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存斋随笔的相关内容

存斋随笔的相关内容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存斋随笔的相关内容

  存斋随笔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的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存斋随笔的相关内容,希望你喜欢。

  存斋随笔的相关内容篇一

  熊十力先生(1885—1968)是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其与佛教的关系非同一般。先生早年曾师从著名的佛学大师欧阳竟无,深入佛典,探寻幽言,著有《佛家名相通释》《唯识学概论》《因明大疏删注》等佛学著作,后舍佛归儒,宣称仅服膺于“二王”(王阳明、王夫之)之学,并将自己平生所学归本于《大易》,声称一生中所悟、所见、所信、所守皆在于兹。[1]在其各种著作中,熊十力对于佛学皆有所批判,其《存斋随笔》则将矛头直接对准佛教理论的基石——缘起论,故而该书需要引起我们格外的重视。

  《存斋随笔》是熊十力平日随时、随机所写之作,所收《略释十二缘生》多在探讨佛教缘起论之利弊。熊十力以其深厚的佛学根底,逃佛归儒,他对历代辟佛的儒者特别是宋明理学家皆有所不满:他批评古代的理学家是“短慧者”,他们面对浩繁而深博的佛学典籍畏惮不已,所以览佛书少有终卷者[2];他认为明儒不曾研究佛典,所以他们对佛家的评论都是“妄说”而已。[3]

  和历代辟佛的儒家所不同的是,熊十力真正做到了“出入佛老”,这和他一贯的治学主张有关,他认为:“他(指佛家)对于宇宙人生,总有某一方面的深切体察,不能道他全无所见。于人如不能屏主观以了解他,而轻做批判,亦只是浮泛话头。不独愧对他,自己又有何真解?”[4]所以他在反对佛家言论的同时也对佛家有着深切的肯定。他对佛教缘起论的批判,我们应予特别的关注。

  在此书中,熊十力主要针对十二因缘展开讨论,有破有立。

  首先是对于宇宙人生的态度问题。熊十力认为,儒佛对宇宙人生态度的差异因各自对于“缘起”的理解差异有关。

  他说,佛教的缘起论讲无我,破人法二我,[26]不承认有一物为万有之元,所以佛家的缘起是把缘起导向空(自性空),故谈苦暗以及幻化,“灭”人生,毁宇宙。[27]而且佛家缘起论特别是十二因缘论,由无明发起,以苦为人生本,视生命为迷暗,为幻化,一切经论不无如此,所以必然要走向反人生、毁宇宙的迷途。由此,他指出:“缘生法本不即是空,已辨在前,惟佛氏有厌离之想故,遂以缘生与空义结合为一耳。”[28]也就是说,他反对缘起与空的结合,缘起所导向的结果不一定是“空”,它也可以是“生生”和“日新”。儒家特别是易学讲万物共有一元,此一元者,不是超脱万物而独在,乃是遍在乎万物而为每一物内在的宝藏。[29]儒家说宇宙,全是真真实实、活活泼泼,[30]儒家也能说“缘起”,但这缘起指向的是万物的生生不已和宇宙的日新月异。“佛氏只说缘生,而不悟缘生法共有一元,即不见缘生法有实体,故随其厌离人间世之边见,而妄断定缘生法如幻。”[31]

  其次是关于体用论的问题。【博主按:关于体用论,因写此札记时尚未读到《新唯识论》与《体用论》二书,具体等下次再谈】体用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熊十力在其各种著作中都是大谈体用论。正是通过对体用论的认知,促使熊十力弃佛而归儒,所以他用体用论作为区分儒释与批判佛家的法宝。

  熊氏所谓的体用论,指的是“本体是无对,本体之流行至健无息,新新而起,其变万殊,是名为用。”体用不二。[32]熊十力认为,佛家分无为法与有为法,但“殊不知,生灭法与不生不灭法明明截然分开,分作两界,不可沟通。”[33]他认定佛家所立是两种世界,彼此对立。而儒家则讲体用,讲万物共有一元,此一元不是超脱万物而独在,而是自性本有。后期佛家虽然立如或真如、法性、涅槃诸说,[34]但无为法与有为法之间的鸿沟还是无法弥合。熊十力因此认为,佛家立论,不过是“空想”,因为“实体是真实有,但决定不肯承认生灭法自身以外,别有不生不灭法,可以说为生灭法之实体。我敢断言,如佛氏所说之实体,是其空想所造。”[35]即便不是空想,那佛家所谓的真如等,不过也是变相的“神我”说(神我是超脱于万物而独在,此认识即为宗教之迷途所在):“佛氏之法界大我,超脱乎生灭灭生的宇宙万有独存,此与一般宗教信有大神独立于万物之上者,同是逞迷情而作此幻想”;“然而佛氏只知破大自在天,而不返己自问其所建立之法界大我,何尝不与大梵天同为大神哉?”[36]

  再次是关于轮回以及轮回的主体问题。熊十力认为,十二因缘中即有轮回之意[37],而且浩浩三藏,无论其持说如何的高远深密,轮回之说乃其根底,而轮回者,“盖以人生不可误认形骸为自我,而实别有一物焉,潜在于形骸中而为其主公。此物既为形骸之主公,当唤作甚么?是在外道,则通名之曰神我,在佛家,则自释迦门下已有传授师说,称此物为细心,是第六意。”以至于后来唯识派的阿赖耶识。[38] “赖耶与细心,两名相异,其义则一也。余故断定佛家犹是神我论。”[39]

  另外,原始佛典认为众生是由结力而生,而熊氏认为,佛家所斥为“结”者,不定是“惑”,[40]儒家于此,因为视“众生有真性”,人若能“禀有天赋生生、健动之力,其发皆有则而不乱者”,则所见不必是“惑”。孔子四十而不惑,已荡然去结矣,故佛家出世之说,不过是“曲径”而已。[41]

  熊十力认为生命与宇宙的形成应该是这样的:“物质与生命,同是一元含缊之两性,生命斡运物质,物质含载生命,但物质元是轻微流动之物,及其凝成一一实物,往往粗大至极,如太空无量诸天体是也。物质之发展极容易,又极粗大,极显著,又有固结、闭塞等性,故大生命力默运于生物之机体中,得以表现其无上殊胜与崇高、丰富之德性。”[42]

  总之,由上述对儒佛相异的论述特别是对佛教缘起论的批判,熊十力认为:万物共有一元,此一元不是超脱万物而独在,而是遍在万物之内的宝藏。一元含缊乾、坤两性,生命斡运物质,物质含载生命,由这一元的缘起指向的是万物的生生不已和宇宙的日新月异。

  存斋随笔的相关内容篇二

  【内容简介】

  存斋随笔?诸葛公曰“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云云,余平生以此自勖,名吾坐卧之室曰存斋:随笔者何?平居观物返己,有时兴怀,则信手写出,初无预立之题目;写来不论长言与简说,而都无体系、无组织。随时随机所写,或不甚爱惜而毁去;或偶尔觉得颇有意思,甚至对于学术思想之研究不无可供参考处,于是汇集而名之曰《存斋随笔》。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而白成一家,创立了

  存斋随笔的相关内容篇三

  【拓展阅读】

  公元前427年5月7日,柏拉图于出生于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

  他的父亲阿里斯通(Ariston)和母亲珀克里提俄涅(Perictione)都出自名门望族。父亲的谱系可以上溯到雅典最后一位君王科德鲁斯(Codrus)。母亲出自梭伦(Solon)家族。柏拉图属于梭伦的第六代后裔。 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克勒(Aristocles)。据说,他的体育老师见他体魄强健,前额宽阔,就把他叫作柏拉图,而在希腊文中“platon”的意思就是宽广。柏拉图有两个哥哥,阿得曼图(Adeimantus)和格劳孔(Glaucon),还有一个姐姐,名叫波托妮(Potone)。柏拉图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改嫁给她的堂叔皮里兰佩(Pyrilampes),生子安提丰(Antiphon)。 柏拉图出生的时候,伯罗奔尼撒战争已经进行到第四个年头。柏拉图从小在继父家度过,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年时期热衷于文艺创作,写过赞美酒神的颂诗和其他抒情诗,富有文学才能。 大约二十岁时,柏拉图追随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当局处死(公元前399年)为止,前后约有七、八年时间。苏格拉底之死给柏拉图留下了终身难以忘怀的印象,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志向。从他七十高龄时撰写的自传式的《第七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在青年时期热衷于政治,希望能参加政治事务,公正地治理城邦,但是实际经验告诉他,包括雅典在内的所有城邦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最后,他认为只有在正确的哲学指导下才能分辩正义和非正义,只有当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者当政治家成为真正的哲学家时,城邦治理才能是真正公正的。 苏格拉底去世以后,柏拉图外出游历。

  他到过麦加拉、埃及、居勒尼、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到公元前387年才返回雅典。他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宗教等制度,研究了数学、天文、力学、音乐等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在这样广博的知识基础上,柏拉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说。 回到雅典后,柏拉图便在朋友的资助下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阿卡德摩(Academus)建立一所学园(Academy)。此地原为阿提卡英雄阿卡德摩的墓地,设有花园和运动场。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柏拉图学园建校后园址长期未变,直到公元前86年罗马统帅苏拉围攻雅典时才被迫迁入城内,以后一直存在到公元529年被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为止,前后持续存在达九百年之外。 为了能够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柏拉图曾三次赴西西里岛与叙拉古统治者狄奥尼修一世(Dionysus I)打交道,希望说服后者制定新政,用最好的法律来治理这个国家,但最后还是遭到失败。从此以后,柏拉图放弃了参与政治实践,将全部精力用于办好学园。在学园里,柏拉图全面制定他自己的哲学体系,传播他的学说,培养人才。希腊世界大批有才华的青年来到这里。他们聚集在柏拉图周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为后来西方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柏拉图的后半生大都在这里度过。柏拉图学园在西方开创了学术自由的传统,是希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创办学园是柏拉图一生最重要的功绩。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参加一次婚礼宴会时无疾而逝,享年八十,葬于他耗费了半生才华的学园。

随笔相关文章:

1.生活随笔

2.600字好随笔3篇

3.中学生暑假生活随笔:假期随笔

4.2016随笔600字5篇

5.1000字优秀随笔3篇

6.1000字随笔大全3篇

1108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