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

时间: 新华0 分享

编写教案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习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

学习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图1、2: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⑴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⑶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7、指导朗读。

三、小结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

四、布置作业

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2

《爱斯基摩人的冰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写生字。

难点:学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上节课,我们跟随丹丹浏览了“世界之窗”,了解了一些国家的知识,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真是精彩。世界上还有许多奇观异景,等着我们去了解它呢!

一、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教师范读课文,想想: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怎样建成的呢?

2、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课的生字词标在课本上。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时思考: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解决疑问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在组内学习,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同学们进行交流。

2、学生小组内自学。

3、品味课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读。

4、教师指导。

5、小组内学生交流读。

第二课时

一、讨论后汇报。

我知道他们是怎样建造冰屋的。“建造时,先在避风的地方选好地基,挖一个坑,再在坑上垒成半球形的冰屋顶;然后,开一个小窗,使光线能够射进屋里。”

1、指名朗读这段话,同学们注意爱斯基摩人建造冰屋的先后次序。

2、学生之间自由读,找出关键词。

3、齐读,并试着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4、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我知道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性,比如他们的床也是冰块和雪块垒成的,他们用海豹油照明、取暖。

5、你能试着把爱斯基摩人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吗?

二、复习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自己把喜欢的内容读一读。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注意生字的读音。

斯:(),平舌音。“垒”:读(),不能读成()。

层:读()不能读成()

2、分析要写的字的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线、够、温、暖、取,其中“温、暖”两字

左窄右宽。

3、分别指导书写,注意生字偏旁的变形。

屋:(),屋的第三画撇要稍长,要能盖住下面的“至”。

选:(),的半边走之的写法应当注意,捺应稍长而平。

取:(),耳旁与“耳”字写法不同。

4、教师示范写。

5、学生书写或描红。

6、教师相继评议,加以指导。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对号。

屋()斯()层()

暖()取()坑()

二、比一比,再组词。

屋选暖线

层远爱钱

三、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交流信息。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奇观异景?

同学之间交流。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3

《英英学古诗》五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图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①指名读。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③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①指名读。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古、诗、故、首、意

四、课堂练习:

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常州市怡康小学蒋铮

__年元月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4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抽、续、吸、极、夫、汗、驶、示”8个生字。会写“表、示”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风娃娃的好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收集风娃娃做好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想认识他吗?听,他来了!(课件显示风声)你们猜是谁呢?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比赛读等。)

2、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4、朗读带生字的句子。

四、写生字。

1、出示生字:吸、极

2、学生观察字形及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

五、朗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1至4自然段。

1、出示风娃娃吹风车的图片,问:风娃娃正在干什么?(吹风车)

2、这幅图画得真美呀,课文写得更美呢,快点找出来读读吧。

3、风娃娃为什么要吹风车呢?(提示“转”是多音字,理解“断断续续”是指水流得慢。)

4、风娃娃是怎样吹风车的?

5、填空:秧苗水,笑着不住地,风娃娃也。

6、指导朗读:风娃娃高兴极了,我们也高兴地读读这段。

7、风娃娃还做了另一件好事,快点在文中找出来读读,看他是怎样做的?

8、这段话主要讲了风娃娃做了什么好事?(吹帆船)

9、风娃娃为什么要帮纤夫吹帆船呢?

10、学习句子: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找出句子中的动作词。

11、有了风娃娃的帮助,船变得怎么样?

12、学习句子: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用“一边……一边……”说话。

1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4、思考与讨论:

(1)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

(2)从他心里想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有什么话想对风娃娃说?

六、扩展:

你知道风娃娃还能做哪些好事呢?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风娃娃帮人们做好事,他真好心啊!可是,风娃娃有时也会好心做坏事,我们下次课就来看看他是怎样做。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6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界的事物)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是什么?(生:是雪花。)

教师加以肯定,并随手在黑板上画上一个雪人。

冬天快到了,小动物们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道来学习第19课。

板书课题:19、小动物过冬

2、自己读读课题,你能想知道些到些什么?

(可能会有如下问题: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

二、整体感知。

过渡: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刚才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解决。你们愿意自己读懂课文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改字。

2、读好的小朋友可以再读一遍,然后自己想一想、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多少。

三、检查自读。

1、读准生字。

(1)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了,生字词一定都能读准了。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或短句:

wù shāngliang nuǎn jiē gē yuē  dì zuān

小动物商量暖和接着哥哥约定第二年钻到泥土里去

wǔ jù chèn mèi cáng cháo gòu  jiàn guā

跳舞聚到一起趁妹妹藏在蜂巢里够吃相见秋风刮起来了。

(2)自由读字词一遍。

(3)开火车展示,随时正音。

2、读通课文。

(1)请8个小朋友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随时纠正错处。

(2)同学评议:主要是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并简要说出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一节。

1、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解决了吗?

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从哪儿知道的?

板书:青蛙

小燕子

小蜜蜂

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一节。

2、比较:

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它们天天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1)读一读,这三句话一样吗?不同在哪里?

(2)用"常常"说一句话。

3、读了第一节,你有什么感觉?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第一节,读出那种快乐的感觉。

4、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带给我们大家?

5、齐读第一节。

五、学习生字。

1、巩固字音: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商量(liáng liàng)暖(luǎn nuǎn)和(hé huó huo)哥哥(ge gē)

钻(zuān zhuān)到泥(lí ní)土里

2、理解生字字意。

你知道这些字的意思吗?由这些字,你想到了哪些词或成语?哪些名言警句?哪些诗文?说出来大家交流交流。(例如由"约"想到了"不约而同""人约黄昏后";由"刮"想到了"敌"、"乱"以及"刮目相看"等。)

3、学写生字。

(1)看课后第二题中的笔顺,按笔顺描红。

(2)描一描田字格中的字,想一想,哪些字比较难写,待会儿全班交流。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着重指出:"商"的里面不是"古","第"与"弟弟"的"弟"区分开来。"哥"的上面不是"可"。

(4)描写习字帖,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坐姿。

六、课堂练习。

1、读生词,抄写生词。

动物接着哥哥约定暖和刮起来第二年春暖花开一起商量

2、猜一猜,连一连。

(1)百花村里有人家,鲜花瓣上种庄稼,招待客人用蜜酒,辛勤劳动人人夸。

(2)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

(3)身披绿袍,眼睛眉毛,先像逗点,后像小猫,跳上绿椅,呱呱喧闹。

3、朗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学写“拾”、“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培养学生对鸟岛、对鸟类的喜爱之情,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知道要爱护鸟类。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朗读品味,想象和感悟鸟岛的景象。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鸟岛、鸟类的喜爱之情,知道要爱护鸟类。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鸟岛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鸟岛在哪里?哪个小朋友做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

2、其他小导游来补充。(课前查阅资料情况的交流)

3、这是一座怎样的鸟岛?(理解:闻名中外)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走进春天的鸟岛,你看到了什么?

2、有多少鸟儿飞来鸟岛呢?鸟儿多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它们是约定好了,一起飞来鸟岛的吗?(理解:陆续)

4、谁来做一只飞来鸟岛的鸟儿,读好这句话?

5、鸟儿,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来鸟岛呢?(体会鸟儿们筑巢安家、养育后代的温馨画面)

6、喜欢春天的鸟岛吗?齐读第二段,读出喜欢和快乐。

三、品读第三段

1、春天的鸟岛生机勃勃,转眼间到了六月,夏天的鸟岛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六月的鸟岛什么样?

3、出示第一句,抓住关键词,交流感受鸟多。

4、汇报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介绍岛上的鸟儿。

5、猜猜看,这么多鸟在岛上干什么呢?

说话练习: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真是()!

6、鸟儿真多啊,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进这鸟的世界?

7、鸟岛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8、你从哪里看出窝多的呢?(理解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

9、你又是怎么知道蛋多的呢?

10、让我们把六月的鸟岛好好游览一回吧!齐读第三段。

11、欣赏画面,说说感受。

旅游到此结束了,多可爱的小鸟啊,我们捉几只回去养养,可以吗?多漂亮的鸟蛋啊,带回家做纪念吧,行吗?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

2、齐读第四段,出示:

没有人去碰,因为__。

因为__,所以__。

3、是啊,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只有用自己的行动爱护鸟儿,爱护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鸟岛,才能拥有美丽的大自然。

五、学写生字“类”、“拾”

1、分析字形、结构。

2、交流记忆方法

3、说说书写注意点

4、范写。

5、生练写。

6、展评。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8

活动目标:

1.能较合理的想象,分析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感受中国的历史故事,并引导学生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画大象引出本次活动内容。(画个大圆做身子,画个小圆做脑袋,画两根粗的树干做大腿,画一根长的树干做鼻子,画两张树叶做耳朵,画两根尖尖的树枝做牙齿,最后画上尾巴。)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学生边听边猜边议曹冲称象的方法

1、讲故事,从开头至“我有办法。”

问题:“曹冲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2、教师继续讲故事至“在船帮上齐水面上画一道记号。”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在船帮齐水面的地方画一道记号?曹冲接下来会做什么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头一担一担地挑下来。”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往船上倒石头?”

4、教师讲故事至结尾。

(1)讨论:“为什么说曹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2)给故事取题目。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延伸活动: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一个智慧故事。这个故事在我们学生园的楼梯上也有图片,其实在学生园还有很多关于民间的故事,小朋友也可以叫你爸爸妈妈讲给你听听。你们还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讲讲你自己的聪明故事,好吗?

课后反思: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在走廊、楼梯都张贴了我们老师自己画的民间故事连环画,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曹冲称象》这是个智力故事,在设计的时候困惑很多,因为问题很难提炼,称象的方法怎样才能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但在上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一个问题抛下去学生马上就回答出来了,所以就没有了猜测的机会。整节课用时较短,而且我只用了视频,在分段理解故事时还是用PPT比较好,最后完整欣赏时用视频。虽然课堂效果没有预计的那么好,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选材——设计——试教中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9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

二、识字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课文,想象图景。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4、选读积累,研读交流。

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描写这些景象的词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语。

从以上的词语中,你体会到雷雨前后有什么特点?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组研读,读后交流朗读体会。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1)"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2)"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3)"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4)"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越下越大越()越()

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一()不()

2、"你一言我一语"。

(1)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3)()了,()也()了。

3、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实践活动

1、创造情境,以"我为你广播"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学气象员向市民广播天气预报。"市民"可以通过打电话向气象台咨询不明白的问题。

2、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写会本课9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的.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听听他的声音,猜猜他是谁?愿意猜吗?(课件放瀑布的声音)猜出他是谁了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72页,认真看看题目,试一试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题目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板书:瀑布)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同学们随即达成协议:我们觉得读这篇课文时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那样读起来就更有味了。

思考: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孩子们呢,还有什么理由不放手呢,还有什么理由不让出“舞台中心”呢。“退”一步海阔天空,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老师形式上的“退”的结果是学生实质上的“进”。

三、“我们不喜欢巨人”

二年级下册《丁丁冬冬学识字(一)》中“读一读:《上天的蚂蚁》”课。当孩子们在表演课文内容之后,发现了问题:“老师,不如把课文中的角色换一换就更好了。”老师:“为什么?”

生:·“我们不喜欢巨人。如果把他换成大象、狮子就好了。”·“巨人,巨人到底有多大呀?我们不知道。兔子看着狮子是巨人。我看到一个故事,蚂蚁和青蛙比赛,蚂蚁说青蛙是巨人。但我们就不觉得青蛙是巨人。”·“对,如果换了大象和蚂蚁,我们就能知道大象其实比蚂蚁大得很多,我们会觉得大象是巨人。”·“我还有意见。如果把课文换成了动物,那样我们读的时候,就能读出动物的语气,读起来很有意思,同学们就更愿意表演了。”

思考:孩子的头脑并不是等待填注的容器,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审美品味和自己的喜好。尊重孩子,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勇于向孩子学习,是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之一。

课前我让大家搜集有关瀑布的材料,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搜集卡,把搜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

交流后小结:看,我们通过上网、查书、看报纸、看台历、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等各种途径了解了瀑布的这么多知识,想不想知道我们的课文是怎么写瀑布的?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提醒学生注意(1)标出生字。(2)读书的姿势:头正、身直,手拿书,眼明、心快,口要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读给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组词、小魔术、结构、写法、造句子等。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背诵,理解诗歌。

1、生字大家学的这么好,再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读,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引导学生: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还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读完后小结:刚才做到四个“不”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同学们做的可真棒!能够说到做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三名同学读诗歌)

2、你还愿意听谁读,可以直接告诉他,并说明理由。(推选三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端起书来,认真听。)读完后师生评价。如果有缺点,可引导学生,别人的意见你能接受吗?再读一读试试。

3、为了帮大家读好课文,老师还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图片,愿意看吗?(多媒体课件放瀑布图片、录像材料)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现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

4、分小组读课文比赛:各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形式来读,如:齐读、接读、表演读等,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读,练一练,再来比。

5、各小组读课文比赛。

6、师配乐范读:听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了,让老师也来参加比赛好吗?

7、尝试背诵:还愿意来读吗?让我们在音乐中一起读读课文,能背过的同学可以合上课本,还没背过的同学可以看着书来读。

六、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1、现在让我们来默读课文,默读后回答老师的三个问题。要认真读,读后动脑猜猜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不能解答的,引导学生课外再查资料自己解决。)

3、老师的问题:你听到瀑布的声音了吗?看到瀑布的样子了吗?能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说出来吗?

七、交流收获,引导课后再搜集。

学过这篇瀑布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水帘挂在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11

教材分析

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建议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寓言,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亡”“牢”等10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一组句子的不同。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亡”“牢”等10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个生字。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难点

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方二则”是什么意思。

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养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

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

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

c.指名尝试读。

d.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

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①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②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一词想象养羊人当时的心理。尝试读出他当时的心情。

④指导朗读:抓住“赶紧”“结结实实”这两个词来朗读。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3)说说句子的不同。

出示句子: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①说说这两个句子在用词上的不同。

②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赶紧”,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

(4)小结。

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为生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

七、梳理板书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生字;理解“筋疲力尽、明白”2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揠苗助长》,能在读中悟出寓意。指出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二组句子的不同。

3.懂得寓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生字。

2.理解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

难点

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

(春种、秋收)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强调“揠”“助”“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

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

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

(3)小结并完成填空。(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

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

c.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

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

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

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

(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

b.指导朗读。

⑤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⑥拓展讨论。

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

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

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五、梳理板书

揠苗助长

起因巴望急于求成

经过拔苗不顾生长规律

结果枯死事情变糟

六、教学感悟

寓言故事读来生动有趣又受益匪浅。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比较句子,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12

【教材分析】

活动一: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学生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二年级学生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学生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

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

(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学生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2)鼓励学生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与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话的情节,感受找不到妈妈时的急切,以及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之情。

提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应该怎样?动物妈妈们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和小蝌蚪讲话?它们找到最后妈妈了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因为小蝌蚪尊敬动物妈妈、讲话有礼貌,所以最后开心的找到了青蛙妈妈。

4、鼓励学生尝试选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体验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快乐。

提问: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13

一、揭示课题,指导看图。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第8课雷雨。

2、先请大家看看图,仔细地听一听。(出示彩图,并放录音)

3、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看到了乌云、闪电、雨点、池塘、小鸡、小鸭、荷花)(听到了雷声、雨声、风声)

4、小朋友看得很好,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情景。(老师作形象描述)雷雨到来时,黑沉沉的乌云布满了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小鸡吓得躲在石头旁叽叽叽地叫着,小鸭在池塘里快乐地歌唱,好像在说:"下雨了!下雨了!"

二、学习纯拼音句群。

1、小朋友,书上有一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雷雨时的情景,你们想不想读一读?(想),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6页,自己小声地读一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还要边想,句群写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指导)

2、现在我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句群,其它小朋友听一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二人读完后,众人评议)

3、老师来提点意见,小朋友朗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词儿连读,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

4、老师评价,并对读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三、学习"云、电、风、雨"四个字。

1、读了句群,你们知道雷雨的时候,满天都是什么吗?(乌云)

2、请小朋友把音节直呼三遍。

3、这个字就是乌云的云字,请大家读一读。(出示"云"的生字卡片)

4、云是几笔写成呢?请看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板书:云)"云"字有几笔?这里有个新笔画,我来教你们写。先由竖中线起笔写一撇,在横中线上写上折,它的名称叫撇折。请小朋友书书空。那么,撇折是几笔写成的呢?(一笔)(板书:)

5、我们会写撇折了,谁来给云字书空?我们都来试一试。

6、天空中除了有乌云,平时小朋友还看到什么云?(白云、红云、火烧云)

7、请小朋友再看看图,大雨来临时,天空中不仅布满了乌云,还有什么呢?(闪电)我们一起读读音节?(出示:shǎndiàn)

8、这就是闪电的电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电"字的生字卡片)

9、"电"字首先写一个什么字呢?(曰字),这个曰字要写得扁扁的,然后写上竖弯钩,那么,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电字呢?(曰加)(板书:电)

10、除了闪电,你们还能给电组词吗?(开火车组词)11、你能用电字组成的词说一句话吗?(自由说)

11、小朋友,电和我们的生活系系相关,有了电多方便啊!因此小朋友平时要注意节约用电,同时电也是很危险的,你们可不能随便用手去触摸带电的东西。

12、课间休息。

13、谁来回忆一下句群中写乌云怎么样呢?(满天)电光怎么样呢?(闪),请大家把第一句再读一读。

14、这时候,风怎么样呢?(呼呼地刮着)什么风才会有声音?(大风)因为风很大,所以把大颗大颗的雨点都吹斜了。请小朋友读读章节(出示:fēnghūhū)

15、这就是风字,小朋友要读准后鼻音。(出示"风"字的生字卡片)

16、风字怎么写呢?先写一撇,再写横折弯钩,在里面写上撇和点。(板书:风)请大家在桌上写两个风字。

17、风字的第二笔是什么?(横折弯钩)还有哪个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呢?(九字)

18、小朋友比较一下,它们的写法相同吗?(不同,风字的弯钩要短一些,九字的弯钩要长一些)

19、小朋友,乌云满天,电光闪闪,风呼呼,马上会出现什么情景?(雨哗哗)(出示:yǔhuāhuā)这就是雨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雨字的生字卡片)

20、现在老师教你们书写雨字,先写横,再写竖,横折钩,在竖中线上写一竖,最后在里边写四点,先写左边两点,再写右边两点,这四点要上下对齐。(板书:雨)

21、小朋友数一数,雨字一共有几笔?(八笔)你们看看,里面的四点像什么呀?(飘落的雨点)

22、你能编个儿歌记住雨字吗?(学生动脑筋自己编)

23、那么,谁来告诉我,雷雨时,风怎么样呢?雨怎么样呢?(风呼呼,雨哗哗)

24、风呼呼,雨哗哗要怎样读才让人感到风很大,雨越下越大呢?谁来试一试?全班同学把一、二行连起来读一读。

25、小朋友,云、电、风都是雷雨时的几种自然现象,那么,这时候小鸡和小鸭各有什么不同表现呢?请看句群的三、四行。请小朋友跟着我读。

26、小鸡被吓住了,说明它心里怎么样?(害怕,不喜欢下雨)那么它叽叽的叫声应该怎么读?(又快又急)个别读,集体读。

27、小鸭子非常高兴,它嗄嗄的叫声要读得怎样?(响亮)个别读,集体读。

28、男同学读一、二行,女同学读三、四行,有感情地朗读纯拼音句群。

四、书写"云、电、风、雨"四个生字。

1、每个生字带拼音写四个。(老师巡视指导)

2、写出"云、电、风、雨"的笔顺。

五、师总结,下课。(发散:雷雨时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那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你都喜欢看什么书?你们是怎样看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名人看书的故事。板书《爱护书籍》。

2、齐读课题,谁来说说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那好,我们来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在课文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标记下来,要多读几遍。

2.(同桌读)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愿意读给同桌听吗?一边读一边标记自然段,读不好的地方互相帮一帮。 3.(指名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生读师正音)

三、细读感悟 走进文本

1.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3.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语句,有什么感受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4.小组交流,读书,体会,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汇报交流,互谈读书体会。)

学生如果汇报第一自然段,就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读,说。

师: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那么你从括号里填的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鲁迅小时候很喜欢看书,每天晚上做完功课,就把书拿出来看。这时候,他(总要)(先)看看手干净不干净,(然后)才小心地一页一页翻着看。他看书的时候,弟弟可以在桌子旁边一起看,(但)不许动手摸书。

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精心、整整齐齐、放樟脑球”等词语去体会鲁迅的爱书如宝。

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通过动词“擦、补、包”来体会鲁迅爱护书籍的细心和周到。

四、拓展延伸 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好,体会很多,书籍是人类最宁静和永恒的朋友,是最善解人意和智慧的顾问,谈谈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要学习爱护书籍,学习鲁迅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鲁迅一生爱书如命,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珍藏的1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没有一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鲁迅一生清贫,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读了这个故事,请大家想一想,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看书呢?今后你准备怎么办?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也能同丰富了人的知识。爱读书使鲁迅成为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课余时间请也多找些书来读,体味体味其中的乐趣,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咱们来交流,好吗?

板书设计:

总要 然后 小心

爱护书籍 精心 整齐 樟脑

爱如珍宝 擦 补 包

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本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通过读文,让学生喜欢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读词语。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琼斯太太那只淘气又可爱的猫——莫格。看!它给我们带来了这些词语呢。谁来读一读?

2、师简单叙述上节课的内容。(莫格蹲在水边找鱼吃,身上被雨淋得透湿。等琼斯太太把它叫回来的时候,它一连打了九个喷嚏。琼斯太太赶紧用毛巾把莫格擦干,然后又给它为了点儿掺着酵母的牛奶,让莫格在火炉边坐着,自己带着雨伞买东西去了。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翻开书本94页,认真读课文4~5自然段,然后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

二、童趣品文,体验童话。

(一)教学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

2、说一说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3、出示“酵母把莫格发起来了??”指名读。

4、莫格怎么会越胀越大?

5、酵母把莫格究竟发成了什么模样呢?

指名读句子,读出莫格的变化。边读句子边比划。

起初,它大得像一只绵羊。

接着,它大得像一头驴子。

后来,它大得像一匹拉车的马。

再后来,它大得像一头大河马。

最后,它把琼斯太太厨房的墙壁给撑裂了。

6、莫格怎么会把那么结实的墙壁给撑裂呢?

7、观看莫格的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莫格的变化?请看大屏幕。

8、看到这种情景,你想说什么?

9、莫格的变化真是太有趣了!像变魔术似的,一点一点地变大,那怎么把这变化过程读出来呢?先自己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10、指名读以上一段话,读出莫格的变化过程。师评价:莫格的身体胀得越来越大了。板书:越来越大 多有趣的变化呀!可我就是不大明白莫格变化的顺序,什么“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你们能帮我把它变大的顺序说一说吗? 指名说变化的顺序。

11、有了“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莫格的变化。 让我们把这些词一起读一读。 你们也能用“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说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吗?

12、小结:莫格喝了掺着酵母的牛奶,趴在火炉边睡着了,身体悄悄地像面包似的发起来了,真是有趣极了!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个有趣的过程吧!

13、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第五自然段。

1、你们还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有趣呢?

2、指名说。

(1)只见整座房子膨胀起来,歪七扭八的。看图理解“歪七扭八”。 “房子歪七扭八”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2)厨房里伸出粗大的猫胡子,大门里伸出大尾巴,爪子和耳朵分别从卧室的两扇窗户中伸了出来。

平时像头发丝般的猫胡子,现在有多粗?比划比划。

大门里伸出的猫尾巴有多粗?

那爪子和耳朵有多大呢?

难怪现在连房子也被它给撑裂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个莫格的变化也太不可思议了!让我惊讶不已!

(3)琼斯太太回到家,不禁大叫起来:“天啦,我的房子怎么了?”

当琼斯太太买东西回来,看到这个情景,会是什么表情?指名读上面的句子。 琼斯太太的惊叫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莫格。莫格伸了个懒腰,多舒服呀!舒服的莫格可没想到,这个懒腰让整座房子都塌了。

3、齐读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莫格的神奇变化。

4、小结:真有趣!酵母让莫格神奇的变化,让琼斯太太的房子都装不下了。

(三)教学第六自然段。

1、这镇上的人们看到这幅情景,会怎么想?怎么说?

2、指名读句子。 镇上的人看到这情景都非常震惊,担心它会没完没了地长,最后把整座小镇给撑破。

3、人们有了这种想法,(师生合作)于是,可怜的莫格被赶出了城门。

4、如果莫格就这样没完没了地长,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尽情想象,自由表达,教师肯定。

5、会不会像你们说的那样,明天我们一起走进《面包房里的猫》(二)。

6、现在,有谁来给我们讲今天学的这个故事。看谁能把莫格神奇的变化讲给我们听一听?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伞”、“歪”指名学生读。

2、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伞”?

3、谁有好方法记住“歪”。

4、指导写“伞”

5、学生自己描红。

四、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面包房里的猫》(一),感受到了淘气的莫格因为喝了掺有酵母的牛奶,在火炉边睡觉时被发起来了。变化真是神奇,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217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