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

时间: 庄宇4585 分享

在《中国好人》的舞台上,聚集了一位位忘我工作、踔厉奋发、在平凡生活中彰显不平凡的好人。他们践行着见义勇为、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美德,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彰显了不平凡的力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方便大家参考学习。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1)

见义勇为——程宝存、程建军

程宝存,男,1953年8月生;程建军,男,1978年6月生。二人为父子关系,系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村民。2021年9月,父子两人协力救助落水老人,父亲程宝存不幸被水冲走献出了宝贵生命。程建军说:“这件事谁遇到都会去做的,我相信我爸也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孝老爱亲——张吉莲

张吉莲,女,1973年12月生,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粉店村村民。1996年,张吉莲与仙龙镇张家村的凡时德结婚。在相继为父亲和奶奶养老送终后,张吉莲将3位年迈体弱的叔叔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几位老人衣食富足,生活幸福。邻里乡亲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

孝老爱亲——邹爱华

邹爱华,女,1962年5月生,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居民。邹爱华自幼腿部残疾,她与听障丈夫相搀相扶,支起一口烧锅做葱饼,20余年诚信经营,供养两个女儿完成学业;她30余年无悔付出照顾残疾亲人,让他们安心生活;她热心帮助街坊邻居,成为远近有名的“街长”。

敬业奉献——石武荪

石武荪,男,1962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原华山镇华联村小教师。参加工作40多年来,他扎根偏远山区,数次放弃进城机会,默默坚守在离县城30多公里的大山里,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山区的百姓和孩子们。

敬业奉献——李 志高

李 志高,男,纳西族,1956年11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叶枝镇梓里村原村医。从迪庆卫校毕业后,李 志高就担任起了梓里村的乡村医生。46年来,他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坚持送医上门,不辞劳苦,默默奉献,用真诚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守护一方平安健康。

诚实守信——吕学芹

吕学芹,女,1949年6月生,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居民。2022年2月20日晚,拾废品的吕学芹捡到三个袋子,里面竟然是20万元现金。面对这一大堆钞票,吕学芹老人丝毫没有犹豫,选择了报警寻找失主。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很多人都为吕学芹老人的义举点赞、感动。吕学芹老人说:“不是自己的,拿了就会一辈子心不安。”

诚实守信——赵银亭

赵银亭,女,192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归化村村民。赵银亭是一位有75年党龄的老党员。1992年,当地建立烈士陵园,需要一位守陵人,63岁的赵银亭主动报了名。自此,她与丈夫搬到了距烈士陵园不过15米的旧屋居住。30多年来,她坚守信仰,守护烈士陵园,为前来参观的人员讲述英烈故事。

助人为乐——李振海

李振海,男,1944年8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塔温敖宝镇塔温敖宝村农民。从1984年开始,李振海种植树木60余万株,无偿捐赠8万余棵,让2000多亩荒山披上绿装,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助人为乐——邹鑫

邹鑫,男,1979年12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贵州省遵义市蓝天救援队队长。2022年4月14日,邹鑫带队前往毕节市大方县某景区开展失事船只打捞工作。因事发地地形复杂、水下暗河能见度低,带着装备下水的邹鑫再也没有回来。他将宝贵的生命永远留给了自己热爱的救援事业。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詹庆元

詹庆元,男,1970年9月生,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詹庆元对工作高度负责、敢于担当,对患者全心全意、满腔热忱,长期坚守在危重症的临床救治工作一线,近10年主持救治7000余例呼吸危重症患者。他多次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为守护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张颖惠

张颖惠,女,1971年12月生,中共党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第49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她始终扑在一线,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她带领同事们不断创新护理技术,探索危重患者查房模式,构建护理质控体系;她积极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送知识、送技术、送教育、送专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白衣天使的使命与担当。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2)

“他每次出任务都会跟我说,回来也会跟我讲救援的经过。”邹鑫的妻子廖军艳清楚记得,那天早上丈夫与自己一起出门,中午出任务也像往常一样打电话报备,却再没像从前那样等到那声“平安”。

邹鑫,43岁,是遵义市蓝天救援队原队长,自2018年组建队伍以来,他执行过大大小小178次任务,志愿服务、公益救援,总服务时长6000余小时。2022年4月14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参与救援,下潜后没能再被拉起。

邹鑫生前是遵义市邮政局押运大队的一名普通员工,廖军艳早前则在啤酒厂工作。工作之余,夫妻俩在朋友的带动下开始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筹集捐款,去往山区慰问留守儿童、老人,先后捐助的温暖包覆盖了遵义市内12个县区。

在廖军艳的记忆里,自从接触救援以来,除了本职工作,训练、救人几乎成了邹鑫的全部。

谈及参与救援的缘由,廖军艳回忆,2015年夏天,邹鑫在一次运送公益物资途中突遇洪水,面对需要救助的人,他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求救的妇女被水冲走。“当时他刚接触救援,还不会游泳。他说自己只有看着干着急。”廖军艳说。

几次近在眼前却无法施以援手的经历,让邹鑫下决心加入专业救援队伍,学习专业的救援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援队员。

2016年,邹鑫加入遵义市蓝豹救援队,受命组建蓝豹应急突击队。2017年1月,他加入了贵州蓝天救援队。2018年1月,筹备组建遵义蓝天救援队。2019年,出任遵义蓝天救援队队长。

邹鑫1997年参军入伍,部队的经历,锤炼了他能吃苦、能坚持的过硬作风。原本怕水的他,硬生生练成了贵州排得上号的潜水员。

给生者希望,给逝者尊严,竭尽全力去挽救遇险人员,这是邹鑫救援的信念和坚持。

近年来,邹鑫的身影一直活跃在救援一线。他参与了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打捞、贵州贞丰县沉船打捞、四川长宁县地震救援、遵义市正安县洞穴救援、河南洪涝救援等重大救援。

邹鑫家中条件并不宽裕。母亲身体不好,还有15岁儿子和4岁的女儿,夫妻俩的薪水也仅够日常开支,最困难的时候,家里小孩的奶粉都需要靠父母接济。

“但他说,我们有饭吃、有工作,孩子也有人管。有的人打工要管一家七八口人。”廖军艳说,邹鑫看到过太多穷苦的人,他总觉得自己过得比人家好一点,想帮一帮。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最美志愿者”“遵义市道德模范”……多年参与公益和救援,邹鑫获得过许多荣誉。

2022年邹鑫入选“中国好人榜”。

“不论做志愿服务还是救援,邹鑫只是觉得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心里面舒坦。”廖军艳说。

2022年8月,遵义市蓝天救援队的训练队伍里,多了一道参与训练的身影。

“我就想像爸爸以前那样干!”父亲走后,当兵、救援、做公益成了邹鑫儿子邹铭轩的人生目标。

“我跟他说,你觉得爸爸做的事有意义,想做下去,我一样会支持你。”廖军艳说,家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继续做公益,让爱延续下去。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3)

不多不少,正好一百个。这个数字,是他带着他的队伍,驰援武汉,最终救治的数字。这个数字令他满意,代表着一种圆满。

在武汉,他其实有过心痛。当听说有两位医生感染新冠,病势危重,正在别处上着ECMO,他坐不住了,“我来了,就要把他们接回来治疗,他们是英雄,从哪里倒下的,就该从哪里站起来。”于是,他积极组织,沟通,在一切准备就绪下,他亲自把这两位勇士接回医院,悉心治疗,终究转危为安。“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我的同行陷入绝境,李文亮医生的遗憾,不能再发生。”

他是ICU医生,平素见惯了生离死别,所以,他在叙述时有一种超脱的平静。在讲述某些情节的时候,似乎存在片刻的抽离,但是,他又是感性的,仅仅一个细节,他又融入到当时情感起伏与悲辛交加的状态当中,他说,亲历武汉战疫,最打动人心的,是见到许许多多割舍不了的亲情。平凡、微小,却包裹着每一颗敏感又多情的心。

一百,真是一个好数字。代表过往,也代表开始。我见过许多种关于一百的人类状态的表达,比如,你喜欢的一百样东西,结束对话的一百种方式,一百句人生哲学,一百种焦虑,等等,而他的那个一百,很直接,轰隆一声,就到了面前,一百个新冠患者,那是他与他的团队曾经拯救的。

他说,不喜欢总是看到某些媒体,或者自媒体拿武汉的“惨”大做文章。“人类的伟大,在于有自我修复能力。有本书上说,暴风雪终将结束,经历过的人们,可能不会记得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他们甚至都不确定,暴风雪是不是真的结束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当他们穿过暴风雪的时候,就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人了,这就是关于暴风雪的一切。”

身为ICU医生,他说,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经过此疫,可以更加从容和科学的去面对。坦然接受现实医学的能力范围。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4)

相比医生查房,护理查房似乎并不太为大众所熟知。作为医院护理部主任的张颖惠在护理查房中,不仅要对病人的护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更要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质控检查。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张颖惠:过去大家都认为质控就是检查,就是一个得罪人的活,每天就是扣分扣钱。从我到了护理部以后,自己做了一些理念上的改变,我们的身份不再是检查者,而是作为一个指导老师,甚至是作为一个能替临床去解决问题的一个身份。在日常工作当中,它就能解决很多的疑难问题。

把工作看成为患者解决疑难问题,是张颖惠做好护理工作的初心。张颖惠在担任山西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00人的护理团队队长期间。她废寝忘食,没日没夜,不仅带头奋战在一线,还探索出循环矩阵排班等做法,快速形成高效护理团队,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张颖惠30多年的护理工作中,除了深耕专业以外,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干护理工作,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自己当做病人、当做病人家属,与他们同频共振。在张颖惠的心中,这份职业的崇高远远不止于此。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张颖惠:随着我们整个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它其实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我还是硕士生导师,在带学生的过程当中,就要引领孩子们去做护理的科研,然后把这些护理的科研再运用到我们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病人。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5)

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建设秀美山川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李振海说:“我在荒山上这些年栽了不少树,但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如果全旗每人每年栽1棵树,那一年就能增加32万棵啊!”

闲暇时,李振海便向周围的群众宣传国家政策。在镇政府的协助下,他把全镇有栽树意愿但缺少技术的农民集中起来进行技术培训,讲解各种树木的栽植和管理方法,并把自己的种树经验编成小册子,免费送给大家。

在李振海“愚公移山”精神感召下,大批后来者投入到植树造林中。一时间,绿化荒山荒地成为当地人民的自觉行动,刘和、冯世彩等造林模范脱颖而出。

这些年,李振海用于植树造林的投入超过200万元;无偿向社会各界和群众提供大小树苗近万棵,价值400多万元。

春秋造林,冬夏清林。近40年,李振海像对待孩子一样呵护着他的树。如今,李振海荒山造林2000多亩、60多万棵。据林业部门估算,李振海植树造林创造的经济效益超1亿元,生态效益超3亿元。

扎根荒山39载,绿了青山白了头。李振海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奖章、自治区道德模范、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2年,荣登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说起今年的打算,李振海不假思索地说:“今年春秋两季,我想再种2000棵树。”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6)

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归化村北,有一座苍松绿柏围绕着的归化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48位八路军烈士。一位耄耋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一步步迈上台阶,拿起抹布擦拭着烈士纪念碑上的灰尘。

这位老人叫赵银亭,今年已经94岁了,义务守护烈士陵园31年。2022年,她荣登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941年冬天,抗日部队转移北上,途经当时的商惠县一带时,遭遇日寇合围,部分战士奉命在五寨子一带掩护部队突围。他们坚守阵地,从天亮激战到傍晚,完成了阻敌任务。但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因为五寨子战斗异常惨烈,当地党组织带领村民,把48位八路军战士的遗体就地掩埋。后来,烈士遗骨被迁到归化村北的古寺院遗址土台上,建立了归化烈士陵园。

“这些战士们可不容易了,怀里揣着小饼子,拿着火镰火石在怀里,也真受了罪。”赵银亭回忆起过往,止不住流泪。

1992年,烈士陵园需要一位守墓人,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要不是八路军帮助我们一家人,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八路军对我们有恩,我愿意去。”

一句承诺就是一份责任,这句“愿意”让赵银亭和老伴管宝志坚守在这里31年。

赵银亭每天都往返烈士陵园,查看墓碑情况,打扫落叶,清理杂草。遇到刮风下雨天,即使是深更半夜,她也会到陵园巡查,看看树木有没有倒。2019年8月,最强台风“利奇马”来袭,惠民县普降暴雨,陵园里出现积水,她连夜和家人一起将积水排出。

“现在的好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只要我还能动,还能下得了床,我就要把守护烈士墓的工作做好,做到底。”赵银亭说。

30多年来,赵银亭为烈士墓拔草添土、擦拭墓碑上万次。每到清明节,她还会亲手裁剪出48份板板正正的黄纸,压放在每个坟上,祭奠英魂。

她默默地做着这一切,心里装着的是对英烈们的无限敬仰,“我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里,但我知道他们是为革命牺牲的,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为烈士们服务。”

为了让英烈精神永放光芒、激励后人,赵银亭还定期走进学校,为孩子们讲述她记忆深处的那段峥嵘岁月。

赵银亭做的这一切,儿孙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小看着老奶奶为烈士们扫墓,我觉得先烈们很伟大,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生活,以后老奶奶扫不动了,我也会把这份责任传承下去、守护下去。”老人的重孙管文浩坚定地说。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7)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如果不是遇到特殊天气,吕学芹总会踏着夜色,蹬上三轮车,顺着家附近的几条街道拾荒,一直干到半夜才回家。

2022年2月20日23时,吕学芹和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沿街捡拾废品。行至沧州市区开元大道一处路口时,看到地上放着3个袋子,她以为是附近居民丢弃的废品,便上前捡了起来。

“一拎还怪沉的,心想肯定不是废纸箱,别的废品卖价低,当时还挺失望。”吕学芹说,等她把袋子拿到路灯下一看,心里立马“咯噔”一下。原来,有个袋子里装了大量现金,整整齐齐捆了好几捆。

吕学芹收入微薄,一辈子也没见过那么多现金,但当时她首先想到的是失主:“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丢钱的人得多着急啊,万一是打工挣来的辛苦钱或者着急看病的救命钱,那更不得了!”

吕学芹抱着装钱的袋子,心里有些急又有些慌乱。“既然让自己捡到了,就要帮失主保护好,千万不能出岔子。”吕学芹道出了当时的想法。她连忙骑上三轮车赶到自家小区门卫处,马上报了警。

农历正月的那个夜晚还很冷,吕学芹站在小区门口一直等到警察来。“交给你们我就放心了,回家能睡个安稳觉了。”她对办案民警说。

经现场清点,袋子里有整整20万元钱。看着老人站在装满废品的三轮车旁,办案民警对吕学芹竖起了大拇指,“大姨,你真行!”

“这么多钱摆在面前,不动心吗?”面对身边一些人的问题,吕学芹回应:“可不能光在钱上算账,咱还要算笔‘良心账’,拿别人的钱花,心里不踏实。”

吕学芹在小区附近拾荒近十年,在她看来,不管钱多钱少、东西贵不贵重,是别人的就得还回去。

有一次,吕学芹在拾荒时捡到一部手机,她马上叫女儿通过手机通讯录联系上失主,并骑电动车给人家送了回去,还嘱咐女儿一点好处都不能收。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8)

46年间,李 志高曾经有过同行的伙伴,但多数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背着沉重的行李,走在看不到边的山里。

“打疟疾疫苗的时候,我背着药箱、疫苗箱、书包,一天要走二三十公里。”在那段艰难的时期,李 志高每天总是天刚蒙蒙亮就出发,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到家,穿破了10多双鞋,肩膀磨破了就没结过痂。“我们这里每家每户离得远,我给这家的小朋友打完疫苗,想去下一家,就得一直走山路。”

李 志高不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长期的行医和学习中,他也修得了一身好医术,在那个医疗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年代,群众的健康就系在他的身上。他不仅精通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并且对外科、内科、妇科等都十分擅长。

2022年,李 志高离开了村医岗位。离岗后的李 志高依旧牵挂着群众的健康,有人来家里找他问诊,他都会细心解答。他说:“前几年路修通了,医疗条件好了,找我来看病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我觉得这是好事。当然,还有人愿意来找我,我心里也高兴,这是他们对我的认可和肯定!”

在行医路上,一个人、一双脚、一颗热心,李 志高一走就是46年。

46年间,也曾有无数次调动工作的机会摆在李 志高面前,但他都拒绝了。“我就是热爱家乡,热爱这份事业,想为大家服务。”李 志高说。

46年的真诚奉献,46年的医者仁心,李 志高也因此登上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面对“中国好人”这份荣誉,李 志高笑着说:“谈不上‘好人’,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守护当地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我的责任。”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9)

黄山之巅,“中国好人”用汗水浇灌硕果、用辛勤耕耘希望,换来如画风景、青山绿水。近日,习近平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中国好人”们,在人生的征途中,奔跑夏冬;在奉献的大道上,追梦春秋,脚下有路、眼里有光,身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当致敬“中国好人”,在时代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在思想上对标对表、在行动上紧紧跟随,在传承与接力中致敬每一个奋力展现使命与担当的你。

致敬“中国好人”,致敬每一个“不负青云之志”的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李培生、胡晓春等一批“中国好人”身上的真善美、正能量,必将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水滴虽微,可汇江河;枝叶虽小,可成森林。面对挫折、苦难,“中国好人”始终能够以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涵养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逆境中磨炼意志,在得失中成就自己。无独有偶,每一个平凡人把个人点滴之力、拳拳之心凝聚在人生长路上,争当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必将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致敬“中国好人”,致敬每一个“常砥奋进之力”的你。对于胡晓春而言,黄山迎客松就是他的精神信仰,一个人守护一棵松,一守就是十二年,这位迎客松“哨兵”每年超过300天住在山上,每隔两小时日常巡逻检查,60多本迎客松日记,不曾有丝毫懈怠。这让我不禁想起101年前一群年轻人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举起中国共产党的大旗,百年来历史的追光始终跟随着一叶红船,101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这群人从来没有忘记红船赋予他们的初心,也从来没有忘记他们的使命。风雨兼程、劈波斩浪、不忘来路、永葆初心,用鲜血汗水铸就一座座榜样的丰碑,凝结起感天动地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延续至今,一如常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的李培生、胡晓春,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再如一代代国家测绘队员常年奔走野外探索山河,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一群人一心为党、一心为民,“中国好人”们用实干实绩诠释敬业奉献精神。

致敬“中国好人”,致敬每一个“永怀赤子之心”的你。生逢伟大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创造伟大时代则是我们的责任。正值年轻当奋起,不负筑梦好年华,几十年的辛苦与坚守,匠心匠人只为做好一件事,“中国好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够始终恪守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着牺牲和奉献的人生信条,黄山上的“蜘蛛侠”在悬崖峭壁上“飞檐走壁”25余年,放绳高度相当于攀爬了200座珠穆朗玛峰,超导贤才赵忠贤潜心研究超导事业五十余载,执着翻译家宋书声编译马列著作近70年,山村教师支月英为大山里的孩子守望一生,这份终身的信仰和执着让“中国好人”们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中国好人”为镜,立足本职岗位,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永怀“赤子之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实的作风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奉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和热。致敬“中国好人”,一面旗,一段路,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而又一条心。这“旗”是屹立不倒迎风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路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时代新路,这人是一波又一波恪尽职守、脚踏实地、矢志拼搏的“中国好人”,这心是矢志不渝的忠心,是为民务实的真心,是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在心中,山河在脚下,“中国好人”的光芒穿越时空,历史星空中最闪亮的坐标一直都在,致敬“中国好人”!致敬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你!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10)

平凡成就伟大,只有历经磨难,不改初心,才能成为和平年代的伟大英雄。这些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上都有着感人的事迹,他们的精神引领着我们学习与成长。

在2022年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他以9秒83的成绩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打破了亚洲的记录,他突破了自己,更创造了历史。在电子记时以来,苏炳添是第一位跑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出现,让世界人民意识到,中国人也能像非洲人,美洲人一样,跑出世界级的速度。同时,在他身上也体现出科技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要作用。

榜样引领着方向。就如感动中国对苏炳添的颁奖词中那样”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向榜样学习,满怀热忱,将正能量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11)

张玉滚老师的事迹不仅给老师们带来了感动,同时也向老师们传递着前行的力量。老师们纷纷立志,要学习张玉滚老师的潜心教学,无私奉献,以后的教学之路,要以爱为帆,扬帆起航,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玉滚老师的教育之路,是一条用爱和奉献铺就的幸福之路。风风雨雨十几载,他用一条扁担挑起了孩子们通向未来的希望。因为时时刻刻想着孩子们,他以文弱之躯,冲进暴雨坍塌的危房中救出孩子,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动员全家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山里的环境艰苦,风里来雨里去,不到四十岁的张老师已经满脸沧桑,但正是深深的皱纹,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向崇高的道路:教育无它,唯爱而已。

张玉滚老师,让同作为教师的我,既敬佩,又自愧不如。18年前,只有21岁的张玉滚,刚刚大学毕业,他本来可以到外面大千世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为了大山里的学生能够有学上,能够学习到知识,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到山区里一座小学,担任每个月只有30元工资的代课老师。这一去,就是扎根深山十八载,他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求回报,只做大山深处的一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山区孩子们求学的道路,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17年的坚守,张玉滚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全着每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教师,脚下是困难,心中是希望,眼中是坚韧,肩上是责任与梦想。应该像张玉滚老师一样,一代人带领一代人,一代人感动一代人,将师德师魂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颁奖词里这样说,“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在那艰难岁月里,张玉滚老师不惧困难,一次次的将知识的种子带进深山,为孩子们延续知识的梦想,扁担虽单薄但它担负的梦想却很重。生活困苦,“我”来解决。教育条件有限,“我”努力钻研让自己成为全能型教师,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光流逝,风霜深刻了前辈的皱纹,那是用爱刻就的教育梦想和教育岁月。

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炊事员,父母,还是医生……他用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照亮了山区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他那用自己的肩膀磨亮的扁担,陪他走过了很多的年头,也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和光明的未来,他用高尚的品格诠释了新时期师德的内涵,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我们应该用最真挚的感情付出到我们的教育事业中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12)

“团结奋进,互助友爱!”这不是挂在单位宣传栏上的横幅,也不是天天挂在嘴边空喊的口号。而是深深种植在办公室每一位成员心中的信念,是办公室每一位同志用实际行动来践诺的真实写照。

积极筹款献爱心

我院干警房洪涛的幼小的儿子不幸患上白血病。为了帮助他们一家度过难关,为了挽救幼小的生命,办公室的同志们在谢主任和吴主任的带领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积极捐款,表达了自己的一片深情。

“轻伤不离火线”

吴军是办公室的副主任。在去年年底各种事务繁忙的时候,被抽调编写我院的工作规划,与同事们一道谱写着宝检规范化管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在那段繁忙的日子里,他每天除要完成大量的调研、信息等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和编委的同志们一起对全院七十余个制度、规则、办法反复揣摩、研究、修改。也是在那个紧张的时候,他病倒了,连续几天高烧不退。但他白天瞒着科室坚持工作,下班自己跑到医院去输液,为的是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在周六周日和还和同事们一道加班加点工作力求使全院的工作规范精益求精。同事们得知他连续发烧几天后,劝他请假休息,他朴素的表示:“现在工作这么忙,不好意思请假,坚持一下不碍事儿的。”后来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吴军才休息。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谢主任每次在办公室会议上都要强调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我理解室领导这样做的美好愿望和良苦用心。他是想让我们在生活中养成有责任有爱心对社会负责的人。在工作中养成一种职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忠诚。让我们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也正是如此,我身边的他(她)们用实际行动认真诠释着自己的那份智慧、勇气和责任——团结、互助、奋进!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13)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学习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我学习并观察了身边同学们身上发生的好人好事,心里有了许多感想与启发。

我心想:“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这些美好品质了吗?有没有像这些好人一样学习?”我很敬重向灾区、学校等有困难奉献的人,自己无私奉献的叶欣昌;我也很敬佩见义勇为的戴国祥;我非常赞赏拾金不昧的廖婷。生活中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好人好事,值得大家学习。想到自己很少做好事,心里感到很惭愧。看完这些好人好事后,我以后要向这些好人好事学习,做个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见义勇为、谦虚、善良......的好孩子。

作为我们这些小学生,做好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帮助同学学习,帮助困难的同学,帮老人过马路,公共车上让座......哪里有困难,我们就伸出爱得手,让生活到处都有温暖,让社会更加美好!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14)

20__年9月12日,今天我们在志愿者中心的组织下,去漳州市福利院看望老人,并帮忙打扫卫生。这是我第一次去福利院,我感觉有许多感想。

虽然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但老人们纷纷表示都很满意。令人更加感到高兴的是他们拥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平时他们做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讲讲故事、听听收音机感觉这样的生活很惬意,当别人生病时他们互相帮忙。记忆最深的是一位爷爷说:“我们大家住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相亲相爱直到我们走的那一刻。”听到这样的话感觉很欣慰,一句相亲相爱蕴含了人世间多少的情,血缘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代表什么,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意才是最可贵的。从爷爷们的身上我们学会了如何面队生活、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

每一次走进福利院手拉着爷爷、奶奶们静心地聆听他们心底的心声,我们都会感觉自己长大了、懂事了甚至觉得自己肩上应有的责任。虽然此次之行并没有给他们带去物质上的东西,但我们想从他们精神上给予一些慰籍。看到他们流露出灿烂的笑容、心贴心地与我们交流。此时的我们明白我们这样做是对的,也更加表白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虽已经结束,但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感触是不可磨灭的。作为90后我们一样有着关爱老人的热心,一样有着向社会奉献力量的激情,一样有着承担国家重任的雄心。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去关爱老人、关注弱势群体。他们是需要关心的,他们是需要温暖的,他们更是需要我们爱护的。因为他们也是我们未来的一部分,虽然经历的风风雨雨的挫折但是没有理由不让我们相信。正是经历了这些挫折才使他们的未来更加灿烂美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老人的晚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路上,我想着爷爷、奶奶们在阳光下畅谈的画面;我想着爷爷、奶奶沐浴阳光中那安详的面孔;我在想,爷爷、奶奶看到我们时那欢喜的画面。经过半小时的时间,我们来到庄科敬老院门前,临近敬老院我们的学哥大体的给我们安排了一下任务,男生打扫卫生,女生陪爷爷、奶奶聊天。进了敬老院一切都显的是那么自然,那么的亲切。和心中所想一样啊!绿树、红花、错落有序的屋舍,真是自然之美啊!我情不自禁的想了好多,所有童年的记忆,都在那一一所房子里;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或许在别人眼里那是给每位老人的记忆,而我觉得那是一种慈祥之美,曾经的笑容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在敬老院陪爷爷聊天聊得挺开心的,爷爷是一位很健谈的人,爷爷当过四年兵,还说在这边过得挺好的。在爷爷的眼神里看到了幸福,看到了充实。爷爷说:“年纪大了,没有必要跟自己过不去,过得开心自在就行啦!”爷爷本来不识字,但在敬老院这四年里却学到很多字,爷爷说:“我不在勉强自己,我是发自内心的想学习,爱学习”。听到这句话是,我的感触很多,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我想爷爷说的话是对它的最好的诠释吧!

经过男生们得一段时间的忙碌整个院子焕然一新了,于是我们把爷爷,奶奶请到院子里为他们表演我们准备的节目,在同学们表演的时候,我一直握着爷爷的手,在这时,我有种家的感觉,温馨和幸福。在欢声笑语中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啦!把爷爷送到屋里,说再见,转身离开的时候,我有太多的不舍和依恋。爷爷的话告诉我,踏踏实实的做人,付出爱心,要的不是物资上的回报,仅仅是一个微笑。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温暖了老人们得心灵,而且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有责任,有义务的去关心,关怀,身边的每一位老人。

虽然,做服务时有点累,但我很快乐,因为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我很快乐,我能代表社会给予他们一点点温暖而感到快乐。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谁没有老去的时候呢?谁不想自己的晚年能够幸福快乐呢?而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不仅是服务而是要用我们的行动与微笑让老人们感到温暖与幸福。当人在孤单时,有人陪着他、帮助他,是多么的幸福啊!我就是要让每一个孤单的人感到幸福与快乐的那种人。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尽绵薄之力为祖国做一点点贡献,去关爱那些需要关爱的人们。

2023中国好人事迹观后感心得(篇15)

我家附近有一位残疾的爷爷,他下身瘫痪大概60多岁,住在一个小破屋。家里有一张单人床;一个小柜子;和一把轮椅;他经常坐在轮椅上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我们上学;下学。平时有一位瘦瘦的老奶奶给他送饭……

大家觉得他很可怜经常和他聊天,聊着聊着我们最后把我们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那位老奶奶是你的家人吗?他怎样把您安置到这儿呢?

他说:“不是,她但是个好心人哪!我原先不认识她,他听了我的遭遇就每一天给我做饭我才能活到此刻。真是个好心人哪!”

我们决定找到她家,让区委会颁发他一个助人为乐的证书于是我们行动了……

她家并不富裕,老伴去世了儿女在外长期不回来。家里家具不多,很整洁。

“您为什么要帮那个残疾爷爷?”

“别这么说,每个人都一样我和他交了个朋友,以朋友的名义帮他,这样即伤不到他的自尊还能够帮他!”“我帮他主要是因为他和我老伴的遭遇差不多,他也是个残疾人。残疾人是很需要帮忙的他们表面装作没事是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强。要明白,残疾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随后居委会给哪位好心的奶奶颁发了助人为乐的证书。

她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活雷锋!我们就应学习那种雷锋的精神。发扬中华人民的良好美德!

220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