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爱情文章 >

元宵节,中国的情人节

时间: 若木623 分享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含义,春节是“迎新”,中秋是“团圆”、清明是“怀念”,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定情”。只是这么多年来,节日的本身意义已经被人们遗忘的差不多了,就只有应时当令的节日食物被坚定的继承下来,好像过节除了吃就没什么了。

  就算吃,元宵节这天也不一定就要吃元宵。“元宵”的本意并不是食物,而是特指正月十五晚上这个时候,是个时间名词。“元”就是“上元”,是新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宵”就是夜晚。

  这个晚上到底吃什么,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风俗。南北朝时期,过元宵节要吃拌了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这个习俗在《红楼梦》里能找到出处。第五十七回荣府过元宵节的时候,大伙一起守夜。贾母说:“夜长,不觉得有些饿了。”凤姐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红楼梦》对饮食的描写非常讲究,并且对每个人喜好什么口味都有交代。贾母年老,最喜欢甜烂之物,吃个螃蟹馅饺子都皱眉,说“油腻腻”,大晚上的预备鸭子肉粥,可见是为了“应时当令”。除了这个,荣府还预备了“枣儿熬的粳米粥”,这是“预备太太们吃斋的”。在唐代,元宵节人们还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宋代开始有了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这个“圆”和上元的“元”同音,喜欢讨口彩的中国人自此就开始吃“圆子”了。这就是“元宵”的雏形。后来,这种“圆子”经过南北方人民的各自改造,又演变成了今天的“元宵”和“汤圆”。

  每年到元宵节的时候,古人在家里吃元宵只是节日活动的一个极小部分,重要的是出家门,出家门是为了“观灯”,更是为了“观人”。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这首元词描述了元宵节当晚的景致。一边是“灯火辉煌”,一边是“情恨难长”。为什么“难长”?因为一年里只有在这几天少女们可以相约出门,在观灯的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错过了,搞不定,那这一年都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的寻找。“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是欧阳修的失落。

  元宵节在古代民间承载了“传情”的任务,有“定情”、有“别情”,有“一见钟情”,还有“偷情”。《金瓶梅》里的西门庆选了这天晚上偷会李瓶儿;《水浒传》里的宋徽宗也拣这天去会李师师。从这点来说,元宵节比七夕——这个让两地分居的夫妻相聚的日子更适合做中国的“情人节”。这个节日的法定时间也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延长。汉朝的时候,元宵节只有一天。唐朝,假期被定为三天,到了宋朝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走到金平府正赶上正月十三,还不到正日子,可是晚上就已经开始点灯了,名曰:试灯。唐僧被邀请多住了两天,天天晚上出去看灯,到了正月十五,终于被三个犀牛精捉去了。四值功曹说,那是因为唐僧“宽了佛性,在此贪欢”造成的。“双双美女贪欢,对对游人戏彩。看不尽的花容玉貌,佳景无穷。”(《西游记·金平府元夜观灯》)一个取经的苦行僧,看了这么多不该看的,那还不受惩罚?明是观灯,实是看人。在描写元宵节的古典诗词里,无一例外地都写“情”。“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这是清朝诗人董舜民写的大家小姐与“檀郎”的情。明朝文人阮大铖写的《春灯谜》描写了韦节度之女影娘与美少年宇文彦在灯会上一见钟情、继而定情。赵树理的小说《登记》写新中国的自由恋爱,也要把艾艾和小晚的情事写在正月十五看花灯的晚上。

5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