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人生感悟文章 > 关于读书的文章:唯有你,才能让我如此充实

关于读书的文章:唯有你,才能让我如此充实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关于读书的文章:唯有你,才能让我如此充实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我的阅读史可以追溯到还不识字的时候。那时哥哥姐姐们都上学了,每天晚上他们在灯下读书写作业,我也跟着他们一起,拿着他们的书像模像样的看着,字虽看不懂,看看插图也是很高兴的。看着看着,单纯看图满足不了我对“知识”的“渴求”。有时就拿着课本指着插图要哥姐们给我讲故事,哥姐们被我缠着,只好耐着性子给我讲内容。所以等到我上学时,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内容我基本上都知道了,只须学习拼音认字即可,学习比其他同学轻松许多也好许多。

  认字以后,凡是带字的纸张图片我都不会放过,特别是买鱼时包鱼的报纸、书页,字较多,我更加珍惜,藏着读了一遍又一遍。报纸、书页带着鱼腥味,有时小猫也会过来闻闻,围在我身边喵喵叫着不舍离去。与小猫阅争抢阅读一张报纸的体验,至今还觉得好玩。

  上的年级高了,认的字多了,阅读的需求也大了。可是家里头没有“闲书”可供阅读,看到别人手中有“闲书”时特别羡慕,就借,大部分时候是借不到的,只能在他们看书时跟在旁边一起看,人家随时可以收书走人,我也只能讪讪离去。后来,我偶然间找到一个隐蔽的阅读源头,可把我高兴坏了。

  那时我堂叔正在上高中,周末回家时往往会带几本“闲书”回来,什么《故事会》啦,《小说连载》之类的。有一次我从他们家窗户望进去,恰好看到一本《故事书》放在床上,柜子上也有很多本,就跑去跟他借,可是他也不借我。怎么办呢?趁他们全家都出门干活时,我拿着两根根长长的竹竿从窗户把书夹出来,拿回家看完再还回去。为避免被发现,我一次只拿一本,堂叔竟然真的都不知道,这样的阅读持续到小学毕业。后来读到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时,想起这段经历,不禁莞尔。

  上中学了,最高兴的是校门口有一家出租书店。书店不大,但于我已是天堂。每次租一本书,押金一块,租金每周两毛,我于是每周都去租书看。书店里的书种类也不多,只有武侠类和言情类。武侠类的主要是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言情类的主要是琼瑶和岑凯伦的作品。后来跟老板混熟了,押金也免了,每次想租几本就能租几本。

  初一上学期结束,书店里的书已被我扫荡精光,下学期再重复看了一遍,又没书可看了。我央求老板去进新书,老板开玩笑说,他就指望那些书养家糊口,要是学校里每个人都像我这样看书,他早就关门大吉了。阅读填补了我的课余时间,当同学们嚷嚷着无聊时,我却从未有此感觉,反而还觉得特别充实快乐。看了那么多武侠言情小说,与同学们聊天时也特别有谈资。

  我经常把我看过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什么《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都能如数家珍,什么《几度夕阳红》、《梅花烙.》《月满西楼》、《还珠格格》、《青青河边草》……也能信口“拈”来,不知觉间竟然收获了同学们的佩服,他们送我个外号“故事家”,我笑而纳之,还特别有成就感,仿佛真的是“故事家”一样。初二了,我还是天天到书店去,期待着新书出现,结果大失所望。那时恰好有一同学的表哥考上了一所大学,经常会寄一些杂志书本给她,她也经常会把书借给我。

  通过这位同学,我知道了《读者》,被里面的美文深深吸引;我还知道了三毛,席慕蓉,张晓风等作家,她们的散文诗歌我百读不厌,借此也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心志。读小学时完全不知道理想为何物,读了这些作家的书后,我竟然萌生了“想成为她们那样的人”的想法!只是那个想法到现在还只是想法而已,后来杨绛先生告诉我,“你的问题是,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但书却越读越喜欢,越读越快乐。书,给我带来极大的心灵愉悦。

  高中,在县重点中学读。在县城获得书的途径就多了,我一有空就往新华书店跑,省吃俭用全部拿来买书。四大古典名著成为我寄宿生活中睡前必读之书,世界名著也渐进我眼中。《复活》、《简爱》、《雾都孤儿》、《双城记》、《老人与海》……被我收在囊中。在高中繁重的学习生活里,这些书,缓解了我的疲劳,让我的心获得休憩的场所。当别人抱怨着学习的劳累时,我的内心竟然是平静快乐的。高三报志愿,因为听说中文系的主要任务就是阅读,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在大学读书的日子里,我每天与书为伴,是图书馆的常客之一。刚开始读的基本上都是本专业的书,学到哪个作家就读哪个作家的系列作品。鲁迅、巴金、茅盾、老舍、叶圣陶、冰心、丁玲、萧军、萧红、张爱玲、沈从文、林语堂、钱钟书……他们的文章,都读,虽然只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为“坐拥”图书馆,阅读极方便,我阅读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不再限于文学类。文史哲、自然科学等都读,越读越觉得人类的伟大与个人的渺小,心也沉静了很多。大学时光,因为有书的陪伴,每天过得充实而快乐。

  工作后,仍是天天阅读,除了喜欢的文史类,也读教学专业类书籍。《语文教学通讯》是我最喜爱的教学专业类杂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余映潮的《致语文教师》、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系列,不断给我的教学教育成长提供营养。后来有了孩子,还读家教类书籍,“知心姐姐”卢勤、好妈妈尹建莉,好爸爸周弘是我较喜欢的家庭教育家,美国作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龙应台的“人生三书”、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等,给我教育孩子带来极大的帮助。

  现在,我更喜欢读的是生活哲思类散文,杨绛、周国平、季羡林、汪曾祺、毕淑敏、林清玄等的散文成为我的案头书;蒋勋的美学系列书,也让我爱不释手。张德芬的灵性成长系列,好像能打通人的任督二脉,读完内化,心灵透亮。周国平老师说:“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如此看来,我读的都是好书。

  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就像吃饭穿衣刷牙洗脸那样自然。但如果哪天没读书,就会觉得缺少了什么。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也。”我读了这么久的书,言语依然无味,面目还是“可憎”,但是从书中,我不断获得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也更加理解生活,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易,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读书让我收获了很多。

  伊萨克·巴罗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我深以为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一座宝藏,让你探索不完。书,能不断充实你的灵魂。

  【本文作者:钟锦惠(微信公众号:简单的蜗牛)】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15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