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民俗文化 > 传说 >

帝颛顼历史典故记载

时间: 楚雯20 分享

帝颛顼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帝颛顼历史典故记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帝颛顼人物简介

颛顼(约公元前2342年-约公元前2245年),号高阳氏,出生于若水,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始自穷桑,而迁都于商丘,后居于帝丘(河南濮阳)。颛顼在上古天文历法上有重要贡献,完成了《颛顼历》。颛顼与共工氏因修筑河堤引发洪水一事起冲突,双方大战于澶渊,共工战败,颛顼统一华夏。之后颛顼将中国划为九州,形成各民族真正统一。颛顼在位78年,活到98岁逝世,葬于濮阳。

帝颛顼历史记载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主管水利。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共工手下有两个恶名昭彰的神:一个是长着九个脑袋的相柳,它也是人面蛇身,全身青色,性情残酷贪婪,专以杀戮为乐;另一个是长的凶神恶煞一般的浮游,也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家伙。

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祝融的儿子。他的部落在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共工氏的人说话好听的很,但做起事来邪僻,表面上恭敬,实际上无法无天。共工氏的头子叫康回,生的髦身朱发,铁臂虬筋,身高一丈有余,力大无穷。康回为人表面恭敬但内心狡诈,阴谋百出,只是碍于伏羲的大威大德而暂时隐忍为上。伏羲离去后,华夏之民尊奉女娲,康回因此嫉恨,倚仗自己封地的地势高险,决滔天洪水危害中原,致使华夏天地间一片。女娲忍无可忍,决定引领华夏之民铲除共工。

在帝颛顼时期(约公元前25世纪),颛顼部落联盟与共工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河南北部)的作战。原始社会晚期,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号高阳氏,继黄帝为该部落联盟首领。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河南濮阳东南),正处黄河(约当今卫河)东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九有(即九州)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河南辉县境),在颛顼部落联盟的上流。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百姓。共工氏部落为了自己一己之利修筑西岸河堤,将大水引至东部河堤。大水冲毁东岸河堤,殃及下流颛顼部落联盟。两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大帝以共工违反天意为由发动群众,讨伐共工。双方大战于澶渊(濮阳西)。最终共工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颛顼统一华夏。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几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轩辕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像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借以改变社会现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后人对颛顼大帝的评价是:静渊有谋,疏通知事,养材任地,载时象天,依鬼神以治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因他生前崇尚玄色,故后人推戴他为玄帝。

帝颛顼主要成就

颛顼大帝与医巫闾山以及玛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3年,唐伟在雅昌艺术网撰写《论玛瑙与玉的关系》一文,详细论述了黄帝之孙颛顼是一位头戴玛瑙饰物的大帝,这位大帝依靠玛瑙制成的箭镞,战胜敌手共工,而他的葬身处则是医巫闾山即《尔雅》中记载的“医无闾”。

《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海外北经》说:“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海内东经》也说:“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学者艾荫范根据古语音学判断,认为“附禺”、“务禺”、“鲋鱼”都是“无虑”的音转,推断颛顼大帝所葬之地就是现在的医巫闾山。在汉代称作“无虑”,今北镇市附近,汉代时称“无虑县”,即是由医巫闾山得名。持相同观点的学者还有冯立民、王哲等。

《尔雅》之“医无闾”、《淮南子》之“医毋闾”,与“附禺”、“务禺”、“鲋鱼”一样,均系“无虑”转音,又与“珣玗琪”一样“皆东夷语”,这种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是周代时占据阜新地区的东胡人和山戎人的语言。

《山海经》中描写颛顼葬地“附禺之山”,有多处提到了美玉,颛顼的“颛”本义为“圆头胖脑”,而“顼”字从“玉”从“页”,“玉”指“玉胜”,即玉制的发饰品,“页”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头戴玉饰品者”。

因此唐伟认为“颛顼”这个名字,本身构成一种佐证,而玛瑙便是《尔雅》所说的“珣玗琪”,从另一侧面对艾荫范、冯立民、王哲等学者“颛顼大帝葬于医巫闾山”的学术推论,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由此可知黄帝之孙颛顼大帝是一位头戴玉饰品的圆脸君主,东夷在其管辖范围内,他所戴的头饰,材质即是阜新玛瑙,即东夷当地语称“珣玗琪”,“珣玗琪”真正的产地就是今天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帝颛顼历史典故记载相关文章:

上古人物颛顼简介

共工触天历史传说事迹

关于舜历史传说故事

历史典故5则

有关武王伐纣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最著名的历史典故整理

简短的历史典故5则

舍本逐末的历史典故

楚国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简短

10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