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原因大全>

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的原因

时间: 欧东艳656 分享

  鱼类(Fish),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部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杂交 的后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以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大马哈鱼等。

  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的原因

  鱼类是生存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以鳃呼吸,用鳍游泳。青蛙的幼体称为蝌蚪,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后则在陆上用肺呼吸,属于水陆两栖动物〕经研究发现,色类和两栖类动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科学工作者在对从地层下挖掘出来的各种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占代一种总鳍鱼头骨的膜成骨,与两栖动物头骨的膜成骨十分相似,两者的循环系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总鳍鱼的胸鳍和腹鳍,基部肉质十分厚实、鳍内骨骼的排列和古两栖动物的肢骨也很接近,而且古总鳍鱼已具有内鼻孔,可以利用肺进行呼吸。那么,鱼类是怎样进化到两栖类的呢?

  大约4亿年以前的泥盆纪时期,在自然界的淡水湖泊、沼泽地里生活着一种数量繁多的总鳍鱼。这种鱼,体长1米多,呈纺锤形,在水中游动迅速,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到泥盆纪末期,地球上开始出现高大的木贼、石松和乔木形的藏类等真正的陆生植物。又过了几千万年,到了石炭纪地质期,因为当时陆地上气候温暖潮湿,这些陆生植物相应得到很大发展,种类繁多,生长茂盛。大量植物的枯叶凋落到河中,再加上有些沿岸或水中生长的树木,根部也在水中腐烂,结果使水质遭到败坏,水中氧气逐渐减少。生活在河水中的鱼类,部分由于水中氧气的不足而死亡,但也有些总鳍鱼,却利用胸鳍和腹鳍,将身体支撑起来,或攀附在水中的腐叶上,或爬上河边树根上以吸取空气中的氧气。一方面因为水质的进一步恶化,使鱼类对大气的依赖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因气候发生季节性的变化,使一些生活在浅水中的总鳍鱼,在旱季时不得不用胸鳍和腹鳍支持着身体,从一个干涸的河床爬到另一处有水的河中。这样,使其基部肉质变得十分发达,鳍内骨骼也慢慢起了变化,而变为与陆生动物五指型附肢相类似的排列型式。于是就逐渐演变成古两栖动物,成为陆上四足动物的祖先。

  1938年12月,在非洲南部东海岸附近,人类首次捕获了一条活的总鳍鱼,并命名为“拉蒂迈鱼”,现通常称作“矛尾鱼”。这一轰动性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古两栖动物是由古总鳍鱼演变而成理论的正确,同时也打破了旧有的关于总鳍鱼类自70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说法。自1938-1975年间,人们在科摩罗群岛一带,捕获了80多条现代总鳍鱼。它们大约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洋中,体长1.28-1.80米之间,体重30-80公斤。

227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