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校园文章>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然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以往具有强制性、理想化、说教式、唯知识论和封闭性倾向,对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缺乏关注和更实在和有深度的帮助。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教学理论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文章一:浅谈如何上好一年级思想品德课

  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所以,在低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即学好每一课,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我认为上好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思想品德的环境,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那么如何备课呢?首先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因为,对于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一言一行”

  一年级思想品德课都是彩色胶印,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对学生 “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和理解图意。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仿图设境。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碰掉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等等,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

  三、引导实践,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

  道德行为实践,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伸延和拓展,对于加深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较好地达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结合课堂教学,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巩固教学效果,以便逐步养成习惯。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行为规范 ,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行礼整齐一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 ;“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距笔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动员学生节省零花钱,为灾区和有困难的小朋友献上一本书、一支笔、一个书包……,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向学生提出几条具体的生活自理 的基本要求:如自己穿衣、洗脸、洗脚,自己系鞋带,自己洗手帕、洗袜子,自己铺床、叠被子等等。定期在班上进行洗手帕、系鞋带、叠衣服比赛,评比劳动小能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明理能力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就能够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文章二: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学习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 生活化

  情感化 教学评价 学法指导

  近来我参加了泰山区课堂展示课及全国课堂展示说课比赛,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显著变化。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我就结合我们泰山区思品教研活动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明确。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在设计《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的导入,我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天使、蝴蝶、小狗中一一做出选择( “天使”代表盲目硬拼的失败者; “蝴蝶”代表积极进取的胜利者;“小狗”代表一蹶不振的懦夫),选择之后与结果对照引发学生心理与情境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为使导课更加完整,我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战胜挫折?(战胜挫折的方式、方法),以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二、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就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例如:《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这一节课主要围绕“怎样战胜挫折?”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为此我采用了田甜的故事材料并分成三部分讲完,每一部分又设计了针对性的问题:①田甜遭遇了哪些挫折?②田甜在挫折面前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如果向挫折屈服,她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③田甜又是怎样战胜挫折的呢?学生在一段一段故事、一个一个问题的引导下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达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不能忽视知识点的及时生成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以便使学习更加有效。(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 学生能自学的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能力回答的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放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总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精神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3)丰富教学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小品表演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中我选择了田甜和小新的故事材料交叉使用,如果整堂课都在看故事材料——讨论问题——得结论,未免有些单一、枯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采用讨论式,我还采用了小品表演、记者采访的活动形式,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三、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 “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我开始向生活化的课堂努力迈进。如:《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我设计了记者在线环节,采访了学生几个生活化的问题:1、学习生活中你是怎样面对挫折的? 2、面对挫折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3、你还有什么疑问、困惑吗?说出来让同学们帮你解决。让学生敞开心扉,有话可说。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四、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应该是情感化的课堂。

  曾记得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才会出现。由于这种交流,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例如:在以前的教学中一上课就板着脸批评、数落学生的现象经常出现,这样很容易使自己和学生间产生距离感,互相无法靠近。所以,在一节课的开始我试着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除了此种交流之外,我还学到了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那会损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换之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记得在学习《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时曾问到 “你为你的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一男生回答此问题时有些难为情,说不出口,我及时地用真诚的、信任的目光去鼓励他,结果他终于勇气十足地说出了心里话:“我觉得我为爸爸妈妈做得实在是太少了……”, 在说的同时还留下了眼泪,他的举动感染了其他的同学,一女生趴在桌上失声痛哭。这堂课使我和学生的心里都充满了感动。我从中也感悟到:现在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渲泄,需要沟通。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是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再者教师在上课时微小的动作也能消除与学生间的距离。如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我不要站在讲台冷眼旁观,而是来到他们各小组,认真听,参与其中,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看到学生开小差,可以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暗示其改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五、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应该关住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家陶行之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大课堂,体验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内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而体验式教学就是我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情境体验等形式自主、积极、快乐的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既突破重点难点,又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如:在讲《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时,我设计了“绑腿二人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做到以知导行;在《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中田甜因为高位截瘫只能用嘴咬着筷子敲击键盘制作动画,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田甜的艰辛、体会到挫折,我设计了用嘴咬住笔在纸上画画的活动,学生通过用嘴画画、表演等形式体验挫折,感受挫折,心灵得到震撼,从而鼓起战胜挫折的信心,并体验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内化,更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更好的进行情感教育。

  六、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应该重视及时有效的评价。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初中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自信,他们也不例外。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有的课堂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只是简单的重复着“太好了!”“你真棒!”“你读的很好!”到底好在哪里?评价很笼统,针对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导向作用。在泰山区思品教研活动中,我们听过的李新老师的课教学评价非常有特色,如“你的想法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说的很精彩,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好了”……,李新老师的评价用语非常丰富,而且用得很具体、很恰当、针对性强又富有激励性。听过他的课后,全区思品老师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从中我深受启发而且进一步认识到:要使课堂评价真正具有激励作用,要求教师课堂采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杜绝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评价,并对课堂评价用语提出了具体要求,课堂上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即: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真实性、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等。

  七、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也不容忽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每位教师除了对教法的研究外,还应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我得到以下启示:(1)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对初中政治材料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审问题,抓关键信息,确定“题型”(评析题、启示题、谈认识题等或为什么、怎样做等)。第二步读材料,抓关键词句,分层,确定“主题、中心、方向”(一个或多个)。第三步,回扣教材,找到相关的原理或观点,确定“结合点、知识点” (一个或多个)。第四步,组织答案,再确认 “题型”。思路开拓的方法是:围绕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打开三条思路:1、为什么?(原因)2、怎么样(意义或影响)3、怎么办?(措施 方法)(2)通过典型训练题的典型示范作用,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解题的技巧、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鱼得水,游得轻松、畅快。

  以上是我结合区教研活动的讨论结果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思品课堂教学,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遵从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有了这些新认识、新做法,再加之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相信我们的思品课一定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文章三: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课,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根据教学整体的系统观点,以教育这个大系统为出发点,设计了思想品德课“五环式”电化教学结构,其基本模式为: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明理(提供事实,充分感知)──激情(举例验证,激发情感)──辨析导行(设难置疑,巩固强化)──总结延伸(深化观点,培养习惯)。

  一、艺术地运用导入环节,诱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情境渲染: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3.启发谈话: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4.设置悬念: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5、游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以情激情”、“实物、图片演示”、崐“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分析”、“故事引题”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

  二、认真把握明理环节,提高道德认识

  明理,即讲清观点,使学生对本课的道德要求有个明确的认识。

  本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道德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这个阶段要在“理”字上作文章。要把握明理这一环节,就得深入挖掘教材的明理内涵,找出与学生道德认识的结合点。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行为的评价多是着眼于行为的、直接的的后果,而不是着眼于行动的、间接的、深远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教师对那些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教材难以把握,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认真把握明理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如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课时,教师对这类看起来较为“口号式”的教材进行分析时,指出:“利益”是什么?“人民”指群体还是指个体?个体是人民的什么?在此基础上深入阐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有三个层次:低层次,要热爱人民,而热爱人民须先从爱同桌、同班、同校的同学,爱师长、爱邻里做起;中层次,努力学好各门功课,长大后去努力为人民服务,教师可进一步点明:在我们的国家,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多数人只能是这个层次;高层次,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这一层次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列举出过去革命战争年代,80年代在祖国南疆的英模,小英雄赖宁等的事迹,使学生从中逐渐感受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可以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分析讲评,表扬好人好事,使学生认识逐渐升华到新的高度,达到明理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深化环节,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品德课中深化环节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契机,不可忽视。在教学中,明理和激情环节结合尤为紧密,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

  四、切实落实导行环节,指导良好的道德行为

  导行是在讲明道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辨是非,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同时要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具体指导行为方式。

  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由“理”到“行”的过渡阶段,是对明理环节的论证。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辅助材料丰富观点、运用观点、深化观崐点,增强教育的效果,使学生不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敞开思想,解决模糊认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升华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

  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⑴让学生先想、议,然后归纳出采取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⑵采用小品表演从中悟出道理;

  ⑶运用投影、录像等媒体创设情境,学生进行行为辨析;

  ⑷联系实际进行“现身说教”,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⑸表彰好人好事,评析不良现象;

  ⑹指导完成课后练习。

  
看过“思想品德教学理论文章”的人还看了:

1.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学习心得体会3篇

2.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学习心得3篇

3.思想品德教学心得3篇

4.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趣味性

5.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3篇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文章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然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以往具有强制性、理想化、说教式、唯知识论和封闭性倾向,对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缺乏关注和更实在和有深度的帮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适合小学生诵读的文章
    适合小学生诵读的文章

    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和当代阅读教学中普遍运用的重要方法。诵读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以达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

  • 适合小学生朗读的文章
    适合小学生朗读的文章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教学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生适合朗读的文章有哪些?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适

  •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文章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文章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小学就开始上英语课

  •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文章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文章

    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语文课,觉得语文课太无趣,语文老师要如何改善语文教学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

142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