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

时间: 福萍0 分享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弘扬、践行科学家精神,坚定科技报国志向、勇攀科学世界高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1)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踏上新时代“赶考”路,广大青年干部要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爱国、创新、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擦亮忠诚担当本色、艰苦奋斗底色、开拓创新成色,书写新时代最美华章。

弘扬爱国精神,擦亮“胸怀国家、服务人民”的忠诚担当本色。从克服重重阻挠和威胁回国的钱学森到放弃国外优越环境归乡的黄大年,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心怀祖国,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发扬爱国精神,树立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远大志向,自觉把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主动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立足岗位,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用青春的汗水、热血在平凡岗位上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弘扬奉献精神,擦亮“淡泊名利、无怨无悔”的艰苦奋斗底色。面对的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从李四光、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屠呦呦、袁隆平、钟南山等新时代科学家,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无怨无悔、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让我国数十年走完了西方一两百年的科技发展之路,描绘出无愧于时代的科技创新版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青年干部要弘扬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联系工作实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去干别人干不了的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日常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实现人生价值。

弘扬创新精神,擦亮“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成色。从“东方红一号”卫星高歌云霄到天宫空间站驻人,从103机到天河二号,从电话拨号到“5G+”应用,中国科学家用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突破了科技瓶颈,创造了中国速度。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青年干部要弘扬创新精神,铆足“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闯劲,立足工作岗位苦练内功,上下求索、敢为人先,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用“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昂扬斗志,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书写时代创新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广大青年干部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砥砺“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书写时代最美华章。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2)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包括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在内的广大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同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大干部当从伟大科学家精神中感悟爱国、奋斗和创新“三色”,汲取奋进力量,勇立潮头、勇于担当,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感悟“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主义“底色”。正是胸怀满腔对祖国的热爱,王大中院士不希望核事故在自己的祖国发生,因此,他选择了较难的“固有安全”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为我国安全核电确立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并且经过不懈努力,王大中院士“跳起来摘果子”,实现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从在国际上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干部要学习广大科学家以爱国主义为“底色”,把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需求作为自己科学追求的精神,要胸怀祖国、胸怀人民,为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感悟“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艰苦奋斗“原色”。解决“卡脖子”的科研之路注定是艰难的,在“歼-8”飞机研制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但“吃食堂已是美味”的顾诵芬院士全都淡然面对,一一化解,“歼-8”首飞时,试验飞机出现剧烈振动,为解决这一困难,顾诵芬院士毅然决定乘飞机上天,跟在试验机后观察振动情况,最终成功解决这一问题。“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广大干部也难免会遇到诸多难题和挑战,此时须保持艰苦奋斗的“原色”,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在接续奋斗中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感悟“丹心未泯创新愿”的勇于创新“秀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广大科学家最亮丽的色彩便是勇于创新。不论是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顾诵芬院士还是在先进核能技术领域耕耘数十年的王大中院士,都是凭着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填补空白、开创先河,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卓绝的贡献。“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复杂系统,如果不思进取、一成不变,则必然会在“赛场”上落伍,广大干部在工作中也要感悟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秀色”,多思多想、善于变通,为党和国家发展增添助力。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3)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践行“科学家精神”,从科学家身上学习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勇于突破的创新意识、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胸怀赤诚之“心”,感悟“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爱国奉献之美。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新时代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钱学森、邓稼先到屠呦呦、南仁东,一代代科学家凭借着殷殷爱国情和拳拳赤子心,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自觉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到工作实际之中,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干好每一件小事,克服每一个困难,用实干实效为爱国奉献作出最生动的注脚。

常怀开拓之“心”,感悟“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改革创新之美。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从“中国天眼”探测宇宙到国产航母南海巡游,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形势更加纷繁复杂,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作为新时代的奋进者,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敢于质疑、勇于开拓,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永葆为民初“心”,感悟“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人民情怀之美。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一“潜”30年,为研制核潜艇不得不亏欠亲情;“农民院士”朱有勇把林下三七种植技术专利无偿赠给乡亲,助力脱贫攻坚;“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创新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糖丸爷爷”顾方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研制脊灰糖丸活疫苗,守护几代国人健康成长。作为新时代的奉献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淡泊名利、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向这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看齐,心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以实际行动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接地气”,在群众需求上下功夫,去基层一线解难题,把“等群众上门”转变为为“送服务上门”,把“群众找我办事”转变为“我为群众办事”,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4)

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邓稼先、杨振宁等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发展、愿为祖国奉献、甘为事业坚守,为中华崛起、中国富强、民族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推动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作为新一代人才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以爱国精神为首要信念,坚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科学无国家,但科学家有祖国。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首要一条就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以国家至上、人民至上为信念,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用实际行动、毕生心血投身到建设伟大强国事业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栋梁、民族脊梁。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老一辈的科学家们用为国奋斗的一生告诉我们爱国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新时代的人才要追随老一辈的科学家们,涵养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始终保持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在投身祖国改革发展大潮中、在服务人民群众事业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以创新精神为行动引领,坚持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论语》有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作为新时代的人才,要真正发挥出第一资源的作用,就必须坚持涵养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第一动力作最强引擎,始终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努力创造出更多更优秀更先进的科研成果,推动国家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让国家更有力量、人民更有底气。

以求实精神为研究宗旨,坚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科学无止境,科学研究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过程,因此,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科学家的精神基础,也应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本质特征。袁隆平先生坚持“把科研做在大地上”,终生奔赴在水稻研究的路上;钟南山院士对自己的儿女提出“办事要严谨要实在,永远要有执着的追求”,其自身也始终践行着这两点要求。作为新时代的人才,要涵养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坚持陈云同志强调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永葆赤子之心,坚持求真务实,实践出真知,始终在科学真理的世界探索前进。

以奉献精神为根本品质,坚持淡泊名利、潜心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项枯燥漫长、需要付出信心耐心恒心的工作。科学研究的规律表明,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需要科学家长期钻研,持续关注,甚至要几辈人的努力。没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不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是难于取得突破的。作为新时代的人才,要涵养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向前辈科学家学习,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坚持下苦功、真功钻研,远离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心态,不盲目追求热点,不随意变更研究方向,不断钻研,持续攻关,努力在艰苦枯燥的研究事业中寻求突破发展,才能取得梅花扑鼻香。

以协同精神为工作法则,坚持集智攻关、团结协作。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科技成果、发展奇迹,离不开的是广大科技人才的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单打独斗”式的科研模式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员自身成长。作为新时代的人才,要以协同精神作为工作法则,坚持集智攻关、团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通力合作、互相补台、共同攻坚,坚持开门搞科研,打破学科壁垒、信息孤岛,让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推动科研实现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以育人精神为基本理念,坚持甘为人梯、奖掖后学。

我国天文学界的泰斗、射电天文的奠基人王绶琯先生曾说:“人一生要走很长的路,一路上就常常要有人拉一把。我自己年轻时候的路就走得很艰难,是遇到了几双‘大手’才有幸‘走进科学’。”科学之所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甘为人梯,推动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脱颖而出。作为新时代的人才,要涵养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善于在后辈中发现并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推动人才不断汇聚、科技迅猛发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邓稼先先生与杨振宁先生的千里同途,让我们为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而感动,也把希望寄予在新一代人才身上,新一代人才要知重负重,矢志爱国奉献、勇攀科技高峰,让“千里共同途”的科学家精神蔚然成风。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5)

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科研工作身上学习“科学家精神”,根植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凝聚为民服务的奋斗力量、增强推动事业的能力本领,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根植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学成归国、报效国家的钱学森,还是发明青蒿素攻克医学难关的屠呦呦,他们身上都蕴含着至诚报国、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对党的忠诚彰显在潜心研究的行动中。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怀忠诚之心,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保持政治定力,做信仰的坚守者、真理的笃行者、精神的接棒手,擦亮忠诚本色,坚定政治方向。做党事业的推动者和奋斗者,做新征程上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实践者,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以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积极推动事业发展。

凝聚为民服务的奋斗力量。科学家勇攀高峰,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战胜艰难险阻,敢于迎接挑战,敢于吹响持续攻坚、不懈奋斗的号角,着眼当下、求实奋进,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汇聚起科学发展的强劲力量,奋斗是他们最鲜明的人生底色。党员干部要把个人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民奋斗、奋斗为民。为民服务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有承诺、无行动,言无信、行无果。党员干部要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加深鱼水之情,筑牢幸福之基,为群众的美好未来不断奋斗。

增强推动事业的能力本领。能力和本领是成事之基。科学家在科学事业上的卓越成就,与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才干密不可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党员干部要立足发展实情提升个人能力,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在“练兵场”上锻炼身手,在“血与泪”的教训中吸取经验,在奋斗的征程上不断“浇筑”意志、不断“刷新”能力,把坚定的信心、信念写在奋斗的书卷上,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激发挺立潮头的斗志,练就搏击风浪的本领,成为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做勇往直前的追梦人和坚守初心的圆梦人。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6)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广大组工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要大力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绘好组工干部忠诚坚定、守正创新、甘为人梯的“工笔画”,方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胸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踔力奋发,“摹刻”组工干部忠诚坚定的“最初模样”。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也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当前,国家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组工干部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胸怀“两个大局”,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在火热的实践锻炼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不断提升能力本领、综合素养,努力成为学识广博、底蕴深厚、身心健康、知行合一的新时代组工人,为党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国家昌盛保驾护航,为人民幸福“描红染绿”。

砥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勇攀高峰,“点染”组工干部守正创新的“主题形象”。

伟大事业必须靠一代代人艰辛探索、接力奋斗。从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现青蒿素,到“中国天眼”建成、港珠澳大桥通车、嫦娥探月、蛟龙探海、量子技术取得突破。从钱学森、李四光、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屠呦呦、南仁东、黄大年、顾诵芬、王大中,这一个个故事、一位位科学家的形象,凝练成“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科技工作者鲜明的群体特征。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组工干部自觉追求的鲜明主题。组工干部要把“打铁必须自身硬”贯穿自身建设始终,练就过硬本领,围绕推进基层党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党员发展和管理、人才激励机制等热点、难点问题,推陈出新、勇于拼搏,在推动组织工作出经验、创特色、树品牌中展示无惧风雨、奋发图强的“主题形象”。

涵养“零落成泥碾作尘”的高尚节操甘为人梯,“厚涂”组工干部无私奉献的“靓丽底色”。

“板凳甘坐十年冷”。每一项巨大科技成果的问世,离不开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更依靠科学家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甘坐“冷板凳”的奉献精神。科研的道路有时显得漫长而孤独,从科研规律看,研究成果往往难以一蹴而就,总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无私奉献是组工干部必备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更是党的事业的客观要求,组工干部作为服务党员的党员,服务干部的干部,要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党内政策法规为重、视组织原则为重,始终保持组工干部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认真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不折不扣落实政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情怀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组工人画卷。

弘扬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篇7)

“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精神是一个人内在的灵魂,也是广大党员坚守初心使命的力量支撑。作为组工干部,要不断汲取“科学家精神”的养分,涵养“科学家精神”的力量,将爱国、创新、奉献、求实等科学家精神落在组织工作实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组工干部要服务人民,涵养爱国精神。

爱国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怀与担当,更是自古以来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一份深切责任。从冲破重重阻力回国研究“两弹一星”的钱学森、到为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呕心沥血的李四光、再到病床上依然指导学生科研的航天物理学家黄大年,这些矢志报国的科学家无不怀揣着服务人民、科技兴国之心。组工干部不仅要向科学家们汲取爱国精神的营养,更要在弘扬爱国精神中当好“领头羊”的角色,要主动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将爱国心、爱国情,激荡成共鸣,凝聚成洪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组工干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爱国的出发点,就要时刻以服务群众为念,把联系群众作为激活工作的生机之源、依靠群众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之本、服务群众作为检验工作的落脚之处。

“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组工干部要敢于争先,涵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更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科学家们是最具备“创新细胞”的群体,他们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从而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组工干部要学习科学家们敢于争先的创新精神,摒弃一成不变的“惯性”思维,打破因循守旧的“世俗”藩篱,不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探索组织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用批判的眼光认真反思传统的方式方法,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新经验、新方法中“找差距,比不足,赶超越”,找到新思路、找出新对策、形成新成果。通过创新工作方式,使得组织工作的各项决策和措施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被广大党员接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组工干部要淡泊名利,涵养奉献精神。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别人”。可以说,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在电影《横空出世》中,将军冯石和科学家陆光达带领着科研部队,在苏联专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后、生活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怀着科技报国的梦想,挺进西北荒漠建造原子弹发射基地,最终实现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对于组工干部来说,要像那支孤独地驻守在戈壁荒漠的英雄部队一样,守住清苦、耐住寂寞、讲求奉献,并要直面民生诉求、体察民情民意,如同“苔花”一般,突破环境桎梏,绽放青春光彩。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组工干部要严谨治学,涵养求实精神。

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始于科学家们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每一次的创新成果往往要经历观察、思考、假设、实验、求证、归纳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爱因斯坦曾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其中“99%的汗水”就充分凝结着科学家们求实精神。组织部门作为抓党建、管干部的重要部门,组织工作者肩负着夯实基层、选优干部、聚集人才的重任,必须要怀揣求真务实精神,挥洒出“科学家们99%的汗水”,在干部考核、选拔和任用上要做到客观公正、慎之又慎,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持。对于广大组工干部,要大力弘扬、努力涵养“科学家精神”,做到服务人民、敢于争先、淡泊名利、严谨求实,在平凡的岗位中把各项组织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182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