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校园文章 > 高中英语教学文章

高中英语教学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高中英语教学文章

  高中英语应该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教学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英语教学文章:谈英语教学法

  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要素的把握,如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等。而教学目的即为何而教,以及教学方法即如何去教,对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我们重点探讨一下英语教学的目的观和方法观。

  一、目的观

  英语教学是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体现着不同的目的观,依据百年英语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分析,大致有知识观、技能观、智能观、交际观等等。

  知识观认为英语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主要侧重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1902年《钦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四年的课程分年表为:第一年读法、习字;第二年读法、习字、讲解;第三年讲解、文法、翻译;第四年讲解、文法、翻译。1904年《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五年的外国语课程均为读法、讲解、会话、文法、作文、习字。可见这两个章程中规定的外语课程是以语音、词汇、语法为主的。时隔半个世纪的1956年《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说明中指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高中三年内必须使学生学会发音、拼写、朗读等方面的基本技巧,学会一千五百个单词,获得必要的语法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进行造句、问答、翻译等练习”,“三年里面,依次以语音、语法、词汇为重点。”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编排都还是以语音、词汇、语法为主线的。由此可见,知识目的观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也正确地反映了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知识为基础,能力为归宿。

  技能观认为英语教学不仅应传授知识,更应训练听、说、读、写甚至译的技能,应该说,这是英语目的观的历史进步,它更科学地反映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技能观也是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目的观之一,只不过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这样一个过程。自1929年《初级中学英语暂行课程标准》开始,直至1948年《修订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颁行,几乎所有的大纲或课程标准均在时间支配一项规定:每周上课不得分某几个小时专属读本等,某几个小时专属语法等。实际上,这是防止英语课上只传授知识特别是防止语法知识与课文学习相互分离的一项有效的规定。1963年《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中提出,英语是一门工具课。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使学生确实掌握英语,作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的工具。为此,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基本训练。基本训练就是指导学生听音和发音,写字,掌握单词和惯用词组,合乎语法、合乎习惯地造句等训练。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基本训练的途径来培养阅读、会话和作文的能力。教学的一切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都要服从这个任务。词汇和语音、语法知识的讲解,课文语音和内容的讲解,课内和课外的练习作业,都要从这个任务出发。只有切切实实地抓紧基本训练,培养好各项能力,才是完满地达到了英语教学的目的。

  智能观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学习技能,更在于促进人的智能的发展。人的智能主要是指智力因素,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核心是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确切地说,认识到英语学习可以促进人的智能的发展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虽然1904年《奏定中学堂章程》提出,“习外国语要义在使得临事应用,增进智能”;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中提出“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运用之能力,并增进智识。”“智能”、“智识”两词显然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智能”尚有很大距离。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可以增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体现在之后的至少三个课程文件中。第一个是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该《大纲》明确提出,外国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第二个是1993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该《大纲》提出,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第三个是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该《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可以认为,智能观是对语言教学规律更全面的认识。

  交际观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既要传授知识、学习技能、发展智能,更要培养交际能力,交际是根本。交际观是对语言教学规律最本质的认识。交际观是对知识观、技能观、智能观的发展,也是思想认识的飞跃。从本质上讲,我们教是为了交际,学也是为了交际,失去了交际的目的和作用,语言学习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社会意义。可以这样认为,交际观的形成是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思考的。尽管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还有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其价值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从历史上看,交际能力培养的提出经历了实用阶段、语训阶段和社会交际阶段。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滥觞期和启动期即1922年以前,中小学英语教育是以实用为主的教育,这些从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学校令施行规则》,1916年《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等课程文件中都有阐述。1922年以后,中小学英语教育进入发展期,后又进入摇摆期,直至““””结束以前这段时间中小学英语教育是强调语言训练的时期,为语言而语言,虽有“直接法”的影响,但文学课程、语法课程、翻译课程仍占很大比重。重视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但仍是虚拟的语言训练。1978年以后,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相继进入恢复期、提高期和繁荣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教师不可满足于向学生讲解语言知识而忽视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1986年《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也再次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从某种程度上看,既抓住了语言教学的要害,也抓住了语言作用的本质---为交际而学习语言。更为关键的是,它在注意语言实用功能的同时,还注意了语言交际功能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对于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是有益处的。

  无庸讳言,学习英语是为了掌握知识,熟习技能,发展智力,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交际。为交际而学习语言应该是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方法观

  从中外英语教学发展过程看,教学法呈现出一种曲折交替并最终折中综合的趋势。

  1.曲折交替

  外语教学法宏观上看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甚至军事的影响,微观上看又受语言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教学法呈现出曲折、交替前进的状态。国外教学法变革是如此,国内教学法变革也是如此。

  我们知道,在国外外语教学法中,有不同的教学路子。翻译法是最早出现的,后又出现了直接法、听说法等不同的教学法。认真分析一下,这些教法产生是有其多方面原因的,比如直接法是克服翻译法的弊端产生的,听说法又是应战争之需为培养四处作战的士兵口语而产生的。自觉对比法其实是翻译法的一种或是翻译法的发展,而自觉实践法又反其意而行之,倡导的是直接法的理念。认知法是翻译法特别是语法翻译法的近亲,而功能法强调交际又是对直接法的改进。总的看来,是呈现出一种曲折发展的趋势。然而,谁也消灭不了谁,因而,随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还是得以交替出现,使得教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法受国外外语教学法的影响比较大。京师同文馆期间学生往往以翻译条子、照会为作业,之后的学校也大都采用最传统而古老的语法翻译法,这一传统一直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也没有销声匿迹。但教会学校是由外教执教,由于语言的关系,直接法开始借鉴过来,并在我国其他学校开始采用。又由于我国学者如张士一等的倡导和介绍,并亲身实验,加上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修订时将直接法列入教学法指导思想,因此,直接法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在我国中小学占据了主要地位。这是第一次曲折。然而,新中国建立以后学习苏联,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一面倒”的政策也使得英语教学法发生了变化。先是学习并采用“自觉对比法” ,这是第二次曲折。之后的60年代又开始试行“自觉实践法”,这是第三次曲折。60年代初试行的句型为纲的听说法,这是第四次曲折。1976年后,视听法、情景法相继传入,这是第五次曲折。之后,认知法开始以克服听说法的弊端为名而出现,这是第六次曲折。随后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了影响至今的交际法(功能法/意念法),这是第七次曲折。我们知道,之后的任务型教学法实际上是交际法的延伸、扩展和改进。历史地看,教学法的七次曲折使得各类教法交替出现,让人眼花缭乱。然而仔细分析起来,却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或强调知识,或强调技能;或强调听说,或强调读写;或强调结构,或强调功能。如此众多的教法交替出现丰富了我国的英语教学法。我国独立探索的教学法是在这些教法基础上的改良、创新、创造,使得我国英语教学法进入到一个繁荣的发展时期。

  2.逐渐综合

  中小学英语教学法的不断丰富以及曲折交替使得教法之间不断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相互完善,到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了逐渐综合的趋势。而综合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改良型教法中的华式结构功能法明显地就是结构法与功能法的综合。

  张正东撰文介绍说,张志公、唐钧、刘道义、魏国栋、汪震球、龚亚夫、郝建平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室的同志们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先是引入听说法/结构法,后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引入结构功能法,并加以改造,形成了华式结构功能法。华式结构功能法不同于国外的结构功能法。不同之处在于:从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继承中国引入的不同外语教学法的经验,兼重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结构功能法的英语教学理念是符合规律的。为什么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有名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独到的研究。胡春洞认为,英语即是交际工具也是认识工具。既然英语是交际工具,就应强调它的功能性。既然英语是认识工具,就不应忽视它的结构性。作为交际工具就应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认识工具就应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学习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推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对比等认知能力。结构与功能,知识与能力,语音、词汇、语法与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英语学习的全过程。

  结构功能法符合我国国情。英语在我国教学是作为外语而存在的。国情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为母语,外语环境不很理想,教师语言能力尚有欠缺,完全的功能(交际)法效果是不好的。然而完全采取结构法,只是注重操练句型,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真实的交际能力又不可能培养起来。采取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路子适合我国国情,也切合师生实际。

  结构功能的统一和实现实际上也有赖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2012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再次强调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英语教学有多种教学法或者教学路子可以选择,并无一定的规定性。研究一下中国英语教育教学史,几乎所有教法都含有结构法、功能法,或者结构功能法中的某些元素,因此这三种教法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特别关注的三条教学路子。

  综上,英语应该为交际而教,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真实的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采取适当的教学法或教学路子,以保证教学的高效率。

  高中英语教学文章:高中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基本情况概述 按照学校的安排,本人本学年担任高三1、2、3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这两个班一个是美术班,一个是平行班和一个重点班。这一学期来,本人更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发挥老教师骨干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科研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主要做法和成绩

  一、进行了英语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英语成绩起初均不太理想,没有一个学生能达到优秀(120分)档次,而且过百分的学生几乎为零,大多学生的英语分数在及格线以下。不少学生感到英语特别难学,对英语学习比较头疼。开学之初即对学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二、把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本年度教学工作重心即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工作安排上把重心放在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上。三轮复习中,首轮复习是从2007年8月中旬到2008年3月中旬,内容是高一年级课本22个单元,高二年级课本20个单元,高三年级课本16个单元。对这58个单元的复习安排是第一学期复习到高三年级第6单元(2008年1月底)。课本复习安排是每单元课本复习用时1节课,优化设计1节课,英语周报1课时,单元基础知识总结和反馈1课时。平时复习中把高中英语复习语法项目中的13个专题适当融合进去。通过练习和讲解,增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对英语用法的复习巩固。

  51-论文三、大量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课本复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从开学之初即对课本知识点认真归纳和总结,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反馈。英语周报的运用是今年教学工作的一大幸事。人教修订版高考复习版英语周报成了学生的良师,也成了我英语教学中的益友。第一学期共26期,无论是单元复习版和高中英语知识点专题版都是题目中的精品。我立足报纸,认真把握教学工作中的练习环节。论文-网-欢迎您

  四、扩大阅读,培养英语能力。51-论文-网-欢迎您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这学期《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为班级大纸三分之二的学扩大了眼界。报纸兼顾新闻、娱乐、科技、校园、地道美文等多方面内容。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把这些精彩的文章当作范文来背诵。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五、认真批阅学生英语作文,推荐学生优秀作品。网-欢迎您

  本学期为近二十个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多次单独批阅,并从中选出部分佳作为范文展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为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本人这一学期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有关理念,结合我校英语组的教学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完全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并以身作则,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经常找学生了解学习英语动态,不放过任何一次能够表扬学生的机会,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另外,我还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同时,我还努力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使用语言的机会。 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经过种种努力,加上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学法指导,这两个班在本学期的各次考试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而且始终位于平行班的前列,有些学生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实验班的学生。

  问题与不足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还相当薄弱,也曾经有学生要求为他们找家教;有些学生还没有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本人对新课标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有时候在对新教材的处理上还存在一些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今后努力方向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今后我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新的一轮教学中,我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高中英语教学文章: 对情境英语教学法的认识、实践与反思

  在众多的英语教学法中,情境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线英语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源自于二十世纪20年代,早期的情境法主要是在直接法和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设备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因此又叫视听法。也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所学的语言材料中,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语言教学,因此,深受英语教师的喜爱,老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情境法进行着不断地更新拓展,使这种方法远远超越了原有的定义范畴。

  布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陈自鹏先生在《对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及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对情境型教学法有如下分类:一般说来,设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他设情境,二是自设情境。他设情境是指自然的外语情境,比如,用英语直接与外宾交谈,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讲英语等等。自设情境则是非自然的外语情境,是外语学习者为学好外语而自我创造的一种情境。自设情境方便宜行、灵活实用,不受时空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讲解,这对学生来讲就是他设情境,而利用一个苹果、一个篮球或一个文具盒等实物进行的表演,利用挂图看图说话,角色扮演,做游戏,画简笔画,唱英文歌曲,使用多媒体影像资料等,都是自设情境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口语学习,也适用于阅读及写作等训练。其实,就连枯燥的语法学习也可以以情境的方式来展开,下面以一则情境短文为例来说明:

  I like basketball and my brother likes it, too. Yesterday I asked my brother to watch a basketball match with me which was very exciting. On the road we were singing as we were walking. When we got there, we heard the news that the basketball teams had already arrived. We knew one of the teams would win the match, but what we wanted eagerly to know was which team was luckier. Now we have known who was the winner. We will tell what was happening in the match to our classmates . Oh, my brother is chatting with Peter now.

  这篇短文用词不多,内容简单明了,却涵盖了语法中的五种简单句,六种复合句和八种常用时态。

  再如:As you know, Tom is as lazy as any other boy is. As he didn't get up early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he was late for school. His teacher told him to get up earlier so as to come to school on time. He did do it as he was told. Yesterday morning he left for school one hour earlier than before. Much as he liked school, he liked to play even more. On his way to school, he was playing as he was walking. He stopped here and there, forgetting what he should do as a pupil. And no wonder he was once again late for school!

  如上也是一篇百字短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却将小品词 as 的用法尽数包含。

  诚然,情境法已经成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备课、授课等环节所采用的一种常态方法。对早期的情境法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扬光大,它使英语学习中的“学得”和“习得”和平共处,相得益彰,特别对于中小学的学生,加大了“习得”的环境因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然而,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英语教师,我认为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的语言基本功,特别要具备流利的口语能力。语音语调正确,才能使 “他设情境”发挥作用;第二、情境法在使用中要始终贯穿一个“情”字,教师以“情”设“境”,以“情”激趣,让学生“愉快入境”。第三、教师要了解学情,即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原有的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设境,学生才能“自觉入境”。第四、教师要熟悉教材,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相应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避免为情境而情境,脱离语言的交际实际。第五、教师要熟悉并掌握其它的教学方法,多法并用,互为补充。第六,教师要具备相应的应变能力,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对自己所设的情境收放自如。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英语教学有多种路子可以选择,并无一定的规定性。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使语言教学自然生动贴近生活,使课堂教学高效灵活,真正实现:“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总目标。

  看过“高中英语教学文章”的人还看了:

879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