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

时间: 宇锋894 分享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欢迎阅读!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篇1

  “读书”是个美好的词语,一看到“读书”这个词,马上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人墨客,中外有名的作家,以及他们不朽的作品,他们能出名,能名垂千古,肯定跟勤奋读书有关。读书不光是文人的事,很多国家级的领导人也爱读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等这些不朽的人物通过读书,用知识武装了自己的头脑,领导无产阶级闹革命,取得了胜利。我们丢开那些名人、伟人来说吧,就是自己身边的人,也有许多爱读书,他们通过阅读,提高了素质,培养了能力,取得了成绩。

  我也喜爱读书,喜欢遨游书海,领略书的韵味,品尝书的甘甜,喜欢秉灯夜读,沉醉书香。可是学生时代读的是教科书,走出社会读的是故事书、文艺书,参加工作读的是教案与参与书,说实在话,在没开展读书活动之前,我没有认认真真地、象模象样地读过一本教育名家的教育专著,偶尔读的都是一些零零星星的教育杂志上的文章,有兴趣时读小说、日常杂用等方面的书籍,象现在这样静下心来读一本本教育理论书,并且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悟与体会,几乎从未有过。通过读书,使我大开眼界,精神世界为之更加丰富多彩,生命得于升华,对书籍的看法也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评价。书籍确实能安慰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心灵,静化我们的心灵。它里面有星光的闪耀,有雨露的润泽,也有花草的芳香,能使人生辉煌,无限幸运。读后心怀豁达,是一条河流,一片天空和大地,心旷神怡,虽然说不上陶醉,但也说得上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与快乐。

  读了《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使我真正领会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的真正内涵。带我走出了对日常教学的困惑与迷茫,走进了新的教育理念。让我学会了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明白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魅力,懂得了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教育态度、改变了教育行为,改变了对学生的看法。按书中的观点,方法去尝试、去面对教学,确实使我重新为师,重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和愉悦。

  以前也曾读过这样的文章,介绍人家是怎样宽容、善待一个学生,但自己总也不知道怎样才算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读了《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一书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通过看书中的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明白了原来宽容、善待也能很好地融入惩罚,关键是要用对方法。特别是对待问题学生、学习差的学生,纯粹把他们当犯人对待,有时罚站、罚抄、罚做,扯耳朵对其进行所谓的教育,既伤害了学生心灵,又侮辱了学生人格,失去了学生尊严。通过读这本书,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学生产生的错误,多数是心理问题,有时是好奇心导致,有时是行为过失,有时是表现欲所致,有时是一时冲动。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平等、信赖、尊重去走近学生。多走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你会发现学生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管教者、而是一个让他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积极模仿的榜样和示范者,是一位有宽容大度的慈祥温和的长者,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才不会因为你的惩罚而失去尊严、失去自信。因此,读书能让我陶醉,读书能让我思考,读书能改变我的行为,读书能伴我成长,走向更加成熟的自我。

  我虽然没华丽的词藻去赞美书籍,没有动听的语言去诉说读书的快乐,但我深信,在往后那伴有书香的日子里,我会过得更充实,过得更愉快。让书与生命融为一体,以书为伴,相信明天会更好!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篇2

  邓旭同学是在本学期才转入我班的,由于家庭环境特殊,父亲和母亲外出打工,经常转学,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涣散。刚来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 任 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他的姨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你的姨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她为什么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常回家不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其实你的姨妈是非常关心你的,是对你负责任的表现。”“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此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他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更遵守纪律上了,甚至自己主动值日,劳动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罗平江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他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为了鼓励他,我奖给他一个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渐渐地,他学习更努力了,一次,我走在他面前说:“邓旭同学,能把你的日记给老师看看吗?”只见他微笑着站了起来,说:“李老师,你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爱护我,你就像我的妈妈,当然可以呀!”接过日记本,我就随便翻了起来,只见里面多次写到:“我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我的妈妈不在我身边,我的姨妈对我管理的方法不对。”看着看着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把日记本还给他了。从那以后我就更加注意他的行为变化了,也更加地关心、爱护他了,只见他的学习也渐渐提高了,也很少和别人发生矛盾了。

  案例反思:

  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邓旭这样留守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学互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邓旭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罗平江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他的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陈诺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亲生母亲离开自己得早,缺少母爱。从而导致他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里。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篇3

  班主任教育随笔 “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所有当班主任的老师都有此同感。特别是对于我来说,在今年毕业第一年就担此重任,压力更是可想而知。记得我上初中时,那时的孩子们可能“见识少”,班主任一,家长一边倒,我们全班就都乖乖的了。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是的,家长与学生的见识也是与时俱进,简单倒被小瞧了。于是,对于一些难管的学生,老师们变换了思维,要么——冷;要么“哄”——应付一节课再说。可是,班主任能这样应付吗?显然不行,既然不行,那么就拿出来吧。对此,有几点:

  一、学生帮我反思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自己的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曾经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变得暴躁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对工作无益,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我陷入了沉思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待个别行为偏差生,更是好用贯有的思维定势来判断和处理问题。发生在贾萧林同学身上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一天中午吃完午饭,,萧林同学与另一位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赶到教室,不分地萧林:你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说话,现在都发展到打架了。他还想什么,我很地打断他说:“还要?你总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先到办公室再说”。后来,从与萧林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处得知了事情的:那一位同学吃饭没有吃完,剩太多要扔进垃圾桶,萧林同学怕给班级扣分,让他吃掉,那位同学却说萧林多管闲事,并萧林,才有后面的冲突。我的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事确实不是萧林引起的,那位同学应该负主要责任,萧林是在班级的荣誉,那我怎么办呢?最后我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向萧林道歉,并且表扬了他。同学们的掌声让我,他们帮我反思,促我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有错就改的快乐思想者,从学生中自己的得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特别是行为偏差学生的点滴进步,抓住有效的教育机会,教育他们不断进步。

  二、 多赞美,少

  作为班主任,我很少“夸张地”表扬学生,更不会不厌其烦地表扬,认为他们都这么大了,好多事是他们应该做的,没表扬的必要。相反,对犯错误的同学,我“提醒”得很及时,我相信他们在小事上能做到“宠辱不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是,我错了。

  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开始表扬一部分同学了,我竖着耳朵听,没有我,但没想到在的同学名单中竟然有我,我很难过。”

  这是开学头一个月一个中等生的周记。虽然我的话不重,而且也是有根据的,但他们显然不能接受。由此,我明白,再怎么着,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也只有十四五岁,认可和赞美他们非常在乎和渴望,教师的或多或少会让他们受挫。

  此后,我尽量改变以前的做法,再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做好了,我就表扬。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这句话让我感受很深。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体验快乐。

  班主任教育随笔 “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所有当班主任的老师都有此同感。特别是对于我来说,在今年毕业第一年就担此重任,压力更是可想而知。记得我上初中时,那时的孩子们可能“见识少”,班主任一,家长一边倒,我们全班就都乖乖的了。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是的,家长与学生的见识也是与时俱进,简单倒被小瞧了。于是,对于一些难管的学生,老师们变换了思维,要么——冷;要么“哄”——应付一节课再说。可是,班主任能这样应付吗?显然不行,既然不行,那么就拿出来吧。对此,有几点:

  学生帮我反思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自己的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曾经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变得暴躁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对工作无益,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我陷入了沉思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待个别行为偏差生,更是好用贯有的思维定势来判断和处理问题。发生在贾萧林同学身上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一天中午吃完午饭,,萧林同学与另一位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赶到教室,不分地萧林:你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说话,现在都发展到打架了。他还想什么,我很地打断他说:“还要?你总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先到办公室再说”。后来,从与萧林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处得知了事情的:那一位同学吃饭没有吃完,剩太多要扔进垃圾桶,萧林同学怕给班级扣分,让他吃掉,那位同学却说萧林多管闲事,并萧林,才有后面的冲突。我的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事确实不是萧林引起的,那位同学应该负主要责任,萧林是在班级的荣誉,那我怎么办呢?最后我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向萧林道歉,并且表扬了他。同学们的掌声让我,他们帮我反思,促我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有错就改的快乐思想者,从学生中自己的得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特别是行为偏差学生的点滴进步,抓住有效的教育机会,教育他们不断进步。

170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