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学习心得>

党员看《国家监察》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精选

时间: 庄宇1208 分享

  《国家监察》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选取20余个近两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例、案例,生动讲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家监察》的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国家监察》专题片观后感【篇1】

  对扶贫工作不用心,不上心,应付了事,陕西省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冯新柱将其分管的扶贫工作搞得一塌糊涂。按照规定,每个省级领导都要确定一个贫困县作为自己的扶贫联系点,但冯新柱上任后的两年时间,都没有选定自己的扶贫点。作为分管副省长,对下面上报的虚假脱贫材料照单全收,不采取任何把关措施就上报;搞脱离实际的考核,给全省扶贫工作的整体风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除了对扶贫工作敷衍应付,冯新柱甚至利用手中扶贫资金管理权谋取私利。他落马时,从家中搜出的购物卡就多达674张,最终查明,他受贿总额高达7000多万元。

  从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共通报曝光了271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监管不力、作风漂浮、违规决策、弄虚作假四个方面。发生在安徽省阜南县“刷白墙”事件就是其中一起典型案例。

  2018年9月,为应对扶贫检查考核,阜阳市委提出3个月内彻底整治153个村庄,并要求立马见效。在一个月后的工作推进会上,郜台乡因为整体工作进展缓慢受到批评,会后,郜台乡决定先花钱刷白墙,而且重点刷能看得见的地方。

  2018年11月,就在郜台乡加快进度刷白墙期间,安徽省委两次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严肃批评了一些地方刷白墙、搞面子工程的做法,要求立行立改,但时任阜阳市委主要领导仍然不以为意,并没有对阜南县刷白墙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郜台乡继续刷了6700多户的白墙。除了郜台乡之外,阜南县仍有其他乡镇也在刷白墙。直到2019年1月,中央巡视组向安徽省委反馈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情况后,安徽省委直接点名批评阜南县搞刷白墙面子工程,整个阜南县的刷白墙工程才彻底停了下来。据统计,这项面子工程共花费财政资金799万余元。

  如何保证党的好政策一贯到底,不在贯彻落实中出现偏差,这是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政治监督的重中之重,也是监察体制改革推动提升治理能力的一个切入口。

  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关键要强力纠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保证党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到位。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问题,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作为监督的一个重点。

  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对职能部门和有关国家公职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在督促、监督他们履行职责的同时,通过问责来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履职。

  2018年初,冯新柱被立案审查。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通报里,冯新柱“对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不力、消极应付,且利用分管扶贫工作职权谋取私利”被放在了开头的醒目位置。这是对中管干部的落马通报里首次提及落实脱贫攻坚不力。

  “刷白墙”事件后,党中央对安徽省阜阳市在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在全党进行通报。同时,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问责处理。安徽省委高度重视,省纪委监委核查问责,着力发现、严肃查处全省此类问题,确保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拦路虎”,对扶贫造假“零容忍”,才能以案示警、以案促改,倒逼广大党员干部不敢任性而为。深入整治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等问题,必须形成合力,既需要上级部门的监督,也需要群众的监督。

  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剩下的都是一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真抓实干。

  《国家监察》专题片观后感【篇2】

  1月13日晚,央视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播出第二集,除了详细披露赖小民案诸多“触目惊心,让人瞠目结舌”的细节,亦点出了赖小民案成为“典型案例”的关键原因。

  专题片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其中的重点。但近年来查处的国有金融行业的腐败案件反映出,腐败问题是导致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这个领域党员干部的监督亟需加强。

  而赖小民案正是被视为腐败问题导致金融风险的典型案例。

  两个多亿现金藏屋内,“一分钱都没有花”

  2012年9月,赖小民出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18年4月1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赖小民个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9年2月,天津检察机关依法对赖小民涉嫌受贿、贪污、重婚案提起公诉。

  在专题片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干部监督室副主任陈清浦总结了赖小民案的特点,“我们也曾经办过多件金融领域的案件,但是都不像赖小民事后查清的违纪违法的这种数额、危害程度、犯罪情节、犯罪手段,都是触目惊心,让人瞠目结舌。”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在北京某小区发现了赖小民藏匿赃款的一处房屋,里面有多个保险柜,存放的现金超过两亿元。

  为逃避调查,赖小民要求行贿人用现金交付,收钱后他自己开车来这处房子,亲手放到保险柜里,路上还会特意多绕几圈,以防有人跟踪。他和一些关系密切的知情人之间,说到这处房子都是用暗语,管它叫做“超市”。

  “拿了就往那儿一放,就像经常会去超市嘛,把这个名字叫超市”,已身陷囹圄的赖小民在接受采访时明显表达了悔意,“一分钱都没有花,都放在那里了,最后组织上都收了。所以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最后又不敢花又不敢用,还提心吊胆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细节与2017年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处剧情非常相似。在该剧中,贪官赵德汉也在家中被搜出超过2亿元的现金,他悔恨地说:“我一分钱都没花,不敢啊。”

  实际上,“超市”里藏的巨额现金,只是赖小民违法所得的一部分。除了现金,他还收受大量房产、名车、名表、黄金、字画。他的违法所得最终数额还需经司法机关最终认定。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赖小民违法所得金额巨大,除了本人的贪欲,也反映出金融行业腐败不同于其它行业的一些特点。

  陈清浦指出,金融领域的特点是资金密集、资源密集,“实业领域一个项目也就是两三个亿,金融领域一个融资就达几十亿,赖小民也知道自己的‘价格’,知道他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好处。”

  赖小民本人也坦承,在金融行业干久了,钱仿佛变成了一个数字,找人要房要车,成了一件相当自然的事情,“天天跟钱打交道,接触的老板动不动上百亿,给你点钱对他来说小菜一碟,自己也觉得很正常,非常麻木了。”

  为赖小民个人升官,华融公司成金融风险制造者

  华融公司是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控股的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主业是经营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但赖小民激进经营、急速扩张,开设几十家子公司、分公司,迅速发展成为拥有银行、证券、信托、投资、期货、金融服务等全牌照的金融集团,严重偏离主业,甚至违背国家政策,参与一些明令禁止国有金融机构涉足的项目。

  华融国际(华融公司下属子公司)原总经理白天辉坦言,要想继续升官,赖小民需要业绩的支持,“他不会考虑长期的风险,只要第一时间把规模做出来,实现短期利润,至于这个项目三五年后出现风险,他不会管。因此我们只能去投一些相对高风险的项目,比如说房地产、股票等。”

  赖小民在追求政绩的同时,也疯狂谋取个人利益。在他的直接干预下,华融公司向与赖小民存在利益输送关系的私营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些项目是赖小民自上而下指定合作的,审批程序倒置,下属知道这是董事长的意思,对这些项目的评估把关、风险防控也流于形式。

  白天辉说,“有很多项目都是赖小民直接交代的,为了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把一些从市场角度考察的很多因素,要么是忽略了,要么是给美化了。”

  在专题片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曹春霞提到,面对监管机构的提醒,赖小民不以为然,甚至斥责监管人员不专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金融领域本身专业性比较强,隐蔽性比较强,所以很多事情看似合规。但层层剥离开来,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本是不良资产处置者的华融公司,在赖小民的引导下,渐渐异化成了金融风险制造者。出现问题之后,赖小民并未回归正途,反而利用所谓的专业经验,用饮鸩止渴的方式加以掩盖。

  “赖小民说了,如果出了风险,我华融就是干不良资产的,我能解决”,白天辉说,赖小民所谓的解决,不是靠技术和运营,而是靠拿更多的钱再去填更大的窟窿,形成恶性循环。

  从管理层到食堂大厨,都有赖小民的老乡

  党委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不领导纪检监察工作,反而带头违纪违法,必然导致作风和腐败问题多发。

  赖小民自己就说,“党委书记、董事长、法人都是我一个人挑,纪委书记在自己领导的党委下面管,哪有多少权威?纪委书记是我的党委委员、我的部下,说实话他很难监督我。”

  华融国际原董事长汪平华直言,在华融公司没人敢和赖小民对着干,“基本上都是老赖说啥就是做啥,我们个人的官帽子,每年拿多少绩效,能获取多大资金支持,都是老赖一支笔说了算。你要是顶他两次、三次,估计你工作岗位就调整了,这有活生生的例子。”

  赖小民用手中的人事权,排挤异己、任人唯亲,将国有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他是江西瑞金人,华融集团从管理层到食堂大厨,很多岗位他都安排了自己老乡圈的人。

  赖小民的用人导向,也使得反对的声音大多沉默,投其所好的人大行其道。华融公司的政治生态严重恶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副主任李中华分析说,赖小民本人从内心就排斥党的领导,把华融公司变成了他的“家天下”,“内部、外部的监督全部失效,导致了赖小民案的结果,这是近年来金融领域里面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惨痛的这么一个案件。”

  赖小民案揭示了华融公司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纪检部门难以履职、监督严重缺失的状况。这种现象在其他金融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向15家中管金融企业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正是针对发现的监督薄弱环节对症施策。过去几年里,15家金融企业移送司法的案件总共只有10起,而派驻改革不到一年,已经移送近20起。

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

党员看《国家监察》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精选

《国家监察》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选取20余个近两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例、案例,生动讲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故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9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