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亲情文章 > 关于中秋节思乡的文章

关于中秋节思乡的文章

时间: 晏付1011 分享

关于中秋节思乡的文章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游子思乡,中秋节,看着故乡的方向,很多人心中唯有浓浓的思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中秋节思乡的文章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关于中秋节思乡的文章篇1:中秋节思乡

  时间犹如湍急的河水,匆匆流逝,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中秋节吃月饼、代表一家团聚。中秋节又是怎样由来的呢?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xxx年的中秋节和以往的中秋节过得不一样,在中秋节那天,我早早起床,和爸爸出去买了月饼和一些水果,一起乘车去奶奶家问候。去到奶奶家,“哇!”这么多月饼。我们在奶奶家吃过晚饭,便乘车回家。不知道今天怎么运气这么不好,回家时,选上了一辆“老爷车”。回到家,我们把月饼和一些水果、桌子抬上天台,再买了几个灯笼,准备上天台赏月。但是,天公不作美,碰巧下起了小雨,我们便转移到家里的阳台,一边欣赏着圆月,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喝着浓浓绿茶。那种滋味是世上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中秋节是那样的诱人,那样的快乐。中秋节代表着一家团聚,今年的中秋节真快乐啊

  关于中秋节思乡的文章篇2:中秋思乡

  又快到中秋节了,这个中国最传统、最浪漫、最伤感的节日,这个我最害怕的节日。

  自从90年离家之后,我再没有回家和父母过上一个中秋节:先是上大学,然后是在外地工作。当商场里摆满各式各样的月饼,挂满宣传的调幅时,我承认我感到心酸,我羡慕甚至是嫉妒那些和父母居住在同一个城市的人。我想象他们在中秋节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是精致的月饼。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头发泛白的父母用慈祥的心满意足的目光挨个儿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也许家里已经添了小孩,在二老的身边调皮捣蛋。而同样的月光下,自己的父母孤单的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安静的吃完饭,在沙发上坐下来,茶几上摆着一小碟月饼,两个人却没有要吃的意思。我想象母亲的眼里一定有泪水在滚动,她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电视上,耳朵却在全神贯注的等待电话铃响起,那是在等我的电话。我每次都会在他们吃完饭后把电话打过去,当母亲略带沙哑的温柔的喂声传进我的耳朵时,我之前忍住的眼泪必定会滑下来,而我的声音夸张的嘹亮的甚至好像带着笑声的掩饰着我的心酸,我假装没心没肺的问好,满不在乎的说怎么又是中秋节了,月饼一点都不好吃,向他们说起工作中好笑的事情,自己最近的活动,母亲在那边听着,不怎么出声,我想她一定是在哽咽,我滔滔不绝的说着,知道母亲的情绪稳定下来,她总是问起我的身体,睡眠,有没有坚持运动。我尽量的把电话打得很长,值得那边父亲对母亲说可以啦,省点电话费吧。母亲会把电话递给父亲,父亲总是有点矜持的叮嘱我注意身体,好好工作,不要牵挂他们,然后和我说再见。而挂下电话的我终于会抑止不住,大声的哭出来,深深的感到内疚和孤单,即使是酒吧里激烈的摇滚乐也不能驱走我的心酸。

  在这个城市里有着太多和我一样的人,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父母,在这个诗意的节日里体会孤独。那些可以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的人,请珍惜你们的幸福吧,皎洁的月光下,但愿你们欢快的笑声也给我们带来一些祝福,明年的中秋节不再是流泪的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思乡的文章篇3:游子思乡梦当年

  “你是哪里人?”平时有人问我时,我总是自豪地说:“湖南平江人,彭德怀起义的地方。”“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离开家乡56年了,我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家乡,虽然在2002年初夏曾回过一次老家,但到现在又整整10年了。今年身体欠佳,从南京转到武汉疗养,这期间更加剧了我的思乡情,几回回梦里回老家,几回回思乡梦当年。

  1954年家父病逝,母亲带着我们兄妹6人往武汉投亲,1956年全家搬到武汉,从此离开家乡。

  多少年来,我们全家都有一个回故乡看看的夙愿,特别是母亲的思乡之情逐年加深。但由于大家各有各的工作,总是凑不到一个大家都有时间的机会。直到2002年10月,我们东南西北中五兄妹才终于聚集武汉,凑到一起,陪老母亲一同回故乡。

  在家乡的日子,发现家乡的变化太大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家乡的电视事业和文化教育发展的速度很快。

  平江有线电视通达乡镇。我到澄潭乡下去扫墓,在山沟沟的古宅里亲眼看到过去连收音机都没见过的老人,惬意地坐在18寸彩色电视机前看花鼓戏。余坪乡的姨母家在深山坳里,虽没有通有线,但在宅后的山上支了一个“锅”,也能从电视上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城关镇的居民电视节目更是丰富,不仅可以看到平江电视台自办节目,而且还能收到全国30多个频道。平江本地新闻,更是当地居民每天必看的节目。

  离开平江的前夕,我到母校平江二中访问,见到了阔别46年的李烈忠老师,1956年我离开二中时,他只有20多岁,是县团委书记。眼前见到的李老师已是70高龄的老人了。师生见面分外激动,李老师和现任总务主任陈老师握住我的手一定要我在学校食堂进餐,并陪我参观校史陈列馆。那天是星期六,但校园里仍然有1000多名学子在上课,而且有两个艺术类班级的学生。想到自己的艺术生涯就是从母校起步的,平时没机会回报母校,于是便把我带来的两套自己的获奖作品《第九个售货亭》、《裤裆巷风流记》录像带赠给母校,并主动提出为学生们讲一堂艺术课,陈主任立即安排。为了不打乱学校的教学计划,我利用午休时间为1000多名学生讲了一堂题为《成功之本:勤观察、多积累》大课。我惊奇地发现母校有了很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每个教室都有一台大屏幕电视机,校园电视台机房里有各种播放机、摄录机。我坐在演播室内,讲着我小时候是怎样受到父亲的启发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讲到怎样成为一名艺术家,讲了一些影视艺术基本知识,讲得我心潮澎湃。

  当我走出演播室时,几百名学生举着笔和日记本要我签名留念。我面对着这一大群孩子天真纯洁的神态,顿时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感到自己也回到了中学时代。我不停地为学生们签名,望着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真想把自己的全部积累都奉献给他们,奉献给家乡的未来。

  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据乡亲们反映,现在的平江比起十年前又有了新的变化,家乡发展得更快了。我正在期盼着,等我身体好一点的时候,再回平江看一看,品一品平江的霉豆腐、酱干子、火焙鱼……

  (作者系国家一级导演、著名电影电视艺术家)

关于中秋节思乡的文章相关文章:

1.中秋思乡伤感随笔

2.中秋思乡的朗诵稿

3.2016年中秋思乡思亲随笔

4.关于节日思乡的文章

5.中秋思乡的诗句

6.写中秋的文章

7.中秋情思的散文

2796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