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洛奇》观后感范文5篇

时间: 光宁21217 分享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售赏过后的感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洛奇》观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洛奇》观后感范文5篇(一)

  《洛奇》当之无愧为史泰龙最优秀的作品。整个影片的叙事基调较平缓,却真实地表现出了一个社会底层人物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洛奇本是个极具天赋的业余拳手,可他却不务正业,凭着身强体壮,做了黑社会手下的一名小弟,替老板到处讨债,有的时候还会对欠债者使用暴力手段,以此赚一些小费维持生计。这时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作为一个普通的业余拳手的他,似乎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对他来说,自己唯一可以拿来称道的东西就是打拳。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所以,他说:我打拳只是为了证明我不是一个废柴。

  这是一个人的信念。虽然出身平民,却不自甘堕落,被人瞧不起,却没有一条路可以让他走向成功。现实的无情让他感到十分地压抑,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痛苦。由此时的洛奇可以想到现实中的我们,这是社会中大多数的人都会有的经历。一个人最初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理想,并为这个理想而坚持着,可当无情的现实与挫折席卷而来的时候,多数人选择了向现实低头、妥协,放下这个理想去做觉所谓应该做的事情。而这理想,一旦放下,就再也拿不起来了。但是,洛奇没有。尽管他不务正业过,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打拳,他把打拳视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靠打拳,他才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

  对于爱情,他十分执着,只要心里认定了就不顾一切地追求。最终凭借这股精神打动了心爱的姑娘,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他得到了他最爱的人和最爱他的人。

  没有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是平坦的。偶然的一次比赛,他得到了与拳王交战的机会。他知道自己无法击败拳王,但在理想和爱情的鼓舞下,他依然斗志昂扬,每天都在坚持训练。到比赛的前一天,他对妻子说:我知道我打不过拳王,但是,只要我能做到跟他打15个回合而不被击倒,对于我来说就是胜利了。比赛当天,他沉着应战。即使被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视线模糊,也一直苦撑了15个回合。最终裁判还是判断阿波罗胜,但是洛奇赢得了无数观众的掌声。

  洛奇的执着是不一样的执着,他所达到的也是不一样的成功。许多人看来,成功就是获得荣誉、名声、权力或者是金钱。其实真正的成功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就是心底那份最可贵、让你为了它可以热血沸腾并且永不放弃的东西。相信在为洛奇鼓掌的那群观众眼中,洛奇是败给了拳王,但却没有败给自己。对于他自己来说,他做到了,就是最大的成功。人活于世,最可怕的对手不是敌人,而是自己。输给了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输给了自己。只要心里的信念不死,就一定能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洛奇》观后感范文5篇(二)

  史泰龙那极具标志性的脸,让这部励志片好看度增加了不少.

  洛奇一个有潜质的拳击手,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个蹩脚货,和拳王对垒,虽然最后他被裁判判定输掉比赛,但他在台上坚持到了最后,虽败犹荣!

  据说洛奇是励志片的开山鼻祖,而励志片也是美国电影的主旋律.

  这部片子情节较薄弱,最打动我的是;洛奇在比赛前一晚上对女友说的话;我打不过他,我这是在开玩笑,我不是这个家伙的对手…..我输了也无所谓….如果我能打满全场,当铃声响起,我还站在场上.我这辈子将第一次明白一件事;我再也不是个蹩脚货.

  没有在比赛最后的阶段搞出女主角惊现场边,男主角原地满血复活的桥段,是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7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开启了励志片的春天,到今天励志片已经陷入固定套路,小人物不得志,努力奋斗,再三受挫,坚持到底,成就梦想.但《洛奇》没有那么多的热血沸腾,就连最后的决斗也是草草收场,有的只是平淡的生活故事,洛奇与朋友,恋人,晚辈,同事的每一出戏都让人感同身受。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位老教练,他很势力,对洛奇这棵好苗子既喜欢又痛心,洛奇不好好打拳,去帮黑社会收账,老教练明知洛奇打不过拳王,还是拉下老脸去求洛奇同意他来当经纪人,以期望能够帮助他。这是一个刻画的很好的人物。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简单,励志,而且可信。

  《洛奇》观后感范文5篇(三)

  因为我一直喜欢看拳击比赛,所以很久以前就知道史泰龙主演的《洛奇》系列电影了,可是始终没有去看,一是因为以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看完一共6部的《洛奇》电影;二是因为觉得《洛奇》太老了可能拍摄的效果不如现在电影好,洛奇1是1976拍的,洛奇6是2006年拍的,之间间隔了30年之久,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拍续集,每部电影都反响不错(一般电影的续集都不如首部好看),这在电影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迹吧。最近终于决定抽点时间先看看第1部再说,说实话当时自己都没有确定会不会继续看下去。

  可是当我看洛奇1的时候就随着情节的发展一点一点被电影吸引住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看完了洛奇2、3、4、5、6!,大家都知道《洛奇》是一部励志电影,讲的是一个街头混混式的小人物怎么克服自身困难、解决自己问题、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最后战胜强手、战胜自我的成长经历。但我感觉洛奇电影不只是一部励志片,当我从洛奇1看到洛奇6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励志过程,而且通过主人翁的各种遭遇,更多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冷暖苍桑、世态炎凉以及感人至深的家庭亲情,特别是电影中用主人翁夫妇相依为命、相互扶持的简单情节表现出来的两人之间没有代价、忠贞不渝的爱情,真的是让我感动和羡慕啊!爱情尽在点滴中!这在洛奇6中表现的特别好。

  在看洛奇一到六的过程中,你还能观察到那个时期美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电影技术的发展,单从电影拍摄技术方面而言《洛奇》电影一部比一部拍的好,从情节安排上看,个人感觉除了1985年的洛奇4(主要讲洛奇与苏联拳王对决)不怎么样外,其他的几部都很不错。我们不能成为洛奇,但我们可以像洛奇一样去珍惜生活、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每一个上苍给予你的机会!即使你没有成功,你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洛奇》观后感范文5篇(四)

  《洛奇》是一部比较老的电影了,但是不得不说它很经典,以前一直听说这部电影很好,所以今天就把它看了,也是了断了自己一个情节吧,接下来说说我对这个电影的理解。

  Rocky在生活中只是一个小人物,生活平淡,根本没用什么可以来炫耀的,就像每一个生活中的我们,只是努力的活在每一天。有一天突然收到邀请和拳王比赛,他知道他不会赢,因为对手太强大,但是令我佩服的是他并没有退缩。这也许就是一个人值得佩服的地方,也许我们战胜不了某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战胜它,我们就是成功者因为我们曾经尝试过,我们曾经努力过。每每到这里我就想到Rocky自己一个人奔跑在路上,努力地提升着自我,迎接着挑战,那也许就够了。

  我还想分享一下一些电影的细节,Rocky的女友Adrian问他为什么选择拳击,是啊为了什么呢,这让我不禁想到Rocky在最后怎样也不肯倒下的身影,类似的还有《火影忍者》中的小李在中忍比赛中的表现,就是拼掉性命也不能倒下。然而这些又是为什么呢?你明白吗,我想现在我想清楚了,第一点,为了爱的东西我们可以放弃一些其他的东西。Rocky选择拳击或许迫于生活的无奈,但是我想他起码是爱拳击的,他可以为了它而坚持改变,克制自我;

  第二点,为了尊严我们不能倒下。也许这比较空,尊严,暂时我的理解就是对自己的坚持,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放弃了,连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都放弃了,何谈尊严二字。我想正是由于尊严的存在我们还在人生的路上默默的坚持着,在一些事上不放弃,我想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给自己的尊严一个交代吧。

  《洛奇》观后感范文5篇(五)

  早上又重看了电影《洛奇I》,相比于上次观看,内心触动轻了些,但感悟也深了些。

  电影是很早以前拍的,那时的史泰龙还年轻,所以刚看的时候有点惊讶。我是从看《第一滴血》时认识史泰龙的,当时看的热血沸腾。

  《洛奇I》不是什么大片,没有浩大的场面,炫酷的动作,剧情也不算得精彩。在看电影的前半部分时,我还抱怨电影无聊乏味,但一直看下去,一阵阵感动冲击着内心,才恍然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很感人,是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电影讲述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洛奇(史泰龙饰)由活在无望的生活中,到偶然间得到与拳王对决的机会,并努力准备,积极应战的故事。

  洛奇是个大个子,靠给高利贷老板收钱和打业余拳击谋生。前者是人们瞧不起的工作,而后者则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一场比赛下来,各种伤痛。用洛奇的话说,是因为“不会唱歌,不会跳舞”;而他妈妈也对他说过,他不聪明,要好好利用身体。

  事实上,也不尽是洛奇的原因,那个年代,本来就没有多少机会,多少希望。我对电影里一些青年聚集在街头无所事事的情景印象深刻。这样的景象,现在不多见,现在都扎堆网吧啊K厅啊什么的。

  电影里有个词被说了很多遍:bum(废材)。没人想当bum,洛奇也不想,但生活是残酷的。替高利贷商人收钱,被司机戏谑,被俱乐部老板冷遇,想教人(一个与街头混混混一起的女孩)积极生活却被说“鬼样”……,洛奇的内心是苦涩的,甚至有点无望,以至于后来被选中作为拳王对手时有点不太相信自己;以至于俱乐部老板找上门想当他经纪人时赌气不理睬他,在他离开屋子后大声诉说自己的苦(当然,后来洛奇又追上他,与他握手言和了)。后来俱乐部老板做了他的经纪人,且担任起了他的教练。高中作文要写宽容的话,这是个很好的例子。

  如今重温,再不觉得前面部分无聊了,可以说,没有那部分,后面的也不好看了。

  这部电影的剧本是史泰龙自己写的,他拿着剧本到处找导演,而且坚持要自己主演,为此他没少跑几处地方,终于有导演答应由他出演主角洛奇。

  这部电影在当时获得了巨大反响,并夺下奥斯卡大奖,史泰龙也由此成名。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也像洛奇一样默默无闻,品尝着生活的苦涩。

  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励志片,它曾鼓舞了一代人,当然也鼓舞了我。

  如今的中国是活跃的,机会很多,起码比那个年代多(那个年代,无论哪个国家,生活都是苦涩的,茫然的)。

  当然,无论再哪个年代,都有生活的得意者和失意者。可是,如今的机会确实是比那时多, 起码好多都就在眼前。对于失意者,要么运气不好,要么自己没有好好珍惜机会:对于前者,可以“怨天”,天公不作美,是该被骂,不过还有下次嘛――关了扇门,不还开着窗吗;对于后者,那必须“尤人”了,而且这个“人”是自己。

  然而我看到的是,虽然机会多了,但失去梦想的人也多了。

  从高考填报时的不知所措,到大学里的得过且过,我看到的,是一群群失去理想的人。那个年代的人是不敢想,而如今的人是懒得想。我想,或许那个崇尚理想的时期数了,茫然中刚露出微光又回归茫然了,当年的人茫然是因为想要的都遥不可及,而今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我不知道其他年龄层的人是怎么样,我看到的,只是我的同龄人,在校大学生。说都是得过且过者是不合适的,毕竟还是有好多努力的奋斗者的。一亩之田,良莠不齐,哪个时期都这样,只不过比例不一样罢了。

9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