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2020青年宣言片《后浪》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2020青年宣言片《后浪》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时间: 燕玲1286 分享

2020青年宣言片《后浪》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近日,关于《后浪》视频刷屏了,无数人看完沉默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年宣言片《后浪》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2020青年宣言片《后浪》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青年宣言片《后浪》观后感(一)

  5月3日晚,《后浪》在朋友圈刷屏,这是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用老一辈的口吻向年轻的人们表达了前辈的羡慕,赞美和鼓励。

  5月4日,朋友圈又被海量的《后浪》解读讨论文章再次刷屏,一夜之间,互联网就被分成了“前浪”和“后浪”两大阵营,掀起了一场有关“年轻人”的大讨论。

  然而,作为这场大讨论的主角年轻人,却反应平淡。朋友圈绝大部的转发,是60后的鼓励赞美、70后的讨论解读、80后的嘲弄讽刺。而作为主角的90后00后,他们冷眼淡定地看着这些激动的老家伙们,绝少转发,并表示疑问,你们在干什么?我们有那么好么?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老艺术家何冰老师声音铿锵,眼里有光,满腔真挚。年轻人们却静静地看着这个自嗨的大爷,将本该由自己表达的东西,替他们表达了。

  在这场情绪盛宴中,年轻人是缺席的,相比这些激动人心的赞美,遥远的荣耀,他们更关心眼前的考试、毕业、找工作、付房租,还房贷,担心成为前浪的韭菜,那些紧紧压在他们头上的东西,反而更有现实感。

  后浪反应平平,前浪们却激动人心。这大概就是典型的“刻奇”现象了。

  “刻奇”是什么?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这样形象解释什么是“刻奇”:

  当看见草坪上奔跑的孩子,由“刻奇”引起了两行“前后紧密相连”的热泪:第一行:看见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第二行:和所有的人类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们所感动,多好啊。

  昆德拉接着强调:“第二种眼泪使“刻奇”更加“刻奇”。

  “刻奇”就是一种自我感动,并且“刻奇”分成不同的层级,从低到高分别为:

  自我感动;难以自持的自我感动;与别人一同分享的自我感动;因为意识到此时正在与别人一同感动,感动越发加倍;滔滔不绝的汹涌感动最终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体验感动也就是体验崇高;当感动被赋予崇高的意义之后,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谁要是不加入进来一起感动,就是居心叵测。

  刻奇是一种自我愚弄与麻痹。《后浪》演讲引发第一层的自我感动,难以自持的感动让前浪们必须在朋友圈分享这种感动,分享后体会着大家共同的感动,这种刻奇心理,大概已经进入了第三层。

  后浪们并不买账,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情绪。B站一位up主基于演讲,创作了一部《bilibili献给爷一代的演讲《前浪》》,用同样的文字,同样的声音,但配上不一样的配图,用表情包和搞笑视频,生生将《后浪》演讲的情绪解构,表达了另一种不一样的情绪,他们自己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和精神,才更B站味,更年轻人。

  做好自己,放弃那些无谓的感动。不要再去管后浪了,让他们自己去玩出自己世界吧。

  青年宣言片《后浪》观后感(二)

  五四青年节之际,Bilibili网站发布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对年轻人的羡慕、点赞、致敬,引发广泛讨论。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曾几何时,一些人对年轻人“看不惯”,觉得他们“不着调”,有的甚至给年轻人打上“堕落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等标签,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实际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会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新冠疫情肆虐之际,4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若放在十多年前,一些人恐怕很难料想到,某一天,那些被他们称作“小皇帝”的一代人竟成为抗疫战场上的白衣天使,成为危难当中的真心英雄,成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精神的践行者。有人感慨地说,疫情中发现90后、00后突然长大了。其实,不是他们突然长大了,而是很多人对他们缺乏足够了解,疫情中的“现场直播”纠正了固有的偏见。

  这也说明,不论时代怎样变化,精忠报国、经世济民、舍身忘我、九死无悔等根植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基因终将代代赓续。这还说明,青年人个性的舒展,往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离经叛道”,嘟嘴卖萌、搞怪夸张,也并不影响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向前。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些年长者对青年一代的思维方式、行为表现“看不惯”,有爱之切责之深的意味,但未必都科学和客观。反之,一些年轻人习惯于对年长者不耐烦,觉得他们老土、落伍,实际上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传统价值观的固守正是支撑社会向前的精神元气,永远不会过时。这种各自的固执即是“代际冲突”产生的根源。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在她的《代沟》一书中担忧于“年轻人和年老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当今,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代际冲突”的存在恰恰说明时代正在发生着伟大变革,我们要做的就是扬其长避其短,努力达到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后浪》的特点就在于以欣赏的眼光去解读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赞美的态度去理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以诚恳的致敬去尝试与年轻人谈心沟通,以时代的变化为年轻人加油鼓劲。期待这种真诚谈心能够增进两代人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尊重,促成“青丝与白发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推动前浪、后浪在时代的长河中惺惺相惜、美美与共,共同乘风破浪。

  青年宣言片《后浪》观后感(三)

  你看好中国的年轻一代吗?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今日之年轻一代,必将肩负起明日之中国。

  何冰老师这段给年轻一代的演讲,感人肺腑: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很多人,从小就可以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

  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向你们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向你们的大气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有一天我发现,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

  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

  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

  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奔涌吧后浪,成为自信且被认可的新一代。愿吾辈自强,不负韶华,不枉此生!

  中国的年轻一代,从来就没有折过腰。

  当民族危难之时,他们永远是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

  知乎博主@geminizuo说过这样一段话:

  “70后,被誉为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肩不能扛手不能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自百万大军渡长江以来第一次在江岸集结了近百万军队,这次不是渡江,是抢险,这批泡在水里,睡在泥里的最可爱的人,他们是70后!

  80后,被誉为垮掉的一代 ,贪图享乐。

  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时间抢进灾区的工程人和军队,几天几夜不睡觉,冒着余震、塌方的危险重建交通,转移伤员,他们是80后!

  90后,被誉为非主流的一代,没有责任感。

  2020年,新冠疫情,医务工作者、社区保安、警察公安,冒着感染的风险成为共和国之盾,他们中的大部分,是90后!

  我相信在下一次国家危难之际,在需要00后的时候,他们也能够放下安逸,成为民族的骄傲。

  而我们现在努力拼搏的一切,不就是为了10后能有更安逸,更舒适的成长环境吗?”

  年轻一代,是值得期待和尊重的一代。

  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在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担当、责任、坚强、奉献、信念、勇气、乐观和成长。

  15岁的赵珺延,在疫情发生之初,只身一人,从国外带回1.5万只口罩,无偿捐给医院,他说:

  “我是中国人,这个困难时刻,尽我所能为国家出点力,我义不容辞!”

  20岁的刘家怡,随广东医疗队驰援湖北,去到武汉方舱医院投入到高强度的战疫现场,她说:

  “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

  19岁的徐卓立,是建筑学院的大一学生,他跟爸爸一起参加了雷神山医院建设,他说:

  “为防疫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没有什么值得说的”。

  23岁的朱海秀,是广东医疗队驰援汉口医院的一员,电视台请她在镜头前和爸妈报平安时,她害怕自己会哭拒绝了,她说:

  “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了。”

  他们在家,也不过还是和父母撒娇的孩子。

  但国家有困难时,他们成为我们最信赖的人,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成为我们的骄傲。

  青年宣言片《后浪》观后感(四)

  疫情之下的劳动节,以为就在平淡中过去,然而B站的《后浪》,注定要撩起人们的争论,制造一波话题漩涡。

  5月3日晚,B站联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等发布“献给新一代的演讲”的视频《后浪》,应景五四青年节。该视频由国家一级演员何冰演讲,讲述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鼓励、羡慕、希望、憧憬。

  视频中,何冰饱含深情,关爱中有鼓励,羡慕中有期望,再加上跌宕激昂的配文,非常容易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共鸣。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段还不到4分钟的视频很快就刷屏社交网络,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微博中,总有一两个人转发该条视频。截止到5月5日下午2点多,《后浪》的站内播放量已经达到一千多万,点赞数量已经达到了127万。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后浪》描述的年轻人如此的朝气蓬勃,如此的积极向上。而事实上,本届的“后浪”并不特别,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

  作为普通人,80后的一代,错过了福利分房和包分配,90则需要面对遥不可及的高房价,千禧年之后的一代,虽然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但多数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网络,就像当年的《盗梦空间》一样。

  总会有人或必然,或偶然的抓住机遇,实现跃升,而这样的人只是幸运的少数。更多的人,注定要在工厂流水线上度过一生,在网约车上来回奔波,在送外卖的颠簸中消磨青春。

  《后浪》乍一看,很提气,很舒服,很爽,而年轻人的“三重门”,70后们走过,80后们也走过,新的“后浪”们,大部分人难以避免这样的宿命,在这个过程的消磨中,当年的意气风发,又能够剩下多少?

  残酷现实“三重门”

  现实永远比憧憬残酷,所谓的“后浪”们,面临的第一重门,就是就业。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即使在正常年份,就业压力也非同一般。

  而今年,在疫情之下,到目前为止真正实现就业,草签合同的毕业生又有多少呢?有数据显示,目前大概有一半的应届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

  当年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现在早就没人提了。20年前的千禧年,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是95万人,2001年,则达到104万,以后逐年递增。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匹配则没有相应跟上,社会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年轻人。

  这就是现实,当象牙塔中的“后浪”们,还扭扭捏捏、风花雪月的时候,现实就已经猛抽了一个耳光,然后在懵懂之后,面对社会大潮,依然不知所措。高校年轻人的生存空间,就在日复一日的扩招中,已经变得非常狭窄了。

  第二重门,则更为残酷。

  有人估计,最近200年技术的积累和提升,远远超过过去2000年积累的总和。古代有作坊,工人在里面养蚕织布,工业化时代也是需要工人电焊、裁布、操作车床,归根结底,都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人”来操作。

  但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人靠数量来堆砌了,一个人可以操作一个工厂,一个人可以输入代码让整条生产链井然有序。比如宝钢在湛江的板材生产线,偌大的工厂看不到几个人,微机控制室员工从来没有坐满过,一切都是自动化的。

  有人憧憬未来的智能化,认为未来的生活一切都很美好,然而你就能确定,你就是《北京折叠》中,时间最多的那一拨人?更大的可能恰恰相反,你得到的时间,最为奢侈而可怜。

  从未来回到现实, 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15岁~60岁)达到9.8亿,其中农民工就达到1.6亿,大多数农名工因为收入微薄,会选择来到城市工厂打工。

  别说什么《劳动法》,一天做10个小时以上的人比比皆是,在机器面前流血流汗。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中年人省下钱寄回家,给留守儿童用作生活费,青壮年则拿着工资下班消遣,冲刷疲惫的灵魂。

  这是《后浪》的折叠面,这是现实的一面。

  即便你能有份可堪温饱的工作,但你仍然需要面临娶妻生子的门槛,绕不开的房价,是年轻人不可承受之重。

  何冰可以饱含深情的羡慕《后浪》中的年轻人,然而房价却可以压垮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脊梁,负重前行才是常态,作为普通人,你有得选择吗?

  当然,你可以说,房子不是人生的全部,但你生命中的婚姻需要房子做锚点,你的孩子需要房子带来教育,你的家庭需要房子得以生存和维系,而这所有的前提,都需要挨上房价的一刀。不用躲,因为缩头是一刀,挺头也是一刀!

  “后浪”们,只配996

  憧憬中,“后浪”们可以有自己的爱好,坚持自己的热爱,甚至转变成自己的事业。而现实是如果你迷茫,考个公务员吧,如果你受不了苦,考个公务员吧,如果你畏惧社会,考个公务员吧,如果你看不清未来,那唯一的答案,还是考个公务员吧。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有接近150万人报考公务员,这个数据在2002年的时候仅仅只有6万。这就是你们的事业?这就是“后浪”们的理想?这就是何冰所羡慕的朝气蓬勃的一代?

  为什么“后浪”们求稳?拼搏的劲头哪去了?真正的原因是:不管什么后浪,都会成为社畜!

  走出大学参加工作和在象牙塔里,感受的世界是根本不同的。在校生看《奔涌吧,后浪》,可能会很受鼓舞,以为世界真的是自己的,或者即将属于自己,那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和“世界”还很遥远。

  前几天在微博上向高晓松发“公开信”的一位今年要毕业的武汉大学学生,代表的则是看到真实世界的人。到现在为止,他工作还没有着落;生活拮据,到超市买点吃的都要精打细算使用购物券,他不仅感叹:我们这样的青年,还有资格谈“诗与远方”吗?

  他正处在成为“社畜”的临界点上,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即便自己找到不错的工作,接下来也不过是一种没日没夜的“996”式的劳作。“社畜”一次来自日语,是在职场上辛苦打拼年轻人的自嘲: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

  前两年,马云说过一段充满争议的话,他认为,在阿里“996”是一种“福报”,因为同样辛苦,在阿里能够挣到更多钱。换一个角度看,马云说的其实是大实话。尤其是对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一个地方能够“996”,就算是好运气了。

  “社畜”可以被看作是“奔涌”的反面,“前浪”一直没有坦白,这其实就是现实。在任何一个国家,年轻人毕业都要踏入社会,那一刻就是“不再年轻”的开始,那一刻才真正认识到世界的冷酷一面,他们会明白,这世界终究还是“前浪们”的,那些给他们发offer或者掌握他们职场命运的家伙。何冰说,羡慕“后浪”拥有“选择的权利”,他们真的有吗?

  今年正好是一个整数年,疫情造成的各种“停摆”,让人们忽视了这个年份的代际意义:80年出生的人,已经到了40岁的“不惑”之年,作为新势力的90后,最大的已经“而立”,即便是00后,也到了20岁这个公认的“成年”阶段了。

  认清现实吧,你只配996,并且,要感到幸福才对!

  残酷中有希望

  在标榜献给年轻人的B站《后浪》中的新一代们,有他们的困境与不满,比如房子、户口、日渐固化的阶层、“996”、权利贫困……然后《后浪》对此却只字未提。这是“前浪”对“后浪”的善意安慰,还是“前浪”的自我欺骗或者有意无视?

  视频中的《后浪》,其实根本代表不了大多数的年轻人。小资情怀只属于少数人,更多的“后浪”,只能在现实中负重前行。

  或许根本没有后浪前浪,只有一群一群为了生活而打拼,被历史洪流裹挟向前的年轻人们。他们没有力量奔涌,只能耗尽所有力气向前,连滚带爬。

  有一种消费主义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选择越丰富、越多元、越自由。当然,消费领域的选择,与政治学概念的选择从来就不是正相关关系,相反,看似丰富,实则贫困的一代,人们往往会将全部热情投掷于消费,消费主义反而获得一种畸形的发达。

  所以,有人认为,与其说《后浪》是在致敬真正追求独立自由、保持个性并面向社会的青年,不是说是向消费与享乐的一小部分“后浪”们的谄媚。

  “后浪”代表不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中国年轻人不只是B站上的二次元年轻人,它也包括这次疫情中勇敢走上前线的年轻人,包括始终为弱者鼓与呼的年轻人,包括敢于挑战权威的年轻人,包括在流水线上艰难谋生的年轻人,包括精致利己主义的年轻人,包括非我族类的年轻人……

  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里,有不同的后浪在奔涌。有梦想,执着地追求美好事物,努力开拓自己生命的边界,就是年轻的样子。一种解决迷茫的答案是,呼吁当下年轻人多关心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存,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面对疫情的坚持,面对困境的坚守,面对难题的奋斗,这就是中国“后浪”的样子。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依稀中看见希望,现实中永不言败,才能跌跌撞撞向前。

  因为,“后浪”们,没有退路!

  青年宣言片《后浪》观后感(五)

  2020年5月3日17:00点,央视在《新闻联播》前播出了B站青年宣言片《后浪》,国家一级演员何冰走上舞台,声情并茂的告诉着不停奔涌的“后浪”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五四青年节,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停下来仔细思考的一天,因为我们正在改变这个世界!

  不出门足以知天下事

  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这只是一句空话,而现在只需通过手里的智能终端,便能知道全世界同一时刻正发生着什么!

  “人类积攒了几干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这样的世界多好!

  远隔千里的父母和孩子,能够每天都视频联络,说着家长里短;

  每一天都会有的新的灵感和光芒,照耀着天空,让生活更加美好;

  选择的权利

  我们坚持读书是为了什么?

  为了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选择!

  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最好的事物便是,我们能够,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这样多好,因为兴趣,因为自在,所以我们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感恩“前浪”

  我想大部分和我一样的年轻人的父母们,都能用这句话,来概括:

  “他们这代人很苦,小时候挨饿,中年挨穷,晚年挨骂!”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茁壮成长着,所以父母们对我们期许,希望我们过得好,所以有时会告诫我们一些,

  以前适用,现在却有些笨拙的方式,该这样做,该那样做!

  但其实,祖国繁茂,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的未来已经远远超乎你们的想象,所以,我们会听着父母的建议,但按着自己的方式负重前行

  未来该由“我们”来照顾“你们”了!


​相关文章:

1.2020《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优秀范文10篇

2.2020《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优秀范文10篇(2)

3.2020《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优秀范文10篇(3)

4.感动中国2020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5.后浪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39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