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散文欣赏 > 优美散文 > 茶道优美散文_关于茶道的散文(2)

茶道优美散文_关于茶道的散文(2)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茶道优美散文_关于茶道的散文

  关于茶道的散文4:茶道易抒 人道难语

  作者:夏雨亭

  道亦有道,道为方向,方法,方式。聚:气,色,味,心,神,禅,悟,觉为一体。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难语。------题记

  茶,乃自然植物,集天地灵气,待拔嫩牙绿,后精工制作,取泉眼清澈沸腾,绿珠藏紫砂,待到倾情注,调戏绿浮尘,暗香鸣腹鼓。春秋茶绿香满魂,入口品茗品世事。悠乐轻奏,和茶闲情,闭目醉闻醒心神。茶道,人道。清者自清,浊自沉香。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茶马古道红尘滚,人道沧桑几度春?品茗醉心何需酒,茶香墨香魂里香。管它个烦忧缠绕,理它个心事落寞,茶道千里陪人道,自我逍遥在世道。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谛,迎风,听雪,雾茶,轻音,文瘾,苦煞,难奈,提笔,潦草。

  茶饮入心,自然之中物与物的结缘,总是有始有终,茶与我们结缘,茶为真正健康文明的饮料。茶的自然科学性表明:茶是理想饮料,茶有助于养性静心,在健康方面有如中医般的功效和调理机能。“茶道亦人道,茶品亦人品”,茶与人的自然天性相联系,也即人性中近于“道”的本质。换了一种角度分析,当人为诸如人性本善或本恶争吵不休,茶性及与此相伴的意境却给人以启示:喝茶时人们所体现的最初一面却是最为自然与本真。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怡心情。如有人称举杯饮茶之“举”,理解为一种期待,颇为形象。“茶之为物,能引导人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导,让人们从茶的感觉中放松心灵,让人更睿智地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或感受“心源,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因此,茶的意境,乃禅茶悟道。

  好茶配好水,但最终不可或缺的,还是品茶人的好心境。心中无碍,独恋佳茗,慢斟细饮,犹如清冽的溪水流过山间,风清云淡,世象清明之中,犹若,莲于水,朵朵绽放有声。至此,茶道与人道,殊途同归。茶禅一味,源远流长,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颇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茶道序:茶具候用,恭请上坐,焚香静气,活煮甘泉,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孟臣沐淋,高山流水,绿凤入宫,百丈飞瀑,春风拂面,玉液移壶,分盛甘露,凤凰点头,内外养身,游山玩水,自有公道,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若琛听泉,乾坤倒转,翻江倒海,敬奉香茗,空谷幽兰,三龙护鼎,鉴赏汤色,初品奇茗,二探兰芷,再品甘露,三斟石乳,领略茶韵,自斟漫饮,敬奉茶点,游龙戏水,尽杯谢茶。茶道,贵在心境,重在怡情,品出心情,品出味道,其意源远,其味流长,岂是潦草泼墨茶语而了得?只愿,一品绿茗去浮尘,一居方寸茶水香,任淡淡清香,氤氲于面前、心间,整个人,也算暂时超凡脱俗,怡情陶冶一番。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茶,是智慧的,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志,派意念与大地来往,净身于日月之下,吸天地精华,便有了一股灵气,使得枝叶有耀眼之绿,它将自己独置于天地,享受风雨的洗礼,寻得内心的宁静,这,就是茶的自我世界,亦是忘我境界。茶道里的泡茶,大部分茶叶都讲究沸水冲泡,如果水温不够,不能够充分把茶的有效成份与香气释放出来,茶叶在沸水不断的冲击碰撞中几浮几沉,这时才可以冲出一杯香气浓郁的好茶。冲茶品人生,何其相似,只有经历过各种波折与历练,经历过生活与工作的浮沉,才会明白人生的意义,才知道人生真正的味道。人生就是一生的修行,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中华茶道的理想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结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于修行,环境亦好,礼法亦好,茶艺亦好,都是为着一个目的:为修行而设,服务于修行。修行是为了每个参加者自身素质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所以,茶道最高境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人文茶道“七艺一心”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品茶的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是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茶道是表现茶赋予人的一种生活意境或方法,也是指明人们在品茶过程中懂得的道理或理由。茶道文化是以吃茶或饮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崔候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茶本慧根,乃天界与凡尘的产物,让世人恋茶,一口清茶,从唇瓣到喉间,似一股清雅之气流入,洗涤蒙尘心灵,身心突变澄澈,似是在菩提下醒悟,让人悄然间精神抖擞,沉着静心,勇气向前,飞得更高更远。如是,与茶相伴,终能洗去莽气与怨气,将混沌散去,在喧哗嘈杂中安之若素,在磨砺困苦下处之泰然,无惧无忧,物我两忘,在浊气中舒展身躯,用澄澈之心寻得智慧。茶道有道,大智境界,让平凡的绿如此清雅,让细嫩的叶如此撩人,让茶心溶于性情,放眼阔观世界,意蕴迷漫中悟伴茶道同行,让心魂开出智慧之花。

  茶道规里观人道:“和、敬、清、寂、俭、真、静、洁”。人道,是尊严,道德,善知。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与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它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有着艺术与品味的境界。人道,是一种精神,具有相对的崇高性,是对观念与意义的认知与辨别。人道,重在以人为本,以人类自身功能有益的,及其在这个意识的作为支配下,形成一种以高度文明为基础,以人类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这样的普世观。

  茶道禅心悟人道,墨研词语韵天然,闲茶逸书醉飘香,静心怡情在雨亭。诗酒禅茶,酒如诗,意浓味烈,茶性却是禅心雅意,茶未入世之前,生于空山幽谷,历尽风吹雨沐,吸纳天地精华,待修得气定神闲,而后虽遭火焙水注,通体弥漫的依然是超然向外的气韵。一个人,若能有茶的这般修为,也该算是真正地化茶道为人道了。茶道易抒,人道难语,广度与深度,也许,茶道与人道是思想与潮流的融合,是人对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与结合。茶道,品的是一种心情;人道,守的是一种真善美。今生,愿煮清茶一杯,放逐心情,品味悠然,尝酸甜苦辣,观浮世百态,笑对人生浮沉,随遇而安好心情,至此可以无悔!

  关于茶道的散文5:论中国茶道历史

  文/不羁的风

  世间万味一瓯中,慢品细啜趣无穷。

  ——题记

  中国茶道是一本厚重的书,翻开这部书,每一个字符都跳跃着华夏子孙无尽的智慧结晶,每一个章节都凝聚了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国饮茶也是一条蜿蜒的大道,数千年来在中原大地上无限延伸,深入角角落落,它承载着龙的传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重拾历史的余香,一起回顾茶道在中国这个文化大国的起源和发展......

  说到中国茶道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农业始祖神农氏,尝百草时无意中发现了茶的解毒价值,当时医疗条件根本等于无,所以茶的解毒功用就被原始人广泛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救治了无数人的性命,那时的人们把茶当成仙草,认为是上天的恩赐;后来人们又把茶进一步发展成食物,成为佐餐的佳肴,将茶煮成羹饮或食用,既可以充饥也可以解渴,可谓一物多用;于是,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就慢慢的建立起来,开始其漫长的辉煌之路。

  原始人虽对茶叶多方应用,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六朝以来,饮茶之风开始在南方逐渐兴起,但茶道真正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起源于唐朝的茶圣陆羽,他撰著的《茶经》第一次全面总结了唐朝之前的人们对于茶叶的诸方面的经验,陆羽在《茶经》中大力提倡饮茶,致使唐代饮茶蔚然成风,正如《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兴。”唐代对茶的饮用方法主要是“煎茶”和“点茶”还有“煮茶”等等,所谓煎茶包括烧水和煮茶两个步骤,先把水放在“鍑”中烧沸,再把选好的作料茶叶按水温分不同时期依次放进沸水中煮煎,水的选择,以山水为上品,江河之水次之,井水最差。唐朝另一种盛行的饮茶法是煮茶法,所谓煮茶就是把葱、姜、枣、桔皮、薄荷等物与茶放一起充分煮沸。至于点茶法未考证到具体的方法,这里表过不说;唐人饮茶还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饮茶之道在唐朝已经发展出系统复杂的程序,要想饮一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耗时耗资可谓不菲!

  宋代茶道沿袭于唐人,著名的宋人点茶法也只是在技巧上进行些改进,并无大的创新,亦是以团、饼茶为主,碾碎,煮饮之。宋代饮茶之风炽盛,犹胜于唐朝,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亦称“茗战”。在宋代,茶农们为了评比新出产的茶叶优劣而进行各式各样斗茶活动,这种活动慢慢传播开来,致使饮茶在下层百姓中也流行起来,不似唐代饮茶仅限于士大夫,这是宋代对茶道的一大贡献。

  历史是延续的,元朝中原大地为外族所窃据,但并未影响到茶道的发展,这个时期虽短,但也促使中国茶道的饮茶法进一步走向成熟,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对汉人的茶道有了更深的了解,饮茶的习惯首先被蒙古上层统治者所接受喜爱,并在朝廷设立专门机构掌管宫廷茶叶的供应,茶道在元朝上层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元朝除了继续生产使用唐宋盛行的饼茶,散茶也渐渐在茶叶消费中占有一席之地,当时饼茶主要在宫廷和贵族之间盛行,散茶的市场却主要在民间,可能与茶的价格有一定的关系,如今已不可考了;元代的饮茶法主要还是沿袭唐宋的煎点法,并无大的创新。

  中国的茶道在经历了唐宋的鼎盛时期之后,又经过元代的长足发展,到了明朝迎来了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在明代随着茶叶加工的简化,饮茶的方式也走向简单化,宋元时期的“全民斗茶”之风已衰退,耗资不菲的饼茶慢慢被散茶所取代,而风靡了唐宋的煎点茶法也变成简单的用沸水冲泡的溣茶法,所谓“溣”就是“浸”、“渍”的意思,也就是简单用沸水冲泡,只注重茶的香醇,而忽视饮茶的器皿和程序;明朝最早倡导从简饮茶方式的是明宁王朱权,他在著作《茶谱》提到:“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朱权这种清雅自然的饮茶风格与他崇尚“自然之性”有关,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明朝特有的溣茶法。

  至于饮茶发展到清朝,也是大为盛行,无论上层统治阶级还是普通老百姓皆以饮茶为尚,清朝主要是沿袭明朝的溣茶法,并有所推广,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更把饮茶文化发展成一种送客之道,端茶送客就是盛行于清朝,当主人觉得和客人可以结束交谈,就会端起茶杯暗示送客,客人也会心领神会主动提出告辞,清朝这种端茶送客的习惯为中国茶文化赋予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涵义。

  饮茶之道发展到现代可谓遍地开花,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没有不会也几乎没有不饮的,现代的饮茶法更为简化,就是把茶叶放在杯中,用沸水冲泡而已,再没有唐宋饮茶的繁文缛节,也没有清朝的端茶送客的特殊意义,仅仅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消遣和爱好,偷得浮生半日闲,泡一杯清茶,持半部残卷,悠闲自在,不亦乐乎!

  余平生亦爱饮茶,淡握一杯香茗,嗅着清茶袅袅,闲看花开花落、云舒云展,追思人生,以消永昼,个中享受,实不足为外人道也!茶中更有丝丝禅意,茶禅一体、不假外求,即可享受美味亦可领悟人生,能不爱乎?走,喝茶去!

  茶道优美散文6

  和朋友闲来无事,一边喝茶,一边聊起茶道来。

  茶道一词来自日本,就象剑道花道柔道一样,说是修身养性之道不如说是这些事情的操作方法来的更通俗一点,因为日本人做事总是那么刻板,那么认真,那么不假思索照搬前人的操作全过程,因此,时日久远之后早已经想不起那些动作的为什么而只强记着今天我们看来有点莫名其妙的多余动作了,也就是他们的形式。如果保留这样的形式有一定美感的话,但至少不是喝茶的最便捷的方式了,至少在当代的社会里。假如茶的精神也还有一点俭约的话,这形式本身就大背其道了。

  因为日本人本来就是这样的一类人,因此,这套茶道倒是再适合他们的习惯不过了。

  但是,在当代的中国,忽然也有了茶道,或是称为茶艺表演的东西来,让人觉得莫测高深,为此,我查了一些古籍,即使在《茶经》这样的典籍里也没有看到有关的片言只语,最后来的那些文字,最多也只谈到斗茶之类,没有说到演茶。

  据说现在的茶艺还有流派云云,比如潮汕茶道、闽南茶道、武夷茶道、四川茶道,还有等等茶道。更恶俗的是那些茶艺表演的名称,什么观音入浴,什么韩信点兵,一派胡言,且不说观音入浴本就不该让凡人来观赏的,单就韩信点兵,那是多多亦善,怎就是那么小的钟子一滴一滴的流呢?当然,他们先是说的附会,于是,也自然见出我的批驳的浅显了。我的意思是说,这茶嘛,有好茶,有好水,有好心情,不要那么多花花枝枝,拿来便观,便闻,便品,就行了。还喝再倒,不喝便闲聊,这便是茶的本来面目呀。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那些画着古人的国画,那些古人常常就在松下水边,两三人,或坐或卧,边上常有一个童子,也绝不是妙龄女子。那时一定天气不错,应该是夏秋之际,边上那个童子是提水煮茶的,不是做茶艺表演的,假如这个童子忽然的表演起所谓的茶艺来,他们一定会捧腹大笑的,等不及的抑或性子急的,一定会狂呼大叫的。

  再则,即使那些较一般人要酸臭的多的文人墨客,也不会无聊到喝茶看茶艺表演的地步,最多也只是边喝茶边看那些美女们的曼妙轻舞或听一些弹唱罢了,那所谓的茶艺表演有什么好看呢?不过尔尔,他们说。

  何况那些四川的茶功夫,那是和谋杀人一样的在你的边上转悠着,一不注意他便作出很古怪的动作,远远的将那水柱射到你的茶碗里,让你惊吓而忘了刚才和朋友的谈话。怪哉,哀哉。

  玩这些伎俩的据说都是一些茶商,为了说明他们的经营是为了文化而不是为了钱便作出这种种的花样来,其实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大家都知道你已经忘记了传统,那就忘记了传统,大家都知道你已经没有了文化,那就没有了文化,大家都知道你的挣钱是为了养家糊口,那就养家糊口,这又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谁让我们隔了几十年才想起这些劳什子呢?何不如把心放下来,就象喝茶一样,轻轻松松的泡来,平平静静的喝了,便罢。

  我最讨厌现在那些做文字的,以为日本有什么茶道,中国也应该有茶道,不但有茶道,还是茶道的发祥地呢,于是,又是忘我,又是贵生,又是返朴,又是无己的,让那些口渴的人不敢喝茶了,仿佛这一喝便喝成文化人,便喝成高僧似的,其实大谬。心不静的人即使喝茶了无非多跑几次厕所而已,不会变得清心的。心静的人又何在乎喝茶喝水呢?自然就更不在乎怎么喝了。况且,忘我,贵生,返朴,无己等等,放在吃饭、为什么就不行呢?一定要喝茶了才足以体现吗?非也。

  那天,安溪的朋友拿了几泡老制法的铁观音来,今天和朋友喝了,朋友说,这个好呀,这个有茶味。

  确实好,我说,且不说好看不好看,茶不是拿来看的,只这香气,只这茶色的美,只这入口的厚实,只这回甘的奇速,只这韵味的长久,确实好茶。

  好茶是不用表演的,且喝了再说。

  知道者是不拘于形式的,方便就行。

茶道优美散文_关于茶道的散文相关文章:

1.喝茶感悟的散文3篇

2.品茶的优美散文

3.关于喝茶的散文

4.有关茶叶的优美散文

5.关于品茶的散文

39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