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军人的情深随笔

军人的情深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军人的情深随笔

  建军节快要来了,我们与军人沟通一下感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军人的情深随笔,仅供参考!

  军人的情深随笔篇一

  对于军人,我近乎于疯狂的崇拜与向往。

  我对于军人感情的渴求,对于军人的崇拜却是来自于我的父亲,我的小舅。一个是生我养我爱我二十五年的父亲,另一个是疼我爱我的小舅,父亲的军旅生涯打我记事起他已离开部队,大部分都是从后来父亲的口中或相片中拼凑而起。而小舅的军旅生活打我记事起才刚刚开始,我对于军人这一职业的向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父亲家中五兄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里经济的困难,生活压力的重担,父亲毅然选择了从军。那年正是冬季招兵,父亲去街上赶集,恰好遇见部队的人在市集上设立的一个招兵点,我知道父亲当初选择从军是出于减轻家里负担的目的?事后他却常告诉我这是他这一生做得最英明的一个决定,从体检到最后拿到名额,前后不过半小时而已,而我父亲也就在这半小时中开始了他今后三年的军旅生涯,开始了他人生中最精彩也最是难忘的一段生活。

  家中父母并不知父亲已选择了从军,这是晚上父亲回去的时候告诉他们的。家人有喜有哀,喜的是家里从此出了一位军人,哀的是以后想看自己的儿子、哥哥、兄弟在当时也就成了一份奢求。这一年,父亲19岁。我佩服父亲,男儿需从军,直到我眼睛近视之前这个想法不曾动摇过。

  小舅的经历与父亲颇为相似,那天也是赶集,高考的失利对他打击不小,赶集的街上看见了部队上设立的招兵点,他毅然选择了从军,与父亲一样,整个体检一次性全过,前后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已,而小舅的军旅生活却是比父亲的更为精彩得多。

  外公外婆知道这个消息还是从别人的口中,赶集的人陆续回家,外婆在家依稀听见有人在对面的马路上喊“竹林湾”(外婆家的房子建在一处山谷处,背后有一大片竹林,而那当时只有他们一大家,“竹林湾”的称呼也就由此而来)做什么?外婆应到。“您儿子当兵了,今天在集上我看见他报了名,体检什么的全过了,过两天通知书就到您们家了,恭喜恭喜。”

  小舅回家的时候,外公在一旁闷着抽烟,一脸严肃。外婆在旁边哭着,她难过,五个子女中对小舅最是喜欢也最是疼爱,如今儿子大了,却是要离开自己,怎不让人难过?外公听不下去,说道:“妇道人家,哭啼什么?他既然选择了当兵就让他去,天天在家闲着也不是回事“。这一年,小舅20岁。后来事实证明,小舅的选择与外公的没有反对是正确的,小舅自上了部队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军校,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到最后离开时的上尉。(注:小舅去世是2006年,当时肩上的肩章是一杠三星,本人不是很清楚军衔等级,此处如有错,请提醒我加以纠正)小舅是空军,也许是平时与电子设备接触太多,06年发现脑癌,发现病情到去世前后就三个月时间。家里一下子就乱了,外公外婆自此一蹶不振,那段时间,外婆整天以泪洗面,我也常发现外公自己一个人躲在家里哭。严重的一次在大街上,我在前,他在后,忽然就听见外公在后面大哭,我也不知道如何劝导外公,两个人倒是哭在了一起。

  “男儿需从军,我们自己要学会敢于担当,严于律自,言出必行,不可太过依赖行事,决定了的事就不可回头,即使自己会后悔。自己要学会独立,生活不必过于挑剔,饭能吃饱就行,衣服能穿便可,这是父亲告诉我的话,受他的影响,也养成了我生活不挑剔,3年前的衣服至今也还在穿的习惯。

  “男儿需从军,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军人梦,军旅生活能锻炼你的毅力,磨练你的心智,培养你的志趣。它教会你懂得人必须得努力,逃避与躲闪是为人所不齿的,懦弱与胆怯是为人所不取的,半途而废与有始无终是为人所不屑的。”这是小舅告诉我的。我自知现在自己也不全能做到,却也始终坚持着。

  父亲与小舅的耳濡目染,在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精神与品质正是我所需要的,我的生活也大部分受到他们的影响,最终我没能从军,这也是我人生中的一件憾事,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军人的热爱与喜欢、崇拜与佩服。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每次看到关于军人的一些所作所为的报道总是会感动得一塌糊涂,也许是在他们的身上我看见了父亲与小舅在部队时的身影,也许是我对未能迈入这一职业的遗憾,我自己也说不清了!他们,始终是我最崇拜的人,始终是我的人生导师,他们所具备的也是我所需要的。

  如今,父亲已快50,人苍老了很多,却始终无法磨灭他身上军人的影子,无法磨灭他身上所具备的军人气质。小舅,离开我也九年有余了,时间的流逝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怀念,那熟悉的身影与音容始终萦绕心头。他的话语,始终一遍又一遍的冲击着我的心灵,我又是难过了!

  “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谨以此文献给那些现在正在部队上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军人们,身处一线的战士们,献给那些曾经身处部队现已离开部队的人们,献给那些忠魂永在的烈士们,愿您们一切安好。

  军人的情深随笔篇二

  从儿时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军人。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海军那洁白的军服就吸引着我,看着那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军人,真是心动。看那陆军那身橄榄绿穿在那些年轻帅气的男儿身上格外精神,就是那内向的人看上去也给人一种阳光灿烂的感觉。

  高中毕业后,到了可以参军的年龄。对军人的身份更加渴望,渴望自己穿上一身橄榄绿。可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里,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是地道的农民子女,是不可能有参军的机会。那时候女兵很少,一个县每年只不过是一两个名额。一定是非农业户口,或军烈属子女,才有资格去征兵。为了我的梦想爸爸也绞尽脑汁,想过一些办法,不知道找过多少熟人,想圆我的军人梦,可最终还是以失望告终。

  那时候感觉军人是人们敬重的职业。那是神圣的职业。是一个无私奉献的职业。我那时候听着《军港之夜》那歌曲就会陶醉在军旅生活中。

  到了二十几岁,自己成为军人的梦想彻底破灭。不知道是对军人的崇拜,还是太爱军人那神圣职责。心里又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军嫂。

  我参加工作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几乎每周都有来说媒的,有教师、有工人、有政府部门的、有企业的,可我都是婉言拒绝了。她们怎么会知道我心中想找的那个人。那时候对于我想找的人真是“货源稀少”。可我就是执意要等那身穿橄榄绿的帅哥出现。一年,两年……等到了27岁还没有出现那个人。父母亲戚都急得四处给我寻找合适的人,那时候身边也传来那些议论声:“心太高了,门槛高,咱当不了她的红娘。”“肯定心里有人了,不然怎么连相亲都不去?”“看她那高门不娶,低门不嫁的,就等当嫁不出的老闺女吧”。

  在那个年代和我同龄的人,孩子真的都会打酱油了。可我却听着那董文华唱的《十五的月亮》想象着自己身为军嫂的美梦。想着歌中唱到的“军功章呀,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父母在我28岁那年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出嫁。迫于无奈,也实在承受不了身边的压力,找了现在老公。

  对军人我很敬佩,看每当有自然灾害发生,第一到现场救援的总是那身穿军装的人,他们不怕牺牲精神真的好感动。在河南那大雪灾难中有多少军人为了抢险救灾,没有回家过年。没有与分居一年的妻子儿女见面,把儿女情长只能埋在心底。汶川的大地震中,有的为了灾区救援推迟了婚礼,有一军人在救灾执行任务,没有透露他就是汶川震中的老家,到了自己家乡没有先去问候家里受灾情况,直至救援结束,才和部队领导说回家看看,自己家在这个乡。难道他不爱家人?不爱父母吗?有一个女兵自己刚生下孩子,刚满一个月,听到汶川地震,知道自己部队去汶川救援,那里需要医护人员。自己把刚刚满月的女儿扔下,直接去了灾区。在灾区有一个婴儿,因母亲在那灾难中死亡,她就给婴儿喂奶,当时感动了多少中国人?真的让我再次想起那歌声里唱的: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里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梦中的她……”他们也有爱,只是为了人民他们牺牲了自己。给人们带来幸福。他(她)们那无私的奉献真的让我们敬佩。

  婚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军人。这是我又一个梦想。可这梦想现在就已经不可能实现了。儿子虽然没有到参军年龄,可那高度的近视镜就把儿子挡在军营外。哎……我一生的梦想,一生的遗憾。这一生只能叹气。好遗憾的一生。

  军人的情深随笔篇三

  小雪小我一岁,初中同学,多年的好友!她老公阿科是一名陆军!

  对于这个军人我不甚了解,但自从这个军人出现在小雪的世界里以后,在我看来她的一切都凌乱无比,直到今天虽然一切算是有些正常了,但两地分居还始终煎熬着他们。

  “哇哦,我们岂不是可以享受双重折扣?”这是小雪的大嗓门发出的惊叫,那年9月中旬,他们半年的一次相会,商量着订婚,憨实的阿科带小雪去附近的商场看看,傻姑娘看到首饰专柜在打折,国庆期间凭借军官证、教师证可以享受很大的折扣,这自然流露的得意洋洋中饱含多少辛酸估计只有她自己知道,她问我要不要买,说完这个双重折扣后立马哽咽,我听得到她的忧伤,却完全不能体会。

  大学三年级小雪认识了在同个城市当兵的阿科,怀着对军人的崇敬小雪忐忑的走进了这个大个子男孩的世界,那时候阿科每个月只有可怜的一点津贴,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他来说想要谈场体面的恋爱何其不易,所以家境还不错的小雪每次都十分主动,主动打电话,主动去看他。虽然不远,但那时候在我们这些同学眼里都觉得小雪太上赶了,也不明白,以小雪的姿色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都是有可能的,但八卦总归是八卦,谁也没太敢浇凉水,小雪也多次碰到我们谈论这个问题,多半是报以自豪甜蜜的微笑。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一年多,美丽的姑娘终于要结束奔波了,却面临更大的问题,阿科还需要继续呆在这个城市,而她却不得不接受父母的命令去北京。阿科没敢挽留,毕竟他目前给不了她经济上的保障,去北京至少能有父母那份踏实的基本保障。

  临行的送别也是非同一般的,赶上那天阿科实在出不去,俩人就隔着部队栅栏简单说了些话,然后小雪一个人拖着一堆行李沉重的走向火车站。

  两地相隔的日子小雪时常发呆,很留恋上学时候的那种奔波,虽然辛苦,每个月基本都能见上面,也算不上难熬,所以在北京的空闲时间她基本都用来等电话和短信了,每次看她熬的这么辛苦,刚想说话,她便一脸幸福,我话没说就直接咽下。26岁的大姑娘在家里,爸妈早都急坏了,介绍人也是一拨一拨的往家跑,但执着的姑娘一句话都不说,爸妈也不只一次的劝说她放弃远方的人,珍惜眼前人,可是这些话她何曾听得进去!

  在经历三番五次的软硬施压后,父母终于臣服了,决定见一见这个让闺女丢了魂的“当兵的”,小雪哽咽着给阿科打电话,说父母想见见他,说完就哭的一塌糊涂,也许电话那头的阿科还纳闷呢“这是好事,有什么可哭的呢”,但她不知道这些个日子这个傻姑娘是如何应付的。

  阿科到小雪家被盘问了将近两个小时,他也能从那二老的语气中听出很重的失落,果不其然,二老直接给支到宾馆里去了,晚饭都没给吃,阿科很难过,小雪更痛。阿科走后的第二天小雪病了,死活不去看,将自己深深的埋在被子里,谁都不让进,也不吃东西,这可吓坏了爹妈,撬开了们,抬着她去了医院。门能撬得开,心却始终关闭着,医院能治好身体上的创伤,却缝合不了心灵的裂缝。出院后的姑娘辞了工作,整体呆在家里,什么都不说。

  转眼间阿科毕业了,被分配到了广东,这对小雪来说更是沉重的一击,距离更远了,或许真的该结束了,小雪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每次这个想法闪过后都万分悲痛,所以她不敢再想了,她想去那个她不熟知也未曾打算要去的城市,直接跟父母说自然是不可能的,想了很久,最后她决定考研,考到他所在的城市。半年多的闭关苦读,人虽然瘦了,但因为希望潜藏心间自然气色也不错,父母对于考研事件非常支持,但他们真的不明白傻姑娘的真实想法。但老天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笔试过了,面试因为飞机晚点太久没能如愿。这当头一棒再次将她送进了医院,待父母知道她所填报的院校时,立刻明白了闺女的痴傻,面对病床上瘦弱的孩子,他们默默的低下了头,算是勉强接纳了阿科。

  阿科自然激动,但小雪却有事没事留下幸福的眼泪。在我这个超大灯泡的陪同和支助下他们买了一颗超支的钻戒,阿科只有3000块钱,3000块钱的钻戒自然不起眼,雪爸雪妈自然会生气,所以囊中羞涩的小雪提前向我借了5000块钱,在讨价还价打折促销一列优惠后,6000元搞定一颗很闪的钻戒,其实我们都明白小雪并不爱这颗“昂贵”的钻,她只想让父母不那么心疼。钻戒这一大事情搞定之后,雪爸雪妈提出一定要在北京举办订婚宴,并且男方父母一定要到场。农村的阿科爸妈觉得不能接受,他们不想去北京,一来是年龄大了,二来是破坏了规矩,孝顺的阿科也不敢深说,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并且妈妈身体还不太好,这些年花家里的钱也不少……小雪能感觉到他的难处,偷偷的给二老打了电话,哭红着眼给二老订了车票,车票钱自然是我借给她买戒指剩下的那部分。

  事情还算圆满,订婚当天小雪眼圈一直红红的,我明白他的委屈和辛苦,送走所有宾客后,小雪狠狠的抱紧了我。再次留下了复杂的眼泪。

  一个懂事孩子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认可之后是何其幸福,在订婚大浪刚过去不到一年,这个大姑娘又被催促结婚,彩礼自然是少不了提,雪爸雪妈的要求是买一套简单的小房子,不要求全款,只求闺女有个差不多的窝。阿科哪里有钱,可是小雪的年龄确实大了,再不能拖了,所以他也不敢说不结,但房款着实让他失眠了好几个晚上,最后他跟小雪说他决定先借,跟所有差不多的亲戚朋友借。小雪明白,如果让一个男人因为买房四处借钱她着实不愿意看见,所以立刻扼杀了这样的想法。问题还是要解决,第二天小雪跪在了父母面前,替阿科和他爸妈借钱,二老瞬间崩溃,看着眼前的这个泪人儿,都不知道该如何说如何做。最后二老也没借钱,但答应彩礼取消,如此大的让步小雪此生难忘。

  婚礼中规中矩,简单还算大方,雪爸雪妈对于场面的要求也已经麻木,他们不想再为难女儿,用他们的话说,估计是女儿上辈子欠婆家的吧。但不管怎样,红本本到手了,婚礼也有了,而且是在双方长辈的祝福下完成的这一切,多么幸福。

  婚后第三天阿科返回了部队,小雪也回去工作了,一切好像没什么变化,唯有枕头底下的那个红本本能让这姑娘傻乐好半天,但长期的分居也不是办法,阿科调去北京的可能性太小,而小雪极其不喜欢南方,最后俩人商量阿科想办法调回老家市里,那时候小雪也回去团聚。

  如今阿科的调动还在进行中,没有具体日期;小雪还在北京,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完全没有很多人说的两地分居的种种问题,期待有情人早日团聚!

  看过“军人的情深随笔”的人还看了:

1.八一建军节随笔

2.2016年建军节随笔

3.400字小随笔

4.爱无声无语随笔

5.爱什么颜色教学随笔

104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