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科普知识 > 粤剧的发源地在哪里

粤剧的发源地在哪里

时间: 梓炫0 分享

粤剧的发源地在哪里

粤剧的发源地在佛山,源自南戏,旧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早在汉代,佛山的表演艺术已十分盛行,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粤剧揉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的发源地在哪里

1、佛山。粤剧源自南戏,旧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早在汉代,佛山的表演艺术已十分盛行,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粤剧揉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南方一大剧种。

2、粤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历数百年而不衰,演数百年而不弃,这一个曾经拥有近亿观众、拥有五大流派、各大唱腔的剧种,在佛山发源、发扬、壮大,名伶辈出名剧屡就绵延三百年,可谓是一个奇迹。佛山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名胜古迹颇多,有佛山祖庙、广东四大名园之中的梁园、清晖园以及黄飞鸿纪念馆、南风古灶,还有顺德花卉世界、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三水荷花世界、高明杨梅生态园等分布在各市区的人文、生态旅游新景区。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明末清初,佛山粤剧活动相当兴盛,并建有琼花会馆。古往今来,名人辈出,好戏连台。

艺术特点

表演特征

表演形式为一至二人站唱,另有多人分持高胡、扬琴、琵琶、横箫、长喉管、二弦、提琴(一种广东本地的民间乐器)、短喉管、月琴等专司伴奏。后来还出现过“说唱”、“弹唱”和“表演唱”等演出方式。

粤曲的演唱内容主要为一些大众耳熟能详的民间经典故事,内容尤其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具有神奇浪漫的色彩;也有以百姓生活为题材的, 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伦理观念及风土人情,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从早期的江湖卖艺者,到鼎盛时期的明星艺人,到现今的粤曲私伙局“发烧友”或广大的粤曲爱好者,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演唱粤曲;粤曲的演唱场地从早期的茶楼、大街发展到今天的各类型舞台;粤曲的表演形式丰富,从开始的基本单一站唱,发展为有弹唱、说唱、表演唱、小组唱等多种形式,既可以独唱、对唱,又可以群体演唱;演唱者若在舞台上表演,一般都会穿上符合戏曲角色的戏服。

粤曲演唱的服装没有特别的讲究,一般为女的穿着旗袍,男的穿着唐装、中山装,亦有穿戏服的。

唱腔特征

粤曲的唱腔早期均依行当划分,沿用戏曲的小生、武生、小武、花旦、公脚、花脸、正旦、正生、老旦、丑生十大行当的唱法。辛亥革命后改假嗓为真嗓,改舞台官话(又叫“桂林官话”)为广州方言演唱,分为大喉(又称“霸腔”或“左撇”,属男角唱腔,腔调多用高音区)、平喉(男角唱腔,腔调多用中音区)、子喉(女角专用腔)三种唱法。

曲牌板式

粤曲的曲牌板式有7个类别的曲牌板式,包括梆子,二黄,牌子曲,同地区的各种曲艺形式腔调,小曲、小调,按梆、黄旋法创造出的小曲,杂曲“广东音乐”及其他民间乐曲。

乐队伴奏

粤曲从清唱、自弹自唱发展到乐队伴奏,乐队阵容少则五人,多则上百人,其乐队组成分为以下5种基本伴奏乐器组合:以高胡、扬琴、琵琶、横箫、长喉管为核心的称为软弓的组合(多用于平喉、子喉及文唱的伴奏);以二弦、提琴(特有民族乐器)、月琴、短喉管为核心的称为硬弓的组合(多用于大喉及武唱的伴奏),硬弓加上唢呐和锣鼓的吹打乐组合(多用于牌子曲及特定唱腔的伴奏);以椰胡、洞箫、琵琶、扬琴(或筝)为核心的组合(专用于为南音等曲艺腔调的伴奏);吸收使用西洋乐器小提琴、萨克斯风、电吉他,木琴等为核心的组合(多和软弓混合或交替为平喉、子喉伴奏)。

185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