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写收麦的回忆性随笔:忆当年之麦收

时间: 莉莎1168 分享

  学习啦:收麦这一件事在作者的回忆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忆当年之麦收》这篇文章吧!

  下午从闺蜜家疯一般的“杀”回来,恰好赶上接特儿。为明儿个大早八点前送娃上学,九点多就哄特入睡。说好的,说好的娃睡了起来收拾家洗衣服,说好的手洗完机洗时分优雅地写篇短文。不曾想,说好的大多是不算数的,一觉醒来已过凌晨,也是服了服了自己的。这扰民的点儿还是拉倒吧,可叫那堆脏衣服洋洋得意到什么时候?

  文章还是要写的,即便瞌睡虫猛戳着脑细胞。前面唠叨了一箩筐,貌似跟题目南辕北辙,的确的,重点只是在,文章是非写不可的,只因龙口夺食的麦收季。

  “麦黄了,麦黄了,麦地里钻了黄狼了。”儿时,待霍山脚下麦浪金黄,一望无垠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扯着嗓子拼命的呐喊。其实,我从未曾得知这句的出处和内涵,只管疯魔似的喊叫。但,那会儿,每每穿梭于麦田给猪拔草之际,我的小心脏还是会咚咚咚的震碎田野的幽静。

  最早的记忆中,收麦是道唯美的盛宴,村里村外沸腾一片。麦田里大人们挥动镰刀竞赛,割好的麦子抱捆,装车,扎紧,道道程序都是人工制作。孩子们就等着坐在高高的拖拉机或者牛马车上,同麦子一同栽进打麦场。麦场上孩子们把群群如山的麦堆当成游乐场,翻跟斗、打滚儿、躲猫猫,兴奋的夜半三更不眠不休。无忧无虑的麦收惬意时光仅烙了两三年。

  七岁那年,刚上学,老师组织去拾麦穗。放学时分宣布放麦假,我手里紧抱着自己拾来的一小把麦穗,一路蹦哒着激动不已,一为放假,一为让母亲看下我小小的劳动成果。

  等我一进院儿,惊呆了,我家那小窑洞里挤满了邻居乡亲。只见母亲躺在炕上,浑身是土衣衫褴褛,脸色铁青不省人事。原来,母亲忙活着给屋檐上搭塑料布,被电击了。我一点儿都不记得我那一撮麦穗的去向,呆呆的瞪着满屋子的人,傻了!

  一个人躲进放杂物的另一孔窑洞里,脑子一片煞白,不说话!一个字也不说,躲在墙角,跟那堆杂物对峙着!牢牢记着邻居大娘那句,这丫头憨了,她妈那样了,她也不哭。我还是不说话,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那年的麦季雕刻着时光,血淋淋扎心尖。弟弟五岁,我七岁,姐姐十岁,瞬间长大,混入收麦的劳力。想象不出三个年幼的孩子,暴走在火辣辣的麦田是何种情愫?脸上、胳膊上、腿上,被麦芒、麦茬扎伤的目不忍睹,我们是不知道疼的。只记得,拉麦的时候父亲不知从哪里找来辆四轮车,后轮都比我高好多,别说五岁的弟弟了。我们使完全身气力怎么蹦都把麦子托不进车斗里。后来是姐姐站车头,弟弟递给我,我传给姐姐。路过的割麦人都会叹气,这三个娃娃太可怜了。我并不觉得自己受虐,而是为能减轻父亲的负担深感欣慰。

  母亲在家养病,熬到麦收结束,去临汾烧伤医院治疗一月余。左手从大拇指到小指,均被截了一节,身上还有多处伤疤。麦收,如同母亲伤残的手指,针针穿碎了我七岁的心灵,像死死的钉住的十字架,多年血流不止。麦收时节,不再有七岁之前的欢悦,唯剩深不见底的隐痛。

  如今麦子熟了,人工收割早已成了传说载入史册。在我们村,大片的麦田联合收割机分分钟搞定。收麦的辉煌灿烂不知不觉烟消云散,打麦场风光不再,只剩最后一道凉晒的工序。

  前天,年过花甲的父亲打电话来,准备带着三岁半的侄子和病重十年的母亲回村收麦(十年前母亲得了脑梗,一直由父亲精心照料)。我脑袋秒炸了,仿佛被巨大的黑手以离心速度甩入七岁那年的恐怖。我真不明白,豆大的眼泪源源不断滚落,是拽撕了当年的伤疤,还是心疼年迈的父亲一个人的劳苦……

  爸,洪洞打雷闪电下暴雨了,我回家陪您收麦可好?

作者:

  公众号:槐花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