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写抗日英雄的散文随笔

写抗日英雄的散文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写抗日英雄的散文随笔

  说到抗日大家都义愤填膺,那你会写有关抗日英雄的文章吗?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写抗日英雄的散文随笔,希望你喜欢。

  写抗日英雄的散文随笔篇一

  1940年2月的一天,上海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抗日女特工郑苹如被悄悄带出,秘密杀害。为灾难旧中国,郑苹如献出美丽青春的生命。当时生活在上海的亡国奴们这一天似乎没有什么异样,在暗无天日的日寇刺刀下生存,热血生命的被戕害几乎天天都有。

  数天后,有人将郑苹如遇害消息告诉其家人,一家人悲痛万分,遍寻尸骨,但尸骨已无处找寻。

  由郑苹如策划刺杀汉奸丁默邨的事件就发生在上海静安寺路戈登路口一家皮货店里,当时郑苹如撒娇要丁默村陪她到此店买一件大衣作圣诞礼物。这次刺杀行动可惜未成功,郑苹如特工身份从此暴露。这件事,轰动上海一时,人们议论纷纷,时居住在上海女作家张爱玲深受震动。五十年代在香港创作小说《色•戒》初稿,1978年在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这篇小说以郑苹如为生活原型,后由著名导演李安搬上荧幕,轰动一时。

  郑苹如,祖籍浙江兰溪,1918年生。其父郑钺,早年留学日本政法大学,曾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加入了同盟会,是一著名爱国人士。回国后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还担任过江苏高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检察官,一身正气。其母木村花子,日本人,嫁与郑钺后一心相夫教子,以本国侵略行径为耻。成长在这样的爱国家庭,郑苹如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一名抗日女特工,这时她只有19岁。她是这样一位性格开朗,青春烂漫,热爱生活却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上海滩有名美女子,曾是当时全中国最为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良友》画报第130期封面女郎。如果没有日本的侵略战争,她会和她的心上人王汉勋(原国民党空军上校大队长,44年8月7日在衡山执行军事任务时牺牲于桂林)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日本发动可耻的侵华战争后,郑苹如大义舍小家,立誓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灾难深重的祖国母亲。因跟母亲学了一口流利日语,郑苹如以交际花身份出入日本高级宴会,社交场所,曾和日本首相近卫忠磨派到上海的和谈代表早水亲重攀上关系,继而又通过早水的介绍,结识了首相的儿子近卫文隆、近卫忠磨,以及华中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获取相当有价值情报,为抗日作出突出贡献。

  当获悉汪精卫“将有异动”的重要情报,第一时间通过秘密电台上报重庆,但上级未积极重视。至汪精卫离开重庆投敌,方知郑苹如情报的重要性,政府转而对她非常倚重,委派她刺杀罪大恶极汉奸——丁默邨。丁默邨是原国民党军统处第三处处长,后叛变投敌,深知国民党高层内幕,此人不除,后患无穷。

  郑钺鼓励女儿,抗日除奸,对国家民族有利,对四万万同胞有利,非做不可。在父亲鼓励下,女儿勇往直前,利用丁默邨好色秉性,想法结识他到后来出师未捷身先死,死时年仅23岁。可赞兰溪好儿女就这样把自己年轻生命血洒祖国疆土,死得何其光荣!面对刽子手,她面不改色,从容就义。据说她死前说了一段话,现有两个版本。一是说:干净些,不要把我弄得一塌糊涂。另一版本说:这样好的天气,这样好的地方,白日青天,红颜薄命,竟这样撒手西归,我请求你,不要毁坏了我自己一向十分珍惜的容颜。

  美丽、不朽的灵魂就这样走了,走的从从容容,走的无声无息。

  有如此伟大女儿,是因为有一个伟大父亲。郑苹如本可以偷生(不过这不是她的本性),作为交换条件,是让郑钺出任汪伪司法部长,郑钺严词拒绝。女儿牺牲后,父亲一病不起,于1941年初抱恨而终。

  张爱玲的《色•戒》以郑苹如为生活原型,却将其描写成对汉奸“动了真情”的轻佻女子。导演李安夸大其色情成分,“床上戏”下足了功夫。完全游离了严肃的政治背景。罢了,一场电影故事而已。

  刺杀丁默邨事件前后,上海人们、街坊邻居对这位郑二小姐的做派当时并不理解,总是向她投去鄙夷的一瞥,议论她的短长。直到有一天,人们从万宜坊88号楼郑家传出的哭声,才知道事实真相,惋惜继而崇敬。

  著名作家郑振铎,在1945年10月6日的《周报》上发表了《一个女间谍》的追悼文章,指出:“为了祖国,她不止几次出生入死,为了祖国,她壮烈的死去!比死在沙场上还要壮烈!”足够了,这个评价,她当之无愧。

  郑苹如一生如明亮的彗星般短暂而耀眼,她将永载史册。2009年6月6日抗日英雄郑苹如纪念像在上海福寿田揭幕,整个雕塑用浅色花岗岩制成,高1.85米。她的身后是鲜艳的朵朵红梅。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著名雕塑家唐世储向记者诠释了雕塑的创意:“希望能让她的坚贞和美丽永留人间”。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有了吊唁地方,在她的碑前纷纷向年轻美丽伟大的一生庄严行注目礼。

  郑苹如,兰溪人民的骄傲,如她母亲所说:“我虽是日本人,却支持女儿郑苹如的义举……我觉得,她的爱国之志,胜于须眉。”当这位辨忠奸、明大义的日本妇女于1966年以八十高龄在台北逝世时,蒋介石亲为她题挽联“教忠有方”, 现存于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内。

  西施故里诸暨为纪念忍辱负重,以身献国的美女西施,建西施殿、西施故里。

  兰溪郑苹如比西施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做为她的家乡人应该为她做点什么呢?难道仅此感动、缅怀和仰慕而已吗?

  写抗日英雄的散文随笔篇二:写给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1

  诗文草木白雪

  每当看到庄严的国旗,

  就会想起那朵红花

  为春天而绽放,火红

  的馨香,渲染着可歌可泣

  的民族魂

  2

  财狼日寇,惨无人道的

  暴行,摧残着你的玉体

  钢铁的意志

  是凌然不屈的木棉花

  象擎天的火炬

  愤怒燃烧着,黑夜下的死亡

  与耻辱

  3

  永不低头,高贵的头颅

  是对大地母亲坚贞的爱和信仰

  碧血丹心,生死不渝的

  信念,花开绚丽着

  一腔的赤诚

  4

  英雄的花,最美的中国花

  鲜血浇灌热土盛开的花

  血与火的颜色染红了

  党旗国旗

  在祖国朝霞满天中

  你的名字将永远

  与祖国同在

  与日月同辉

  写抗日英雄的散文随笔篇三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他原来与我是同乡。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写抗日英雄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有关抗战胜利70周年的散文诗歌

2.纪念抗战胜利散文

3.关于历史的散文

4.关于努力的散文

5.关于“”的经典散文

6.关于抗战胜利的随笔

7.关于冰的散文

8.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词

9.关于汗水散文

10.关于安静散文3篇

129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