疑会是一部带有浓厚情怀的承上启下之作。

  我们都知道,在《终结者2》中,超级电脑"天网"阻止人类抵抗领袖约翰·康纳诞生的行动失败,时隔13年后,在"审判日"到来之前,"天网"派出了更加先进的生化机器人T-1000(罗伯特·帕特里克 饰)从公元2029年回到洛杉矶追杀已经长大的约翰,与此同时,约翰也派出了机器人T-800(阿诺· 施瓦辛格 饰)回去保护年幼的自己。

  此时,萨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饰)因为怪异的言行而住进了精神疗养院,约翰则和养父母住在一起,行为叛逆。T-800找到他们,并获得了二人的信任。

  也是在这一部中,我们见识了液态机器人T-1000的恐怖和震撼,对未来世界的描绘和众多之后科幻经典角色的刻画里,都有T-1000的影子。

  卡梅隆之前曾说,"这一次将有更激烈的交火和对抗,而莎拉·康纳是影片的核心主角与灵魂角色"。

  不难看出,《终结者:黑暗命运》不仅有传承,有《终结者》一脉相承的精气神,还有创新和突破。

  相比之前的男性角色主导,《终结者:黑暗命运》或将成为系列中最具颠覆性的一部作品。

  当然,我们更关注的是那个男人——施瓦辛格。

  中国绝大多数观众认识并喜欢上施瓦辛格,就是因为《终结者》,那个穿着皮衣,拿着喷子,骑着哈雷,有着金属皮肤和木讷表情的T-800,曾经是无数男生追逐的英雄和对未来世界机器人的最初印象。

  在《终结者:黑暗命运》中回归的阿诺·施瓦辛格,看上去虽然不再是戏份最重的主角,但依然扮演了整个故事里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决定了故事的走向。

  实际上,州长的每一次出镜,每一次开口说话,每一次开枪和每一个表情,都会让我们忍不住唏嘘感慨。

  那个曾经叱咤风云血战T-800,在钢水里伸出大拇指的男人,如今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变老,两鬓和胡须斑白,身材看上去也不再那么健硕。

  而他那句最经典的台词"I'll be back",在这部里也"移交"给了琳达·汉密尔顿,从他口中说出来的,成了注定会让人感到哀伤的"I won't be back"。

  我不再回来,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的青春,像极了曾经我们第一眼看到T-800是的兴奋和刺激,悸动和难忘。

  恐怕我们不得不面对离别,因为《黑暗命运》无疑是他最后一次出演《终结者》电影了,而没有施瓦辛格的《终结者》,根本算不上是《终结者》了吧。

  《终结者:黑暗命运》注定是迄今为止最有味道的一部《终结者》,我会把他当做一次郑重其事的告别仪式。

  像告别托尼,告别金刚狼,告别阿汤哥,告别史泰龙一样,告别终结者。

  英雄终将落幕,随着我们渐渐长大,离别会越来越多,可最重要的是,当年那个年少无知的你,看到《终结者》,知道了生命的某些真谛,知道了作为男人的某些担当。

  72岁的州长,是该到了告别的时候了。可在我们心里,《终结者》不死,"I'll be back",那个男人永远会骑着哈雷再度归来。

  2019《终结者:黑暗命运》观看影评

  本周《终结者:黑暗命运》即将与观众见面,经过诸多波折之后,卡神重新拿回本作的制作主导权,想必是粉丝热烈期待的原因。

  重新掌舵后,卡导虽然没有为本片进行执导。但是作为影片编剧,直接否定了系列3/4/5的全部内容,紧接二代为系列带来软重启。

  这份霸气操作,也只有作为《终结者》生父的卡神才有资格为之了。

  相信很多朋友了解《终结者》系列,都是从第二部《审判日》开始。

  这部经典好莱坞大片即使在咱们国内,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出现。

  不过系列的初代作品,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加上和二代在制作水准上的巨大差距,不少朋友可能都没有完整的观赏过。

  这部出品于1984年的科幻电影,实际上相比于二代,只是一部低成本的R级电影。(没错,R级电影就是这么容易出经典!)

  1984年的时候,州长也只出演过七部电影作品,能算得上经典的作品,除了他的出道作《大力神在纽约》外,也就只有《野男人柯南》这么一个银幕形象。

  所以,此时安排州长作为反派出演,选角方面没有任何压力,纯卖肉耍狠的角色定位也十分适合州长当时的定位。

  不过在这部电影里,州长扮演的终结者机器人实在是太硬了。

  直接把他捧成了可能是好莱坞影史上排名第一的硬汉,而正是终结者这一形象的巨大成功,才有了出品《终结者:审判日》这种一线大片制作标准的续集的机会。

  在著名电影杂志《电影周刊》评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电影时,《终结者》以最高票数勇夺冠军,成为做值得珍藏的一部电影。

  而除了一众强大的对手之外,他甚至自己战胜了自己,让后面16年中所有的科技更为先进的科幻电影都败下阵来。

  不仅口碑爆棚,《终结者》以仅仅650万美元的超低成本,在美国本土拿下3800万美元的票房,也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R级的暴力表现,真正的魔鬼终结者

  与系列二代不同,R级片的定位让系列一代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方式。

  片中的终结者形象也因为人狠话不多行事风格,以及顽强的生命力,被国人特别在《终结者》前面加了“魔鬼”二字,倒也分外的贴切。

  同样是经典的穿越桥段,一代中终结者到场后,大摇大摆面对镜头缓缓走来,州长也算是为电影艺术做出了巨大牺牲。

  找衣服的情节,州长说了三句话,干掉了三个小混混。

  其中还以物理手段,致使一名小混混胸腹腔形变,同时进行了“手动放血”操作,小混混当场失去生命特征。

  找到第一个叫做莎拉·康纳的目标后,上来就是一枪爆头,目标倒地后又连补五枪。

  随后,当他来到女主莎拉的家里时,虽然错杀了莎拉的闺蜜,可是在对方倒地后,也是补了足足五枪,如此兢兢业业确保业务上万无一失。

  补五枪这个数字可能听上去不是特别直观,给大家科普一下。

  点45手枪作为大口径手枪,通常弹夹容量7发,每次开6枪,弹夹里还留一发,防备意外的发生,这就叫做专业。

  作为影史上最著名的改造人杀手,终结者不光在行动时追求短平快的操作,效率上更是惊人,一天之内连续锁定三个目标,就连警方都惶恐的称之为“电话簿杀手”。

  剧情设定中,终结者是是通过查公共电话簿的方式寻找莎拉的

  而片中终结者去警局寻找莎拉的情节,大量的血浆,近距离的中枪特写,R级片的拍摄方式也犹如屠杀现场一般。

  系列里著名的“i will be back”的台词也出自这场戏,不过和二代宣告自己的回归不同,片子终结者是因为被警察门卫打发,随后直接开车冲进警局,才撂下了这句狠话。

  为了在片中强调终结者的改造人身份,影片对造型细节的把控也做到了极致。

  你可以看到影史上第一个因为爆炸被烧了眉毛的硬汉(发型也被烫坏了)。

  可以看到无比血淋淋的改造人对伤口处理的大特写。

  人体和机械的结合,带来了极强的赛博朋克风格的视觉冲击。

  随着战斗的继续,州长造型上的机械部分也逐渐增多,直到被炸得只剩金属骨骼,还能对主角紧追不舍。

  这份执着的敬业精神令人动容的同时,其冷血的行事手段加上强大的破坏力和执念,无愧于魔鬼二字。

  影片里还给了二代故事的起源进行了详细描写,动作暗喻的蒙太奇剪辑,在80年代的Playboy录影带里也经常使用,那同样是一个年代的标记。

  不过,毕竟本片已经过于久远,其制作技术和拍摄理念,以及各项标准都难以满足现代观众对于科幻片的观影需求,对系列没太多爱的话,看看故事梗概就好。

  莫比乌斯式的剧情为系列带来了可能

  单看《终结者》前两部,除了第二部引领了当时的特效技术之外,两部影片在剧情上的亮眼表现也算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不过也许是无心插柳,这种时空穿越改变过去的题材,让初代获得票房成功后,在续作的制作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一场爸爸穿越回来救妈妈生了儿子的爱情故事,在二代里就可以延伸为儿子派手下再回来保护妈妈和自己的亲情故事,一边打还不耽误散发正能量,州长的角色也顺道洗白。

  平行世界无限重启的设定,玩起来不要太过瘾。

  机器人的行事手段也可以被安排进行多次致敬,毕竟让一个活人重复玩梗可能很奇怪,但一个机器人他的形式逻辑如此,所以州长反复光着身子找小混混要衣服这样的设计也就变得合理了起来。

  此次系列系列将紧跟2代剧情,讲述审判日后的故事,少了未来科技的强行抢戏,系列也可以踏踏实实回到赛博风格的近科幻主题上来。

  影片中,卡神也明确解释了终结者是Cyber而不是Robot

  影片的可看性应该错不了,可无论此番票房几何,考虑到州长的岁数,还是希望新片能给系列的这段故事来个官方盖戳的大结局,那就真的是功德无量了。

  比较终结者这个形象,虽然全世界都只认阿诺德·施瓦辛格,可是如今七十有二的州长,也是到了该歇歇的年纪了。

  《终结者》,可以的话,让我们重新再来。

  2019《终结者:黑暗命运》观看体会

  既电影《双子杀手》之后,2019年度即将再迎科幻大片的硬核狂欢,《终结者黑暗命运》很快就要跟大家见面。这部从1984年就开始带来巨大震撼的电影,从不曾让影迷粉丝们失望。但是《终结者黑暗命运》预告片已经首发,本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结果不少粉丝因电影不是3D表示相当的介意!

  很多粉丝都说:如果不是3D,那还有什么看的必要?更直言不是3D就不看了!据了解,第六部的《终结者》是接着《终结者2》的延续,施瓦辛格的一句“Iwillbeback”简直就是经典。难道真的要因为是不是max的问题放弃观看吗?

  前后都看过的影迷们都知道,虽然《终结者》已经更新到第六季,但是前两部才是真正的经典。尤其是第二部,难以逾越,它被很多人称为是科幻片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既然《终结者黑暗命运》是紧跟着第二部,那就意味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真的要放弃吗?

  看着这部电影的影评,深刻地记得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人类用智慧在创造机器人,却不曾想正在逐步的被机器人所取代!看起来人类虽然悲催,但是好在有州长他们在用生命保护地球。想必很多人都很怀念州长的那句“Iwillbeback”吧?

  关于2D以及3D的问题,可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视觉上失去了很强烈的冲撞。但不得不说,对于《终结者》,多数影迷们保留的不仅是简单的观看,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回忆。20世纪末就可以打造出这么震撼人心的科幻特效,在当初那个年代简直就是奇迹,是电影史上难以磨灭的经典!

  不同于前几部,最新的《黑暗命运》将会迎来史上最强大最可怕的终结者Rev9,全新形态全新技能,小编相信电影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何必纠结于直观感受上的一些外在因素呢?州长已老,尚能一战?这部《终结者黑暗命运》就是最好的答案!72岁的州长即将强势回归,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9《终结者:黑暗命运》观看感想

  今天要聊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并不是一个新的开始,更像是一场荣光回归。

  在终结者宇宙里,正所谓出道即巅峰,1984年《终结者1》和1991年《终结者2:审判日》在当时爆了,终结者成就了施瓦辛格,也成就了詹姆斯卡梅隆。

  但遗憾的是脱离了卡神的光环后,之后的终结者都没能延续《终结者1和2》的辉煌,2003年《终结者3》给终结者世界一个新的后续补充,但由于除了施瓦辛格以外,演员清一色脸盲,导致《终结者3》反响一般。

  2009年《终结者2018》做了大胆尝试,没了T-800只剩约翰康纳,剧情则玩到飞起放在“审判日”后的末日未来,影片更像是一部衍生作品而不是续集,最后以口碑和票房不佳划上句号。

  到了2015年《终结者:创世纪》,施瓦辛格回归,主创当时信誓旦旦要来个全新重启三部曲,玩了一个平行时空,再次对抗起天网,结果依然观众不买单,票房和口碑的失利,导致重启无限期搁置。

  到了今天我们要聊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施瓦辛格T-800还在,最初两部的莎拉康纳饰演者琳达.汉密尔顿也回来了,更重要的是,詹姆斯卡梅隆回归做了这部电影的监制,导演是曾执导过《死侍》的蒂姆.米勒。

  这样的神仙组合阵容,主创也有底气官宣,《终结者:黑暗命运》才是《终结者1和2》之后纯正血统的第三部作品。

  “没有命运,只有我们自己创造”。

  这是终结者几乎每部作品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如果从这句话去解构,那么《终结者:黑暗命运》确实称得上是正统意义的第三部,在国外影评人协会,大家对影片给予了肯定,并称这是《终结者1和2》之后真正的升级之作。

  既然《终结者:黑暗命运》是动作类型片,那咱们先开聊最重头的动作戏份吧!

  这次影片在国外定位R级N16,可喜的是,国内和国外版本一刀未剪,所以我们不管是在对白的情绪表达还是动作的爽爆程度上,依然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终结者:黑暗命运》。

  卡梅隆在访谈中说过,终结者系列一开始就是R级动作片,所以这次《终结者:黑暗命运》R级的定位,才是终结者纯正DNA精髓所在。

  此外,《终结者:黑暗命运》动作戏至关重要吸引人的原因,在于它的节奏感,如今看惯了商业动作大片的观众,其实很容易对动作打斗产生视觉疲劳,原因在于动作场景编排一旦节奏把握不好,会让人产生搞不清发生什么事就要打起来的错觉。

  而《终结者:黑暗命运》在打斗节奏把握上,踩着观众心中情绪点准时准点爆破,这些动作戏之间彼此促成因果,情绪呈递进式上升,一环扣一环,看起来十分过瘾。

  在动作设计上,影片不仅有传统的飙车对战,更加入了飞机,水下等高难度的戏份,极富创造力,枪战爆破弹药也给足燃料,一点都不吝啬。

  在终结者世界格局上,影片也做了合理的延展和细分,预告片中莎拉康纳,有说到她打断了审判日,拯救了30亿人的命运,改变了未来。

  影片呈现了终结者未来世界被改变的另一种可能性,但这并不像《终结者:创世纪》简单的重启平行时空,而是更强结合了《终结者2》的故事,打造出未来错乱感时空的交织性。

  这样的未来世界格局更让人信服,也更让《终结者1和2》有存在的价值,比如《终结者3和5》的剧情,都侧面否定《终结者1和2》的无用,重新循环灭天网模式,但《终结者:黑暗命运》则用了更聪明的方式展示。

  末日景象依然还会出现,但这次《终结者:黑暗命运》和现代人工智能话题更紧密相连,切合了副标题黑暗命运的不可逆说法,圆了多年终结者为何一直要干掉天网,却一直干不掉的bug。

  剧情模式方面,在原有的经典框架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新鲜的面孔,REV-9的出现,堪称整个系列最强反派,REV-9和《终结者2》的T-1000液态终结者类似,但当然又强于T-1000,可以分身格斗,也加入了很多互联网概念的技术,用主角的话来说,这样的机器只有逃的份没法灭。

  而被送回来的格瑞斯,则是未来新的人造人,这有点像《终结者2018》主角死刑犯的设定,但看起来更先进,也更可能是我们未来的样子。

  影片新角色的加入(是新角色不是新演员演旧角色),对于新观众来说是友好的,对于老粉丝则加入了新鲜感,这也抚平了过去终结者系列各种错综复杂的时间线,重新做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怀旧情怀方面,当然是交给了T-800和莎拉康纳,这一次两人的联结性比前两部更为强烈,而且在他们身上,都增添了不小的感情力量,莎拉康纳在第二部和这一部几十年内的遭遇和经历,让她成为更顽强和坚韧的女性。

  在此前的T-800,要么是杀戮机器连台词都没有,要么是有着明确目的机器人面无表情,但这一次的T-800,加入了更多的感情内心戏,同时也探讨了机器觉醒意识的话题。

  当T-800出现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是苍老有着花白头发的施瓦辛格,依然能感受到T-800强大的气场和魅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T-800充满感情的眼神中,不由回想起这35年终结者系列的变迁岁月,也同样流淌在施瓦辛格身上。

  影片也很好结合了观众这么多年的真.情怀,在T-800角色的背后故事上做了文章,T-800这次有了更多触动人的台词,更完整的人物转变弧线,当然也有更让人泪奔的结局。

  我想每一位童年伴随着《终结者1和2》度过漫长暑假的小伙伴,在看到《终结者:黑暗命运》更有人情味而且带着救赎感的T-800后,一定会被多年的感情积累所打动。

  影片很多处不管是对白,镜头动作和方位,都致敬了经典的《终结者1和2》,这也足以看出《终结者:黑暗命运》巧意暖心的安排,也让我们看到更细腻而丰富的T-800。

  这也正如标题带着命运这个词,一直以来T-800都是终结者反派的代言词,但命运的“捉弄”让T-800不断的改邪归正,对于T-800的命运,连机器都要试着改变命运,那更何况我们人自己呢。

  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终结者系列最大的核心命题:“没有命运,只有我们自己创造”。

  不管是莎拉康纳,还是T-800,亦或者是影片中的新角色,他们都在围绕着终结者给出的黑暗命运做出自己人生的选择和抗争,这正是影片给大家传递出来最强的冲击力,这也是终结者系列能火几十年,到今天《终结者:黑暗命运》依然能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的作品。

  如果你心中一直有《终结者》系列未完待续的情怀,或者你只想看一部燃爆的动作片,《终结者:黑暗命运》正统第三部续集,是不能错过的。

176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