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第三集《志启未来》观后感5篇精选

时间: 庄宇20 分享

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开播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必须坚持靶向监督,做到“有图、有点、有声”,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供大家餐参考。

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第三集《志启未来》观后感5篇精选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

党员干部带头引领。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文明乡风建设更是离不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为此,要求群众不说的话身为党员干部首先不说,要求群众不做的事党员干部先要不做,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说服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服务群众,让“孝道传承、家风正气、诚实守信、节俭婚礼、厚养薄葬、节俭治丧”等新风尚典范得到发扬传承。同时,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严把入口关,真正让“德商”成为选拔农村干部、发展党员的决定性因素。

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乡风文明建设更重要的在于激发农村群众向善、向美的内生动力,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要加大对一批优秀典型的表彰力度,从正面引导群众,也要抓一批落后典型,从反面对群众起警示作用。发挥农村道德模范的示范引导作用,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新风尚的一个关键点。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来引导村民学、比、超。可以通过“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最美家庭、好人好事、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来弘扬正气,严禁“指标式”评选,评选结果要张榜公示,强化宣传,表彰颁奖要“郑重其事”,过程要有庄重的仪式感,要让获评的群众有强烈的荣誉感,形成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对“反面典型”起到了有效治理作用。比如安徽某村将“不孝家庭”纳入了“不孝黑名单”并在新安晚报宣传,在全省属于首创,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增加投入建好阵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是交流、宣传文化的阵地。只有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才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才能“抓住”农民的思想。一方面要尽量争取财政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起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让活动更加贴近农民朋友,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已有的健身设施、图书室、文化娱乐室等文化活动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管理,防止形成摆设。

强化宣教净化心灵。要在广大农村掀起除陋习、树新风的风暴,就要植根于广大农村群众内心,唤醒他们原有的淳朴思维,清新净化群众的心灵。让乡风文明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人的“心头”。通过文艺下乡演出、送电影下乡、道德讲堂、文化广场、典型宣传栏、公开表彰先进典型、普法宣传栏等方式开展正能量、主旋律、法制思维宣传,传播正确婚恋观、弘扬孝悌文化,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群众,运用微信等现代传播平台讲文明话、传文明事。村居可以建立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微信群,群内人员随时转发具有正能量的信息、视频,形成相互正面牵引的作用。

完善制度指引道路。移风易俗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等制度,使得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指引村民走向乡风文明的道路。同时可以沿用传统的优秀“家规、族规”,做为法治、德治、自治的必要补充。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2

2020年是特别而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冠横冲直撞骤然而来,席卷华夏大地;这一年“十三五”规划如约而至收官在际;这一年脱贫攻坚决胜之时迫在眉睫……2020年我们攻坚克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能否激流勇进浪遏飞舟、能否够迎难而上夺旗取胜、能否交上满意的答卷,都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考验,在攻坚克难服务群众中还需多一些人情味、泥土味和火药味,才能决胜千里不负使命。

为民之心是饱含深情的温暖,是最为平淡的人情味。攻坚克难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关键在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都懂,但如何让水温柔以待,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有一颗为民的赤子之心,饱含对群众的深情厚意,在服务群众中多一点人情味。以民为本,当问需于民,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多一些人情味。我想,如果武汉市某社区能够对居民服务多一些人情味,从他们的需求出发,真正做到关心关怀,那么“隔窗喊话”也不会发生了。越是艰难时刻越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共进退,他们是我们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他们是我们战疫胜利的坚实基础。脱离了人民的战争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才能够攻坚克难,取得最终的胜利,对群众的那丝“人情味”就是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带着“烟火”气息到群众中,当好群众的“勤务兵”;带着对群众的“人情味”就是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对策;带着“人情味”就是要心存群众,用实际行动五温暖群众的心。唯有这涓涓细流的温情方能汇集成江海之力,助我们扬帆远航、凯旋而归。

担当之情是最坚定的步伐,是最为朴实的泥土味。什么是爱民如子?什么是以民为本?笔者以为只有将服务群众之事做实做细做好,主动担起为民的职责,用脚印去丈量出为民的深情,方式为民最朴实的话语。“有多少深情就有多少泥土”,道出的就是我们的干部用行动去丈量为民深情,用脚印走出为民之路,用实干担起为民之责。坐在办公室里空谈“爱民如子”是谈不出真情的;在文章里“渲染一腔为民热情”是没有根基的浮萍……越是攻坚克难的时刻,越是考验干部的担当和实干能力,领导干部没有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就没有权力说自己“爱民”;领导干部没有走向田间地头,没有和群众同甘共苦过就没有权力说自己“担当”。领导干部的“爱民味道”是脚上泥土堆积的味道;是在实实在在走基层沉淀出的泥土气息。

实干之力是最无畏的护甲,是为了人民敢较真的火药味。我们在这场战疫中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就是因为有一群实干较真的战斗英雄——无论是与死神争分夺秒赛跑的科研人员;亦或是不畏生死与病毒斗争的医护人员;亦或是不眠昼夜在一线筑起防线的基层干部……这些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从不敷衍;在面对问题时绝不逃避,在越是艰难之中越是将一切可能想在前面,将战疫的各种可能考虑在方案里,以极尽苛刻的措施为打赢这场战争做了完全准备。如果没有他们充满“火药味”地挑刺眼,又如何能够找到对症的药?如果没有他们较真地细化方案,如何能够在这次灾难中书写“中国的教案”。充满火药味的较真就是在困难面前不当墙头草,在危险面前不做缩头龟,在干事解难中不当和事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出发,将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幸福指数当成是最高旨意,他们才能如此理直气壮地带着火药味直面困难,直击问题。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3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赴宁夏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第四次到宁夏考察,他始终关注着这片黄土地的脱贫大计。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第一次来到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被这里的贫困状态所震撼。他主导实施坡地改梯田、打井窖、吊庄移民等扶贫措施,改变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命运。2008年、2016年,习近平又先后两次到宁夏考察。在2016年考察期间,他还在银川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强调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2016年考察宁夏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时间迈入2020年第6个月,最关心的事情,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响鼓重锤,尽锐出战,总书记亲赴一线“督战”。

今年,在全面抗击新冠疫情与全面决胜脱贫攻坚之际两大重要挑战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坚定意志,坚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鼓足信心、迎难而上,取得了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在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阶段成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后第一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又身赴基层,亲临一线,前往宁夏考察、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让人民群众亲身体会到了核心、统帅与我们同在。这必将极大地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投身于全面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用自己的汗水和劳动书,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壮丽篇章!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4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提升提升再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坚定为民做实事的信念。通过抓牢抓实党建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项动作,学习贯彻党中央最新的指示精神,牢记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还要深入深入再深入、创新创新再创新。脱贫攻坚战进行到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杜家毫强调,要对标中央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解放思想,散发思维,创新党建工作推进方式,丰富党建工作内容,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战斗热情,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鼓励党员干部主动去关心最困难的群众、去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还得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战是无数一线扶贫干部向党、向国家、向人民交上的历史答卷,也是我国在进入新时代以来向全世界作出的一场重要的工作汇报。各级党组织必须通过抓实党建工作,不断筑牢党员干部居安思危守的意识,始终如一,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落实“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5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谈及脱贫攻坚,深情讲述了一个关于“金扁担”的故事,乡亲们的愿望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净颗子”,从“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到“干活挑着金扁担”……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又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难度增高、压力加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锻造务实担当的“铁肩膀”,让群众真正挑起脱贫致富的“金扁担”,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乐于吃苦,提升扶贫政策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要干字当头。这既是职责要求,也是从政本分。现在脱贫攻坚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攻坚拔寨的决战时刻,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不肯吃苦卖力,既打不开局面,更干不出成绩,甚至会导致功亏一篑。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持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全面落实好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解决好贫困群众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担当作为、实干实绩践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善于攻坚,务求扶贫精准高效。“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面对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要认真研究思考,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马上就办、一抓到底的工作落实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工作底数,找准问题症结,定好工作措施,列出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聚焦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集中攻坚克难。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回头看”,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多方发力,多方帮扶,形成战役合力,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敢于坚持,确保扶贫实效长效。“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注重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提升其受教育程度和就业创业能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突出选优配强建设高素质领头雁队伍,加强脱贫攻坚干部业务培训,确保驻村干部和新调整镇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打造一批能打胜仗的指挥员、带民致富的领路人。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特色产业人才引育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实现脱贫不返贫,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

47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