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圆的认识教学随笔

圆的认识教学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圆的认识教学随笔

  圆很丰富,如何教育才能加强老师对圆的认识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圆的认识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圆的认识教学随笔篇一

  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学不扎实会影响后面的学习。本想到里面的一些概念不难理解,学生已能非常熟练的画圆,觉得晚上的家庭作业应该不错,直到看到今天上交的家庭作业才发现自己对学生的估计实在是过高。

  出现了如下问题:画圆不规范,该标的不标。

  判断题突出了对概念还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或者考虑问题还不够细致。

  审题还不够仔细,不能完全按要求做题。

  分析原因:

  1、在课上画圆,学生知道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可家庭作业中就忘了这回事,说明老师的强调还不够到位或方式欠佳,所以学生的印象不够深,没有形成习惯。

  2、一些概念的应用练习,出现错误,一方面,说明学生考虑问题不够细致;另一方面也说明课堂练习设计还存在问题。

  例如,对概念及其他记忆性知识的学习,如果仅靠老师讲、学生看书,跟不上形式变化的练习,就很难达到理解运用的程度。应在课上采取填空、判断、选择等方式,在练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达到运用的程度。

  而课堂上的这类练习,仅仅用课件展示,学生起来回答,这样又不好保证每个同学的独立思考,无法避免滥竽充数的情况,所以,有些练习还要采用书面独立完成的效果会好一些。课堂上必须处理好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要牢记合作是为了个体更好的学习,不能为合作而合作。

  3、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要引导。

  通过分析发现自己存在几大不足:

  (1)对教材不熟悉,所以对学生学习的预见性也就差一些。

  (2)自己在备课中,对练习的设计还有待加强。

  (3)板书还不够规范。

  针对出现的问题,今天的练习课我和学生一起复习总结了以下几点:

  1、 画圆(O r d) 圆心决定位置, 圆规两角的间距(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 半径:概念、特点:同一个圆里 无数条, 半径都相等

  直径:概念、特点:同一个圆里 无数条 直径都相等

  3、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同一个圆内)

  大小、形状;半径扩大两倍,直径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4、 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应用(测量直径)

  在这样的基础上,练习、反馈,学生的理解就比较深入。

  其实,在第一节的课中,也强调了这些内容,但由于不够系统,所以学生的印象很肤浅,今后注意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重视练习在学生知识掌握、理解、巩固运用中所起的作用。

  圆的认识教学随笔篇二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首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自主探究画圆——认识各部分名称——探索圆的特征——解释应用进行教学。

  首先从生活实际引入,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我利用制作的课件展示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这时学生发现原来学过的都是由直线围成的,有棱有角,但是圆形没有棱角。学生谈出了自己的直观认识,这时帮学生说出这是曲线图形。

  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求“公平性”为药引,采用操作验证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折叠发现圆心,通过画、量证明了圆心,认识半径、直径及它们的特点,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中充分感知圆,能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懂得了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且伴随着新知识的获得还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在课中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够放开应该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充分地相信学生,让数学课堂环节的设计更大气些,这样学生的研究表现会更精彩,而我们的课堂收获会更加地丰富。

  圆的认识教学随笔篇三

  教学内容: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十一册p115~118圆的认识、练一练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个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圆的画法

  1、学生试一试,在纸上画圆。

  (1)学生独立在纸上画圆。请同学们用铅笔在纸上一笔就画一个圆。比一比,谁画得好。

  (2)我们可以借助圆形物体把圆画正确。请你拿出一个圆形物体,沿着它的周边把它画下来。(学生尝试)

  提问:这样画圆是不是有点麻烦?用一个圆形物体能画出大小不同的几个圆来吗?

  说明:借助圆形物体来画圆,能画正确,但是不方便。

  小结:用笔直接画圆很方便,但画不圆,也就是说画得不正确;借助圆形物体能把圆画正确,但不方便。既要画得正确,又要比较方便,我们说要学会用圆规画圆。

  2、学习用圆规画圆。

  小结:用圆规画圆,既正确又方便。但要注意:画圆时圆规的针尖不能移动,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改变。

  3、让学生用自己的圆规,按规定的步骤在纸上再画几个圆。

  三、认识圆的特征。

  1、用圆规画出大小不同的圆,剪出不同大小的圆形纸片。

  2、用圆形纸片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把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对折几次。(学生操作)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些折痕交于圆的中心,我们把这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板书,标出圆心)

  实验二:用直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师指出圆上任意一点)

  学生上台指(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圆上、圆外、圆内的点)

  请学生猜想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会怎样。(生通过测量验证)

  3、有关圆的游戏。

  宣布游戏方法:把一个小球栓在一根线上,师捏住线的一端进行转动。

  请学生看球转动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如果球到手的距离在起变化,你说小球画出的圆形还会不会是一个圆?为什么?(生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小球到手的距离起变化?)

  拿出带橡皮筋的小球进行转动,随着转速的增加,小球转动画出一个什么图形,是圆吗?为什么?一直转下去,可不可能会是圆?什么时候是?

  小结:手的位置(O)到点A、B、C的距离起了变化,而前一个转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画出的是一个圆)

  4、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

  围绕书上的两个概念自学教材,把相关的概念列成一张表,思考问题的答案和原因。

  汇报自学成果,师逐步完成板书:

  线段

  半径(r):圆心 —————— 圆上一点 无数条、都相等

  ×2 ÷2

  线段

  直径(d ):圆上一点 —————— 圆上一点 无数条、都相等

  通过圆心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学,理解了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性和关系,请根据自学内容讨论: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用圆规画两个半径不同的圆比一比。

  汇报研究成果。

  四、巩固练习

  1、p117 练一练

  说明: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2、练习二十四1~3

  五、圆的运用。

  回到课开始提出的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什么地方?

  结合椭圆、三角形、正方形,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如果车轴不装在圆心又是什么情形?

  请学生画画示意图,试着转转看,并交流。

  六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根据黑板上的板书,你能说一说学会了那些内容吗?

  七、课后作业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圆的认识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1.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随笔

2.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3.高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心得3篇

4.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篇

5.小学心得体会4篇

6.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在考试之后分析试卷,对今后的考...

1229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