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好的随笔摘抄

好的随笔摘抄

时间: 宇锋894 分享

好的随笔摘抄

  怎么样从随笔中摘抄一些最精辟,最好的随笔段落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好的随笔摘抄,欢迎阅读!

  好的随笔摘抄篇一

  从炎夏到暮秋,或许,很久没有看到我在你空间留下足迹,请别以为我不再关注你;或许,没有听到我议论你的信息,请别以为我已经疏远了你。其实,自从在网络上认识了你,我就特别在意。正如你所言:“从来都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同样喜欢这段话,更喜欢这样和你做朋友。

  真挚的朋友,无需虛伪的渲哗和俗套的唠叨,只需理解,心中挂牵着便是一份幸福。

  我真的担心什么时候会失去你这样清丽绝俗的友人。生活中很难遇到和你这样性格相投的知音。虽未谋面,但在文字里邂逅,能从文字里读出你的心声。虽说不是形影不离,但一定是不离不弃。

  有时,怕看不到你聘婷秀雅的身影,怕听不到你柔声细雨的心声,习惯无声无息地进入你的空间,那怕就这样在网络里靠近,在文字里相逢。看到你心情愉快的文字,我便喜溢眉梢。

  曾经在网络相遇,在文字里结识,彼此欣赏,相互尊重。现在,因为性情相投,所以相互关注,因为在乎缘份,所以彼此关心。

  知道你高兴时,总能展示自己俏丽多姿的一面。开心的时候,常常在空间里“臭美”一回,晒晒几张靓照,释放久久压抑的心情。

  有时,你象只快乐的小鸟,舒张双臂欲展翅高飞;有时,你象株荷莲清秀芬香。

  你身着红装的时候,似春天盈盈盛开的牡丹艳丽夺目;你身配草绿色的轻装,又似山中翠竹婷婷玉立;当你身穿白色衣裳时,就象天边轻柔的白云飘逸高远。你在雨中漫步的身影,更似一朵带雨的兰花,娇柔迷人。这些风姿卓越的靓照,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天真浪漫无拘无束的你真实的一面。

  有时,看着看着,眼前的你又变成了一朵雪莲,不,是一个梦!这个梦鼓动着我,无数次地攀登和追逐。

  你才思敏捷,妙笔联珠,让我刮目相看。

  空间说说尽是精美的段子,诱惑着我去品读欣赏,感情就这样随着你文字的变化而起伏。有时跟着你叹息,有时跟着你伤心。

  “我愿意,厮守一个人的热闹,寻找一份生命的简静。因为,只有在生活简单中的人,才能享受那份从容与淡定,才能自然随性,放牧心灵。”

  “爱,是心与心的相守与通融,友爱亦是如此。最好的爱是将一颗心安放在另一颗心上,彼此感觉得到,便是遇见的幸福。”

  一段段美妙的文字,句句都是你的心声,更是你感情生活的晴雨表。

  你是个情感丰富的女人,有对爱情渴望的心语:“不再奢望什么轰轰烈烈的爱,只想要个不会离开我的人。冷的时候给我一件外套,难过的时候给我一个拥抱,就这样陪在我身边,只要说一句不离开,就够了。”

  也有对爱情无奈的倾诉:“最难过的,不是不曾遇见,而是遇见了也得到了又匆忙地失去了。那种离别的痛苦然后在心底留了一道疤,它让你什么时候疼,就什么时候疼,你连反抗的权力都没有。心软是一种不公平的愚蠢和善良,成全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也有对生活淡然释译的心语:“在这渲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应自己的地方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的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 有对父亲追思的怀念之情:“父亲,他曾是我家乡的骄傲……那个年代的舞狮王……精通琴棋书画……对音乐痴迷,口笛、横琴、笙箫、二胡……父亲写得一手好字,记得儿时村里的挥春都有他的墨迹……可惜,我没有接班父亲的才艺……唯一留给我的是一本彩色的《本草纲目》,我一直携在身边……”

  也有流露对母亲的依恋之心:“妈妈的味道……”。

  有对生活的感悟心得:“世上最快的速度不是光,不是电,而是我们的念。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也有对明天向往的寄语:“……若懂得生命的温暖,来自阳光下的每一种平凡,也就懂得了人生无须刻意追求圆满,在繁华与凋零之间,我选择随遇而安,无论是谁,恩爱相伴。”

  知道8月25号你为房间添置了家具,生活充实,替你高兴。知道8月17号你与同学相聚,心情愉快,为你开心。知道7月8日你独自出外旅行,心情开放,就遥祝你旅途快乐!

  ……

  “我相信这世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第一次,……就注定象棵树一样,生长在心里……”

  正所谓一次遇见,次次惜缘。只为相知相识,更为一份沉甸甸的友爱。

  “人生本没有相欠。别人对你付出,是因为别人对你喜欢;你对别人付出,是因为自己心甘。因为喜欢所以心甘……”至此,默默地关注是我对你一份无声的爱。

  好的随笔摘抄篇二

  国庆节期间,随着几场连续绵绵秋雨,天气瞬即转凉。俗语云,八月冻桂花。桂花不冻,即使到了季节也不是按时开的。这是因为,桂树开花对气温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20℃左右,且有雨水配合的情况下,桂树才容易开花。桂花树是属于一种喜阴好凉的植物,早年在家乡,就曾听有这样一种说法:天凉冻桂花。一般来说,桂花开放之前,天气都会乍寒几天,或下场秋雨。立秋前后几个月都没下雨,气温一直偏高,往年中秋时节桂花就香飘千里。今年中秋节前后由于气温的原因,桂花香比往年延迟了半个多月。国庆期间,20℃上下的低温阴雨,促使城区的桂花树集中开花。清晨或夜晚,当你漫步东湖公园,处处桂香飘溢,直沁心脾。你看,一朵朵金灿灿的小小花朵,藏在满树的绿叶里,一虬虬挤挤挨挨,羞答答的绽放着迷人的清香,像繁星点点缀满了树,点缀着红叶娇艳的季节。站在桂花树下,看它那小巧而精致的身影,禁不住去抚摸,却又怕碰落它。一阵秋风吹过,夹杂着阵阵桂香韵漾,深深吸一口气,更有那浓郁芳香,袭人心怀,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带有一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

  桂花不同于桃花荷花梅花,非要到植物园才能一见。在湾沚,桂树不仅遍布整个县城,甚至在每个小区,曲折幽微的小径以致每一个角落,都香气悠悠,一路不减。清晨,我在东湖广场通向网球场的林荫道打太极,通道两边的桂树上,成撮的桂花星星点点,香气扑面;晚上行走在人潮拥挤的东湖大道,不经意间桂香飘落,喧嚣顿时变淡远退,夜晚一下子显得沉静怡人,柔情似水……绕东湖公园走一圈,沿路两旁和湖边,映入眼睑的尽是一珠珠秋桂。这里的秋桂,不是单株独树,而是多株并排,形成一蓬一蓬的家族。细碎小花,粘满枝头,与绿叶相间。我从来没看见过多株并蒂的秋桂,更没见过这么大片的、花繁叶茂的群体桂树同时开花。

  有人说,香气浓郁的花,一般是“或清或浓,不能两兼”。然而,我认为,桂花却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常常使人遐想联翩,勾起种种美好的联想。人民形容桂花香飘万里,侨居外乡的人闻到桂花香,就能在你眼前浮现出家乡的山水,勾引起思乡之情。“天香生净想,云彩护仙妆”(朱熹)。所以人们历来都说八月桂花十里香。桂花不但芳香袭人,而且树枝挺秀,枝叶丰茂,冬夏常绿,它不以艳丽色彩取胜,不以娇妍风姿迷人,却因“天香云外飘”得到世人的独钟。有人形容桂花香是: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因桂花为秋天开花,故被誉为“金秋娇子”。又以其清雅高洁,馥郁香浓……香飘四溢,而被称为“仙友”。

  古诗云: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而为佳节。谁知林楼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元•倪瓒《桂花》)常言道:八月桂花遍地香。有个传统革命歌曲也是这样唱的: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举起来……这些话也许是针对其它地方或者以前的桂花而言。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这里的桂花一般在八月中秋之后,才开始慢慢的黄放开来,慢慢的香铺开去……要等到农历的九月初,也就是国庆左右才真正的开始像歌里唱的那样登堂问鼎,遍地的开,遍地的黄,遍地的香……

  儿时的老家,那时的桂花很少,我可以说从来没有看见过桂花树,更没有看见过桂花。小时只是听母亲说起她小的时候,在她们家当地看见的桂花怎样的好看,怎样的金黄,怎样的香到很远很远之外,怎样的用桂花来做糕点,做汤圆心子,泡开水,做桂花酒怎样的好吃,好喝;或者偶尔在书里读到这个词语;或者就是晚上对着天上的圆圆的月亮,痴凝着月宫里传说的桂花树神思遐想而已••••••听到母亲说起桂花的情形,仰头凝望着月宫里传说的桂花、吴刚、嫦娥、玉兔,我对桂花就更加的神往了。更让我钟情的是,我在浙江台州当兵期间,军分区大院内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桂花树,长的比我们家三层楼还要高,很茂盛,树围三米多,冠幅像一把巨大的伞,枝繁叶茂,四季常绿,即使在严寒的霜雪中,仍然英姿挺拔,密重的树叶笼罩着枝条,一袭墨绿凸显着庄严肃穆。每年秋季开满金黄色的花朵,清纯幽雅,沁人心脾,樨韵流芳,弥漫整个分区大院,弥漫整个临海城。开花期间,一夜之间,地上就会掉下厚厚一层桂花米,清晨许多家属都会来收集桂花米,回去或泡茶、或用糖腌用作饮料、或用做炒米糖。

  二十年前,我还曾亲手在庭院栽了五棵桂花树,随着岁月的更迭,桂树逐年长高,几年前已经开花,不过,就算今年花开得最盛。闲暇时,一有空,我喜欢一个人在院内走动,感受整齐洁净的环境,理清纷烦乱杂的思绪,为健身,也为反省,最后总会在那几棵桂花树下停留会儿,只因它的清新可人和寓意独特。此物飘香之时,正值八月中秋之际。此刻,所见所闻,让我禁不住借物生情,感触万分,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儿时的中秋团圆,虽说离家在外已近五十年,但那浓浓的亲情、淡淡的乡愁还是不由地涌上心头。夜晚,站在桂花树旁,仰望长天,一轮明月当空。我想,这袅袅桂香飘千里,直抵云天,是否和月宫中的桂香融为一体?

  据传说,古代每年中秋之夜,桂子如雨,落于天竺。月落桂子,自然只是传闻,但唐、宋却因此而得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月中虽不能落桂子如雨,但桂能结子,确是事实。明代李时时珍曾对桂子做过考察:桂子卵圆形,灰蓝色。李时珍认为它“辛温无毒,小儿耳后月蚀症,研碎敷之。”由于传说中月中有桂,所以月亮又称作“桂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侵夜可能争桂魄。”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中秋词:“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这两处的桂魄,都是明月的代名词,而传说中的月宫也叫“桂宫”。从上面的咏赞中我们看到,自古以来,人们常把桂树和月亮、广寒宫等联系一起。原来关于这,还流传不少神话或传说。据明代段成式的《西阳杂俎》载:“月桂高五丈,下有人常砍之,树疮随合,其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则神话说的是汉朝河西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天条,被罚在月宫砍桂树。但是,不论他怎样砍伐,树总是随砍随合,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每天都在辛勤地伐树,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吴刚也只好长期过着“金风玉露伴素月,徒然销魂”的生活了。但据说,每逢中秋佳节,吴刚可以在树下稍稍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所以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赏月时看不到吴刚弯腰举斧伐桂的影子。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有:“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的诗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至于吴刚捧出的“桂花酒”,则相传是仙人的饮料。曹植有《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此处桂酒也就是桂花酒。

  由于桂树花发于秋,古人又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据《晋史》载,晋朝郗某对策考第一。武帝问他,他回答说:“臣今为天下第一,犹犹桂林一枝。”应试及第称“折桂”,即由此而来。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郗说对策,自谓桂林一枝也,启唐以来用之。温庭筠诗:‘犹喜故人新折桂’。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为登蟾宫。”于是,“蟾宫折桂”,就成了旧时人们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代名词。也由于“蟾宫折桂”借寓仕途通达,所以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种植桂花。至今各地还留有不少当时种植的古桂大树。

  好的随笔摘抄篇三

  一直保持着一种习惯,闲暇时喜欢到新华书店看看,进入宽敞明亮的书店,清雅幽静的营业大厅里,书架上书籍琳琅满目,分类摆放,外国名著,国学经典,医学保健,少儿读物,文学艺术,科学与技术,饲养种殖……一目了然。徜徉在书架前,欣赏着心仪的书籍,品味着先贤文字诠释的哲理,字字珠玑,如沐春风,亦如醍醐灌顶,飘飞的思绪驿动的心灵瞬间安放,身心均沉浸在文字营造的美妙意境氛围中,忘却了尘世也忘却了时光。

  留恋往返在这些飘香的书架间,轻轻触摸着平整光滑的扉页,心里忽然涌上一阵暖流,温馨美好的记忆在脑海中一一浮现,恍惚中我看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小小的自己……

  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除了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如割草喂兔子,母亲做饭我坐在锅台前烧火外,其余的时间就是和村里年龄相仿的女孩们玩摆石子、跳方,挑皮筋,丢手绢,藏字,藏猫猫,玩到尽兴时总是推迟回家的时间,然后母亲总是在等了又等的情况下,开始沿街寻找,而我总是很不情愿地跟着她的身后,眼里心里仍是意犹未尽的游戏。直到有一天傍晚,姐姐写完作业后,从她的书包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小小的书。

  这是什么书?与学校发的枯燥难懂的课本截然不同,不仅每篇都配有一幅精美的图画,画中人物表情,服装等各不相同,人物旁边的山石树木花草都画地栩栩如生,而且整本书的故事内容瞬间攫取了我的心,使我对它一见如故。我按捺不住自己急切的心情,等姐姐看完合上书页的同时,我提出要看,“你能看懂吗?再说这是借同学的同学的书,人家说了千万不能把书搓皱了,这是新的呀。” 看着姐姐经心在意的样子,我连忙表示看完立刻给她,并保证毫发无损。当晚,我安静地坐在灯光下,翻开仍然带着淡淡墨香的书一页一页仔细地阅读,尽管其中有很多字不认识,但大体故事情节却能够懂。我平生第一次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早晨起床后,我又情不自禁地把书拿到手里,仔细地看着封面,包括封底,知道这本书价格两角八分 。“这种书叫连环画。”姐姐接过书,得意地告诉我,看着我满头雾水的样子接着说“新华书店里有卖的。”那一刻,“新华书店”在我心目中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在脑海中不停地产生无限遐想……

  星期天,我独自一人去了新华书店,家离县城不远,大约40分钟就到了。书店大门朝北,门口的右边有一位出租连环画的老大爷,用线绳扯起条条横线,连环画骑在线上,周围围满了看书的人,租一本书2分钱。精彩纷呈的连环画让我眼花缭乱,我要不要也租一本呢?带着疑问我迈进了书店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带拐角镶着玻璃的木橱柜,柜台分上下两层,底板倾斜着分别摆放着三行书,我把双手放在膝盖上支撑着,玩下身来慢慢地挪动脚步,眼光一一掠过那些书籍,惊喜的心情溢于言表。最后我的目光锁定在一本薄薄的《李爷爷的家史》上,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布兜里的零钱能够轻松地买下这本书。

  回家的路上,感觉脚步就像踏在云层上一样越来越轻松,拥有了自己平生的第一本书,心情既激动又兴奋,我不时地按一下书包,感觉着书的真实存在。估计再有10分钟的路程就要到家了,我再也抑制不住对新书的渴望,依着干净的桥边石,拿出书小心地打开,生怕会让书页折上痕迹。一阵淡淡的墨香随着清爽的山风扑面而来,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四周静悄悄的,偶尔会听到小鸟的清脆鸣叫,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一口气把书读完,小心装好后继续上路,脑海中还不时地回想着书中的故事情节。

  从此我很便细心地积攒父母给的每一分零花钱,而积攒下来的的零钱全都变成了一本本连环画。从连环画的故事中我读懂了许多人生道理,渐渐地我的书越来越多,《岳家小将》《封神演义》 ,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电影剧本《女交通员的故事》戏剧连环画《海棠红》《王宝钏》,武侠《七剑下天山》《十三妹》,抗战英雄《桥隆飙》传奇英雄《燕子李三》……。童年的时光因为这些书而充满着无限乐趣。

  初中时喜欢《少年文艺》,记不清多少个宁静的夜晚,书中感人的故事和美妙的文字就像一条清澈的山涧流泉,无声地滋润着我年少的心田,陪我入眠伴我成长。上高中时校园流行张爱玲的书,琼瑶小说,王国真诗集,席慕蓉诗集……,和三个女同学合买过《倾城之恋》,晚上回到宿舍,轮到谁便手不释卷,通宵达旦,第二天早晨起床,所有熬夜读书的同学都有一双熊猫眼……当年读书几近疯狂的画面现在想起来让我不禁莞尔。

  几天前看过一篇文章《垃圾堆上的阅读》,一位名叫杨拉布尼的女士,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可是家境贫困的她只能帮忙捡些破烂度日。结婚后由于丈夫没有固定工作,而且要养活四个孩子,她只能又开始捡破烂帮忙贴补家用。可是她仍然喜欢读书,尤其是在捡到书的时候。于是便有了摄影师米凯·阿尔伯特为她拍摄的那张《垃圾堆上的阅读》的照片,尽管那天乌云翻滚,暴风雨就要来临,可这丝毫不影响并妨碍她坐在垃圾堆上读书的高涨热情,“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书不仅使她忘掉了烦恼和周围恶劣的环境,改变了她内心世界同时也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如今,每次去新华书店都会给自己买几本书,回家后,却发现自己缺少了当年那种如饥似渴地急切读书情结。夜幕降临,柔和的灯光下,茶香满室,墨香习习,可是当年的那个我呢?

  想起作家孙犁《故事和书》中说“我曾寒酸地买过书:节省几个铜板,买一本旧书,少吃一碗烩饼。也曾阔气地买过书:面对书架,只看书名,不看价目,随手抽出,交给店员,然后结账。经验是:寒酸时买的书,都记得住。阔气时买的书,读得不认真。读书必须在寒窗前,坐冷板凳。”

  书香依旧,惟愿那颗读书的心也依旧。

175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