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高三教育随笔范文5篇(2)

高三教育随笔范文5篇(2)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高三教育随笔范文5篇

  高三教育随笔篇2:高三语文教学随笔

  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理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高三教育随笔篇3:高三数学教学反思随笔

  数学学科考试的宗旨是;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数学复习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在复习知识、形成网络、培养能力、挖掘潜能上下工夫。

  一、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措施得力,但在复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落实“三基”复习的时间不够,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偏紧,急于赶进度,试图挤出更多时间进行解题训练和综合复习,造成基础不实,知识点覆盖面小,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二是基础知识复习停留在再现复述阶段。课堂上主要知识一扫而过,不愿花费时间详细复习,担心多讲知识,少讲了题目,影响能力提高。造成基础知识知其然,弱化甚至忽视知识复习“过程”教学,即复习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如复习椭圆定义,往往简单复述一遍,如借助下面问题进行判断,平面内有动点P和定点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P点的轨迹:(1)。则学生对椭圆定义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对各章节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交叉性,指导学生梳理不够,不能形成网络。重点知识如函数,不等式、数列、线面关系、圆锥曲线的复习不十分突出。从今年高考数学试题中可以看出,基础知识扎实,许多高考试题如第1、 2、3、4、9、10、13、14、15题往往随手“拣”来答案。三是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复习等同于解题训练,认为只要多做题目,数学思想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忽视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是自然数的一次函数,其几何意义是点(n,an)在一条直线上,公差d为此直线的斜率, 隐含在等差数列中的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就由暗线变成了明线,发挥出灵魂作用。同样,在解题训练中,隐含在解题方法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未能有效地加以揭示,影响了例题教学作用的发挥。在专题复习中往往是讲方法一带而过;讲题目贪多求难,忽视解题后的思想方法总结。

  二、以能力立意,以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方向,也是高三数学复习的方向,在复习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仍处在自发的形成阶段,未上升为自觉的形成阶段,教师缺乏培养能力的意识,学生缺少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就事论事,认为“功到自然成”,大大减慢了能力提高的进程。二是缺乏课堂教学的能力复习目标,即使有目标也很含糊,或得不到落实,如复习函数性质,判断函数单调性、奇偶性需要对给定函数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需要进行函数式的变形和数式运算,需要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表述,这些正是能力的具体化,需要教师自觉地对每节课进行精心设计,把能力目标细化为一系

  列子目标,分解在每一节课的复习内容之中,便能力目标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可操作的“实体”。三是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还不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检测性,数学能力的形成、发展与数学思想方法一样,首先是通过知识的复习教学,特虽是通过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推导数学公式、定理、结论的过程得到培养和锤炼的,因为概念形成过程,定理、公式、重要结论的推导过程具有经典性,推导方法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结果经过千锤百炼具有广泛的应具性,对培养能力可谓事半功倍。必要的解题训练也是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高三复习中往往作为唯一途径,且解题训练贪多,求难,猎奇,唯恐题型不全、难度不够,影响高考,课堂上就题解题,追求数量,缺乏归纳题型(如阅读理解题,信息迁移题、探索题、应用题等),缺乏提炼通法,揭示规律(如寻求最佳解法、对问题进行引伸、转换、概括、抽象、发现新结论)缺乏解后反思,举一反三。提高能力的过程是渐近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往往无视规律,不讲方法,急功近利,一点就过,以练代讲,以习题代知识,结果适得其反。也违背了通过解题训练提高能力的初衷。

  三、高三数学复习的目标是高考,作为高三数学教师在本届复习教学中深感以下不足:

  一是研究高考的基本规律不够,对高考的性质、高考试题的特点、历届高考试题及考试说明对高三复习的导向作用等等研究不够,具有盲目性。二是研究学生参加高考的心理、生理变化规律不够,考试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预测不全面,如五月份则以强调回归书本,回归基础,查漏补缺,忽视限时适度练习。学生手生,到临考前和考试时找不到解题感觉,进入不了状态,解题速度也提不上去,正确率人大降低,直接影响了考试水平的发挥。三是指导学生的考试方法不够,进入高三,学生不知考过多少次,但真正的考试只有一次,可谓“一锤定音”,至关重要,但它是建立在其它各次考试的成功因素和失误,掌握每次考试的基本方法和失误,掌握每次考试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必将有利于在高考中发挥应有的水平。四是高三数学复习必须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学理念先进,复习方法科学,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一是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尚未完全确定,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解题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建构的基础上,必须始终不谕地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主动思考,只有当主体的思维活动作用于数学问题中,解屈能力才可能自觉地,迅速地得到提高。二是在复习知识与提高能力的过程缺乏“库特·费舍”理论指导,美国心理学家“库特·费舍”指出“知识是在人类活动中通过特环方式形成的,最佳的知识与能力往往是在不断再现的特环中产生的,在不同的阶段常以突发性表现山米,人的大脑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大脑在前一个循环中的缺陷可以在下一个循环中得到弥补”。

  结果往往出现高考题型教师讲过,但多数学生仍做不出的现象。三是研究“高考考试说明”,历年高考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高考试题评价报告学习研究不够。“考试说明”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针对性,历年考试题是高三复习的典型范例,解答及评分标准是提高解题能力获得高分的有力武器,试题评价报告是借鉴上一年试题成功的方面,指导下年复习的“良方”。缺少理论指导的复习是盲目蛮干,必然事倍功半。四是研究高考数学课堂复习模式不够,往往是数学模式单调,一讲到底,或一练到底,评讲报答案,缺少创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高三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1.高三英语教育随笔

2.致高三随笔

3.关于写高三学生的随笔

4.致自己高三随笔

1669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