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大全 > 语文介词的用法

语文介词的用法

时间: 沙娣999 分享

语文介词的用法

  介词(preposition 简写prep.)又称作前置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语文介词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语文介词的用法,欢迎阅读

  语文介词语法特点的用法

  (1)介词带宾语,有时宾语前置。

  (2)古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大多可以省略。(“于”字的宾语不能)

  (3)在语法功能上,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但“于”字介宾结构表时间处所意义的还可做补语。“以”字结构表工具方式的既可做状语,又可作补语。

  语文介词的用法

  (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译为“在、从、到”或“在……中”“在……方面”等。

  (2)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作补语或状语,可译为“向、跟、给、对、对于”等。

  (3)引进比较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在形容词和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后面作补语,译作“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组成介宾结构作动词的补语,译作“被”。

  “以”虚化为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用”“拿”。

  (2)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这是一种行为方式。我们以“率领”来翻译它。如“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率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这也许是动词的残存用法,但是已经虚化,与介词“以”难以分开。

  (3)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标准等,“以”字结构通常作状语,可译为“凭着、依靠、按照”等。

  (4)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或不译。

  (5)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可译为“把”。

  (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为”虚化为介词

  (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等。这种用法至今仍保留。

  (2)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3)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4)引进动作行为的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对”“向”。

  (5)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在被动句中作状语,或构成“为+ 名词(或代词)+ 所+ 动词”的句式,读wei.

263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