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科普知识 >

寺庙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时间: 梓炫0 分享

寺庙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寺院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事业单位,属于非政府行政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它是人民群众以自己的宗教信仰进行聚会和交流的场所,但是它的上级管理机构则可能归属多口,多数都是政府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

寺庙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寺庙作为一种宗教性质的单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寺庙通常被视为宗教信仰的场所,供奉着众多神灵和佛菩萨,是人们前来祈求神灵保佑和祈福的场所。除此之外,寺庙还承担着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在中国古代,很多寺庙都是由皇帝或贵族建立的,旨在表达他们对神灵的崇敬和信仰,同时也是展示自己权势的一种方式。

寺庙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也非常独特。一般情况下,寺庙的建筑都是以大殿为主体,周围则围绕着庭院、塔楼、钟楼等建筑物。寺庙的建筑风格往往受到宗教信仰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如佛教寺庙常常采用檐下飞檐、多重檐和层层叠翘的建筑风格,而道教寺庙则常常在建筑物的顶部设置独特的宝顶。

除了作为宗教场所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外,寺庙还具有经济和社会意义。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寺庙曾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也是人们进行慈善和救济的场所。此外,寺庙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主题之一,不少文学作品和电影都涉及到寺庙,例如古龙小说中的“落花流水”和张艺谋电影中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寺庙的由来

佛法来中国后才有寺院。因为佛法是方便多门、不拘形式,在印度佛陀在世时并没有,只要有大的场所即可,能容纳佛的经常随众,经上讲1250人,实际上是1255人,连佛是1256人。佛法传到中国就有了寺。

佛法是汉朝时传到中国来的。当时的“寺”是办公机关,直属于皇帝下面一级单位的办事机构;属于宰相下的一级单位称为部,宰相下面有6部,部的长官、首长叫尚书,次长称侍郎;属于皇帝下面办事机构的首长叫卿。

皇帝下面办事的一级单位有9个,共9个寺,长官称为卿,所以“寺”不是庙,它是一个办事机构。佛教到中国是由皇帝来接待它,那时外交归皇帝管,不在宰相底下,宰相管内务。

专门办外交的是一个寺,名叫鸿胪寺,专门招待国外贵宾的,就像如今的外交部,该寺的卿就是外交部的部长,就是首长。当时鸿胪寺接待印度佛教的使者时,觉得佛法挺好,谈得很投机,就想把使者留下,但又不能常住鸿胪寺,于是在9个寺之外增设一个寺,即佛寺。第一批出家人就长远留在中国,不让他们回去,该寺即白马寺。那时首都在洛阳,该寺管佛陀教育,他们的工作是翻译经典、讲解佛经、指导修行。

于是,中国的教育部就变成了两个:一个是皇帝下面白马寺办的社会教育,上至帝王、下至庶民都修学的;一个是宰相底下的礼部办的国家传统教育。一个归皇帝管,一个归宰相管。寺的起源是这么来的,如今讲“寺”后面来个“庙”字,就不成话了。

庙是供鬼神的,皇帝祭他的祖先叫太庙,普通老百姓的叫祠堂,供养鬼神的地方称为庙。把寺与庙拿来相提并论,差得太远太远,不像话。寺不是庙,寺是一个办理佛陀教育的机构,如今政治制度变了,但这个名称一直没有变,形式也没有变。从前皇帝办事的机构是宫殿,那么佛寺也不例外,也是宫殿式的建筑。今天我们看看总统府、行政院、教育部,建筑都是宫殿式的。如今我们名称还保留、守旧,建筑的形式也是守旧,还是用宫殿这种方式,里面的内容变质了,天天去念经超度死人,跟鬼打交道,佛陀教育不教人、而去教鬼了,这个意义完全错误。所以,如今称佛教是宗教,也不是没有道理,跟鬼神打交道,这不是宗教是什么,当然是宗教。所以,佛陀教育由教育变成宗教,这是很不幸的事。

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布局,大致沿袭印度形式。尔后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风格,遂呈现新貌。其建材以木为主,多设于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故后世寺院除寺号、院号外,亦附加山号。

又有以年号名寺者,如北魏之景明寺、正始寺、唐之开元寺。

此外,寺院若依创设者而分,可分成官寺(由官府所建)、私寺(由私人营造)。

若依住寺者而分,乃有僧寺、尼寺之别。

若依宗派,则分为禅院(禅宗)、教院(天台、华严诸宗)、律院(律宗)或禅寺(禅宗)、讲寺(从事经论研究之寺院)、教寺(从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类。

寺庙的简介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有关。

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

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

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

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如大召、五当召等。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

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

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碧霞祠等。

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天坛等。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称之为“教堂”。在原始或民间中,称之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等。如祖庙、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有武侯祠、韩文公祠等。

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乃当之不愧。

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在上古时代,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座寺庙来供奉他们的守护神。而多数的城市都会有多座寺庙来供奉其他的神明。而到了现代,寺庙变成了一个礼拜的地方,像是礼拜堂以及教堂。

在上古时代的社会中,寺庙被认为是神的居住地。信徒们会带食物、香料、稀有物等贡品来到寺庙,当做是对神明的敬意以及尊重。寺庙存在城中可以带给人们平和的效果,通常有智慧的领导人都会在城市开始成长时尽快地设置寺庙。

寺庙的区别是什么

1. 起源不同:

寺最早是朝廷官吏任职的场所,比如大理寺,太常寺等,而庙则最初是百姓进行祭祖的地方,比如家族的祠堂,就被称为家庙,还有皇帝的家庙,又被称为太庙。

2. 供奉的对象不同:

寺主要受佛家影响,所以供奉的大多是佛像和菩萨,但是庙则大多是传说中的鬼神,比如土地庙,城隍庙等。

3. 用途不同:

寺现在大多是佛教弟子居住在其中,进行修炼和学习,而庙中的僧侣却很少,大部分都是只有一个神像,经常会有人来进行祭拜,求神保佑。

寺庙祈福有什么讲究

1、穿着打扮

首先,是穿着打扮,寺庙应该是让人心存敬畏的地方,不是散步时的楼下公园,所以,我们既然有到寺庙里烧香拜佛的打算,首先就要注意自己的衣着,短裤和拖鞋都是不被允许的,去烧香拜佛要穿着得体、简约,不要穿得过于鲜艳。

2、入门事项

寺庙建筑里常见的大门加两个侧门,只有佛家弟子才能走中间的那扇空门,而我们游客进出呢,一般走的都是侧门,无论大门侧门都会有一道门槛,注意了,不能直接踩在门槛上,而是要跨过门槛进去,这个门槛如何跨过也是有讲究的,男客先迈左脚,女客先迈右脚。

3、请香手势

进入寺庙后,不要嬉笑打闹,要心存敬畏。请香时要左手拿香,右手点香,香点燃后,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再将香高高举过头顶来祭拜。有一点千万要注意,请香后要将香插入神坛中,无论如何不能再拔出来,否则就是不尊重神灵的表现。

4、切勿喧闹

寺庙是清净之地,香客不能大声喧哗,嬉笑打闹或者乱跑乱跳,还要注意不要做出打哈欠、放屁等不雅行为。在别人祭拜佛祖时,我们要从他人的身后绕过,不能直接从别人的前面经过。

5、烧香数量

烧香并不是越多就越诚心,烧香的数量也是很有讲究的,通常来说是三、六、九根,若是只为自己祈福,则三根足以;若是为了两代人祈福,则是六根,那么九根就是为了三代人祈福了。


198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