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鸟的天堂语文教案及反思

鸟的天堂语文教案及反思

时间: 楚君939 分享

鸟的天堂语文教案及反思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齡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鸟的天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朗读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 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颤动" 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 (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 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1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 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 联系上下文解释

  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鸟的天堂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不难,难的是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笔下的这种树与鸟、人与鸟、人与树的和谐之美。一开始我在教案中这样设计:在学习榕树这部分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到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的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然后围绕这句话去找能够表现榕树美的句子,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到榕树的美,鸟儿能够在这样美的“天堂”里学习是多么快乐;学习鸟的部分时,先抓“热闹”一词,围绕这个词展开。这堂课课我首先出示了大榕树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说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榕树,然后与作者产生共鸣:“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寻找体现榕树美的句子,给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只要是你认为能够说明榕树美的句子,说出理由就可。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榕树的美,有一位学生说到了“榕树美,为后面描写鸟多作了铺垫,因为榕树美,所以那么多的鸟都生活在这里。”学习鸟的部分时,与学习树的部分一样,也是围绕作者发出的赞叹,去找能够充分说明“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句子。重点的句子学生都能够找出来,而且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到:“鸟儿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飞翔,快乐地歌唱”,我顺口接引:“因为这里是鸟的——”学生马上就接口:“天堂!”加深了对“鸟的天堂”的理解。在学生找到描写画眉的句子时,采用了换位整合的方式:如果你是小画眉,你有什么感受?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表现让人惊喜:编写小诗念的、编歌词唱的、说一说的,令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描写榕树的段落中作者采用了见闻——联想的写作方式,完全可以利用,让学生学一学。在朗读体会时有一位学生就讲到了见闻——联想,没有深入地挖掘,仅仅一笔带过。如果让学生划一划见闻和联想,然后分角色朗读见闻和联想部分,那么这个知识点就可以有效地被掌握,可惜我没有利用好。

  在学习“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个句子的时候,我安排了一个写话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句式。由于没有安排好写作的时机和形式,学生的仿写显的有点呆板,有的学生干脆在“鸟”字旁边加上“又”,变成“鸡”字。现在回想起来,要是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到鸟多、快乐,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仿写这一整段话,那么效果会好的多。而且这个设计比较耗时间,应该放在课外来完成。

  虽然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的换位整合:“如果你是这只小画眉,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学生的表现十分的精彩,也达到了设计的目的,但是,花的时间过长。关键在于之前学生的体悟不够深刻,如能充分地利用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那么表达的感受也许能够深刻的多。

鸟的天堂语文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1.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2.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3.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

4.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5.鸟的天堂教学随笔

6.语文第三课鸟的天堂预习教案和图片

2575633