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观看《半个喜剧》电影观后感及精选影评(共5篇)

时间: 景清21246 分享

  《半个喜剧》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三个自由浪漫的年轻人,过着各怀心思的人生,因为一次情感出轨,三人扭结成了一团“嬉笑怒骂”的乱麻。而关于观看《半个喜剧》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半个喜剧》电影观后感及影评【1】

  一直都非常关注开心麻花的电影,几乎是每部必看,像之前的《夏洛特烦恼》、《驴得水》、《一念天堂》、《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以及《李茶的姑妈》等。这里面最喜欢的是夏洛特,最让我个人感觉失望的是李茶的姑妈,那么说说这次的《半个喜剧》吧,电影整体上还不错,看到中间的时候最吸引我往下看的是孙同面对妈妈的期望,朋友威胁式的友情绑架以及女友耿直的性格,最后该以怎样一种方式来收场,所以我就开始期待了,编剧会以怎么样的一种方式来让这个矛盾爆发到终极然后又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既能符合影片逻辑又能为观众所欣然接受,显然最后的结局只能说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史可扬先生在《影视美学》一书中评价先锋派电影运动的意义时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只有好的叙事才能吸引观众……”诚然,这部电影单从故事层面看人物形象是比较鲜明的,但也正是因为人物形象的鲜明使得故事情节从某一方面来说显得很弱很散,这个故事不能算是一个好故事,充其量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中国式当今社会现实的缩影,性格耿直不会讨好上司也不会说谎来左右逢源世故圆滑的莫默,因为能帮自己解决工作和户口问题就无限忍让的农村少年孙同,从剧情中可以得知,他考了三次才拼了命的考到北京来,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都市,更有家境优渥不用怎么努力只要有一个好父亲就可以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公子哥儿郑多多,这三个人正是当下社会人群的缩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又因为有任素汐等演员的塑造,可以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成功的,但是明显的给人一种人物鲜明有余社会价值观照不够的感觉,人物形象更没能很好的为影片的价值性而服务,反而跟着一些男男女女的爱情故事将故事讲的有些散乱,没有做到人物形象为故事服务为剧情服务为戏剧冲突服务……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部片子的结局竟然因为几张新郎的丑照而将最后所有的人物和冲突硬拧在一起,这明显不符合逻辑和常理啊,就凭着郑多多这么风流浪荡,新娘眼睛是瞎了吗,全然没有察觉?男主最后的矛盾爆发方式更是给人处理非常随意的感觉,所有的都忍了,就因为新娘的一问就爆发了?导演这个点切的不算精明,虽然前面故意铺垫了很多矛盾点,看起来好像是到了这个爆发的点,但其实这个点转的非常生硬,就感觉好像到了故事的结局了,该爆发收尾了一样,就导致最后的矛盾冲突就在男主的“我把拿你的都还给你……我想做个人”以及新娘的一句:“这婚我不结了”匆匆结束。

  其实这不是半个喜剧,是一出真正的闹剧。说是反映了社会现实吧,但是又没观众留下太多的思考,说是讲了一个好故事吧,但故事主线又在男男女女的纠葛中被冲散了,你也不知道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所以归结起来就是这是一部喜剧,现在的电影只要能让观众开心就好了,又有多少会去管社会价值,美学观照,立意深刻呢?

  《半个喜剧》电影观后感及影评【2】

  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我一直喜欢你,认真且怂,从一而终。

  这是抖音上流行度比较广的一个视频,画面唯美,情感丰富,对爱胆怯,视频讲述的感情观成了很多人的写照。有些人爱不起,有些人恰恰不敢爱。经过岁月车轮一圈又一圈的碾压,沉淀了生活的阅历,但是骨子里怂的气质丝毫没有改变,好像又浓烈了一些,面对唾手可得的竟然拱手相让,最后扼腕痛惜。

  可能这些人觉得,这次机会错过了,还会有下次机会,但愿这是一种可能吧。倘若,没有这种可能呢?机会就这么一次,如果不去表白就会错失良缘,那么,该怎么做呢?我想他们会迈出勇敢的一步,用实际行动把握这次机会,至少在孙同身上看到了。

  上周末,看了《半个喜剧》的点映,可谓笑中带泪,泪中有共鸣。三个年青人因为一场误会纽结在一起,让这三个成熟的、具体的、独立的成年人在闹剧中学会了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对他们来说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成长。

  孙同,来自小地方的年青人,寄托了家庭的全部希望能够在北京出人头地。为了这一个目标,孙同不惜复读三年也要来北京上学,毕业后就要走进职场,这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如果工作一般,那么这个家庭目标实现起来太难了。不过,很幸运,他的同学郑多多不仅帮他安排了工作,北京户口也解决了,而且不需要租房直接和郑多多住在一起。郑多多,一个生在天上的孩子,办点种小事还不是易如反掌,给老爸说一声不都解决了。

  这对刚走出校门的年青人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帮助,中间不知省了多少事,这一切好像是对孙同多年来努力的一种回报。看似幸运轻松的人生,但是另一面也有人生的无奈。毕竟,需要得到,就要付出。孙同付出了自己的人生幸福和自由尊严。

  正因为如此,孙同不得处处维护、忍让郑多多,就连郑多多的婚恋他不得不参与其中。郑多多和相恋多年的女友终于要结婚了,可是因为一点矛盾,两人不说话了,就连试婚纱这样的事情都得孙同在中间传话,作为一个旁观者,不觉得孙同和他们关系多铁,看起来反而很累。但是又能怎样呢?如果孙同全身退出,不管这些事情,那么他的工作和户口就没有了,不知不觉的成了一种交换。

  孙同,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也有自己的梦想和生活,但是为了家庭的希望,有不想让单身母亲伤心,他只能负重前行。白天,在郑多多父亲的公司上班,晚上背着自己的琴去酒吧驻唱,接下来就是努力挣钱买套房子,这样成为北京人的愿望就达成了。貌似孙同的生活就此定格,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大家都在这样努力的生活。

  如果,没有电影开始的那一幕,这种平衡就不会打破。随着莫默的出现,他们三个人的故事开始轮番上场。莫默,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经常在脱单的边缘来回试探。这一次,作为郑多多的相亲对象同时也是郑多多的中学女神,再次走上了相亲的场合,只不过这个场合就在郑多多的家里。当她敲开郑多多的房门时,郑多多还在和一个漂亮的女郎睡觉。

  开场就这样的画面,任谁都想,这就是凉凉的节奏吧。不,我们太忽视渣男的能力了,就这样的场面,仍然可以转危为安,三下五除二都推到了孙同的身上了,还大呼莫默错怪他了。声嘶力竭得说到,自己住的是另一个屋,这女孩子就是孙同的女朋友。就这样,一场即将垮掉的场面被郑多多的“足智多谋”给成功挽救。

  撒一个谎,要用一百个谎来圆。自此,孙同开始编撰各个谎言来为郑多多处理复杂的场面。虽然各个场景交织在一起,笑料百出,但是看了心里是另一番滋味。为了所谓的新生活,孙同不得不在郑多多的未婚妻和中学女神之间斡旋。

  直到有一次,在厨房里,孙同松开了捂着莫默嘴的手,说出了实情,郑多多其实有女朋友,他们在下个月就要结婚了。在得知自己被骗了,莫默在屋里发疯一般,又是砸东西又是大哭。孙同在一旁手无足措。又是这个时候,孙同开始关注这个哭得伤心欲绝的莫默了。

  尤其在被莫默的相亲对象打了之后,这种感觉更加确定无疑了。嗯嗯,是的,孙同喜欢莫默了,很确定的那种。

  你能想象到吗?一个只顾着上学和为生活打拼的男孩子,第一次确定喜欢了一个女孩,并且当着她的面勇敢地说出来了。这一刻,孙同获得了幸福,我们也送出了祝福。

  但是,郑多多反对这们亲事。他的理由是虽然自己要结婚了,和莫默没有关系了,但是你俩在一起成天在我眼前晃,你想过我的感受吗?荒.唐吗?可笑吗?确实是啊,两件独立的事情却被说成孙同犯了多大的过错,搁在以前是不是还要浸猪笼?

  事情虽然独立,可是人不独立。要知道,孙同的工作和户口都是郑多多解决的,如果得罪他了,自己将会一无所有,更何况,老妈已经把家里的房子给卖了,凑首付在北京买房子。

  一边是自己确定的一生挚爱,另一边则是包含了复杂元素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到底怎么选?孙同无力作答,在生活的边缘即将奔溃。

  莫默的内心也是愁肠百转,一个大龄剩女、相亲积极分子、被中学校友欺骗,如今好不容易找到归宿,却是这般模样,前路如何走?放在我们面前,也不知如何作答。莫默唯有相信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让孙同相信自己的内心。

  怂,之所以称之为怂,就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同时手脚并用地奋力反抗,隔离内心顺着大潮而动。孙同就是这样,他心里明白新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更在意的是和莫默相守一生,但是反应到生活中,到底该不该认怂呢?

  这一次,孙同又勇敢了。从他勇敢表白,到他勇敢直面内心,再到勇敢做出选择跟随内心,在爱情力量的在作用下,他逐步走出来了,堂堂正正的做一次具体的独立的人。

  在郑多多的婚礼上,讲出了事情的全部,和郑多多扭打在一起,同时也在挥别过往的生活。一拳挥下去,砸碎了过忘,也打开了新的生活。这一刻,孙同彻底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到底要干吗。勇敢地去面对生活,才能换取独立地人生。

  不怂,是对生活最起码地尊重。

  不怂,是面对自己内心依然坦坦荡荡。

  不怂,是对自己喜欢的人最深情的承诺。

  《半个喜剧》电影观后感及影评【3】

  《半个喜剧》合格爆米花电影。想哈哈大笑一场的推荐去看。笑果不错,点映场人丁稀少然前一大半时间厅内飘荡着延绵不绝地吟笑......

  一半喜剧一半现实。透过看似并不门当户对实则两人性格本质精神内核无比契合的一个北京大妞和一个小镇青年鬼马又够狗血的爱情故事,展现的事现代社会都市青年的各种困境与迷茫,甚至是被迫麻木病态的生活。

  部分情节甚至视觉处理过于跳脱甚至癫狂是开心麻花团队话剧影视化的通病,基本原封不动搬到大银幕,不知是有意为之抑或鸡贼偷懒。有些情节话剧舞台可以电影化就会突兀失真。

  人物性格设置人为化脸谱化严重,男二每天需要不同的对象交配?!女一相亲对象只要看得过眼一言不合就上床?!为什么白富美女二第六感失灵全程傻乎乎?!还有他们爱男二哪一点啊?!太过跳脱和狗血!人物行为缺乏足够的心理依据。

  成片效果还可以,前半部分没完没了的喜剧包袱功不可没。后半部分进入正确的命题作文后亮点乏力,结局甚至圆满得有点假。

  任素汐,可能对于她的表演有些免疫,又或许她舞台感的台词使得我感觉她的戏处理得如出一辙,完成得可以,没有惊喜。

  男二面部表情也略夸张,但演活了一个放荡自私自负到有点恶心的渣男富二代。腐眼的我一度觉得他真正在乎的人是男一......这样所有的诡异情节细节豁然通透了......

  好过《夏洛特烦恼》后的开心麻花作品,但无论剧本立意、精神内核与成片效果和《驴得水》难以同日而语。

  《半个喜剧》电影观后感及影评【4】

  开心麻花近年的电影质量参差不齐,好不容易出了《半个喜剧》这种还算能打的,值得夸耀一番。如果说《驴得水》是好故事却没拍好,那《半个喜剧》就是把非常一般的故事拍的挺不错。有几个用心的细节:

  1.提前埋好阳台打电话信号更好的伏笔,让女主在厨房接电话能听却不能说的桥段能圆过去,体现了剧本扎实,衔接得当,没有想一出是一出。

  2.前一个镜头是女主角在大街上扔刀,后一个镜头男主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放刀,同上,不过这里更体现的是转场衔接的流畅。

  3.在配眼镜段落里,二人隔着展示台对话,利用镜子将男主身体配上女主的头,女主身体配着男主的头,这里的镜头暗示兼顾了有趣和二者的情感表达。

  4.男女主角第一次亲吻前,二人画面中间燃烧着一团火(煤气灶),也是不错的画面暗示。

  5.影片在不同情感段落采用了不同的配色,搞笑段落配色活泼,沉重段落配色凝重,运用色彩影响观众情绪做的不错。

  开心麻花的喜剧,有臭不可闻如《李茶的姑妈》者,也有回味无穷如《夏洛特烦恼》者。纵览其全部影片,可以发现男女情感类永远是他们的重头戏,想讨论点严肃问题,但是功力又不够(驴得水),就缩了回来搞低俗喜剧(姑妈),从票房表现就知道这是一条死路。好在他们还在坚持探索,没有止步不前,拍出了《半个喜剧》。这次在谈情说爱之余,探讨了两个更深入的话题——社会地位与现实道德。

  男主角孙同为了工作和北京户口,屈服于能赐予他这些东西的富二代渣男郑多多,同时还要迁就他那打着“我这都是为你好”旗号的中国式道德绑架重量级选手妈妈。孙同的扮演者吴昱翰正如片尾梁翘柏所说:你还是写歌吧,唱就算了。你还是好好当演员吧,当导演就算了。在电视剧里把演技磨出来的人,经受大屏幕考验时总会带点演电视剧的习惯,比如说台词的功力远远好过运用身体方面的表演,吴昱翰在片中的表现正是如此,不是演的不好,而是不够好。台词到位了,动作也该跟上,不能全靠导演给你凹造型。

  女主角莫默,身为北京人,不会圆滑,她认为错的就是错的,绝对不能为了得到好处去做错的事情。可以说,她正是本片中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但不代表她就是对的,这点后面探讨。任素汐是年轻女演员中的一匹黑马,在多部作品中演技都很赞,在这部里发挥有些失常,比如醉酒那段神情动作都不到位,不知道是不是没放太多心思在这部戏的缘故。

  男配郑多多是个八爪臭章鱼,脚踏N条船还游刃有余,可谓尽显渣男本色。作为本片用于制造前二者矛盾的工具人,他的任务圆满完成,缺少亮点戏份,也就没太大发挥。演员我不认识,就眼神来说,可塑性很强,我觉得他演这部戏的时候比男主角还认真。

  其他路人甲乙丙丁,最出彩的当属孙同妈妈的演员赵海燕,她是乡村爱情里走出来的,表演的角色又正好需要那股东北味道。所以她作为配角贡献出了本片的最佳表演。

  点评完人物,回到剧情深度。孙母装晕进医院那场戏里,孙同在多重压力之下对莫默有一句爆发:“你生在天上了,我生在水坑里,你下到水坑里看看就全都明白了!”莫默答:“我没有生在天上,我也想过更好的生活。”

  正是这段对话证明了整部电影有一定深度,不再是纯粹的讨论爱情那点破事,起码它触发了观众针对身份地位和现实道德进行思考。这几年下乡镇搞扶贫工作,对生活在水坑里的人深有感触。天上和水坑是一对相对概念,如果我和北上广深的富豪之家去比,我妥妥是在水坑里畅游。但和那些贫困户一比,我又是在天上翱翔了。那我到底是活在天上还是水坑里?电影所要讨论的道德上的对错,就离不开这对概念。

  天上的人有相对更好的条件,免去了很多生活的压力。比如莫默不惧行长,否决其让人插队办事,不仅因为她为人正直,更因为她有一个良好的背景,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她的正直不是错误的,也不是正确的,只是她在自身条件的加持下让她可以做出的选择。换一个无权无势无背景的三无银行职员,为了道德上的正确去顶撞行长,即使道德获胜了,三无人员的银行生涯也走到头了。我再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被人逼着去杀人,你可以选择不去,但是你会因此被杀,那你选择什么才是正确的?有人会说,当然是选择反抗啊,如果你无法反抗呢?现实生活就是如此。

  追求绝对的道德并非是一件正确的事情,物极必反,我们的生活是寻找平衡的过程。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好人是要有资格的,有条件反抗现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你因为求做好人而失去一切,就如同选择反抗而被杀,最多争取到一个壮烈牺牲的烈士名号。

  相亲男似乎也持这个观点,但他在影片中作为被嘲讽的对象,我和他的观点其实是相当不同的。他认为可以为了好处去做坏事,而我认为不该追求绝对的道德,要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符的道德标准。比如,我搞扶贫工作,为贫困户家里提供一些帮助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让贫困户去为其他穷人做同样的事就是强人所难。我能因此就批判贫困户的道德水平低,或者因此抬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吗?显然不能,我是在我的背景范围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没能力像万达集团一样把贵州一整个县的扶贫全给包了。天上和水坑里的人,天上有郑多多这样的渣滓,也有莫默这样的正义之人,水坑里有孙同他妈这样趋炎附势的小人,也有做出正确选择的孙同。在社会整体道德上二者比不出个高低来,因为只存在个人道德的高低。我们总喜欢讨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案例,并将其批判一番,大多都是以偏概全,道德标准是随社会发展不断浮动的。两百年前,不裹脚不是好女子,现代社会谁还理那糟粕。

  孙同最终选择了莫默,失去工作和北京户口都只是一时的,在莫默帮助下,这些都能回来。倘若孙同真的会因为选择莫默失去一切,他还坚持要选莫默,我们又可以感叹一句爱情真伟大,然后说,电影看看就好,可别当真。他可以这么选,那么社会的毒打也是真实的,只要他认为值得,那就没事,作为个例,选择完全自由。但倘若让所有人都这么选,我们可就生活在乌托邦里了,你能想象你的同僚一个个为了谈恋爱致工作于不顾吗?天大地大,爱情最大。千万别在人间建这种天堂,建在电影院里就好。

  如果想让电影更有批判意义,可以选择这样结局:孙同鼻青脸肿,莫默过来对他安慰一番后,莫默的男朋友开着劳斯莱斯或者法拉利把莫默接走,留下孙同坐在酒店台阶上哭泣。这样比较符合题目“半个喜剧”,现在这个大团圆结局,都可以把题目改成“皆大欢喜”了。

  《半个喜剧》电影观后感及影评【5】

  全片贯以强烈的戏剧冲突,从始至终毫无尿点。语言与音乐都很有趣。男女主在眼镜店,镜子里互换的衣服的效果,暗示了两个高度相和的人。恋爱时侯,翘班去音乐节的镜头闪回(新裤子是惊喜),无限贴近着恋爱中的突如其来和美好。快到不能被镜头所记载,一头栽进去,美好得好像不是真的。

  看完电影的我内心无比沉重,为什么这么沉重呢?可能我的生命中从未出现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凤凰男”,懦弱,无奈,亚历山大 ,命运不公,对家人纵容。自由如我,总觉得一个人知道他讨厌什么,就是克服的开始。然而事实常不是这样不是吗,评论别人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说,这样是对的,那样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老是在屋檐下低头,我们也会做自己都不想做的“不得已”的事情。就算你心里预期很讨厌,事到临头也经常会妥协是吗?

  也许电影让我认识到这些,这使我很悲伤。男主在宜家门口对坦率真实的女主说,你没有错,你不要抱歉,是我的问题,我改。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不是吗,也知道自己太懦弱了吧。可是后来在医院的时候,面对地上打滚装病的母亲,他还是展现了男性暴力的、好面子的一面。我真的太失望了。当他说,你们这种人不明白。女主说,我不是生来就在天上,我也渴望好的生活。是啊,如有佳配,无此烦忧,更能幸福不是吗,可是偏偏是那样的二人相爱了。人们总是说“你有什么必要呢?”“你图什么呢?”。很多时候没有必要,没有企图,不指望对方改变自己的人生,不合适也会爱上。更多的人不合适也会相守。他们相守了又分离。想来人间真是苍凉得很。克服不了自己的经历所限制的思维,真是悲哀的很。

  影片中最低谷的人一直在轮换。影片第一部分结束的时候,最惨的是任素汐饰演的女主,她被家人催婚安排相亲,被欺骗了感情,又被剥夺了讨回公道说出真相的权利,最终发现中学时期的记忆在别人眼里也不过如此。

  相亲的那一场开始,我们的核心注意力转移到男主身上,看到他如何走出勇敢的第一步,如何沉溺于人生中第一次恋爱,又是如何被不容被破坏。在这一节结束的时候,女主的“我不是生来就在天上,我也渴望好的生活。”,转身离去的她占据了大部分镜头长度,看着十分高大,提醒着观众,尽管她经历了很多不快,她依然坚守着自身的真实,她已经不是场上最惨的一个,而留在原地的男主,他那初次勇敢的火花,美好的爱情,对独立人生的追求——却几乎彻底毁灭了。

  触底就会反弹。影片结束的时候最惨的人恰恰是影片开头处最潇洒的人——睡着昔日女神,控制着兄弟,桃花丰富,还有一个漂亮的未婚妻,工作婚恋社交都全然“顺风顺水”,为所欲为。在结尾他失去了他爱的一切人。

  本片让我失望之处在于,不似驴得水那样——你感到悲剧不可避免,你可以理解每个人的处境和心理的反转,每个人都要守护着什么,当这份守护被破坏,他们都“不疯魔不成活”;本片中有多个几乎没有反转的人物,好的一直好(坚持到底),渣的一直渣(最后自食其果),反转的只有男主一个,从懦弱到勇敢。看起来很励志,细思之下终觉不过瘾。开头的巧合也全靠男主的狗性兄弟情谊在撑着,误会的曲折程度堪比韩剧,剧情走向从开头就暗示了。

  不过一旦接受这种设定(男主懦弱依赖,妈妈市侩强势,多多渣男有钱有势)的话,后面的剧情倒是一气呵成。有人说当你开始写小说的时候,里面的人物的性格一旦生成,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凭着这份戏剧冲突 ,你的笔就像不再是你的笔,而是由着人物在推动着。

  主角的歌里唱道,如果我不是我,如果鱼儿也能歌唱,如果数木也能飞翔,如果石头也能绽放……鱼儿要离开水,树木要离开土壤,石头要先粉身碎骨,太哀伤了。他们终究要抛弃既往依附的东西,才能活成自己。

  愿我们的人生劈风破浪,活成自己。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半个喜剧》,不破不立。

  结婚是喜,悔婚是悲;保住工作是喜,心如死灰是悲;恋爱是喜,被阻挠心生嫌隙是悲;相亲遇憨憨是悲,被英雄救美是喜;老同学渣自己是悲,遇到喜欢的音乐男孩是喜 。

  就连结局二人又重归旧好,男生录cd的表现也不好不是吗,这是个完美的happy ending吗?实在值得思索。

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