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读后感 >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

时间: 福萍0 分享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7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写什么?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你们对名著片段的了解,人们能够在读完一些文字后仔细撰写一篇读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精选篇1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看到这个题目时,我不由地为之心动。记得这句话是几时网络上很流行的一句“名言”,这美丽的文字总是让人过目不忘。所以在看到书名的那一刻,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哪怕没有看过其中的内容。

这是一本林徽因传,作者以华丽却不张扬的语言讲述了林徽因不平凡的一生。那民国才女,从妖娆自落魄,由销魂至振作,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如云烟般在众生面前经过,消失。如此短暂,却让人难以忘记。

喜欢一本书,是为了一个人,或为了一句话,一个词。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的文风,不是跌宕起伏,也没有一波三折,它是那么的平淡、清纯,就像听说书人讲一段经历,就像听老人述一段历史。

美丽的书皮,淡雅的纸张,一切都是那么精致,别具匠心。我轻轻地翻动书本,阅读着一个个故事。我惊讶于作者的才华。人与人之间不可磨灭的羁绊,那惊心动魄的劫难,遗世的清高,意外的邂逅,作者以安静流畅的墨笔写出了林徽因一生所有的事情,她似莲,似玉,似人间四月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如今,我们与林徽因隔世不见,可是每到四月,望着清明时的雨,就会想起,曾经,在西湖边上,有一素衣女子,手持油纸伞,嘴中轻赞着,四月天里的云烟……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精选篇2

翻开扉页,墨香暗涌,一位女子惊诧世人的经历便如火如荼地展现在面前……

1904年6月10日,伴随一声响亮地哭声,幼小的林徽因来到了这人世间。她的祖父是林考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她的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极富才华,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虽然林徽因的父亲极有才华,但是最初在林徽因心头播撒文学种子的人是她的大姑母__。翻页,一句句唯美的话语长驻心间:“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曾几何时,我们做了世上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

也许,林徽因的选择是对的。她选择了建筑戏,跟着梁思成。他们在海外游学的几个月内,去了各种名胜古迹,清晰的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在巴黎的浮卢宫内,他们仰着头,仔仔细细地观赏着雕梁画栋,仿佛没有其他人能进入他们的世界。他们回国后也为国家做了不少贡献,中国钱币上的国徽就是他们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是他们设计的。他们的专注,他们的执着,令我佩服。

林徽因极爱惜文物,当年,北京市市长要改造北京,将四合院之类的房子一并拆掉,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急了,这些都是文物啊!于是,梁思成就去找北京市市长谈判,谈判桌上充满了怒吼声和拍桌子的声音……门开了,走出来一个饱含泪痕的梁思成。我想,此刻,林徽因也在哭泣。

林徽因,一个为国家付出太多心血的女子,赞哉!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精选篇3

近期,我阅读了作家白落梅所著的林徽因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完后,我颇有感慨。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主要记叙了民国著名诗人,作家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她自幼在一个书香家庭长大,在她儿时游历欧洲英国时,邂逅了大才子徐志摩,但她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而哲学界泰斗金岳霖也为她默默等待了一生。

作者白落梅把林徽因比作白莲:美丽而贞洁,多情但清高,可谓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林徽因一生遇见了三个极其优秀的男子。但我认为林徽因最爱的,还是徐志摩——她的初恋。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康桥绝恋无不令人为之动容。窗外正飘着缱绻的绵绵雨雾,屋里的甜蜜恋人依偎在壁炉前,聊文字,聊生活,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两人志趣相投,是无比的契合。

但,林徽因终究是狠下了心斩断这份恋情,她和他还是败了,败给了无情而冷漠的红尘凡世。徐志摩深恋她不假,但他当时已有妻室,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徐志摩一心以为两个人相爱,无需顾及他人的目光——正如他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一般。可他忘记了,忘记了林徽因终究还是个女子,在意旁人的目光;忘记了林徽因是清醒的、理智的,她做事决不会让自己没有后路可退;忘记了林徽因是一朵高洁的白莲,她不会容忍自己的脸上有一条疤痕,不能允许自己的人生有任何的缺憾和不圆满——尽管内里的心已经鲜血淋漓。所以,林徽因选择在康桥转身天涯。她的心痛吗?我想是痛的,但她极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因为她知道,此时不了断个干净,以后会愈发痛彻心扉而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林徽因到底还是选择了那个能与自己岁月静好,携手红尘的梁思成。

我无比钦佩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十年:她在患有肺病的情况下,挽救了濒于停业的景泰蓝工艺,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完成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由此看来,她是个坚强勇敢、敢在死亡面前璨然绽放自己的魅力的女子。但她还是在一份不可知,不可测的爱情面前退缩了——尽管当时他们是多么的相爱和情投意合。这算懦弱吗?她只是不敢用自己的一生作赌注罢了。

但如今的时代开放了,人们相对自由恋爱了,双亲也不会早早为自己的孩子定下婚事。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眼前人,不让本是一桩美谈的事,最后却落个令人唏嘘的结果。

林徽因,这个如莲般的女子,尽管千帆过尽,但心底总有那一份美好,她曾作过一首诗: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愿你来世能毫无顾忌地与爱的人长相厮守,永远活在人间温暖的四月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精选篇4

作为一名低年级包班老师,白天是没有时间,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捧起自己喜欢读的书,历时近一个月,终于将《林徽因传》读完了,也许时间长些,但是阅读的过程却使我无比沉醉其中。人物临摹似的描写,景物身临其境般的描述,充满作者灵犀、生动的叙述独白,字里行间充满了浪漫、悲感、激愤、灵动,还有充满学术性的记载和专业知识性的词汇,更多的是对林徽因这样一个让人千古留恋的一代才女,伟大的母亲的一种怜惜,让人为她对艺术,对文学,对建筑学的奉献精神和那种痴狂而敬重。虽然这两个星期每天只读很短的一段,但是这个过程仿佛让我身临其中,体会并感受着其中的一点一滴……

本书主要对林微因进行了大量的描述,林徽因: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出身于官宦世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

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後,与世长辞,年仅51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徽因的英语,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读《林徽因传》的初衷并不是很明确,毕竟刚刚开始对这个人不是很了解,只是通过一个比较要好的同事介绍才开始关注她的,没想到这一读,便迷上了这个30年代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经历也让人印象深刻,她的诚恳,真实,率性,让这个女子变得那么的刚烈又温情。难怪徐志摩对她不舍,金岳霖(哲学家)更是用一生未娶来表达对她的迷恋。她的经历更是曲折万分,困难险阻重重,但是她的坚强,她刚韧的意志让她压制严重的病魔(肺结核)一直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也许在光华的背后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真实,但是我们只要记住这样一个她,其他的又如何呢?

我想,现代的网络世界带给了我们许多东西,可是同时也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读书越来越少了,学校让我们写读书心得也就是希望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它会给你带来许多东西。同时我们自己在读好书的时候也应该是用来彼此分享的。我之所以选择《林微因传》作为读后感来写,也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好书,也希望大家多多彼此分享好书!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精选篇5

前几日,闺蜜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身边有两个人,一个是你爱他爱到几近疯狂而不幸的是他并不喜欢你的人;还有一个是爱你爱到对你悉心照顾到无微不至但你却无法对他倾注感情的人,你会选择哪一个?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我曾读过的的一本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我不知道书中的林徽因最终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我不知道她的一生到底有没有真正开心满足过。

带着这样的疑惑,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我又重新捧起这本书,走进了林徽因的世界,去领悟林徽因那不平凡的一生。

“有些故事来不及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有些人还没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她漂洋过海去到欧洲,邂逅了让她深爱但却愧疚一生的徐志摩,成就了那一场康桥绝恋。他们的相逢似歌,但终究躲不过命运的折磨。面对已有家室的徐志摩,她选择了转身离去。正如书中所言:停留是刹那,转身即悬崖。

“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她用自己的睿智,结束了和徐志摩那一段无望的爱恋。还未来得及感伤回望,她又遇到了自己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男人,那就是梁思成。她恪尽职守,努力做好为人妻应做的事情,陪丈夫看碧海情天,观落花流水,赏幸福烟火……她将爱看作是一场修行,陪着梁思成一直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也算是没有辜负一个对她爱的彻底,彻底到另外一个彻底地爱着林徽因的叫金岳霖的男子都遁形而弃的男人。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我想,用这一段话来比喻那个为林徽因终身未娶的金岳霖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说林徽因一生中曾爱过的两个男人,一个是徐志摩,另一个应该就是金岳霖吧。或许很多人会说金岳霖是徐志摩的替代品,或者说连金岳霖自己也这么认为。可我想,林徽因对金岳霖是真爱。金岳霖是真正给过林徽因自由的人,他以他的退守,保全了他对林徽因完整的爱情……

林徽因一生的情感都倾注在了这三个才子的身上。面对她最终的归宿,或许我们应该替她感到高兴,因为她和一个如此深爱自己的人在一起度过了一生。抑或我们应该替她感到遗憾,因为她没能和自己深爱的人相守一生。但不论怎样,请相信,这一切,都是对林徽因一生最好的安排。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路行来,与许多的缘分擦肩而过,也许有的缘分也注定了长短,留不住的终究是刹那芳华。究其人生,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会随流年而过,曾经执着的事如今或许已经淡忘,曾经在乎的人已然成为陌路。待到老时,人生也会如秋叶般渐次枯萎,过往的恩怨皆已化作浮云。所以,无需刻意,一切从缘,随遇而安。请相信,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给的最好的安排。

放下手中的书,这一次,我有了自己的答案。不论是那些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他们能够出现在我的生命中,那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不能断然决定自己究竟会选择谁,因为一切都存在太多的变数。但我会顺遂自己的心,做我真正想要做的事和我应该做的事,就像林徽因一样,爱,就深深地爱;断,也要决绝地断……随遇而安,一切随缘。因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精选篇6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雅”在古汉语中解释为美好、高尚、优美、雅致。林徽因的美与雅不仅来自外表,更来自于她的学识、品质、教养、气节。

“优雅是艺术的产物,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

建筑、艺术与林徽因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它们成就了林徽因,林徽因也建筑了它们。

1925年,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学习。由于宾大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改报美术系。然而,档案显示,1926年时,林徽因成为了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第2个学期则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

林徽因对建筑的坚持与热爱来自于对东西方艺术、建筑的热爱,她对建筑学最初的兴趣则来自于初访欧洲时,西方的与中国风格迥乎不同的辉煌建筑,及几位对建筑学充满热情的朋友。

她渐渐意识到,建筑学是将生活与美联系起来的艺术。“建筑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美感,是一种和诗歌绘画一样的艺术形式”。

林徽因怀抱建筑梦而来,却被建筑系拒之门外。然而她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兼修建筑的其他学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非凡的悟性,顺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建筑系的课程十分繁重,学生需反复研习枯燥繁杂的古典绘画技巧,课外还有大量的绘画练习。再加上美术系的大量课程,林徽因学习任务的艰巨与学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林徽因的表现使同学和老师们对他大为赞赏。一位同学评价她:“她的作业总是得到最高的分数,或是偶尔第二。她不苟言笑,幽默而谦逊,从不把自己的成就挂在嘴边。”

林徽因曾说:“现代西方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

等我回到中国,我要带回……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真正含义……我们国家独特的原创艺术正在被践踏。应该有一场运动去向中国人展示西方人的艺术文学、音乐、戏剧上的成就,但是绝不是以此取代我们自己的东西……”

回国后,林徽因不负众望。她加入“中国营造学社”,研究李诫的“天书”《营造法式》,一生致力于寻找并总结中国建筑的“法式”。她多次野外古建考察,在极简陋、极危险的环境下进行测绘、研究,为后来的古建研究留下了一套科学完备的珍贵资料。

多年后,林徽因终于与梁思成共同完成了《清式营造法式》并编写了绪论。《营造法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巨著,该书“客观透彻的讲解了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理论及其历史演变,阐述它迥异于他系建筑的美,为东方的独立系统。”

单从她在建筑学上的历程分析,可看出林徽因是一个坚毅而极具才能的人。她不同于中国的封建女性,也不同于西方所谓“民主开放”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成就,比中国封建妇女更具学识与自信,比西方开放的女性更具智慧与典雅。实为“民国第一代才女”。

然而,林徽因学习建筑学的根本目的是振兴中国艺术,联系中国艺术、中国建筑与实际,构建东方建筑体系,将建筑融入生活,减少建筑与世人的隔膜,继而使中国古建筑、古建学流传下来。

她想用中国建筑作为起点,以建筑的成就证明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深厚魅力,以在建筑学上的学术成就引领其他艺术学问的发展。以此,使中国艺术、中国文化更好地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

她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也用自己的一生成就了中国艺术。

林徽因的伟大,在于她纵观中外文明、艺术,并决心以自己的努力完善、发展中国艺术体系。她在中国古建筑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打下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长远的贡献。

这是另一种境界,一种更高、更远的境界,更“雅”、更“美”的境界。

仿佛站在茫茫大漠之中,四周是西方建筑成果的高楼大厦,辉煌盛大。自己在沙漠平地上辛苦建筑的同时,还要提防西方列强的打击与侵略。不知艰苦建筑中的林徽因怎样想。

当在“沙漠”中,终于建设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色古香的中国建筑体系之时,不知终有所成的林徽因如何想。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经爱浸润,经优雅打磨的诗句,正是她形象与人格的写照,人间四月天,充满诗意、优雅,带来生机,带来希望、光明,点亮人间后又悄然离去。正是——

水墨青花,永恒芳华——林徽因。

林徽因传读后感及林徽因人物评价精选篇7

庆幸我在合适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书本,这本《林徽因传》为我展现了一位旷世才女诗意而又美丽的一生。

林徽因——一个诗意而又灵动的名字,正如她的人生一样,无论何种境况,何时何地,她都如一朵常开不败的白莲一样静静地接受这世界的赠与,也带给世界不平凡的美丽。

她出生在那个兼具古典气息与现代风情的乱世风云里,出生在那个白莲盛开、婉约秀丽的西湖里,同众多才情万千的女子一样,她注定要用自己的绝代风华与睿智诗意演绎一段璀璨绚丽的传奇。

自古江南出才子,如诗如画的美景孕育出了大批的才子佳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动人诗篇。在民国,它给世界带来了如莲般纯洁灵动的林徽因。

在《林徽因传》里,我读懂了她迷倒众生的魅力,读懂了她处变不惊的安然,读懂了她执着为爱的美丽,读懂了她追求梦想的赤诚。我仿佛看到了那个一袭白裙、衣袂飘飘、手执纸伞、穿青石巷、轻嗅荷香、缓启朱唇、吟咏诗篇、笑靥绽放的从画里走出来的女子一样漫步在西湖河堤上,微风拂柳、柳拂人面,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像众多追逐林徽因的人一样,仰慕她倾国倾城的绝代容颜,沉醉她灵动儒秀的旷世才情。同时我也敬佩她温润平和的处变不惊和她呕心沥血的追求梦想。

林徽因对爱情的坦陈相待,对友情的相约不弃,对文学的一腔热情,对人生的诗意相许令我感动不已,世间竟会有如此完美的女子,干净的仿佛天仙下凡。

14岁的时候,活泼美丽梳着两个小辫儿的林徽因见到了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当时的林徽因正值豆蔻年华,明眸皓齿、娴雅文静,只一眼,便进了梁思成的眼里,这惊鸿一瞥,便为他们日后的姻缘埋下了伏笔。16岁时,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到欧洲考察访问、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在那广阔的天地里她自由惬意地感受着异域的风土人情,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当她到达伦敦的时候出现了她生命中另一个追求者——徐志摩。他们在文学上的共同爱好使他们之间灵犀共通,徐志摩对她展开狂热追求,甘愿抛弃自己原来的家室,林徽因虽然有父亲的儒雅浪漫,但她有更多的理性,她所追求的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纯粹而圣洁的爱,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个温润如玉的公子形象,她明白自己不过是徐志摩生命中的一颗流星,睿智的她选择回国去见少女时见过的谦谦君子梁思成。

历经一番波折后,林徽因终于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完成了婚礼,林徽因的婚礼礼服还是她自己亲手设计而成,把东方的古典美与西方的浪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林徽因与梁思成从宾西法利亚大学毕业后回到了中国,继而到东北大学任教,他们共同开了中国建筑课之先河,梁思成讲《建筑学概论》,林徽因讲美学与建筑设计,二人共同为祖国培育建筑学人才。志趣与才情的完美结合让他们的事业干得风风火火。而后,由于身患重病,林徽因不得不到香山休假,在那里,她的诗情得到了酝酿,一些优美灵动的诗篇从她的笔下源源涌出。可见,林徽因始终坚持诗意生活的态度,用一颗诗意的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欢欣亦或苦楚。

林徽因清丽婉约的外表与兰心惠质的气质深深地感动着遇见她的每一个人,以至于哲学大师金岳霖愿意为其缄默一生。金岳霖与林徽因夫妇比邻而居,经常互相往来,渐渐地金岳霖对林徽因萌生了爱意并告诉了林徽因,林徽因听后起初是惊讶既而是烦恼,她像做错了事的小妹妹一样告诉了梁思成,梁思成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告诉她她是自由的,她又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听了感动不已,他选择了退出。在林徽因的一生中,有三个男人为其倾覆一生,而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每一次都用一颗赤子之心对待爱自己的人。爱情,最重要的是真诚,唯真唯诚的心才能换得唯纯唯洁的爱。虽然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物质高速发达的时代,但真正的爱还是真诚相待,如世纪老人杨绛与钱钟书一生的痴恋,如周月华与艾起,艾起做了她的拐杖,她成了艾起的精神支柱。真诚相待,即便岁月蹉跎了时光,爱情依然鲜活如初。相互信任,相互扶持,这才是爱情的真谛。

对于友情,林徽因更是肝胆以照。林徽因开朗好客,在北平总布胡同的家中每逢星期六都举办文化沙龙,邀请当时的名流参加聚会,会谈总是在很愉快的氛围中展开,而前来赴会的每个人都会被女主人那优雅的气质,幽默的谈吐所深深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被林徽因的高雅美丽深深打动。由此,我深深感动。当代女性应该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要有渊博的学识,优高雅的情趣,乐观的心态,健康的身体,独立的事业,睿智的头脑,这才是立于世界的根本。

一个女子,要有文化修养,才会显得美丽,否则在美丽的外表也会让人觉得鄙俗。试想一个衣着光鲜,面容姣好的女性满口粗话会让人多么作呕!在现在这样一个文明的时代里,女性更应该具备很高的素养,这样才会由衷的美丽。

在全球经济浪潮里,太多的梦想被堙没。理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最初的梦想,最终还是在“流浪”。我们终于明白其实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的,于是乎大多数人都归于平庸。林徽因自始至终都不肯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抗日战争期间,她逃亡到乡间一座破败的小屋,仍没有放弃理想,在沉重的生活重担下坚持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她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致力于中国古建筑遗存的保护工作,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民族工艺景泰蓝的发展道路上。直到生命快要终结时,还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战着。林徽因的人格魅力因为她的执着追求,而且显得更加完美。

一生都沐浴在爱里的林徽因给了世人一个完美的倩影,她对爱情,对理想的执着都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也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一朵盛开不败的白莲。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一生都如白莲一样纯洁,不带一丝杂质。在我眼里唯有林徽因给杭州西湖诗意闲淡的美丽,唯有林徽因给得起世界温润洁净的情怀。

我觉得,女子当如林徽因,如林徽因一样的以一颗诗意的心栖居于凡尘俗世之间,书写自己美丽诗意的一生。

186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