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八年级历史教学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学史让人明智,我们跟着历史老师来明智一下吧。欢迎来到学习啦,小编已经沏好茶,恭候多时。

  八年级历史教学随笔篇一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 ,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

  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经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本人在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感觉有一些收获。

  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 讲授‚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节时,可提问:‚三中全会的原因是什么?三中全会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 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一反常规地发问:‚彻底纠正“”的错误是什么会议?为什么说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

  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我们从浅处深问, 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 这一内容似乎极易就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 ?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 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 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维。笔者趁势对其引导,从而使他们排除了疑点,深化了知 。

  3、故设障碍,诱导思维,比较学习。例如:在讲授完‚三中全会?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问:‚三中全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八大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都遵循了怎样的思想路线,为什么八大没有成功而三中全会成功了??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 活性。

  4、迂回设问,退中求进。有些历史问题较复杂,让学生正面回答,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办法, 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如:讲述完‚西安事变?后,若设计这样的提问:‚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是怎样初步建立的??,则学生回答的效果定不理想,若对提问方式稍作下变通,设计若干个小问题: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是在哪一年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历史意义??通过设问,经学生归纳、分析、综合,其思维顺 利地越过障碍,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所包含的知识要素。

  八年级历史教学随笔篇二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教学设计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课为八年级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本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设计中,尽可能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改善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能力

  1、表达能力。通过“自由阅读卡”,让学生表述从罂粟到毒品的过程,通过《炮子谣》的朗读,加深理解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2、识图能力。通过阅读地图册,了解英国的三次进军路线,强化空间意识。

  3、提取信息能力。了解鸦片输入数量增加的具体数目,银贵钱贱的掠夺账,逐步形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4、自我认知能力。林则徐领导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胜利,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令人敬佩。了解这些史实,自觉形成对中华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认同感,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指导学生获取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了解鸦片走私到禁烟活动直到《南京条约》签订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此,安排以下两个大的教学活动。

  1.让学生分小组带着“中国东南沿海地理范围”和“英军侵略路线”这两个问题看《中国历史地图册──鸦片战争》。

  2.学生在探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时,设计了“假如我生活在那个年代,该怎么办?”“假如我是一位法官,我将怎样审判鸦片战争罪犯?”这两个问题。其目的,一方面强调学生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然后知识迁移,做出决策。

  三、教学思想上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知道了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贩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归纳总结: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拥护政府的禁毒举措,对贩毒、吸毒者绳之以法。这样设计,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懂得历史知识是每个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营养。

  八年级历史教学随笔篇三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深感历史学科在很多学生心中早已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特别是高三历史复习课,更多了一层“炒冷饭”的感觉。所以上课效率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甚至有些同学还认为,上历史课,上和不上一个样。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尴尬,非常危险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关键因素,我认为,主要在于教师。一个好的教师,不管上什么课都能使课堂气氛其乐融融,充满生气,而且效果又非常明显。反之就会出现上面这种情况。那么如何上好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课呢?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做法谈一谈:

  (一)、上第一轮复习课,千万不能炒冷饭,突出一个“新”字

  每堂课中,自己要精心准备一、二个“新”的东西。这里的新,我主要指两方面的情况:一种是在上复习课时,对知识点进行挖掘、联系和比较,使学生感到这些东西在上新课时确实没有听到过,从而感到有收获,就愿意听;还有一种“新”跟考试没有必然的联系,纯粹属于“味精”,目的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在第一种情况中,我较多的运用了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如:

  1、 相似历史事物的不同特点或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的比较。如:

  (1) 同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资产阶级和封建国王或封建主与中国的反教会斗争的性质、根本目的不同。

  (2) 同是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前期的革命与六七十年代的革命的任务、特点、影响不同。

  (3) 同是亚洲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性质不同,结果与影响也不同。

  (4) 同是大规模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性质及对世界的影响不同。

  2、 不同历史事物的相同本质或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发展水平的比较。如:

  (1) 同在14-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与欧洲的历史道路不同。

  (2) 同在1644年国内局势动荡,中国与英国性质及影响不同。

  (3) 同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中国与欧洲的规模、特点、影响不同。

  (4) 社会改革的根本目的相同,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的 内容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改革的内容也不同。

  3、与其他学科内容相关历史事物的联系比较。如:

  (1) 现代非洲国家疆域特点与殖民扩张及现代非洲局势动荡的关系的分析。

  (2) 地区经济集团的地理位置与发展变化间的关系分析。

  (3) 全球化下的各国对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变化间的关系分析。

  (4) 市场的本质特征及作用与各国利用市场的经验教训间的关系分析。

  4、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历史事物的联系与比较。 如:

  (1) 欧洲思想解放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联系当前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2) 科技革命与中国当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系。

  (3) 反恐怖主义联合阵线与20世纪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时形成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关系分析。

  (4) 江泽民建党80周年讲话与党建的历史意义间的关系分析。

  通过联系与比较,就能使学生不断扩大视野,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同时多与政治学科的时政相结合,达到了学科间的渗透,并通过不断的追寻现实和时事的历史渊源,加深对现实和时事的理解。

  在第二种“新“的情况中,我较多的运用了贴近生活的例子。如:

  在讲到古代史中“古墓陪葬文物出土时,我就联系到前年北京老山汉墓挖掘的现场直播,向学生介绍古代墓室的结构,一般墓室里物品的摆放,如何来判断墓主生前的官职,爵位等等。同时向学生介绍,由于多年来,盗墓者的猖獗,很多有价值的古墓已被挖掘,致使很多有价值的文物流落,散失,给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让学生明白盗墓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同时,还可转到墓葬里的古钱币,根据自己以前在书本中看到的介绍,向学生讲述哪些古钱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并不失时机的问一下学生,家里是否也有,否则的话,还可发一笔小财呢!讲到这里学生往往会引起哄堂大笑,这样,”味精“的效果就达到了

  再如,在讲到世界史时,一些著名人物,如希特勒、罗斯福,拿破仑,铁托等等,就可在课前精心准备一些有关于他们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然后在上课时象抖“包裹“一样讲出来,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做效果往往也很好。

  还有,在讲到中国近现代史时,古代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后,中国的低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时,我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例子:在美国,买一辆桑塔纳轿车只需5000美元,而在中国买一两却要10、20万元,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关税,如果没有我们的关税,那么我们的民族工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为了尽快融入世界 我们又不得不放低关税,加入WTO, 这样对我们的民族工业肯定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通过以上一些例子,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从而对历史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一切东西的基础,有了兴趣,就有了一切

  (二)上课可适时的更换一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方面我具体采用了以下的一些做法:

  1、历史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如,从贾谊的《过秦论》中了解到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清朝的腐败历史中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历史意义。从《祥林嫂》中了解到封建礼教对人民的迫害,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是太多了。

  把一些语文教学的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中,完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时,则可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甚至在考试中,我也采用作文的方法,把论述题改为“历史作文”。考中国近代史,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的读后感,考世界近代史,我要求学生写一篇“由新航路的开辟想到的。。。。。。”的文章,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眼有益处的。

  2、历史课的对抗式讨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动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欢迎。

  每次讨论前,我先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写题意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批阅后,把稿纸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四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并给胜方一定的奖励。奖品虽小,却让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具体在讨论中,我选择了以下课题:

  在世界史复习中,我组织讨论的课题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 另外 还组织了“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主流”的辩论,在讲到中古史时,又组织了“该不该为秦脍平反的辩论。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讨论的场面往往十分激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3、历史课的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抽签提问法,具体做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中,并有一定的诱惑性,能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但。

  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一个学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被抽中2——3次,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要根据学生 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做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做书面回答或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注意平时教学的及时反馈。

  我始终觉得历史课是一门要记要背的学科,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关键性的事件、时间,及一些课本中重要的结论,学生必须要准确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平时花一定的时间去记去背。而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在这方面相对要比重点中学的学生自觉性要差些。所以我为了督促学生去看书,就采取了每隔一个半星期默写一次的办法。具体做法如下:

  每次在默写前,首先提前2到3天通知学生默写的范围,内容。让他们做好准备,然后,在默写那天,出好一张以填空题为主的试题卷,(注意要存盘,以便下次可再用),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以后,大致的看一下,如果学生80%能做出来,就算通过,如果做出不到50%,那就要重新默写过,试卷还是那一张。

  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上课轻松的同时又感到有压力,有了压力后,才会有动力,平时才会花时间去看书,几次下来,也就养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一半!

  以上这些,是我在几年的历史教学中的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一定全对,但我觉得还算相对管用,故写出来让同事们一起批评,指正。

  最后,我觉得要上好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老师的责任心及认真的程度,因为,以上我所讲的一些,讲讲很容易,但要真正实施起来,那背后却包涵着教师多少的辛苦和艰劳!所以,事无巨细,只要事先准备充分,研究透彻,不管上什么课,我认为都能够手到擒来,游刃有余!

  看过八年级历史教学随笔的人还看了:

1.八年级历史教学随笔3篇

2.八年级教学随笔3篇

3.八年级数学随笔3篇

4.八年级数学教学随笔3篇

5.八年级语文随笔3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随笔

学史让人明智,我们跟着历史老师来明智一下吧。欢迎来到学习啦,小编已经沏好茶,恭候多时。 八年级历史教学随笔篇一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5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