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优秀作文 >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

时间: 新华0 分享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通用8篇)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通用8篇)】,供你选择借鉴。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篇1

今天是大年二十七,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因为妈妈昨晚和我说今天要去太公家拜年!过了年太公就要90岁了!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太阳公公照得我暖洋洋的,一点儿也不像冬天,阳台上的郁金香也开得格外鲜艳。妈妈正商量着带什么礼物去看太公,吃的东西太公家琳琅满目,用的也样样齐全,应有尽有!我左思右想,突然眼前一亮,有了!给太公送几盆花吧!妈妈也直点头,说好!

我和妈妈去花鸟市场精心挑选了一盆杜娟花和一盆长寿花,每人抱着一盆走到了太公家,太公和太婆正在门口晒太阳,看到我们高兴极了!我把大红色的长寿花递到了太公的手上,鞠了个躬,说:“祝太公太婆新年快乐!长命百岁!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太公和太婆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脸上一道道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妈妈也把自己手上的杜娟花递到了太婆手上,说了几句祝福!太婆一边闻花一边开心地说:“我正想去买几盆花呢,你们就送来了,这花真是太漂亮!我太喜欢了!”

进了屋,太公把压岁钱塞到了我手上,还叫我平时不要吃油炸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看电视,多看看书,有时间要多出去走走,呼吸下新鲜的空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和妈妈也要回家了,太公摸着我的头,拉着我的手,叫我以后经常来玩。我和妈妈走出好远回头还能看到太公那瘦瘦的身影站在门前和我们道别,我想以后一定要和妈妈经常去看望太公太婆,多陪陪他们!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篇2

前两天翻箱倒柜收拾家居,竟在壁柜下边的箱子中发现了几双旧布鞋,记忆中这是当年我入伍时母亲专门赶制的。不知哪一年压在这箱子底下一直没有动过。掸去鞋上的灰尘,不自觉地想起小时候过年时母亲为我们兄弟姐妹做新鞋的情景。

小时候家里穷,买新鞋根本是不可能的,但劳作了一年的母亲总会在过年前给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各做一双新布鞋,而穿上新布鞋自然成了一件令人睡不着觉的高兴事。

不过,自己做布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第一步要糊袼褙。母亲把平时积攒下来的碎布,或不能再穿的旧衣服,用剪刀修剪一下去掉毛茬,再用面粉打一小盆浆糊。等浆糊变凉,便开始糊袼褙了。先把一张旧报纸或稍大一些的牛皮纸铺在饭桌或面板上,在上面均匀地涂一层浆糊,再把收拾好的碎布块边对边、角对角的严丝合缝粘在纸上,这个过程要注意布块不能有压茬现象,否则袼褙糊出来不甚平整,影响使用。粘满了一层,在上面再涂一层浆糊,然后再粘一层。如此反复,粘个四五层,一张袼褙就算糊好了。随后,连同底层的报纸或牛皮纸一同揭下来放到阴凉处晾干后备用。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年都要糊五六张袼褙,平时母亲也经常要求全家人“布头布角都别扔掉,留着糊袼褙用”。

几天后,待袼褙干透后,母亲便开始按照我们每个人脚的大小剪鞋底、纳鞋底,而这只是做布鞋的第二步。母亲先用我们上学用的画笔在袼褙上画出鞋底的样子,小心剪下后用白布带在四周滚上白边,然后将四五层比齐摞在一起,用土制的鞋底夹板夹紧就开始纳鞋底了。先用锥子在鞋底上扎上一个眼,然后用大号缝衣针穿上事先自己捻成的麻绳,从眼中穿过并用劲拉紧。如此往复,一针挨一针,看上去成行成列的也十分好看。纳一双鞋底一般需要两三个晚上,因而常常在梦中醒来仍见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针地穿线、一下一下地拉线……因为这样的鞋底是由好几层袼褙制成,因而在民间称之为“千层底”。

纳好了鞋底,接下来就是剪鞋样了,也就是剪鞋帮。为了使做出的布鞋好看耐用,母亲通常会选择耐磨的灯芯绒做鞋帮,颜色鲜艳的给几个姐妹,黑色的给我和弟弟。为了便于穿和脱,也是为了好看,在鞋帮的脚面处专门裁剪出“凹”字形,缝上松紧布。剪好了鞋样,便开始做鞋的最后一道工序——上鞋帮。上鞋帮可是一个技术活,做毛窝(棉鞋)一般把针脚留在里边,而做单鞋多是把针脚留在外边。由于母亲手巧,上鞋帮的针脚十分细密,看上去十分精美,也十分时尚。为了防止新鞋子夹脚,做好后还不能马上穿,需要用专用的鞋楦撑上一两天,并垫上一双鞋垫,这样穿起来才显得舒服。

大年初一的早晨,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人最高兴的时刻。我们穿上母亲做的新布鞋,跟着大人到左右邻居家拜年。在向长辈祝贺新年快乐、健康长寿时,总情不自禁地提一提裤腿,将脚上的新鞋展现出来……

而今,自己在军营摸爬滚打20个春秋后转业地方,也早已娶妻生子,但回想起当年母亲为我们做新布鞋的情景,想起自己穿上新鞋的感受,心里都会顿生一股暖意,并有一句满怀深情歌词在脑海中回荡: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篇3

除夕一过,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拜年礼仪有何讲究?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辟哩拍啦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春节是中国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期间,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习俗:扫尘、守岁、贴春联、放鞭炮、吃元宵、赏花灯、发压岁钱等等。在这些习俗当中,赏花灯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啦。

春节期间的每一天都是观赏花灯的大好时机,而最最热闹、喜庆的,便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了。每年的正月十五那一天,一、二十万人全部涌向了“花灯圣地”——夫子庙,来观赏美丽的花灯,欢度佳节。届时,夫子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那场景,真是“蔚为壮观”呀!

夫子庙灯会期间,不仅来赏花灯的人们数量多,而且里面的花灯也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哩!有漂亮精美的荷花灯、生动活泼的兔子灯、可以伸长和缩短的花脸灯、大小不一的飞机灯和娃娃灯……

在我的老家——石佛村里,赏花灯是有一个规矩的,是“一走、二赏、三买”。这个意思是:一是边走边看;二是用观赏的角度去看;三是要边看边买。这下可把我们小朋友们给逗乐了。从夫子庙回来,一个小孩子至少拎一个花灯,最多的,一下子拎了三个花灯回来。这对我们来讲,真是一个天大、天大的好消息呢。

但这对调皮的孩子的家长来说,这并不吃亏。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满足,接下来,孩子们就十分地听话,也会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你们看,这些家长,够“狠”吧。

在我眼中,春节,是五彩缤纷的;春节,是五颜六色的;春节,是快快乐乐的;春节,是红红火火的。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篇5

新年到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去各家拜访做客。我家也不例外。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迫不及待地睁开了双眼,穿上了新衣,吃完早饭就和爸妈一起赶往姑姑家去拜年。

街上热情洋溢,张灯结彩,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马路上的车明显比以往少了许多,交通也畅通了许多,街上的人也明显减少,可能是一些外地人都赶回家过年去了吧?

这是耳边传来了声声鞭炮声“啪啪啪”“噼里啪啦”这种气氛是从来没有的,小孩子们欢歌笑舞,笑声传遍了每一个角落......此时此刻,我的耳朵听到了这独一无二的声音,眼睛看到了那喜气洋洋的景象,使我更加快乐,活跃。

姑姑家到了,这时,从屋里飘出了一阵甜腻柔滑的香味,天空飘来袅袅炊烟。啊!是汤圆,一定是姑姑家的是汤圆出锅了!我随着香味来到了厨房,姑姑见到我十分高兴,我迫不及待的说:“姑姑,是不是你家在煮汤圆?”姑姑笑了,说:怎么,你这个小馋鬼,鼻子真灵,想吃吗?”“嗯。”说完,姑姑拿出了煮好的汤圆,香甜味弥漫看来,我舀了一个尝了尝,香甜可口!芝麻在瞬间流了出来,嗯.......美味极了。我连忙说:“姑姑,这汤圆真好吃!你快教我怎么包汤圆”“包汤圆么,很简单要先用面粉揉成一个球,再将芝麻放入汤圆内,再往上撮一撮,就好了,啊!今天真是太快乐了,既吃到了美味的汤圆,有学会了怎样包汤圆,真是一举两得啊!

其实我们都在用小眼睛过大年,你看大家都用手机发短信祝福,用电_话拜年,在家里吃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最后祝大家鼠年吉祥,新年快乐!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篇6

大年初一已经过去,可拜年的脚步却依然没有停止。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外公、外婆渐渐的没了过去的精神。我的父母便趁着过年想会另外的老家看看。

太阳已升到了人们的头顶,一丝丝阳光透过云彩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不出一点冬天的气息,汽车“呼呼”的行驶在高速上。

到家时已是傍晚,来到这个历经风雨的老房子,心中有着按捺不住的喜悦。还不是念叨着:“我又回来了。”我妈捷足先登走进房里喊了一声。外公他们才从厨房出来。我一小步一小步的进去,径直走了进去什么也没说,只是站在一旁看着着外公。褶皱而又黝黑的皮肤显得历经苍桑,微微上扬的嘴角和眉毛散发着慈祥。这样的一位老人让我生起了一种敬意,因为就是他用自己的青春拉扯大了我舅和我妈。

在得知我妈出去后,他便从电视机旁走到我的身边,四周张望忘了一下,把手伸进口袋拿出几百块钱揣进我的裤兜看着他的眼神我也没再说啥只是用手挡着,可最后因为他执意要我收下,只好道了声:“谢谢。”那时的我摸着他那皮包骨头的手,一根根经脉都凸起,我怎么好意思拿他的钱呢?外公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急着说:“你呆啊。”听了这话我也没再抵触,装着微笑,却十分感动。外公也装做什么也没发生一般默默地走向厨房。

夜幕降临,这忙忙碌碌的一天便结束了。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篇7

正月初二那天,我们一家人早早的起了床,穿上新衣,因为今天要去外婆家拜年。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快到外婆家了,我远远望去,只见外婆和外公笑容满面地站在家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看见外婆十分高兴的样子,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中午外公外婆忙了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吃饭的时候,我对外婆说:“祝外公外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外婆笑着说:“也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说完还给我封了一个大红包,我高兴极了。我要把这个钱放在存钱罐里,等自己想要买书或者买玩具的时候再拿出来。“快吃饭吧!一会儿菜都凉了。”外公连忙说着。午饭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开始了。

回家的路上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拜年呢?妈妈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因为一年一次的拜年既能增加家人的亲情,又能增加朋友的友谊。”我听了点了点头,我们国家的传统可真有意义呀!这几天,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家人幸福美满,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春节拜年的满分作文篇8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蒜,就开始有了“年味”。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204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